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太少了,可以忽略不计。
一般情况来说,当好皇帝就要心狠手辣。
而朱允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威胁,必须要对自己的亲叔叔下狠手。
从这点来看,他算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可他还是太年轻了,想法稚嫩不够完善。
如果是下象棋的话,他就是那种当头炮直接轰过去,车马直接开过河,根本不顾老巢门户大开的新手。
杀叔叔没问题,但怎么杀,从谁开始杀,结果却截然不同。
“当然,朱允炆极度孝顺,父亲朱标死后忧伤的日渐消瘦,对爷爷朱元璋也是尽心尽力的服侍。
还请求修改大明律,将其中诸多过于苛刻的条文修改完善。
继位之后更是提升文宫地位,打算改变太祖朱元璋时期的苛刻治国,想以仁治国,提倡于文官统治。
先不管这些想法对与否,至少他在治国方面是有想法的,而不是一个只知道吃喝玩乐、荒淫无度的昏君。
可惜朱允炆上位太过仓促,对于治国和政治还处于萌芽期,所想所做不过是纸上谈兵。
没有经验也就罢了,军事上更是白痴,最终被四叔赶下皇位,没有更多时间来证明自己的治国想法。
这也是意料之内、情理之中。
但如果给他足够的时间去积累经验,去不断试错,他还是有潜力当一位合格明君的。”
常季虹这么一番解释,黄煊已经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
不过,这还是不能磨灭他对历史一无所知的尴尬。
第698章 失踪的说法
别看常季虹说的头头是道,但她知道的也只是个皮毛。
只不过跟黄煊一比,她就成了对历史知之甚详的文化人。
所以说凡事就怕个对比,没有对比,哪怕天天吃糠咽菜也没什么不好。
梁栋跟胡君对视一眼,转而问道:
“朱允炆被赶下台以后,消失的无影无踪,历史资料也是众说纷纭,不知道您怎么看?”
常季虹面露尴尬,刚刚那些知识点已经把她肚子里为数不多的货掏空了,再聊下去可就露馅了。
不过关于朱允炆的下落,她还真听过一些。
“我只知道其中一个传说,好像是自焚了?
建文帝继位后定策削藩。
彼时领兵在外、身为燕王的朱棣,立即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南下,发起‘靖难之役’。
不到四年,燕王即挥师渡过长江,兵临金陵城下。
建文帝求和不允,只好死守。
但是他的主帅李景隆却打开金川门迎燕王大军入城,满朝文武纷纷投降。
建文帝眼看大势已去,不得已下令焚宫。
顿时火光熊熊,建文帝携皇后马氏,跳入火中自焚,妃嫔侍从等,大都亦随其蹈火而死。
燕王朱棣入宫后,清宫三日搜查建文帝下落。
宫内侍人都说建文帝已自焚,并从火堆里扒出一具烧焦的尸体证明。
朱棣见到尸体,分不清男女,只觉惨不忍睹。
其继位称帝后,只得以天子‘礼葬建文皇帝’,这种说法存在于多部正史之中。
至于真假,后人不便评述。”
这是拿话堵梁栋的嘴,什么叫后人不便评述?没的说了当然不便评述。
对于她的小心思梁栋也没拆穿,能说这么多已经出乎他的意料了。
连带着他也对黄煊没那么多意见了,自己不知道就不知道吧,至少身边人知道,还有时间给他研究学习,来得及。
在正式开拍以前,他还要组织群演进行培训。
培训什么?当然是如何当一个好丧尸咯。
常季虹的自焚说算是正史记载的一部分,未尝没有给朱棣洗白的意思。
相比起来,民间更愿意相信朱允炆漂洋出海的说法。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不是为了外交需要,而是为了寻找朱允炆。
朱棣即位后,怀疑朱允炆没有自焚,派人多方打听朱允炆的下落,终无收获。
后偶然得知,朱允炆已乘船出海,远度重洋。
于是,朱棣便命郑和率船队,以“杨大明威德”之名,出海寻找朱允炆。
