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匠心-第4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775章 谢谢
  第二件作品的待遇就好多了,甚至炒起了四号会场的第一个热度。
  这是一件香稿塑作品,同样出自岭南地区。
  它是用香稿树的木质磨成粉末,加上桃胶混合成泥状,捏塑成形,晾干涂色而成的。
  香稿粉末也是岭南地区制作神香的原料,所以香稿塑也称为香末塑。
  制作它的大师姓黄,他的头发也全白了,但看上去比前一位大师精神多了。
  他笑吟吟的,上来先道:“我知道大家对香稿塑这个词很陌生,但我相信,在场其实很多人都见过咱们香稿塑作品。”
  这话一出,场下马上就议论起来了。
  “你见过?”
  “我没有……”
  “这三个字单独我都认识,连一起就不认识了。”
  “听都没听说过,怎么见过?”
  四个会场的拍卖过程都是全程直播的,还接受网络出价,这种时候弹幕肯定是少不了的。
  四号会场因为有“将失传工艺”这个噱头,观看人数和弹幕人数并不比其他会场来得少,这时也在讨论同样的事情,都在表示没有见过。
  黄大师眨了眨眼睛,一挥手,屏幕上放起了一段视频。
  那是一段动画片,更准确地说,美术片。
  美术片的概念比动画片更大,它是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等的总称。上个世纪,华夏制作了一大批这样的作品,剪纸片、木偶片、水墨动画片……种类相当多。
  那时候影视剧很少,做给孩子看的更少,这些美术片在电视上反复播放,给当时的大人小孩们都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现在屏幕上放出来的是一部泥塑片,名叫《刘胡兰》,取材自解放以前一位女性英雄烈士的生平。
  这部泥塑片也是以前反复播放的美术片之一,在场的很多人都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都有印象。片子一放,他们马上就想起来了。
  不过在场的也有像荣显高小树这样的小孩子,甚至许问都没怎么看过这个,但听旁边的人热情介绍,马上就明白过来了。
  看着屏幕上活灵活现的小泥人做出生动的动作,表演着剧情,下面的人恍然大悟:“这就是香稿塑?”
  有个人声音比较大,黄大师听见了,他在台上笑着眯起了眼睛,大声说:“对,这就是香稿塑!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我和我父亲一起做的一套作品。对于香稿塑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它确实是陪着我们一起长大的。”
  他不像是来参加拍卖会的,反倒像是来宣传香稿塑这门手艺的。
  他就着工艺本身介绍了比较长的时间,主要在讲它在当代生活中的运用。这门手艺不为人所知,濒临失传,代表着它没人来学了。
  黄大师对它有很深刻的感情,竭尽全力想要挽救它。
  所以,他想了很多办法。
  当初会把香稿塑与美术片结合,可见他确实拥有相当的创新精神,可惜当年时候有点不对,对于普罗大众来说,饭都吃不饱,哪有心情玩赏这个。
  对于刘胡兰,他们确实留有印象,但大部分都只记得是泥塑了,并不记得它是下面更细微的分支。
  不过,你所有认真做过的事情都不会是白费的,譬如现在在这里,他提起这部美术片,很多人都留下了印象,对这门手艺,瞬间就感觉更亲切了。
  接下来正式拍卖的时候,这成为了巨大的加分项,起价不高,出手参拍的人非常多。
  黄大师的作品很有趣,是一个半个桌面大的迷你场景,捏的是书生小姐夜晚在后花园密会的情景。
  他年纪大了,但手艺非常精湛,塑造得极为精细。
  书生刚从树干爬到墙上,倚着墙头,有点惊慌又有点喜悦;小姐与丫环在另一边往外探看,小姐满怀期盼,丫环则紧张而警惕。
  人物的表情、花园的亭桥流水都非常逼真生动,最巧妙的是,这是在夜晚,他没有捏出天上的星月,却用色彩的交错表现出了光影,宛如真的能看见月光洒落一样。
  “这塑造场景的技术,真是独到。”许问凝视着那件香稿塑,赞叹道,“这是把书画里面的一些技巧用进来了。”
  这件作品的起价只有五百,很快就来到了七万块。
  荣显低着头,在旁边拿着手机捣鼓了一会儿,台上大屏幕的角落迅速出现一个新数字——
  “十万!一位名叫我要学木工的网络买家出价十万!十万,看来他认为这件作品确实具有相当的价值,还有比这更高的吗?”
