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匠心-第3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嘿嘿,老伍,想给人一个下马威,结果没给成吧?”阎箕态度轻松地取笑,“没想到吧,小许年纪轻轻,已经是个墨工了。”
  “天人合一……”五六迅速明白了过来,打量了一下许问,摇了摇头,“那是真的没想到,这也太年轻了吧。”
  天人合一是墨工的代表特征,进入天人合一状态,即能对材料有更深入的了解,处理任何材料都能便利许多。
  许问既然是墨工,处理个花岗岩当然是手到擒来了。
  “我的。习惯了,明明可以直说的,非得卖个关子,又出岔子了。”五六苦笑着说。
  一个又字,表示不是第一次了。
  “开山采石,通常以水火之法。冷热相激,坚石自裂。”五六想了一想,开口说话。
  古代开山,通常都是用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先用火把石头烧烫,再浇上冷水,石头上面就会出现裂缝了。顺着裂缝采石,就会简单多了。
  “天云山取花岗石,也可以采用此法,但是有两个难处。第一,花岗石坚硬无比,无论冷热,都需要花费更多工夫才能使之裂开。第二,山路不便,取水不易。这两个难处均可克服,但需要更多人力物力,尤其是人。”
  五六敛了笑容,正视着许问,认真得几乎有些凛然。
  “开山取石本非易事,你只有两年时间,你要用多少人,冒着多大的风险去做这件事?”
  “为何一定坚持要用花岗石,为何不可从他地运石过来?”
  “你身为墨工,觉得此事甚易。但全天下有多少墨工?建一座城需要多少石材?”
  他问得很严厉,但许问看着他,却笑了起来。
  他本来还有点犹豫的,但听见这一轮问话,突然拿定了主意。
  “伍师傅体恤劳力,这是您的好意,我能理解。但开山取石,不需要火烧水浇这么麻烦,还有更简单的办法。”
  “麻烦?”五六扬了扬眉。
  烧石法,已经是非常智慧简便的方法了。
  “对。伍师傅新年之时,应该玩过爆竹吧?”许问问道。
  “火药?”这时,阎箕的声音突然在许问身边响起。
  许问转身看他,了然地扬眉。
  果然,内物阁也在研究火药了!


第690章 火药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在现代的时候,许问曾经听到过一个说法,说中国人生性和平,发明了火药主要应用在鞭炮爆竹烟花等娱乐活动上,外国人拿着火药就造枪造炮,发动战争。
  其实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并不是这样的。
  中国有据可查的火药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那时候主要用于民间,用于民生民事。


第一部 记载火药配方的书出现于八九世纪,也就是唐朝年间,而早在唐朝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 
  唐昭宗年间,已经出现“飞火”,就是火炮和火箭,它们的形制与现代当然完全不同,但已经可以用来杀伤人类。
  宋朝战争不断,北宋即有火药作坊,在原先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制出霹雳炮,震天雷等爆炸武器。
  可以说,人类的本性是共通的,争斗与战争本身就是伴随人类历史始终的一种本能。
  所以一从阎箕口中听见这两个字,许问立刻意识到,内物阁必然一直在研究火药,研究的目的也可想而知。
  “是,利用火药的爆炸性,把山炸开。”许问回头,指向山壁,说得更果断了一点。
  既然内物阁已经在研究了,那更没什么好瞒的。火药不仅可以用于军事,更可以普遍利用于民间,这也是许问想要引导的方向。
  “不行,爆炸物太不稳定,力道太小炸不开岩石,太大容易造成危险,更不易运输使用,问题太多。”阎箕对火药显然也是有一些了解的,首先提出了问题。
  他说的确实是个很大的问题。
  一种优质的火药必须满足四个要求:一,稳定而规律,可以控制爆炸的威力与时间等等。二,足够的强度,能够在引燃后发挥足够的功用。三,安定。能够长期储存。四,不要太敏感,能够经受一定的摩擦、撞击,使其能够安全运输。
