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在诸多史料中,一直存在着一个说法——朱棣其实是碽妃儿子。
据说,碽妃其实是一位绝世美女,也是当时高丽进贡给朱元璋的,朱元璋很喜欢她。
可是好景不长,朱元璋总以为这名碽妃给他戴了绿帽子,所以朱元璋发明了铁裙之刑。
这个刑罚就是用来对付碽妃的,非常变态,让女犯人穿上铁裙后,然后再把人放到火上烤,残忍至极。
碽妃就是被朱元璋折磨致死,但当时一心相当皇帝的朱棣又怎么管的了那些,坚持声称自己是马皇后所生。
后来,朱棣建立一座寺庙,里面只供奉一个人。
而且这个报恩寺在当时只有朱棣能进去,大家也都不知道这个报恩寺是为谁建的。
后来,到了清军入关的时候,朱棣这个秘密才被人所揭开。
原来这个寺庙正是为了纪念一位叫做碽妃的人,之所以供奉碽妃,在当时的一种说法是朱棣为了感谢其养育之恩。
但是又不能明着告诉天下自己是她生的,所以没办法的情况下这才建了这座寺庙,为的就是能让碽妃安息。
不过我觉得这个说法没有丝毫依据,当然,这也可能跟当时朱棣刻意想要抹去这段历史有关。
因为朱棣是当时的皇帝,作为皇帝的他也肯定不想让后世之人认为他是野种,所以就抹掉了与碽妃有关的所有资料。
他这么做也是为了自己的皇位体面政权的安稳,后世之人这才难以找到证据。
但没有证据就是没有证据,我们不能凭猜测就认定朱棣非马皇后所生~”
第700章 虚伪的一面
《明史》记载:明成祖朱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
孝慈高皇后即马皇后。
不过,一些史学家认为,这里的“母”指的是嫡母,而非生身之母。
百年以来,疑似朱棣的生母的有马皇后、碽妃、李妃、元顺帝妃洪吉喇氏、翁氏等人。
但就像张小龙所说,谁也没有绝对证据证明朱棣的真实身世。
那就只能按照正史来看待,不能凭猜测和个人想法胡乱认定,那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
而且碽妃属于高丽进贡的说法,最好还是别搬到大荧幕上的好。
不然隔壁的宇宙大国又要拿出历史上定鼎中原的幻想了。
这时,胡君敲门进来:“哟~哥俩聊着呢?”
“快来君哥,一起喝点茶?”梁栋招呼道。
“好~给我也来一杯~”
张小龙让开位置,让胡君坐在一边,顺口问道:“您那边忙完了?”
“差不多,基本动作学的差不多了,要我说当皇帝也忒累了,光是掌握各种礼仪就够让人头疼的了~”
“那是因为您半路出家,如果从小开始学,且耳濡目染,这些礼仪其实并不难,有些东西是与生俱来的~”
梁栋认可:“张老师说得对,君哥您多辛苦辛苦,在礼仪这方面,不能被人挑了错处~”
“放心吧,抱怨归抱怨,该学还得学,我找你是因为一个想法。
朱棣此人性格深沉复杂,非常渴望做一个好皇帝,所以他表面上是不是应该装出一副体恤下臣的样子?”
“您的意思是,给这个人物设计些表现虚伪一面的细节?”
