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甚至贯穿了我整个学生生涯。
我还记得那时候每学期2。5元的学费,都得等着哥哥单位出具盖章证明才能减免。
因为饿,小时候没少调皮捣蛋,比如去乡下地里去偷红薯,掏鸟窝。”
这话引起大家的笑声,尤其是小岳,同样出身农村的他,对这种活动感同身受。
“后来考上大学,我总觉得人生不该四平八稳的荒废掉。
所以决心远走他乡,那个时候的工作包分配,我却没有跟同学们一样,挤破头留在家乡。
而是去了离家很远的鹏城,平平淡淡的过了很多年。
一直到新世纪到来,国内户外运动兴起。
我毫无疑问也接受到了这种新鲜事物。
一到周末,便背起背包,装上睡袋,帐篷和好几罐啤酒,向山郊进发,辗转于山水之间。”
小萨突然问:“您跟王时、冯伦这些企业家都是朋友?”
章亮也没隐瞒:“都是在户外认识的。”
“您是出于什么样的理由开始挑战高海拔雪山的?毕竟此前一直在城市近郊活动。”
“唉~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起一桩遗憾的事。
两千年,我记得是五月份,玉珠峰山难消息传遍全国。
当时遇难的3名攀登者中,有两位来自鹏城,都是平时一起玩的朋友。
直到那时我才知道,原来不止是国家登山队,普通人也可以登雪山。
同年九月,我和几个朋友,就完成了第一次雪山挑战。”
小萨问:“玉珠峰吗?我想知道这座山难度是什么样的?”
章亮指了指屏幕:“就像你们列出的等级一样,算是非常初级,可以用来入门的雪山。”
犹豫了一下,还是道:“不过第一次登雪山,会感受到很严重的高原反应:恶心、呕吐、头痛。
需要咬牙坚持了下来,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雪山的魅力,并爱上这项挑战。”
男人帮心驰神往,纷纷开始憧憬自己登顶雪山后的伟大场面。
菜鸟的通病,没学会走就想开始跑。
邓朝代为问道:“说说登珠峰的事吧?一定很自豪吧?”
章亮摊开手:“当然,这是毫无疑问的。
那是在2003年,为纪念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央妈和国家登山队策划了一次登山活动。
我作为7个业余登山队员之一,参与了这次珠峰的攀登。”
马珂插嘴:“我记得,当时正值非典的特殊时期。
登山活动算是当时一大新闻,央妈连续报道了十多天呢。”
章亮笑道:“对,当时还告诉我家里人,记得关注央妈的新闻。
但很可惜,我因参与救援未能登顶。
不过回来之后,还是和队员们一起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中央大领导的接见。”
小萨立马扭头问梁栋:“我们要是登顶珠峰,有没有领导接见!”
梁栋想都不想就点头:“有啊!”
大家激动不已:“谁啊?”
“我啊~”
刚刚有多兴奋,现在就有多丧气。
“你算什么领导?”马珂吐槽。
梁栋反问:“我不算领导?那你下个月工资别要了~”
“别别啊,你是领导,你是我永远的领导~”
众人笑骂:“没出息的东西,为钱折腰!”
玩笑了一阵,小萨再次提问:
“您已经登山这么多年了,已经征服了无数名川大山,现在还有未完成的目标吗?”
章亮极其认真的说:“本来是没有的,但最近我和王时他们登顶尼泊尔玛纳斯鲁峰。
在山顶上王时问了我一句话:有没有想过完成全球14座8000米级雪山登顶的壮举?
直到现在我才知道,登山界有一个至高无上的榜单,目前只有一个韩国人的名字。
我希望我能做全世界第二人!”
大家好奇,什么榜单竟然只有一个韩国名字?
第293章 得云大蛋糕
(稍后有月票加更哦,求一波支持!)
“14+7+2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榜单?”小萨问。
“就是14座8000米级以上的雪山登顶,7大洲最高峰登顶,2代表以探险方式徒步滑雪抵达南北极点。”
“听起来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章亮却很自信的说:“所以我想挑战一次,人生在于不断挑战,不是吗?”