  中国古代发明的是黑火药,特指硝石、硫璜和炭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阎箕所在内物阁所研究的,多半也就是这一种。
  黑火药是混合物,性状很不稳定,剧烈撞击、火星都能将其引燃,爆炸的烈性也有很大差别,难以运输,更难以应用在采矿这样的定点爆破上。
  阎箕提到的,确实是它现实存在的问题。
  但许问所指的,却并不是黑火药,而是黄火药,也就是人们常常所说的“炸药”。
  黄火药与黑火药虽然都叫火药,但本质上并不是同一种物质。
  黑火药是三种不同化学物质的混合物,黄火药则是单一的一种化学物质,也就是三硝基甲苯。
  黄火药与黑火药之间并没有承接的关系,前者最早是由一个英国人合成的,合成之后它最初作为黄色染料使用,后来才发现它的爆炸性,开始广泛应用于军事。
  之后,诺贝尔研究出了硝化甘油的安全生产方法,用硅藻土吸收硝化甘油从而发明了达纳炸药,使得黄色炸药可以正式工业化批量生产,取得了重大突破。
  黄火药性质稳定,摩擦、装运甚至明火都无法将其引爆,安全性强,容易使用,所以到十九世纪末期,黑火药基本上已经被淘汰了,随着黄火药的进一步发展,无烟火药、双基火药、雷管、TNT等的出现,才有了现代意义上的枪炮火箭。
  所以,虽然火药早就已经出现了,但说到开山,五六提的还是水火法,此时,阎箕从许问的话里敏锐地感受到了一些什么,走过来与他讨论。
  而许问,一开始犹豫的也是这个。
  从黑火药到黄火药,可以说是一项巨大的技术突破,将改变整个世界。
  改变是好的吗?
  许问一直心存疑虑,所以他在班门世界走的每一步,都小心又小心,惟恐留下不可控制的影响。
  但刚才那一瞬间,他突然意识到,有些事情总会发生的,其中一环扣一环,未必全如他所想。
  炸药就算出现了,现在也不是工业化的时候,影响未必会那么快扩大。
  人有恶人,法无恶法,从某个层面来说,这句话也没错。
  机枪大炮是火药,开山取石不也是火药?
  正如五六刚才所说的,开山采石是一项非常劳苦又非常危险的工作。在天云山采花岗石如此,在其他地方采其他石种也是如此。
  早一日让雷管炸药出现,就能早一日获得方便,可以少更多的劳力死更少的人。
  黑火药时代,欧洲人已经靠着中国人的发明覆灭了骑士征服了世界,黄火药正式应用于武器的时候,西方的殖民扩张已经完成了。
  黄火药就算比黑火药更方便更好用,只要人还是那个人,武器是什么就都一样。
  那何必藏着掖着,不去利用它另一面的先进性呢?
  “有另一种火药……”许问思虑已定,抬头介绍,“它跟我们常见的那种不一样,我师父对我提过。”
  连天青现在状态特殊,甩锅给他再方便不过了。反正就算他知道了,也不会跳出来拆许问的台。
  许问粗略讲解了一下黄火药的性质,以及与黑火药相比的优越性,阎箕的眼睛马上就亮了,迫不及待地问道:“如何制法?”
  问完他马上觉得不妥,接着又问,“你可手制吗?”
  “知道方子,但出品需要时间。”许问回答。
  “好!”阎箕非常兴奋,大喊了一声,“需要人和东西,尽量跟我说,内物阁必有求必应!”
  说完他还意犹未尽,又道,“此事若是能成,必记你一大功!”
  真有新的开山取石的办法的话,五六当然也不会反对。毕竟建一座城,能够就地取材肯定方便多了。
  五六带着他们转了一圈,大致摸清了天云山这一带花岗岩的分布与走势。
  他确实是有本事的,很多地方一点痕迹也没有,他却能非常肯定地做出判断。
  如果许问这边的人提出质疑,他也能马上想方设法,证明自己的判断。
  不借助任何勘探设备做到这种程度,真的挺了不起的。但你要问他究竟是怎么知道这些的,他有时候能说出门道,更多的时候却只能归为直觉。
  许问已经快习惯了,但还是觉得有点可惜。
  “要能把这些东西总结出门道来,写本书,说不定能名垂青史呢。”他对五六说。
  五六没有说话,若有所思。
  天云山范围广阔,一天看不完。下午,他们到了后山,看见了墨则留下的巨大机关。
  除了许问以外,他们都是第一次看见它,同时被震住了,几乎所有人不约而同地加快了脚步,走到它的跟前。
  这时,许问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不久前,岳云罗说起与连天青闹翻的导火索,是连天青毁掉了这座才修好的机关。
  但上次来的时候,它明明是可以使用的?


