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第8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办法,谁让欧美发达国家内部的高端轴承和传动系统卷的实在太厉害即便F&K传动系统公司在合金金属方面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和前沿科技,却也架不住日本高性价比产品的激烈竞争。
  当然,最最关键的是,这类高端传动系统的应用范围就那么几个,能用得起的买家同样不多。
  马拉尔内到是想把自家的产品卖到非洲大陆去了,问题在哪里这类高端轴承还抵不过一袋儿普普通通的粮食。
  也正因为如此,并不大的盘子便预示着市场无法养活那么多同类型企业,所以竞争力羸弱的F&K传动系统公司最终走向灭亡属于市场的选择,经济规律的必然。
  只不过马拉尔内并不甘心,想在新兴市场当中搏一把,却没想到,被欧美舆论场宣扬的都快成蛮荒时代的国内,居然具备了堪比美国顶级技术的工业机器人。
  而想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可不是单一领域的突破就能实现的,必须在有关工业机器人的所有的产业链上全面进步才能做到。
  也就是说,马拉尔内在路上夸耀的自家传动系统、轴承和谐波减震器,人家中国腾飞早就玩儿的贼溜,要不然NB—36P型工业机器人怎么可能被控制的那么精准?
  以至于马拉尔内见识一番后都有些自惭形秽,觉得如果替换成自家的产品,NB—36P型工业机器人必然会降低两三个档次。
  别的不说,但就F&K传动系统公司所生产的谐波减震器,就因为主副齿轮组与外层轴承圈的咬合有着一丝无法回避的偏差,便导致采用此类谐波减震器的工业机器人在处理高精度作业时,会出现1毫米范围的误差。
  这在90年代之前并不算什么大的毛病,因为算法、控制以及其他原因,误差大的工业机器人有的事,将其放在可替代大量重复劳动的低端岗位依然能够很好的发挥作用,并不影响正常的实际生产。
  可到了九十年代,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市场对更精细化的工业生产愈发青睐,采用F&K传动系统公司谐波减震器的工业机器人的各种弊端便凸显出来。
  为此F&K传动系统公司也做了几次攻关尝试,可由于种种原因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也就罢了,最关键的是大笔的科研投入无法收回,导致F&K传动系统公司账面巨亏,从而使企业彻底陷入困境。
  面对传统合作伙伴的退出,以及巨额的债务,马拉尔内可谓是焦头烂额,却也无计可施,因为市场就那么大,用不到你的,就只能面对死亡,这就是市场的残酷。
  而现在,这种残酷马拉尔内再次领略了一番,因为中国腾飞的高端工业机器人明白无误的告诉他,在中国这个市场,他的F&K传动系统公司同样不被待见。
  后悔吗?
  当然后悔,要知道他的好友埃文斯早就让他进军国内市场,可他没听,觉得国内的发展不过如此,再厉害有欧美市场强大?
  结果来了后方才发现,国内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不仅是呈指数级增长,更重要的是已经有中国腾飞这样的工业巨无霸,将这类产品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端。
  这就让马拉尔内很是费解,之前只是听说中国腾飞在大把的引进工业机器人,啥时候这个大块头也杀入这个细分市场里来了?