“对!就是这意思~”
梁栋看向张小龙:“这个问题还得张老师说说看法~”
他沉吟了一番道:“朱棣确实很虚伪,而且阴险毒辣,这是历史有记载的。
有一年紫禁城雷雨交加,刚刚迁都京城才三个月的朱棣接到宫人上报,说耗时十多年才营建而成的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三个大殿,被闪电击中起火,最终尽化灰烬。
朱棣内心震撼,从起兵到成功夺位,朱棣动用近百万民工、耗时14年才完成紫禁城的修建,其中三个大殿更是耗尽心血,没想到却一朝尽化为灰。
当时不少人们暗心欢喜,在他们看来,动辄滥杀无辜的朱棣喜怒无常,此番天降大火,也是天帝对这位人间暴君的惩罚。
朱棣也确实自我反省了一下下,随后他颁布《罪己诏》,称‘上天垂戒,朕甚惊惧,不遑自安。’
然而这种不安只是持续了几天而已。
由于重审此前的一起宫人诬告案,和发现宫人私通宦官,朱棣再次大开杀戒,皇宫内外被杀多达3000多人。
对宫人行刑时,朱棣甚至亲临刑场,要亲眼监督如何将宫人们一一凌迟处死。
这是他残忍毒辣的一面,但有时候他也虚伪的让人咂舌。
朱棣的姐夫、宁国公主的丈夫梅殷此前一直效忠建文帝。
碍于姐姐的面子,便命人梅殷扔到水里淹死,随后向宁国公主报告说,驸马投水自尽了。
株连九族的事他没少干,可伪装成连小虫子都不愿意伤害的爱心人士,也是常有的事。
有一次朱棣去灵谷寺,在寺院里,有一个虫子爬到朱棣的衣服上。
朱棣用手拂掉在地上,又命令宦官将小虫子放到树上,说‘此虽微物,皆有生理,毋轻伤之’。”
胡君猛一拍大腿:“这么说我的想法没错~”
“那就设计一些小细节,还有眼神也要注意~”
“嗯~我琢磨琢磨~”
一部好戏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才能促成。
梁栋的剧组氛围很好,只要加入进来,所有人都在朝着同一目标努力——把戏拍好。
按理说剧组内勾心斗角是常有的事,毕竟好几百人共处,人心不可捉摸。
但在《帝王》剧组,这样的现象可以说几乎没有。
为啥?还不是钱给够了嘛。
而且他的剧组,他就是唯一的王,谁来都得趴着。
有了明确的权力共识,又不会有额外争取利益的机会,自然就没了争端。
这个被圈内瞩目的大项目在衡店开机,到场的数十家媒体发现,参加开机仪式的除了中方人员,还有不少外国面孔。
想来应该是奈飞的工作人员。
他们猜的没错,奈飞对这个项目十分重视,不仅派出管理层全程参与拍摄,以便帮梁栋解决问题。
还从好莱坞请来了有丧尸片拍摄经验的导演和摄影,作为顾问参与到拍摄过程。
这个说是中美合拍不算错,但实际上梁栋还是唯一主导者。
简单的回答了几个问题,便让媒体们退场了,第一场戏马上开拍。
衡店,明清宫苑,乾清宫,第一场就是重头戏——太祖驾崩!
朱元璋弥留之际颁布遗诏: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
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
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
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
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
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
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
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
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遗诏主要表达了三个意思
其一,朕乃草根出身,深知百姓疾苦,所以在做了皇帝之后励精图治,于天下于百姓,还是干了些事情的。
在位期间重惩贪官,对百姓也是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兴修水利,还奖励垦荒。
最终在他的努力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
至此,死而无憾;
其二,在皇位继承方面,原本他非常喜欢大儿子朱标。
朱标非常的宅心仁厚,并且也有能力,踏实肯干,因此本想把皇位传给长子朱标。
奈何天不随人愿,朱标年纪轻轻就英年早逝,这让朱元璋非常的伤心。
而朱允炆从小就非常的孝顺,而且还非常聪明,也深受朕的喜欢。
于情于理,这个皇位也应该交给亲孙子朱允炆;
第701章 拍摄(一)
其三,朕的儿子有很多,还都是当朝的藩王。
孙子即位后,担心儿子前来造反。
所以在宣布朱允炆继承皇位的合法性之后,还要求死后一切从简。
最重要的是,各地藩王都不允许回京,只能在自己的封地祭拜。
可朱元璋知道儿子们的野心,于是又在暗中下了道密旨,命朱棣回京。
他想趁着自己的最后一口气来震慑朱棣,让老四不要造反。
当然,朱元璋的这个做法,朱允炆并不知道。
朱允炆以为朱元璋叫朱棣回来是反悔了,要把皇位传给朱棣,于是自己就又传了一道假的圣旨,让朱棣回去了。
因此在朱元璋快不行的时候,连续三次问身边大臣“燕王来否?”,可惜身边的人都不敢回答。
朱允炆毕竟是日后的皇帝,如果他们这时候做了回答,那么以后自己的脑袋也将会是不保。
朱元璋带着最后一丝疑惑离开人世,这就是第一场戏的全部内容。
听起来很简单,但要分好几幕来拍。
为了开一个好头,第一幕先拍摄燕王朱棣听到父亲即将驾崩时的场景。
“来,各组准备,三二一,走~”
朱棣在自己的书房中闭目养神,镜头缓缓推了上去,在面部定格,随即有手下来报。
“禀王爷,京中传来消息,陛下可能。。。”
胡君倏的一下睁开眼,闪过慑人的锋芒。
“当真?”