第691章 其人其事
  倪天养是第一次看见这巨型机械,当时就惊呆了。只一会儿,他就回过神来,几乎是扑的冲了过去。
  与他同时有同样反应的是祝石头,他面上不显,眼睛里却全是激动。
  相比之下,阎箕朱甘棠等老人稍微会冷静一点,但激动之情仍然不可遏制。
  面对如此奇观,有多少人能够冷静以对?
  相比之下,身处现代的连天青,已经是淡定得不可思议了。
  许问也走了过去,他心里还在想着刚才的疑问。
  上次来的时候他没什么概念,这次他带着疑问,有意去看。
  他很快就看出来了,这确实是有被人工破坏过的痕迹,但之后又被修好了。
  跟现在有点不太一样,但确实是连天青的手笔没有错。
  也就是说,他当初一时情急破坏了,但后来又慢慢觉得不对,结果还是自己把它修好了吗?
  但那时候,岳云罗已经离开了,再没有回来看过,因此也不知道这件事情。直到多年之后,她提起往事,仍然心怀怨愤……
  这是误会吗?
  是也不是。
  这对夫妻从根本上来说就不是一路人,当初他们因为感情在了一起,之后因为理念不合而分开,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当然,还有就是这两人的性格。
  一个走了就不回头,一个不挽留也不说,他俩要重新在一起,除非爱火重燃,除非有什么不可抗力的事情……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许问在心里叹了口气,直起身体,这时朱甘棠走到了他身边,凝视眼前奇景,轻声道:“这就是墨者传人的作品?”
  “老师也知道墨者?”许问问道。
  “鲁家与墨家,技艺两大传承。鲁者重道,由心而发;墨者重技,以外治内。两者从最初时起就各走各道,之后矛盾重重,不可遏止。之后墨者势微,渐渐消失于世间,鲁家遂成技艺主流。”朱甘棠三言两语,就将两者的差别说得清清楚楚。
  许问听得心中一动。
  鲁者重道,由心而发,这不就是传统技艺最终的走向?
  墨者重技,以外治内,这不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现代工业存在的哲学?
  这个世界,其实早就已经存在这样的争端了吗?
  “墨家为什么会势微消失?他们的技术不是拥有很强的力量吗?”许问问道。
  “墨家先祖,墨子的故事,你听说过吗?”朱甘棠转而问他,然后不等许问回答,径自就讲了起来。
  与另一个世界一样,墨子出现于两千多年前,先祖曾为贵族,后被降为平民,少年时代做过牧童,学过木工,拥有非常高超的技艺。
  之后,他步行天下,拜访名师,开始游学。
  他最初是儒家弟子,但是渐渐的,他开始对儒家学说产生不满,开始创立自己的学说。
  朱甘棠是读书人,自然也是儒家弟子,但这一段他直言不讳,说得非常明确。而且许问留意到,他的话语里对墨子的行事有着明显的赞赏。
  “夫子心怀广阔,海纳百川,向有容人之德。墨子虽与夫子想法各异,但别出机杼,自成一体,夫子想必也会觉得欣慰。”朱甘棠听见许问的疑惑,笑着说。
  许问不知道夫子究竟是怎么想的,但这想法确实很朱甘棠。他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朱甘棠继续往后讲。
  墨子渐渐创立自己的学说,开始周游天下,广收门徒。
  及到墨子晚年,儒墨已经齐名,墨子死后,弟子仍然充满天下,不可胜数。诸子虽有百家,但儒墨必为其首,是两大显学。
  墨子学说的几大理论,普通人最熟悉的当然是兼爱非攻,所谓“兼家”,包括“非命”的思想,他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