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匠心-第2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昨天晚上上课的还是他,教的是几何方面的内容。
  到现在为止,这方面的课程只有他能教,讨论下来就连阎箕也不如他。
  昨天晚上,京营府几个人也听得全神贯注。只要摆脱固有的成见,他们很快就能发现许问所授内容的价值,更别提许问带着西漠队这些新手,在龙神庙就已经给了他们一个现场教学!
  许问解答完狄林的问题,正好许三递过来了一杯热茶,他道了谢,端茶于手,眼睫垂下,开始在脑中勾勒许宅。
  他印象最深的当然是四时堂,但随着时间推移,他对技艺与建筑的了解越来越深,看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他看到了碧绿芭蕉前的花窗,曲折如意,转圜如水又如云。
  在对木艺制作已经了若指掌的现在,他越发清楚这样的技艺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他思考了很长时间,确定即使是他现在的水平,也完成不了这样的花窗。
  那种信手拈来、游转如意的感觉,必须要审美和技艺同时达到最高水平,由心而发之后才能完成。
  许问虽然靠木工拿到了徒工试第一名,但技艺还远没到臻于化境的地步,而审美方面,他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他看到了花窗上方,悬于檐下的瓦当。
  每一枚瓦当的图样都不一样,残缺不全,但精致巧妙。独立起来如同可以在手上把玩的珍品,联结起来又如同一个流动的长卷,令人沉迷。
  秦连楹在手札里提到过一个词:痴石儿。
  痴于石,执于石,将全身心投注于此,最后才能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将天地间的一切融于手中小小的砖石之中。
  痴石儿是一个泥水匠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在整个大周,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人物。
  但许宅随便的一个普通瓦当,就是只有痴石儿才能完成的作品。
  他看到了整个许宅。
  它初看是典型江南风格的庭院园林,但仔细看却并非如此。
  它小巧精致,却又潇洒随和,仔细看还有些稚拙真切。
  它是一方天地,同时又是大千世界。
  许宅无论整体还是局部,都做到了一种极致。也正是因为如此,许问那时候对古建筑不懂也不感兴趣,许宅整体的氛围跟鬼屋一样,他还是被它吸引住了,在最关键的时候停驻了脚步。
  仔细想想,这种感觉真是太奇妙了。究竟究竟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建成这样一座宅子?而当完全地修复它、恢复它原貌时,它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陡然间,想象中的一幕幕图景变成了真实存在的,他来到了许宅的高处,将它的一切尽收眼底。但随着时间流逝,他与它的距离并没有被拉近,反而越来越远。
  这是他的真实感受,懂得越多,不懂的越多。
  越是在技艺上钻研精进,越是觉得许宅的修复难度比他想象中的还大。
  但奇怪的是,他并没有因此失去信心。他的目光缓缓扫过许宅的每一处,将它的一切尽收眼底,心情也一寸寸地往上扬了起来。
  他想要修复它,他穷尽一生时间,一定能够修复他!