大家真心觉得佩服,这种人生才算精彩并圆满吧。
突然,他们对于登顶珠峰,也充满了渴望。
之后,小萨又对次罗进行了访问,单单是这一啪就能剪出一集。
接下来,让大家对于训练计划有所了解。
在这一特辑开拍之前,章亮和次罗根据男人帮的情况,进行了长时间的研讨。
最后拿出一套最适合他们当下情况的训练方案。
完全展现出来,光是A4纸就用了几十页。
整个计划分为三大部分:耐力、力量、柔韧性。
其中,耐力部分还包括高海拔负荷训练,这是需要到外地进行专项训练的,暂时不急。
整个训练周期长达半年,在这期间,章亮和次罗会选择几座没难度的山进行户外适应性训练。
直到各项指标全部达成,才能真正开始挑战雪山。
而第一个要挑战的便是玉珠峰。
这是登雪山领域的入门级,也是次罗和章亮最为熟悉的雪山,曾先后多次带领队员登顶成功。
在这里,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经验优势,为开门红打下坚实基础。
因为是长期特辑,所以拍摄采用间断方式,不会一直持续同一个内容。
之前在赛艇特辑的时候,大家就尝试过了,对此并无意外。
结束第一期的拍摄,约好集体训练和拍摄的时间,便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而梁栋则飞抵京城,跟老郭进行了一次长谈。
很不幸的是,得云社这次重大变故,并没有因为小岳的提前爆火被掩盖,反而愈发激起了矛盾。
在师兄弟看来,小岳的爆火完全是运气使然。
直到如今,他在专业领域上,都没能获得师兄弟们的认可。
得云社内不少人都希望他赶紧走人,别占着茅坑不拉屎。
可惜,小岳有老郭力挺。
且作为得云社为数不多被观众认可的小腕儿,只要他自己不提离开,没人能撼动他。
但得云社的矛盾愈演愈烈,到了老郭都不得不向梁栋求援的程度。
当初梁栋提出将得云社纳入东方娱乐传媒的事业版图,之后便没了下文。
显然老郭并不想自己的心血成为别人的赚钱工具。
然而,现在容不得他多想,到了必须要做出抉择的时候。
如果撑不过这一关,别说得云社姓甚名谁,就连这块招牌能不能存在,还是个未知数。
在这样的背景下,老郭等来了他心目中的救星——梁栋。
见面的地方在余乾老师开的饭店,名字有点意思,叫“小吃小喝”,跟过去小酒馆的模式类似。
楼上的包间里,包括郭余二位的正牌夫人都在,而梁栋则独自赴宴。
刚见面的话题还比较轻松,聊聊圈里的八卦,还有过去相声界的奇闻异事。
饭过三巡酒过五味,老郭难得喝到脸红,这才聊起此时得云社的糟烂事。
具体原因就不提了,就算不了解得云社的人,也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解决,梁栋没有急着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是问:
“您现在怎么想的?准备继续过去传统曲艺班子的模式?
还是为了得云社的长远发展,选择更合理更科学的现代经营理念?”
老郭现在纠结的就是这个问题,他太太王慧开口道:“梁导,其实我和老郭在家里聊了好久。
他心里割舍不下对于传统的执念,而我的想法很简单。
随着班子越来越大,人来人往,难免会因为利益二字起冲突。
现在的局面就是最好的体现,所以我觉得干脆,来一个长痛不如短痛。
为了得云社的未来,趁早引入专业管理团队,将班子公司化。
大家按照合同办事,真有冲突,也可以按照规矩解决。
不能再像现在一样,什么事都考一张嘴,上嘴皮一碰下嘴皮,说什么是什么。
无规矩不成方圆,得云社到了必须要变革的时候,而且越早越好!”
这番话令梁栋刮目相看,这女人了不起啊。
能在这么困难的时候,保持清晰冷静的思路。
且方向完全正确,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不过她的话只能作为参考,真正拿主意的还得是老郭。
他才是这个团体的中流砥柱,没有他就没有得云社!