  实际上不是中国腾飞想杀进来,而是被逼无奈不得不闷着头往里闯,因为不这样,自己辛辛苦苦搭建的航空、航天生产线架构就会因为缺乏工业机器人的支撑而全面瘫痪。
  因为在过去的十几年当中,因为工业机器人的问题,中国腾飞已经跟包括瑞士ABB和日本的发那科等巨头撕了七、八次。
  之所以如此,主要因为这些个工业机器人巨头们动不动就无端涨价,再就是延期交货,至于保养维修更是一个个跟臭大爷似的,不但需要中国腾飞支付巨额的维护保养费和人员薪酬,还得报销来回机票和伙食费。
  可以说除了不用帮着娶媳妇儿和生孩子,中国腾飞几乎全包。
  就这,瑞士ABB和日本发那科还经常给中国腾飞甩脸子,动不动就给这家国际知名的巨头穿小鞋儿。
  没办法,谁让中国腾飞在工业机器人方面不得不依赖这些国际品牌呢。
  而这也是中国腾飞一开始构建自己的航空、航天专业生产设备时留下的BUG。
  当初中国腾飞将重点放在了航空、航天专业生产设备大系统的整合,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比如说高精度五轴刀头、综合柔性夹具、工业控制软件等一系列至关重要的东西。
  作为当时还是辅助类的工业机器人并没有投入过多精力,而是采取对外采购的方式,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综合化专用设备当中。
  就比如说全自动数控喷丸机,调整坯料的手段就是两台日本发那科生产的工业机器人。
  再有相对简单的自动铆钉/打孔机,中断用的就是瑞士ABB公司生产的工业机器人。
  而随着中国腾飞的发展和产能的扩大,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数量也越来越多,以至于成为目前中国腾飞所属的生产设备中保有量最大的一款自动化设备。
  几大超级工厂加起来接近一万台。
  这么大的保有量,又没办法自己独立生产,那国外品牌不各种拿捏你还能拿捏谁?


第1623章 摊牌了
  既然被拿捏,就免不了憋屈,就不可能没有反制,更何况还是一项不信邪的庄建业,以及其一手打造的,在业界堪称铁骨铮铮的中国腾飞?
  只不过自打九十年代中后期之后,中国腾飞主要的方向是大型航空器、大型航天器的研制与配套,根本就抽不出精力去做其他门类的新业务。
  正因为如此,自研发展的这条路不是不能走,而是当时实在是没那个心力,所以当时庄建业对各大工业机器人厂商的策略就是分而治之,二桃杀三士。
  反正中国腾飞的需求量摆在这儿呢,放谁那儿都是一等一的大肥肉,问题是这口肥肉送到谁的嘴里,那就是中国腾飞自己说了算。
  至于效果,刚开始的确出奇的好,瑞士的ABB和日本的发那科等几家工业机器人公司为了争夺中国腾飞这个大客户,相互厮杀的可谓是相当惨烈,以至于那段时间中国腾飞从这几家着实淘到不少好货。
  可这个情况没过多久,欧洲工业机器人联合会联合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协会,出面整合了几家工业机器人激烈竞争的态势,进而成立了工业机器人产业联盟。
  联盟的宗旨可谓是冠冕堂皇,那就是对所谓的高污染、高能耗的经济实体,予以相应的先进设备限制,以便迫使这些经济实体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可实际上就是为了针对中国腾飞这样,对工业机器人依赖度极高的企业,而建立起来的价格攻守同盟而已。
  因为瑞士的ABB、日本的发那科等工业机器人巨头们发现,他们之间的激烈竞争并没有令各家获得超额的利润,反而因为一系列的价格战、促销战导致整体的利润不断下滑。
  这也就罢了,最关键的是这几家巨头们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出售了不少相关的工业机器人方面的核心技术,导致韩国、某岛等一大批工业机器人的后起之秀迅速崛起,开始挑战他们这些巨头们的地位。
  除此之外,最关键的还是以美国波士顿动力为代表的采用先进计算机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新一代机器人的不断发展,领着帮巨头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没办法,谁让波士顿动力所开发的机器人拥有着无与伦比的自主意识和学习能力,如此一来机器人便不在是只能做重复性的机械劳动,而是能够更加灵活的帮助人类处理更加复杂的事物。
  如此,不但可以大大降低人类的劳动强度,而且还能够无限度提高整体的劳动效率,更重要的是还能很好的降低成本。
  就比如说一条物品搬运线,以往需要至少四台工业机器人外加一套传送带方可实现产品的快速搬运。
  但波士顿动力开发的一款搬运机器人不但可以自由移动,关键是还能对无不同物体进行识别和确认,基于此,一般的车间只需两台这样的机器人就能完成所有的搬运工作,不但节省了机器人数量,连带着传送带都可以取消,成本直接降了三分之一。
  而波士顿动力不过是目前美国诸多机器人创业公司中的一个罢了,类似的高技术创业公司在美国可谓比比皆是,不仅如此,类似波士顿动力这类企业还得到美国互联网大厂以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资金和技术上支持。
  瑞士ABB、日本发那科等一众工业机器人巨头心心念念的所谓美国太空机械臂的相关技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直接以最优惠的白菜价转让给波士顿动力等一众机器人创业公司。
  得知消息的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心里那种五味杂陈就别提了,就差跑到联合国控诉美国在技术上太不讲武德。
  也难怪这些工业机器人巨头会如此,要知道当初这帮企业开价超过30亿美元,结果却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直接拒绝。
  转过脸,不到2000万美元就卖给了波士顿动力等美国自己的一众机器人高技术公司,这种赤果果的不把你当人的感觉,差点儿没让瑞士ABB、日本发那科等一众工业机器人巨头直接狂化。
  可问题是就算狂化了又能怎样?难道就敢跟掌握着大量跟技术的美国人叫板?