  失重的感觉突然传来,许问眼前一暗,定下神时,已然从无遮无挡、被冬日阳光直射在头顶的山尖来到了幽暗的房间里。
  他躺在那张紫檀百子拔步床上,缓缓睁开了眼睛。
  “喵”的一声,球球轻巧地踩着床板,跃上了床榻,在他肩膀上轻轻踩了踩。
  许问一只手搂住它,揉了揉它的头毛,球球亲昵地在他手掌上蹭了蹭。
  他回到了许宅。
  ………………
  蝉鸣阵阵,这个世界仍然处于炎炎夏日。
  前一刻还在山顶被寒风刮脸,下一刻身体就被蒸腾的热气裹得密密实实,这种感觉真的有点奇妙。
  许问坐在许宅门口的一块青石上,一只手拿着手机,一只手拿着一个夹满肉的卷饼,吃得满嘴流油。
  在班门世界赶了半个月的路,几乎天天都在吃干粮,肉味儿都没闻到几次,就算是许问也有点馋了。
  还好那次去阳宁村去的是他跟许三还有林谢,换了别人,听见主家杀猪摆宴请客,多半会抱着罗大的大腿哭求等一等吃了晚饭再走。
  许问现在正是沉迷技艺,为此可以放下很多东西的时候,但既然回到这个世界,那还是吃点好的,也没必要自虐嘛。
  他正在手机上查水泥和三合土的资料。
  手机上内容不是很多,但还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古代东西方的泥石粘石剂各不一样,但与现代水泥都有差别。
  真正现代水泥的雏形来自于十七世纪五十年代,之后渐渐发展,批量生产,成为现代工程的必备品。
  中国现代水泥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末,也就是清朝时期,那时候的水泥叫“细绵土”,后来改名叫洋灰。
  从这个名字也可以看出来,现代水泥的确是舶来品。
  洋灰在粘合性、牢固性、持久性等方面其实是不如原有的三合土的,但它价格便宜,可以批量生产,适合更多的场合使用,所以渐渐成为了工程泥石粘合剂的主流。
  到现在为止,水泥性能不断改进,还有许多适用于特殊状况的品种,但最常用的仍然是硅酸盐水泥。
  硅酸盐水泥的化学成分和锻烧方法随处可见,就连水泥窑的样式与设计图都很容易找到。照葫芦画瓢,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与资源,他也能烧制出合格的水泥来。
  看着看着,许问长舒一口气,放下手机。
  他擦掉水上的油,站起来把纸巾和卷饼的包装纸一起扔进了垃圾筒。
  河水缓缓流动,船夫撑着一条小船,吱呀呀地从他身边路过,驶向不远处的白墙绿柳。
  许问看着船夫戴着草帽的背影,犹豫了起来。
  真的要把这个配方带到那个世界吗?


第423章 鸡与土
  许问身边突然传来了对话声。
  “什么不好吃,非要吃汉堡!不知道这些鸡全部都是激素喂出来的吗?一只鸡长七八条腿,吓死人!”
  一个五十多岁的半老妇人瞪着儿子手上的纸袋,非常不满地大声说。
  “妈你小声点……”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扶额,拎起知名快餐店的纸袋自己看了看,无奈地说,“你别老在朋友圈看那些小道消息,都是造谣的!我看过科普,这用的都是专门饲养出来的肉鸡,三四十天就能长成,一点问题也没有!”
  “三四十天就能长成一只鸡?这怎么可能?肯定是用了激素!”妇人一口咬定。
  “不是的,是专门养殖出来的品种……”年轻人一边解释一边走,声音渐渐远去。
  “就算没问题,那肯定也没土鸡好吃!”最后远远传来一句话,还是那个妇人的。
  许问有点好笑地听着这番对话。
  妇人说的是风传一时的谣言,那鸡不仅被形容得有很多条腿,还有很多翅膀,畸形怪异得像是恐怖片出来的生物,引起了一时的恐慌。
  不过流行这东西,很快就会过时,谣言也一样。许问已经很久没听过这个谣言了,当然他知道这东西暂时不会消失,只是没想到刚回来就听见了。
  肉鸡是现代养殖业的产物,同样是工业链条的一部分。
  从四千多年对原鸡的驯化开始,一年年一代代,家鸡逐渐演变出这样的品种。
  据许问所知,一只肉鸡的诞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首先鸡种是专门选育出来的特定品种,要求体型大、长得快,也就是现在最常见的白羽鸡品种。
  然后它从孵蛋开始,就开始经达严格的管理。
  所有的种蛋都需要52克及以上的重量,从不够重量的鸡蛋里孵出来的小鸡必须单独饲养,不能跟其他小鸡混养。
  之后,从选雏到出栏,小鸡住的是恒温恒湿、采光通风均好的鸡舍,吃的是根据它们不同生长阶段配比出来的科学饲料,要定期消毒,要预防接种、预防投药,整个过程严密监控,科学得不可思议。
  或者那个妇人说得也没错,肉鸡的口感味道的确不如走地土鸡——别的不说,两者每天的运动量天差地远,鸡肉的紧实度都不可能一样——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大规模大批量饲养出来的肉鸡,才能让鸡肉的价格大大降低,普及到几十亿人每人的餐桌上。
  工业化生产,本来就是一把双刃剑,有巨大的好处,也有阳光下的阴影。
  在这一点上,水泥不也是一样?
