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酋长领地里,哈米德很没有存在感。原因一是特区由酋长说了算,包括法律、税收都是酋长制定的;二是所有人都清楚,没有这两位酋长的决心和投资,再一百年这里说不定都荒凉。
哪像现在高楼大厦林立,各大企业遍布,道路宽敞、设施先进……处处都在体现着一座现代化城市的风貌。并且在某些特性上,技术超前感已经形成,非洲奇迹的口号,真正迎来现实。
当然在名义上,哈米德还是这个国家的总统。
姊妹城的庆典他需要出席,代表发言,传递这个国家和特区欢迎外部投资,愿意缔结更多贸易关系的声音。
时间一直到周年纪念当天。
未来城宽敞的市政厅内,国家政要、各方宾客齐聚,电视媒体包括国外媒体都在聚焦目光。姊妹城的发展一直被外界关注,很多人都在好奇,这两大超级富豪家族,到底在玩什么?
从目前看,两座城市都很疯狂,仿佛在复制迪拜的奇迹:一夜之间变成工地,高楼大厦平地而起,超豪华的酒店、大型的赌场,巨大的购物中心,千奇百怪的建筑……如何支撑这种繁荣?
外界对姊妹城,其实怀疑更多。
迪拜这个沙漠奇迹,是因为有石油贸易支持、时机恰当,且很有远见的朝旅游业、投资业转型,没有一心依靠石油。其在欧美国家受到众多赞扬,它们也带来非常夺人眼球的关注。
相比之下,姊妹城拥有的优势——目前展现出来的还很少,而想要复制迪拜这个奇迹,还需要很多资金。五年过去它们才完成第一期工作,花了1400亿,接下来的巨额耗资,该用什么来填补?
种种疑问,堆积到今天这个庆典上。
哈米德总统先在台上讲话。
结合身旁全息图像为例子,他声音激昂的陈述着这个国家,这两个特区的蓬勃发展,无数机遇和开放政策。
因为两座特区的成立,受影响的不仅仅是酋长领地。
比如产业下游领域,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粮食问题,就由整个国家承担了。孟谦研发的超强农肥已经投产,单位小麦产量比同类要高出两到三倍,粮食产量大丰收,并且还出口。
再是畜牧业,凭借着广阔的土地和一批自动化机器,还有最关键的知识——通过快速洗脑的方式,让很多农场主、员工掌握了要诀,个个都摇身一变成熟手,不再是大字不识,靠天吃饭的文盲。
还有其它大大小小的基础领域,钢铁、建筑、加工,运输等等,都因为特区的发展,变得需求量巨大!这些原材料哪里要?除了进口,就是本土生产!带动着整个国家的体系。
哈米德的讲话,就是对外界怀疑特区繁荣昙花一现的回应——我们已经建立了良好而复杂的产业链,完全可以只给自主,并且农业和基础产业供应外界,还得到了高科技的帮助。
“这一切,我们仅仅用了五年!”哈米德看向台下观众,骄傲道:“而今年,我们的GDP有望突破1500亿美元!”
对非洲国家而言,这已经算得上是奇迹。
可外界的问题仍旧存在:我们确实看到特区标新立异的发展,它也有了繁荣的一面,并吸引了不少人。
但将来呢?
现在花费数千亿建造的繁华,若没有实力去维持,将来可能会坍塌——盲目热潮过后,人群散去,负债累累的鬼城,还少吗?
哈米德总统,则把这个问题留给了两位酋长:“具体在特区建设方面,还有请特区两位最高长官发言。”
哈米德鼓掌,台下也在鼓掌。
“加油!”妻子和孩子都在给他们鼓励。
孟谦看向泰格,对方手势示意:“你先上!”
孟谦点点头,扣了西装的一颗扣子同时站起来,先朝众人挥挥手,然后步伐稳健的走上讲台:“今天的天气很好。”
台下都笑了,还以为他一脸严肃的,开口就是要渲染气氛呢,没想到……他也笑着:“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五年了,这并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但对于一座城市的发展,却才刚刚展开。”
“我听到过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两座城市未来该如何发展?凭什么认为它有前景?你为什么敢投入巨资?”