  拍卖师瞬间激动,声音提得比之前更高了。
  网络买家参拍时可以使用网名,但实际都是事前经过实名认证并验了资的,绝不会有乱拍的情况。
  但这个名字还是让下面很多人的表情都有点古怪了。
  “我要学木工?学木工的来拍香稿塑?”一个人嘀咕。
  这人就在荣显旁边,他听见了,斜了对面一眼,说:“这有什么奇怪的,好东西人人都喜欢!”
  “是你拍的?”许问小声问。
  “嗯嗯,喜欢,想收藏!”荣显马上换了个态度。
  荣显有钱,这也是他的个人举动,许问当然不会干涉。
  原先的出价是七万,十万在这基础上一下抬了三万,竞争的人马上就变少了。
  这时候,只剩两个人跟荣显竞拍,荣显的态度还是很坚决的,最后十五万拿下了这件作品。
  十五万,作为一件现代作品来说,这个价格并不低,黄大师也很满意。他满面笑容,心情相当不错。
  而且他来此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这个——
  价格三拍落定,他转身挥手,屏幕上画面一转,变成了一个淘宝店页面,下方还有店铺名称、地址以及二维码。
  “这是咱家的网店,如果还有喜欢这个,想买一件把玩收藏的可以到这里来看看。价格不贵,还有钥匙扣之类的小件,随时欢迎光临。有想学这个的可以加我微信,也可以淘宝联系,教学免费,学成之后,作品可以挂在店里一起卖,只收最基本的托管费。”
  这条件……真的非常优惠啊。相当于是只要你想学,就可以免费学到一门可以谋生的手艺。
  要知道,换了以前,你想学门手艺,那是得提着礼物上门,几年内形同卖身给你的师父的。
  “香稿塑真的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工艺,现在已经濒临失传。现在还活着的传人,连我在内,不到五人,年轻人一个也没有。等到我们全没了,这门手艺也就没了。我想让它延续下去,不求大家助我,只求对它有兴趣的人多关注一下、多了解一点。谢谢。”
  黄大师脸上的笑容敛去,他站在拍卖台上,对着台下的人,对着网络屏幕前的所有人,躬身行礼。


第776章 我可以学吗
  拍卖会还在继续,第四会场的不完全是这类已经或者濒临失传的工艺作品,也有一些比较冷门,很难归类的类型。
  譬如有一件拍品,是个条编的墩子。
  条编是指用柳条、白杨、棉槐等植物枝条编织的物品,主要是生活用具,簸箕、笊篱、笸箩等等。
  墩子一般是座墩,类似长圆鼓形的板凳,也是条编里比较常见的种类。不过这个墩子编得比较宽大,更像是个茶几。
  这件拍品是密州条编的风格,混合使用了平编、绞编、勒编、砌编、缠边五种技术,还用了好几种不同颜色的枝条,在正面与侧条都编出了鲜艳的图案。
  这件拍品并不算太受欢迎,弹幕的普遍反应是太花了,作为家具很难搭配。最后是一位走民俗风格的客栈用一万二的价格拍了下来,顺便做了个广告。
  看起来,他们想要是真的想要,但借机打广告的意图明显更加突出。
  其余的还有风筝、花磕子(古代做面食的模具)、花边大套等等。整个第四会场的拍卖过程,简直像一次民俗文化的综合性展览。
  这些不同工艺当前的境遇并不太一样,然而大部分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打个比方说,现在正在台上接受介绍的是青州府花边大套。
  花边大套就是一种手工花边,中世纪油画里常常可以见到,通常用来作为衣物的装饰。
  而眼前拍卖的这个花边大套,来自青州府,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方常见的花边,怎么变成了华夏的传统工艺了呢?