  单个当然不能,可若是将所有同类型的企业结合起来,是不是就能召唤龙珠……啊,呸,是根美国人隔空对峙一二?
  抱着这样的心态,欧洲和日本的工业机器人组织便联合起来,最终促成了这个联盟。
  究其本质不过是在后发企业拼命追赶;美国的先进机器人创业公司降维打击之下,做出的保命之举而已。
  但这一以价格垄断,构筑技术壁垒为目的的组织,却对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毕竟韩国和某岛的同类产品还没有达到完全替代欧洲和日本高精度工业机器人的能力,而以波士顿动力为代表的机器人新势力则因为技术过于超前,想要实用化还有一段距离。
  如此情况下工业机器人产业联盟可以说抓到了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直接就把当下已经牢牢占据的市场彻底的控制住。
  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少企业迫于工业机器人产业联盟的霸道作为选择妥协,不妥协也不行呀,因为实在是没得选,只能乖乖认怂。
  但也有一些企业头铁的就是不管工业机器人产业联盟这一套,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便是中国腾飞。
  着实是没办法妥协,将近一万台的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产业联盟居然直接将每年的维护费上调50%,等于是说中国腾飞每年光给工业机器人的支出就要多出超过34亿人民币的固定开支。
  而这还仅是一般的维护,还没算上核心零部件替换、大修以及新机采购的成本,都算上的话,中国腾飞每年光维持这近万台的家伙们的支出超过50亿人民币。
  这对中国腾飞来说是绝不能接受的,因为这50亿人民币的固定开支,都足够中国腾飞另起炉灶自己搞工业机器人了,于是,中国腾飞不装了,摊牌了……不就是工业机器人技术嘛,像谁没有似的!


第1624章 太空机械臂
  是的,中国腾飞的确是具备研发工业机器人的能力,毕竟中国腾飞在系统控制,精密机械等领域已经是世界一流水准,再加上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工业机器人这东西对中国腾飞来说真的不是什么难事儿。
  关键的问题是做出来的东西究竟能不能在市场上获得认可,赚到钱而已,毕竟在某些关键零部件儿的成本实在是高得有些离谱。
  就比如说NB—36P型工业机器人内所使用的谐波减速器,主体材料是应用在直升机减速器上的碳化硅,内部的耐磨件儿则是使用了应用在航空发动机上的镍基合金材料,而为了减轻NB—36P型工业机器人的结构总量,另其动作更加灵活,外壳和基座则大量使用了碳纤维以及钛合金等材料。
  就连配套的抓手和切削刀具都是高强度耐磨陶瓷复合材料制作的高强度机加工用具。
  这一套下来,不算内部所使用的专供航空、航天控制系统的执行软件和先进算法架构,以及接入中国腾飞工业大数据带来的便捷所产生的巨额费用。
  光是各类先进材料的成本和加工费用就是个天文数字。
  也正因为如此,类似NB—36P型工业机器人这样的产品,中国腾飞根本就没办法做成低端货,没办法,单凭这些材料要是做成低端产品那才叫暴殄天物呢。
  所以中国腾飞一开始瞄准的就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航天飞机上的那套太空机械臂,因为只有这类高端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