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匠心-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建筑构件进行修复的时候,主要注重的是恢复它的功能性,让它能够完成加固、支撑等原有的功用,为此可以牺牲一定的外表的美观性。
  木器摆件就不一样了。
  它的装饰性更甚于功能性,要求补充缺损、还原外观。
  这样修复的难度当然大过前者。
  在正式修复之前,许问已经做好了准备,连还原图都画好了,他想不出还有什么问题能难得住他。
  连天青教过许问修复木器的全过程,许问还觉得不放心,正式动手之前先提笔把修复流程和要准备好的材料工具全部写了一遍。
  连天青没这样要求过他,许问这样做纯粹是出于个人良好的习惯。
  修复的第一步是对木器进行拆解。
  这个雀替虽然残破,但作为建筑构件,也不是完全由一块整木雕成的。
  除了最主体的雕刻部分以外,它后面还有少许配件,用榫卯结构配合鱼鳔胶跟主体部分粘连固定在了一起。
  许问已经研究出了这里用的榫卯是什么样的,鱼鳔胶也很好解决,用热水浇上去之后,它就会自然软化,稍微用力就能拆下来。
  此时,雀替的完整结构浮现在许问的脑海中,他的动作精准,很快就把它全部拆开,散发着温润淡黄色的木块被一个接一个地整齐放到了桌上。
  第二个步骤是清污。
  这个污迹包括很多种,表面的污垢、积灰、榫卯连接处残留的黏结材料等等。上过漆的木器还要根据表面残漆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
  不过这座愿者上钩雀替是典型的东阳木雕风格,原木原色,没有上漆。
  第三个步骤是补配。
  这也是这次修复最难的一项,许问在此之前对这个步骤所做的准备工作也是最多。
  他把前几天费尽心力画好的图纸也放在盒子里一起带了过来,现在小心拿出来打开,细细观看。
  通过连天青收集的画册,许问现在对孙博然的雕刻风格有了相当的了解。这种了解充分地体现在了图纸上。
  一张长达三尺的图纸卷轴,他几乎把这座雀替的各个侧面、各个角度、各项细节全部补充描摹了出来,非常完整。
  现在他杨木巧也几乎大成了,对着图纸进行补充雕刻,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为什么荆承会觉得他的能力还不够?
  他看了很久,直到最后,图纸上的每一个细节仿佛都从纸上飘了起来,映入了他的脑海里。
  他深吸一口气,移开目光,拿起旁边早已处理好的黄杨木。
  ******
  木屑簌簌而落。
  黄杨木硬而细密,木纹不明显,手感跟软木完全不同。
  坚硬的刻刀游走在木质上,看着形状渐渐浮现,有一种异样的成就感。
  木材雕刻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打粗胚,第二步才是精雕细刻。
  许问心里有底,很快就完成了前一步工作,小半个太公像以及后面丰富的背景大致形成了一个轮廓。
  他目光专注,全部精神凝结于手中的工具之上,仔细感受着黄杨特有的质感。
  他换了把刻刀,开始进行更细致的工作。
  姜太公坐于水畔,空钩无饵,悬于水面之上。水中游鱼三五成群,形成一个非常立体的形象,却隐约有上钩的迹象。
  轻风拂过,太公的头发和衣角随风飘扬,更加增添了生动的气韵。
  许问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杨木巧,了解了杨木雕刻的全部基本刀法。现在他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基础手法应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去。
  起先他做得不是很流畅,偶尔还要停下来想一想,但渐渐的,这一切好像融汇贯通了一样,木屑落下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的线条与切面不断出现,共同组合成全新的形状。
  许问先雕背景,然后集中到太公身上,从下到上,先刻姿态衣纹,最后才描绘他的长相。
  不知为何,许问流畅的动作越来越缓慢,最后,当刻刀来到太公的脸部以及眼睛的时候,刀尖突然停了下来。
  许问看着即将完成的成品,深深皱起了眉头。


第142章 差别
  原本的木雕雀替残破不全,大约只留了三分之一的部分,许问现在要做的是补全剩下的三分之二。
  现在补充的部分已经做完了一大半,已经能够跟原有的部分完美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但此时,许问却退后了一步,拧着眉头注视着它们,缓缓放下了手上的工具。
  两部分木雕并排放在一起,他感到的是一种强烈的违和感。
  它们本应属于同一个整体,但现在看起来,两边完全不搭调,怎么看怎么别扭。
  是因为还没有完成最后的部分,还是因为别的什么?
  他现在很难判断,他只知道,照这样做下去的东西,不可能符合他的要求,更不可能符合连天青的。
  许问摇摇头,放下已经做好的部分,重新拿起一段黄杨原木,开始重新制作雕刻。
  对木料进行初步处理、勾勒粗胚、细雕形状、精雕细节。
  从某个角度来说,雕刻跟绘画也有些共通之处。
  许问熟练地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做下来,刻刀在他手里轻快而熟练地飞舞,木屑飘然而落。
  十八巧是木工的基础,所有的手法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变化。
  许问已经熟练掌握杨木巧,雕刻的过程里没有遇到任何障碍。
  但工序还在进行过程中,他就停下了手。
  这一次,他的违和感更加强烈,还没到接近完成的部分就已经感受到了。
  不对,这样做下去不对!