要知道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明朝刚刚经历“靖难之役”,哀鸿遍野、满目疮痍。
朱棣作为一名有能力的帝王,上台后首要解决的是安抚民心,发展经济。
而不是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的数次下西洋,且回报甚微。
因此,郑和7次下西洋的目的受人质疑,也就不难理解了。
最关键的是,曾有证明,郑和下西洋的全部档案《郑和出使水程》后来莫名其妙地遗失了。
于是便有人猜测,《郑和出使水程》记载有关于朱允炆的消息被朱棣藏起来了,并非遗失。
当然,真实的下落已经无从考证,影视剧要进行艺术化改编。
在《帝王》中,朱允炆不但没有失踪,反而隐藏在西南大山中,时刻为找回皇位而努力。
常季虹为了帮黄煊抢下这个资源也是拼了老命,一方面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努力贴近梁栋的思维;
另一方面,她也明里暗里的暗示,双方可以进行一些资源置换。
只不过她手里的资源梁栋看不上,置换的想法自然不能成型。
梁栋表现的很慎重,并没有被几杯迷魂汤灌得找不到东南西北,随随便便给出一个S级资源。
这次可是足以在国际市场打开声望的机会,好处肯定优先紧着自己人,自己人上不了才能找外人。
目前公司内这些男演员,唯一在年龄上附和要求的也就张伊杉。
不过他的气质距离一位帝王差的太远,强行推他上位未必是件好事。
梁栋在京城为演员的事情奔走,东方娱乐已经在衡店招募大量群演展开集中培训。
为了拍好丧尸围城的恐怖效果,至少要动用2000名群演加入拍摄,再利用特效做出十万丧尸铺天盖地的画面。
拍摄这段情节,极为考验导演的场面调度能力,拍好是应该的,拍不好就等着挨骂吧。
《帝王》里的主要角色,除了朱棣和朱允炆叔侄俩,还有饰演掌控僵尸秘术的九叔,梁栋准备找倪汏宏来饰演。
老戏骨驾驭这样一个角色问题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戏中没有设置感情线,这是一次创新。
梁栋不想在升级打怪的关键时刻加一段狗血爱情剧,看着就让人不舒服。
干脆取消了感情线,单独设置一条女医找到解药,止住丧失病毒传播的支线。
不然光凭叔侄俩打退丧尸潮还远远不够,丧尸一日不灭绝,大明朝便一日不得安稳。
女医的角色肯定先仅着自己人,因为是虚构人物,没有史书参照,找谁来都行。
最后问了一圈,这个大饼最终落到马斯莼的头上。
之所以青睐她,也是因为其他人都有工作抽不开身。
再一个,自从加入东方娱乐以来,她也没拿到过特别大的资源,可从来没抱怨过。
而且对梁栋言听计从,基本上梁栋说什么她就做什么,不挑也不问为什么。
乖巧的性格让人讨厌不起来,既然如此,梁栋唯有用大饼来回报。
这一个资源砸下去,她小姨又要张罗着吃大餐了。
《帝王》由梁栋亲自指导,众多实力派演员倾情加盟。
可惜,这部剧是为奈飞专属定制,不会在国内平台上线播出。
眼瞅着这么一块大蛋糕,各大电视台都吃不到,可把他们愁坏了。
以至于圈内不少人都在呼吁尽快落实分级政策,免得肥水都流到海外去了。
梁栋听闻之后,只说了句:痴人说梦。
分级哪是随随便便几句话就能推动的?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太多,十章八章的都讲不完。
当然,大家可能也是抱怨一下,等时间长了就忘了。
毕竟娱乐圈更新换代太快了,让人目不暇接。
第699章 复杂性格的解释
演员陆陆续续进组接受礼仪训练,故事背景放在大明朝,就得对相关礼仪有所了解。
梁栋请来了张小龙做礼仪指导,他也会在片中饰演一位对大明朝忠心耿耿的大臣。
此时,一众主要演员和摄制组成员都在大教室里听张小龙的课。
这一课从大方面讲解明朝的礼仪文化,梁栋也在,不过他坐在最后一排,跟个班主任似的。
刚刚讲完了明朝皇室的婚礼制度,现在轮到葬礼。
婚丧嫁娶一向是礼仪最为繁杂的活动,需要特别讲解。
剧本开篇就是朱元璋的葬礼,大家听得格外认真。