余乾点了根烟,这种时候,他永远保持沉默。
包括他夫人在内,都当起了旁观者的角色。
要不是为了时刻招呼上菜,她压根儿不会上桌。
老郭沉默良久,咬着后槽牙,极其痛心的说:“他们欺人太甚!”
梁栋不意外老郭说出这种话,实在是被逼急了,毕竟有些人实在贪得无厌。
不过,这一句话,也让梁栋知道了他的决心,得云社必须要变!
于是,他道:“两个方案,由东方娱乐出资收购得云社股份。
从今往后,包括您和余乾老师在内,都是公司演员,签长期劳务合同。
其他人也一样,照章办事,谁要是不满意,自己请律师跟公司打官司,我们奉陪!”
老郭动了动嘴,欲言又止。
王慧却压住他的胳膊,示意他听完再发表意见。
“梁导,第二个方案呢?”
“第二个方案嘛~”梁栋砸了咂嘴,闻着烟味儿突然心里发痒。
“余老师,跟您讨根儿烟抽?”
余乾嘬着烟卷儿正发呆呢,乍一听到梁栋的话还愣了一下。
还是老婆推了他一把才反应过来:“哎呦,来来来,您得着,不知道我这烟您抽习不习惯~”
给梁栋递了根烟,亲自点上火,笑呵呵的说:“没想到梁导也抽烟~”
梁栋嘬了几口,辛辣的味道在肺里打了个转,吐出一道长长的烟雾,这才道:
“我平时不怎么抽,这不被您给勾起瘾了吗?”
余乾笑的很开心,仿佛找到知音一般:
“我一直觉着,活着就是玩儿,别太多顾忌,累!
烟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能让人得到放松,偶尔抽一根挺好的~”
他媳妇儿白了他一眼,没多说话,显然对这句话是有意见的!
第294章 华艺鸿门宴
(求订阅!求月票!)
一根烟抽完,梁栋提出他的第二个方案。
其实这个方案当初跟老郭说过。
但过去这么久他也忘了,或者说拿不准梁栋还是不是当初的态度,就没敢提。
“我以个人名义入股,并派出专业团队帮助得云社完成商业化转型。
但不参与具体运营管理,只起到监督的作用。
这个方案的好处在于,至少外界不会认为得云社从此改姓。
而且,没有外人干扰,您也能继续按照自己的思路发展公司。”
这回老郭的第一反应是:“您准备占多少股份?”
梁栋笑了,显然,这个方案更符合老郭的想法和需求。
“那就看您愿意卖我多少股份了,不过不能低于20%,太低了没意义。”
梁栋又不是观世音菩萨,做好事不留名他可办不到。
如果得云社没有利益可图,他更愿意做一个好观众,给他们捧个场也就罢了,不会深交。
老郭一咬牙:“25%,您看成吗?”
梁栋毫不犹豫:“行,具体价格让专业公司来估值吧,到时候我们再正式签合同。
至于现在,我们先来个君子协定,也不用搞什么草签协议了。”
老郭颇为激动:“好!那就这么定了!谢谢梁导支持,我们得云社上下不会让你失望。”
想到未来铁板一块,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得云社,被自己撬开一个墙角,就忍不住想大笑三声。
这块大蛋糕,终于有自己的一块了。
见面后的第二天,梁栋就拜托任妮星的老东家帮忙进行专业的资产估值。
最后得出了一个3000万的数字。
为了表示诚意,梁栋用1000万的价格,从老郭手中收购25%的股份。
算是主动提高溢价,用区区200多万,换来老郭的由衷感激,这买卖值!
这1000万,老郭没有全部拿走。
跟着得云社熬过这么多年的肱股之臣通通有份儿。
当然,前提是他们主动跟法务签演员合同。
如果没有这个前提,甭管你之前立过多大的功劳,从此以后你都不再是得云社的人了。
既然如此,也没必要给你分钱。
第一个签下专属演员合同的是余乾,一签就是30年。
30年后他都退休了,到时续不续签意义也不大了。
包括他媳妇儿也签了员工合同,职位是副总,兼宣传公关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