孟谦说出的这些话,也是当下最大的疑惑。
“如果还有人记得的话,我的投资成绩向来是不错的。”孟谦说,他的特点是:资金越巨大的,成功率越高。
“我几乎将自己的财富都投在了这上面。”孟谦说这一句——很多人都开始自问了,他这种投资高手,会错吗?
上千亿的投资+超前技术,他怎么可能闹着玩?
答案都已经倾向不会,孟谦接下来给出的回答,更是全方位强调了他的信心:“我为它准备的礼物!”
全息图展示了未来城的工业、科技结构。
人们都在看着,脸上渐渐有了惊讶:超导体工厂生产区域?石墨烯和量子计算机研究区域?核聚变中心?超强脑波教育计划?特种材料生产地?虚拟现实软件技术研发企业?
这些可都是当前科研的前沿领域啊!
这是真的,还只是用文字展示出来,吹吹牛的?
孟谦拿出证据:“事实上,这些领域都已经在小范围的展开与世界各国的合作,还有很多用在了特区身上。”
“比如超导技术在电力和在核聚变上的应用。”孟谦话音落下,他身旁的就显示出“核聚变电厂”的影像。
“它的一号机组,将会在下个月正式运作,容量300万千瓦时,将为中心城市提供充足的电力。全部预计三年后完成,它将会带来1500万千瓦时容量,足够维持这两座城市的所有用电需求。”
后面孟谦还展示了其它一些技术、应用的例子。
孟谦的外挂和人工智能带来的领先技术,一共有300多种——其中有三分之一都打算在特区实施。
孟谦只透露了其中几种,但也足够震撼。
他最后说:“我所展示的和陈述的这些,就是在说明,我们这五年取得了不俗的进步,值得喝彩的成绩!”
“我和我的执政队伍,也将会维持这种模式,让未来城在领先技术上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也欢迎外界的合作!”
台下在震撼后,爆发掌声。这既是对整座城市市民的报告,也是向世界宣告它的富强一面,效果都达到了。
潜力、机会都展示出来,剩下留给投资商。
实际上因为兄弟会的关系,这些技术产业早已经在展开合作,如今只是一个总的宣布——即便现在不说,未来几年它也无法在隐藏,迟早会被追溯到未来城这座源头,这个科技圣地!
孟谦果然带来了十足的猛料。
然而这还不够,另一位酋长:泰格·斯通的上台,向众人展示了自由城截然不同的一面:旅游娱乐和生活的天堂。
“超导悬浮计划,是中心城市旅游的重点投资项目,它以数块高低不一的平台,提供公园,餐厅、酒吧等娱乐消遣。”
悬浮的空中花园?
众人开始震惊,这个秘密实施多年的项目,终于露出了原型!
再是拍摄技术很高超,展示出的都是梦幻的一面。它今后也是作为城市的宣传片之一,流传互联网。
人们惊讶还没回过神的时候,泰格再带来第二个猛料:“同时,我也在这里,正式公开一个机密游乐项目。”
机密?人们集中精神。
“首先感谢我的好友大卫,他的支持和投资很关键。”泰格说。
又是两大超级富豪的合作?
人们等待着正题……泰格说下去:“我有个问题:如果有一天,几亿年前的恐龙站在你们面前,你们会?”
很多人都疑惑,为什么问这个?
“我个人很期待这一幕。”泰格话音落下,身后屏幕立即播放影像:一群史前生物正在草地上悠然的活动着。
画面一转,被钢铁重重保护的饲养区里,一只暴龙正在对着镜头怒吼,张开的无数利齿泛着寒光。
再切画面,几只明显处于婴幼儿阶段的小恐龙——脖子长长的,圆润的身体蜷缩在人类怀抱里,萌劲十足。
“侏罗纪公园。”泰格揭开谜底,“科学家从琥珀里的恐龙血液,通过基因技术复活了这帮史前生物。”
“开玩笑?”
这是很多人心中冒出来的疑问,恐龙?
现实里还原了?确定不是在开玩笑?不是在拍电影?
“我想我得到了刚才的答案。”泰格看到了众人的表情,“但我保证,这是现实存在的,并且即将开放的。”
“从下周开始,我们欢迎各大媒体和摄制组前往自由城南部的保护园区,参加现场的开园活动!”
