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匠心-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他重新拿起这东西,准备去看下面的考生。
  这时,云远际突然若有所思地道:“这次考试真是有意思,两千多名考生,为他们准备了两千多件应试的考题。这也算是徒工试自开设以来,最大的创举吧。”
  “徒工试到今天也不过第四年,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一天一个变化的,谈得上什么创举。”孙博然撇撇嘴,不以为意地说。
  “但是足足两千一百七十八件考题,仅仅只用一个月就全部完工,十大门类的全部考题,各自都一模一样,这实在太惊人了。”云远际说。
  “还行吧。去年,朱甘棠朱大人呈上一份奏折,整理了一份民间收集来的监工方法,最适合用来成批制作。工部的大人们以前就有类似的想法,研究过后,将两者的思路进行兼并,创造了这种名叫‘全分法’的生产方法。两千一百七十八件考题看着多,但样式简单,用全分法生产起来并不算太难。”孙博然淡淡地说着,并没有隐瞒。
  两名副考官听见“奏折”之类的词就已经肃然起敬了,云远际尤其注意到其中的关键词:“民间收集来的?”
  “江山代有才人出,大能隐于乡间的故事并不少见。”刘修说。
  “大能?”孙博然挑眉一笑,说,“你搞错了,设计出全分法雏形的,不过只是一个考生,还是徒工试的考生!”
  “徒工试?”云远际和刘修异口同声地问,满是不可思议。
  “他今年也应该参加徒工试了……”孙博然眯起眼睛,看向下方重重帷幕。
  云刘二人对视一眼,不知道该说什么。
  孙博然这话里透出来的意思,就是提出全分法的那考生去年参加的还不是府试或者院试,不是资深学徒,而仅仅只是一个刚刚进入县试的小学徒!所以,他今年才要继续参加府试,继续努力晋级成工匠。
  “是哪位考生,您知道吗?”
  还只是小学徒就已经上达天听,这运气真的太招人嫉妒了,但人家也是靠的自己的本事,只能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我知道名字,但没有去跟人对上号。”孙博然说。
  两名副考官点头。
  考前稍微回避一下也是应有之义,但两人还是不可避免地想起了考试前不久发生的那场闹剧。不过孙博然没事人一样,他们当然也不会主动去提。
  两人没再说话,孙博然把千里目举到眼前,俯视下方。
  离他最近的,是桐和府七县上一届的物首。
  听说本届物首也有直接报名参赛的,但由于是临时补位,考位比较靠近,并不在他眼前。
  排在第一位的是最富庶的和光县,孙博然第一个看向了他。
  这个玄武千里目的质量很好,但质量再好也有极限,透过它的目镜,孙博然能看清下面考生的长相,看清他在做什么,但更细节的部分——在纸上写什么、在木料上做什么,不可能看得很清楚。
  本轮考试的方式是孙博然定的,甚至这些作为半成品的考题也是他带着人拟定,再组织人使用全分法批量制造出来的。
  木工类这做了一半的百宝箱是他亲手做出来的,在他看来,这道题一点也不难,甚至全分法做它用的那一个月,有半个月都是在教那些工匠怎么协调配合。
  但这道题说容易也不算容易,完成它需要一定的技巧。没有技巧上手就蛮干,成功的机率非常小。
  更为关键的是,这其中还隐藏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也不知道有几个考生能注意到……
  孙博然看过去的时候,和光县这个考生正执着笔,在纸上写写画画。
  看见他的动作,孙博然立刻眼睛一亮,饶有兴致地往前凑了凑。
  但只两三秒,他就微微摇了摇头,往后退了一下,千里目看向了第二个人。
  两名副考官站在他旁边,看他这动作就能判断出这名考生多半是哪里没做对,让这位大人失望了。
  云远际站到一边,悄悄对刘修耳语道:“这道题换你的话,你会怎么做?”