张小龙指了指投影上的图片说:“大家一定觉得婚礼很复杂,但我要说,皇家的丧礼更为复杂。
明朝皇帝丧礼的制定,首先要根据其遗诏,由礼部会同内阁或翰林院官集议,向嗣皇帝进‘大行皇帝丧礼仪注’,嗣皇帝审定后依礼施行。
皇后的丧礼略有简化,仅由礼部议定,皇帝或嗣皇帝同意后即可施行。
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第一项是小殓——
为已故帝或后沐浴容颜、括发(头发梳理后挽成鬓)、更换寿衣,并在尸前陈设祭奠物。
停尸之所,皇帝在乾清宫,皇后在坤宁宫,这就是所谓的寿终正寝。
第二是大殓——将死者装入棺内。
棺前设‘几筵’(摆有酒馔等祭奠物的供案)、安神帛(一种丝织物)、立铭旌(状如旗幡,上书‘大行皇帝梓宫’或‘大行皇后某氏梓宫’字样)。
明代皇宫西南部有仁智殿,也叫白虎店,位于武英殿之后,是停放皇后棺椁的地方。
大殓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小殓的第二天。
这一天,嗣皇帝及已故帝王的妃、嫔等宫眷要身着素服前往致奠。
在京的文武员及文武三品以上命妇,要连续三天或三天以上,早晨或早晚两次,身着丧衣,由西华门入宫到思善门外哭临。
对了,在大殓和小殓前,还有一个环节叫闻丧——从这一天开始,京城内的寺观各要击钟三万杵,代死的帝后‘造福冥中’。
京城内禁屠宰13至19日不等。
分封在外地的亲王、郡王、王妃、郡王妃、郡主及文武官均于本地面向宫阙哭临致丧。
大殓之后,如果死去的是皇帝,嗣皇帝就可以在群臣的劝进之下择日登极了。
新皇帝即位后,除了颁布即位诏书,即应着手为已故帝、后上尊谥。
由于故帝、后生前为一国之主,地位之高无上,所以上谥时必须打出‘天赐’的旗号,即由上天赐给,这叫‘秋天而谥’。
上尊谥的礼仪也极为繁复,先要由文武群臣集议,草拟‘上尊议文’,嗣皇帝亲御宣治门审定后,由翰林院官写出正式的谥册文。
之后,由嗣皇帝亲行祭礼将册宝安放于几筵殿。
最后是梓宫发引,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出殡,将帝、后的棺椁由皇宫安葬到陵园之内。
古代帝王葬期,有‘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之说。
而明代帝后葬期均未行此说,仅皇后有梓宫发引‘例不出百日’的记载,皇帝只择吉而葬,或长或短没有定制。
根据史料记载,太祖朱元璋死后七天即葬孝陵,也许跟他生前遗愿有关,不想造成过多的铺张浪费。。。”
梁栋在后面一边听一边有小本本记录下来,在此之前,他已经写满一个小本了。
一部高质量的影视剧,一定要在细节上几近完善,这才是能够征服人心的地方,而不是一味追求大场面。
今天是最后一堂公开课,明天就要安排各部门进行有针对的训练。
下课之后,梁栋跟张小龙同行:“张老师,这几天的课我也是受益匪浅~”
“不敢当,我也是竭尽所能的将历史还原给大家,还好没露怯~”
“谦虚了不是?您要是不忙的话到我那坐坐?有几个问题想跟您请教~”
张小龙是古代礼仪方面的专家,但不代表他对其他领域不了解。
既然研究古代礼仪,势必要了解相关历史。
“什么请教不请教的,咱们随便聊聊,正好我上完课口也渴,跟你讨杯茶喝~”
“哈~这边请~”
。。。
梁栋房间,他亲自冲上红茶,又拿出几样点心,跟张小龙边吃边聊。
“张老师,朱棣的生母究竟是谁?
历史上众说纷纭,我心里倒是更倾向民间传说,不知您有什么看法?”
“这个问题您算是问错人了,我不是专门研究明史的专家,所以没办法给予让人信服的证据。”
“咱们就随便聊聊,我希望给朱棣的复杂性格找一个合理的解释。
想来想去,只能在他的身世上做文章~”
“嗯~那我就简单说说,在正史上记载,朱棣是马皇后的亲生儿子,马皇后共生了五个儿子,而朱棣排行老四。
不过在诸多史料中,一直存在着一个说法——朱棣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