第268章 奇迹来临
尽管这场五周年庆典,有点发布会的感觉,但外界已经不在乎!各大媒体们都疯了一样,关注的全都是这两座城市爆出来的猛料!绝大部分人都想不到,它们竟然藏了这么多绝招!
人们不禁发问:这是在看电影吗?
即便是科技发达的2025年,未来城和自由城带来的奇迹,仍让很多人难以置信!核聚变成功了?超导体悬浮城市?快速教育?侏罗纪公园?……这一大堆概念,一时半会无法消化掉。
但媒体们都不约而同的做了一件事:前往马尔加什。
这个非洲国家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吸引力,人们必须要去一探究竟——到底是吹还是事实,需要亲眼见证。
姊妹城也准备好了迎接外界的检验,它们要证明,这用美元堆砌的繁华,有大能耐支撑着,完全不空洞!
为迎接外界到来,姊妹城还专门开通单方面落地签政策,让任何媒体和个人,都能够先飞过来,再办理签证。
十二个小时过去后,特区的国际机场迎来了第一批客人。他们是一帮英法德等国的新闻媒体,而且都是大媒体,路透社、法新社这些,还有一些科技媒体,熙熙攘攘的准备签证。
再往后的每一个小时内,都有来自各国的飞机抵达。有很多直接是包机,专程赶来的——以欧洲居多,因为占据距离优势,欧洲距离马尔加什八千公里,而其它地区都有上万公里。
茱莉亚·罗兰等待着入境的许可,她是BBC的记者,在马尔加什传出惊人消息后,第一时间被安排采访!跟着团队直接乘坐私人飞机,一路狂奔赶来,他们的最主要目标——恐龙。
罗兰相信其它同行也一样,第一手的资料将会无比珍贵。
BBC作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媒体,怎么可能落后?
等待入境的时候,她在检查着助手给的备忘录,第一肯定是恐龙,第二就是超导悬浮技术,并列的是核聚变电厂;接着还有那座“未来城”的高新技术项目,最后是自由城探索。
罗兰是第一次来这个国家、这两座城市。不过在之前已经听过几次,最早好像是三年前吧,有报道两位超级富豪烧钱在非洲建城市,然后最近两年时间,未来城和自由城的新闻也频频出现。
原以为只是一座模仿迪拜奇迹,热潮过后很可能会失败的城市,却冷不防的在这一天抛出这么多猛料,隐藏得真深!罗兰让自己先冷静下来,入境手续已经轮到她,海关人员是一名白人。
“BBC记者?”对方浏览着资料。
“是的,针对这两座城市的采访和报道。”罗兰回答。
“欢迎光临我们的城市。”对方爽快的给了90天的停留许可,最后提醒一句:“进城需要办理身份卡。”
“身份卡?”罗兰带着疑问,按照地图提示前往。
她和团队都注意到,机场里有一些机器人——人形机器,很灵活,身上的马甲显示它们是机场警察。
机器警察?
罗兰还看到,有些同行正在与机器交流,询问机场的路线,身份卡的办理流程,机器警察都一一解答,并提供全息图。
很神奇,罗兰的摄影师拍了几张机器警察执勤的照片。
他们也去试了机器人,很聪明,还带领他们去办理身份卡。只需要扫描录入护照的资料,就会获得一张信用卡大小的卡片。上面联网记录信息,还能够与信用卡绑定,通用城市一切设施。
罗兰和团队全部办完这些事情后,离开机场,有序等候的车租车一辆辆离开,BBC团队上了两辆奥迪的出租车。司机设置了目的地——他仅仅是在呈现的结果上,说了句确认,就没他的事了。
出租车是无人驾驶的,速度很快,没事干的司机跟他们聊天:“你们来的比较早,如果是繁忙期,城市将会启用无人交通系统。”
“无人?”罗兰示意摄影师工作,这可是个题材。
会说英文的当地人介绍:“主驾驶也没有人,但强制需要有会驾驶的人坐主驾驶,谨防意外——尽管没出现过。”
“身份卡又是怎么回事?”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