  刘修凝思半刻,压低了声音摇摇头:“我来当然简单,一看就知道怎么分了。但这是徒工府试,要这些小学徒搞清楚怎么分格……经验还是欠了点。”
  “若是不靠经验呢?你觉得这考的又是什么?”云远际问。
  “不靠经验……”刘修皱起眉头,陷入了沉思。
  ******
  许问完全不知上方考官的讨论,也不知道孙博然正拿着望远镜在监考。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自己手头的工作中。
  按照考试细则,他们要保证完成的百宝箱成品内部的格子刚好到达十二个,不能多也不能少。
  主考方给出的半成品已经完成了四个格子,也就是说他们要在此基础上再做八个。
  许问利用几何这个最好用的工具,很轻松地完成了百宝箱的内部结构。十二个格子一应俱全,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淡黄的毛边纸上,各种线条和图形共同组成规整的结构,旁边清晰标注着尺寸与比例,带着一种严整的理性之美——也是这个时代非常少见的一种美感。
  按照这张结构图,许问能够很轻松地搭建起百宝箱的成品框架,剩下的只需要根据原有的雕刻风格衍生出另一半的花样而已。
  许问把图纸放到一边,拿起旁边的木料,准备进行处理。
  半成品箱子是松木的,旁边预备的木料当然也是柏木。
  柏木质地细密,是雕刻用木的标准材料,但处理起来相对会比较困难。
  但这对许问来说完全不是问题,他轻松地除去它表面的树皮,正准备把它锯开,手却突然停住了。
  他放下这段木料,重新回到工作台旁边,拿起刚刚画好的毛边纸。
  他盯着纸上的图形看了半天,突然摇摇头,低声自语道:“不对。”
  接着,他一抬手,把刚刚画好的图纸揉成一团,又在案上重新铺开了一张新的。
  “这个百宝箱……是用来做什么的?”他自言自语地问道。


第185章 沉醉
  这个百宝箱只有尺许长短大小,不算太大,按照许问之前的设计,这十二个格子虽然上下左右高低都有,但挤在一起,大部分格子就太小或者太扁,甚至被其他格子挡住。
  这样的百宝箱,根本放不了什么东西,就是勉强完成任务,谈不上有用。
  但箱子就是用来装东西的,百宝箱的分格只是为了让东西更易于收纳整理而已。如果箱子里的格子反而会挤压东西摆放的空间的话,那就是本末倒置,完全失败的设计了。
  所以,这一次设计,许问换了个思路,先一步去想:这个箱子是用来放什么的?
  他现在是个工匠,最熟悉的当然是各种工具,最需要置放的也是这种。
  除了刨子锯子这种大件,他们经常会用到一些刻刀、凿子之间的小件,以及粘胶、洗剂等各种各样的瓶瓶罐罐装的材料。
  以前这些工具大多是放在固定的麻布刀袋里,一层层裹起来固定,瓶瓶罐罐放在另外的箱子里。
  现在看来,能不能做一个统一的百宝箱,把这些东西全部整理放在一起?
  而且,百宝箱内部的格子是不是可以向外扩展,增加而不是缩减它的收纳空间?
  许问想得出神,良久之后,他重新提笔,画下了第一根线条。
  设计最重要的是思路,思路畅通之后,剩下的只是技术问题而已。
  而在制图的技术上,许问已经相当成熟了。
  一根根线条延伸出去,一个个最基本的形状组合形成,每一个都是那么简练,每一个都是那么精准。
  一边铜壶里的水滴发出轻微的响声落下,壶中水线向着他预先设定好的刻度逐渐逼近。
  许问之前撰写制作方案的时候,留给设计这个部分的时间其实是相当长的。
  但他废弃了一次设计图重画,这部分就显得相当紧张了。
  现在是九月中,秋意已渐浓,天气颇为凉爽。
  但布帷把这片空间遮挡得不太透风,长时间的专注工作,让许问额上渗出了毛毛细汗。
  他目光专注,浑然若无所觉,笔下的线条始终如同第一根一样标准、坚定。
  最后,当水线最终逼近刻度,将超未超时,许问长吁一口气,直起了身子。
  他用审视的目光看着眼前的设计图——它不是一张单一的图,而是由三张不同角度的整体图和十余张分解的局部图共同组成的图集。
  小二十张图纸完整表达了他的设计思路,比例尺和具体尺寸全部都非常正规地标在了一边。
  有了这样一套图,就算他自己不动手,把它交给别人,也能够毫无障碍地完成——之前他跟吕城,就是这样合作的。
  但现在是徒工试,接下来的步骤他必须要自己动手。
  虽然最近一段时间他把大量的实际工作都交给了吕城,但自己也没有一天怠于训练。
  现在实际动起手来,他一如即往地熟练,丝毫不现滞涩。
  榆木已经去皮,接下来要把它分割成段,锯成木板,打制成应有的大小。
  由于需要雕花,木板的厚度会比最后的成品要厚一些,但由于要严丝合缝地扣进去,这部分的尺寸也一样要求得非常严格,完全不能出错。
  雕花的样子许问也设计好了。
  相比起连天青最早布置给许问的那份作业,眼前这场考试的雕花可以说是简单得要命。
  连天青上手就直接交给他大师作品,那时候要完成的不仅是灵动有趣的花样,还有独特的风格。
  许问至今也记得,当时自己查了多少资料,花了多少工夫。
  但毫无疑问,那次作业带给他的收益也是极大。
  怎样从局部图案中还原出缺失的部分?