手下头快埋到地里了:“应该错不了~”
“我要确切消息,再探、再报~”
“是!”
手下退走,胡君的身子一垮,面部闪过一丝沉痛,可眼中的坚定却始终未变。
他知道消息多半是真的,父皇真的要去了。
不过在这这一刻,也看到了皇位在冲他招手,那抹坚定之色便是此刻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原本眯着的眼睛缓缓睁开,望向南方,沉痛的情绪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坚毅的决心。
“好~卡~”
梁栋摘下耳机,拿起对讲机:
“君哥发挥不错,很稳,再保一条,这次把痛苦的时间稍稍缩短一些~”
胡君抢过对讲机说:“导演,你的意思是痛苦不要太明显?”
“对,父皇驾崩,朱棣肯定伤心,但以他的性格不会纠结那么久,刚刚的节奏有些偏慢了~”
“好~我明白了,再来一遍~”
“需要调整时间吗?”
“不用,直接来~”
“OK,来,各部门准备,我们再来一遍,场记打板~”
“各部门预备,第一场一镜二次,三二一,走~”
这回胡君表现的非常完美,稍纵即逝的痛苦既能让观众看得清,又能展现出他最真实的情绪。
他为父皇驾崩而痛心,但这并不妨碍他凯觑皇位的决心。
“很好,来,朱允炆准备~”
接下来拍的是朱允炆得知皇爷爷密诏,让四叔回京的消息。
在成片中,叔侄俩相隔潜力,一个在南一个在北。
可拍的时候,两人的房间紧挨着,甚至能听到彼此说话,这也是拍戏的乐趣。
旁边已经准备妥当,五分钟后,拍摄开始。
朱允炆得到消息后,表情错愕,他内心忐忑,以为皇爷爷变卦了,要在临终前将皇位交给四叔。
可到了这个时候,再孝顺的人也很难对皇位不动心,他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于是。。。
“皇爷爷神志不清,这个时候做的决定不能当真,我们这些当小辈的应该制止这样的错误发生,你说呢?”
黄煊对传信的太监说。
太监吓得跪倒在地:“殿下,您是要。。。”
黄煊神情淡漠,面朝北方负手而立:
“圣旨还是要发的,但不是让四叔回京,而是让他呆在家中祭奠~”
“这。。。这~这~”太监哪敢随意答应,搞不好是要杀头的。
忽然,黄煊露出微笑,看似‘亲切’的将太监拉起来:
“皇爷爷驾崩之后,你是准备为他老人家守灵呢?还是?”
太监咽了口唾沫,勉为其难的笑了笑:“有机会的话,我当然愿意伺候在殿下左右~”
“很好,那就去做吧~”
梁栋:“咔~黄煊过来一下,各组恢复,5分钟后再来一条~”
黄煊赶紧收拾情绪,拖着长袍来到监控室:“导演?”
“快来坐,看一遍回放~”
看完之后,黄煊砸了咂嘴:“好像差点意思~”
“是吧?方向没错,但表现的太肤浅了,朱棣老谋深算,善于掩藏内心情绪。
而朱允炆还很稚嫩,虽有城府但远不是朱棣那种程度,所以情绪要稍稍外放一些。”
黄煊琢磨了一会儿,点头道:“我知道了,再来~”
他刚走,换好装的胡君坐过来:“怎么样?朱允炆表现的如何?”
“还可以,但没有您那么细,放到电视剧上够用了~”
“嗯~对年轻人不能要求太高~”
第二遍比之前好多了,不过还是不够,梁栋喊了卡,要求再来一遍。
这回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