  常规水泥的稳定性、持久性其实是不如传统三合土的,但说到价格、产量、使用的方便程度,三合土又远非水泥能比。
  而一件东西,只有普及了,才能为更多人所用,改变更多人的生活。
  想到这里,许问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些打算。
  他重新拿起手机,拨出去了一个号码。
  ………………
  最近陆立海非常忙。
  他本来就在带着施工队配合六器一起忙活荣家收藏馆的事,上次许问去了一趟班门,他决定将班门宗正卷开放给百工集,于是又开始分心忙活起了这边的事。
  陆立海既然已经决定了开放宗正卷,那真是没有半点含糊。
  他开放的不仅只有那十几个装满了卷宗的箱子,还有班门几百年以来言传身教的经验。
  为此,他劝服了门内还有些想不通的那些长老,让他们每天轮班到文传会,跟骆一凡下面的人整理这些卷宗,将其登录入档。
  文传会自成立以来,也是第一次接受这么巨大的馈赠,他们也很重视这件事。
  宗正卷不光只有木工卷,其他各门类也全部包括在内。
  文传会召回了协会所有的专家,把他们拉到和班门的这些长老坐在一起,不仅要把卷宗整理归档,还要尽其可能地把它翻译出来,达到可以学习使用的程度。
  班门这些说是长老,其实就是一群老师傅。他们年轻的时候跟着师父一起上门做活,后来自己上门做活,那时候哪有什么身份地位。
  他们在门内行内会被尊称一声“长老”,还能勉强摆摆架子,到了外面哪有这个底气。
  文传会跟政府挂钩,算是半个官方组织,在老师傅们朴素的观念里,就是官老爷。于是他们一到文传会——准确来说,是一出班门,就自然低了三分头,后面让干什么干什么,老实得不行。
  陆立海偶尔过来一次,看见眼前情景,不禁有些恍惚。
  真不知道,他以前担心的那些阻力是什么……
  其实他早就有公开宗正卷,将其作为对外交流渠道的想法了,就是一直介意着很多事情,迟迟没有实施。
  早知道这么轻松简单,他应该早就……
  不过其实他心里其实也很清楚,这件事之所以会进展得这么轻松简单,终究还是因为在此之前,长老们被某个人狠狠震慑了一下的缘故。
  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就不会觉得只有老子的东西才是天下第一的,自然而然就会把架子放下来了。
  陆立海每天都会到文传会去一趟,要么是早上,要么是下午。
  这天早上,他如常迈进了那个院子,到了那幢小楼的外面。
  有了一些年岁的红砖小楼,外墙爬满了常青藤,一楼是个大厅,空空荡荡,清水无装修,但是非常适合用来做各种事情。
  这段时间,文传会摆了些家具进去,包括会议桌和档案架工具架之类的,成为了“班门宗正卷工作小组”的暂时驻地。
  陆立海到了外面,没马上进去,扒着窗口往里看,一眼看见了自己的儿子。
  会议桌旁边坐着四五个人,正对着桌上一卷书册比手划脚地讨论。
  书册用木板夹着,保护得非常好,桌边的人讨论得非常激烈,简直像是要打起来的样子。
  陆远坐在两堆人的旁边,眼睛看向一边,手里转着一支笔,一副漫不经心什么也没在听的样子。
  陆立海看得就气不打一处来。他很了解自己儿子,知道他这样子其实是在认真听认真思考,但这副模样真的太容易让人误会了……
  跟他说了多少次,注意一下形象,别老让人误会,怎么就是不听呢……
  陆立海正在发急,里面突然吵得更厉害了。
  “我跟你们说了,这个不可能实现,不合逻辑!”文传会一个戴着眼镜的专家说。
  “不可能,这个肯定没问题,我小时候看我师父的师父做过,只是后来失传了而已!”
  两边相持不下,好像已经吵了很久了。
  陆立海不用问也猜得到是怎么回事,归根到底还是辨正。
  宗正卷的内容有些是真实记载,有些只是传言。对此,文传会自有一套判断的方式,但这往往会跟班门老师傅的经验产生冲突。
  遇到这种时候,老师傅们就会忘记面前的是“官老爷”了,经常会各执己见,争执不休。
  现在他们讨论的是泥水卷里的一个问题,其实陆立海还是站在自家人这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