  揣摩现有的局部图案的样式,从中推导出原创作者的风格与习惯,在此基础上进行模拟。
  模拟出的图案可能跟原图并不一致——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但它的宗旨就是以原图为主,不能破坏,还要进行凸显。
  许问最早在对半成品百宝箱进行判断时就已经得出了结论。
  这是流水线制品。
  当初陆清远大师说得没错,流水线出来的量产制品多少会显得呆板一些,更少工匠本人的灵性与个性。
  这一方面是量产本身的过程带来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量产本身的需求造成的。
  量产设计的一大要素,就是标准化。给每个部分划出一条标准线,以严格的数据体现,上下浮动不能超出界限……无疑这会减少工匠肆意发挥的机会,但在效率上,远远不是工匠的个人创造能比的。
  这个半成品百宝箱就是标准化制造的结果。许问甚至在上面看见了一些熟悉的影子,他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交给朱甘棠的那份建议书。
  不过他并没有多在意这个,很快就把重点放在了雕花本身的样式上。
  在看出它是流水线制品之后,他第二个得出的判断是:这是孙博然本人的设计。
  面对这些考生,他的风格似乎又发生了一些变化。
  不像他在京都时那样繁复华丽端严,也不像他年轻时那样轻俏灵动单一,而是将两种相融合,趣味中带有强烈的装饰品,美观却又通俗。
  看来他之前的判断果然没错,孙博然并没有跟他师父决裂,也没有彻底摒弃年轻时的风格,只是到了不同的环境,根据制作需求自然发生了变化而已……
  皇宫内院,所需的风格当然跟民间小调完全不同。
  就是不知道连天青看见这个会怎么样,喜欢呢还是不喜欢?
  不过这对许问来说无疑是件好事。
  孙博然,是他在这个时代最熟悉的工匠大师了。
  一张张木板堆叠在旁边,刻刀的刃尖切入木板的纹理,象牙一般的碎屑飞溅而出,烟花般四散。
  清晰的雕花由浅入深地出现,不断向外铺展开。
  榆木巧也是十八巧之一,在这一年以及许宅更多的延伸时间里,它几乎已经刻入了许问的骨髓,成为了他身体的一部分。
  此时,刻刀就像他手指的一部分,榆木就像他最亲切的老朋友。
  它的每一根纹理、每一寸质感,对他来说都熟悉到了极致,可以随心所欲地将它变成任何一个模样。
  对材料的熟悉、对工具的熟悉、对创作风格的熟悉在此刻达到了高度的一致,许问已经完全沉醉了进去。


第186章 三天
  第一天的考试就这样平静过去。
  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孙博然在观察考生的时候有意避开了许问,只匆匆扫过一眼,并没有在他身上留意。
  按理说,场内另外有吏役巡逻,主副考官都不必一直留在这里,但孙博然一直没有离开的意思,两名副考官也只能陪着。
  傍晚时分,暮色渐渐升起,差役送来热腾腾的饭菜,两名副考官对视一眼,表情微妙。
  孙博然这意思,难不成是要在考场过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