  花边大套是十八世纪初由传教士传到青州府的,当地人将它消化、吸收、改造和升华,变成了属于自己的东西,然后反出口到国外,解放后那段时间,很是赚了一笔外汇。
  由于它的特殊的出身,它至今也走的中西合璧的路线,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欧洲古老工艺结合,细腻精美,华贵典雅,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抽纱之王”。
  它的编织过程很有趣,使用的是一种特制的棒槌。这种棒槌由几十个小棒槌组成,每个小棒槌约十厘米长,一头缠线,一头系一串珠子。
  一般的图案使用五十对左右的棒槌,多的有七八十甚至上百对。
  编织时,织者坐在案前,运用十指,以别针为支点,同时操作这几十支小棒槌,将棉线进行扭绞、缠结、穿插。
  整个过程让人眼花缭乱,编织出来的作品可平面可立体,线条流畅,明暗交错,装饰性极强。
  现在屏幕上展示的是一件比较大幅的作品,整体呈圆形,像一面镜子一样。中间是一幅庭园兰竹图,周围有一圈竹叶装饰。
  镜头从花边上方扫过,离得极近,拍出细节。
  根根棉线交错,有粗有细,有密有疏,有明显的浮凸立体感。其精美细致复杂的程度,真的很难想象是手工编织出来的。
  很明显,这幅作品只是展示而已,要拍卖的那件摆在台上,小得多,只有二十厘米见方,图案虽然也很精美,但一看就简单多了。
  拍品的图样也被投到了屏幕上,两幅作品放到一起,对比非常鲜明。
  “这是什么意思?坑自己?放件精品出来说要拍的这个其实不行?”荣显对这个行为非常纳闷。
  “对啊……”高小树也不懂。
  “其实咱们的花边大套一点也不愁卖,但眼看着,就要后继无人了。今天我来这里,是借着这个活动,来招一下生的。”
  台上的是一个女师傅,五十多岁,扎着发髻,快人快语。
  “各位可能很奇怪,为啥不愁卖,还能出品,怎么还后继无人,还要招人。”
  她带着笑,却叹了口气,先介绍屏幕右边的拍品,“这个花边,是我这三天做完的,准确地说,是赶工赶完的。”
  她侧过身,指向屏幕左边的大型花边,问道,“各位觉得,这样一幅作品,要做多久?”
  下方同行很多,虽然不了解花边大套这项工艺,但很多人都露出了了然的表情。
  “两个人,两个月。”女师傅直接说出答案,“而且这样的作品,我现在还可以做,再大就不行了。它费眼睛,得视力好、手巧、有耐心。到现在,年纪大的干不了,年纪轻的不愿学,人越来越少。而且,我虽然有自信,咱们手工的花边大套比机器做得更讲究、更好看、更别致。但机器省时省力省工,咱们也真比不了。但是,就冲着这讲究、好看、别致,我也不想让它失传了!”
  花边大套拍的价格并不高,只拍出了一千六百块。
  这很正常,它毕竟只是服装的配饰,虽然也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终究还是实用性大过了艺术性。
  三天时间对于花边大套来说实在太短,尤其有旁边那件两个月完成的作品做对比,就更拍不出价格了。
  “不错,这价格比咱们一般卖得高多了。”女师傅倒没有什么不满意的,笑着说道。
  五十多岁,是花边大套师傅的职业末期,这时候她的经验最丰富、织法最精湛,她能站到这里,也说明她是这行的顶尖人物。
  这样一个人用了三天时间做出的作品,这个价格都还算高,其他织工呢?
  但你要说便宜了,仿佛也不太对。这毕竟只是一个花边,普通的机械织边,十多块钱就能买到一米。
  它的价值,究竟应该如何体现呢?
  没有足够的价值,就算供不应求,它又应该如何存续下去?
  这不仅是花边大套,也是类似这样的手工行业统一遇到的困境。
  最麻烦的是,它跟香稿塑那种还不一样。它的技法复杂特殊,学习成本非常高。一旦失传,基本无法恢复。
  它并非毫无生命力,国内外存在的市场与美誉可以说明。但面对这个喧扰的世界与工业的冲击,它又显得那样的孱弱无力,随时都会倒下。
  这是花边大套遇到的困境,也是手工业这个整体遇到的困境。
  女师傅的环节结束,她快步走下了台。
  周围不少同行,里面也有相熟的,纷纷跟她打招呼。
  许问离她不远,想了想,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