  许问把刚做到一半的这个也放到了桌上,跟之前那个并排,旁边是孙博然的原作。
  虽然还没做到最后,但现在他已完成的部分已经很精细了,一半的人脸看上去跟旁边的没什么区别,发丝衣纹都很精细,宛如有风流过,这是基本功已经相当完善的结果。
  如果没有原作,单看他现在做好的这两个部分,也算得上是佳作。但跟原作摆在一起,就感觉到不对劲了。
  到底是哪里有部分呢?
  整体形态是跟着孙博然的风格来的,各部分细节看上去也都很完善,怎么感觉就是不一样?
  许问紧盯着桌面上三块木雕,一直没有移开目光。
  过了好一会儿,他用力地挠了一下头发,把头发耙得乱糟的,难得有些焦躁。
  有问题是正常的,改了就行了,但现在他就是看不出问题在哪里啊!
  许宅的时间是停止的,但这并不表示许问不会累。
  木雕是精细活儿,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强度其实非常大。
  连续两个木雕做下来,许问的精神感觉到了明显的疲惫。
  他又盯着原作和补配的部分看了半天,还是没看出端倪。于是他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从工作台旁边离开,准备去休息一会儿。
  他现在休息睡觉的地方还是那张非常狭窄的小床,许问个子不矮,睡在上面得半踡着,很不舒服。
  不过他通常都是累极了才睡觉,倒在枕头上五秒就能睡着,也没觉得太难受。
  半小时后,他觉得有点挤,站起来把床移了个位置,好让腿可以靠到墙上。但这办法显然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他还是满脑子那几座木雕。
  因为太累,许问终于朦朦胧胧地进入了一种半睡半醒的状态,快要沉入睡眠中时,他突然脑中灵光一闪,猛地坐了起来。
  他掀开薄被下了床,大步走到工作台旁边,重新拿起了一段黄杨木,开始加工塑形雕刻。
  不过这一次,他雕刻的不是他画好的图纸上的补充部分,而是照着孙博然的原作开始了仿刻!
  从开始翻阅连天青收集的那些图样到设法补全愿者上钩的其他部分,许问对孙博然的作品已经相当熟悉了。
  姜太公脸上每一根皱纹的位置、钓竿弯曲的形态、衣畔的绒绒草叶和头上拂下的竹枝、水中的半张鱼嘴……所有的一切他闭着眼睛都能描摹出来。
  因此,他现在雕刻得细致却快速,完全不需要停下来多做什么思考。
  他之前其实已经很困了,躺在床上连眼睛都要睁不开的感觉。
  但现在他一刀持刀,一刀持木,好像所有的一切疲倦就全部从他脑子里消失了。他的手仍然无比稳定,他的目光依旧无比专注,每一根线条从刃尖之下出现,都仿佛带着一种流动的韵律感。
  这一次,许问没有停手,而是从头到尾把这部分的木雕全部完成了。
  只余大半个身体的太公坐在水边,手持钓竿,隐有鱼群游动,向岸上远望——跟孙博然残留的原作几乎一模一样,连一根衣纹也没有错。
  许问长吐一口气,把自己新完成的作品与孙博然的原作摆在一起,并列在桌面上。
  果然,“一模一样”仍然只是几乎,雕刻的是同一个对象,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更加明显地呈现了出来。
  相比之下,孙博然的作品更加生动,无论是人还是鱼,甚至是背后的一片草叶一根树枝,都带着一种无法言喻的鲜活感觉,好像它们是真的存在的一样。
  难怪连天青收集了这么多孙博然的画作,这位许问之前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工匠,的确是真真正正的大师!
  而许问雕刻的这个,明显生硬多了。单独看也许不觉得,但两个摆在一起,这种鲜活感就明显少多了。
  许问清楚地记得连天青的一句话,对于工匠来说,技巧是基础。所有的表现都是建立在技艺这个基础之上的。
  同样的作品,他的表达不如别人,就是他的技巧不如!
  但现在,许问掌握了杨木巧,在基础技艺上已经不缺了,但缺的是什么?
  还是技巧的发展与变化。
  这种变化的结果带来的,就是实际的成品、就是个人的风格。
  许问长出一口气,盯着这两座极为相似的木雕,凝神细思。
  十八巧,十八种不同的雕刻手法,在他脑海中一时分散,一时合并,进行着千变万化的组合。
  最后,他的眼睛突然一亮,放下手中工具,返身从架子上拿下一本书。
  《百艺集》第一册 ,正是骆一凡借给他的那本册子。 
  他连翻几页,程氏木雕的第一种手法出现在他的面前。
  许问俯身低头,再次细读。


第143章 兼收并蓄
  “完成了?”连天青再次露出了意外的表情。
  “是。”许问应声。
  “放这里。”连天青在工作台上腾出了一个位置。
  许问走过去,把手上用油纸包着的东西放到了桌上。
  这东西大概一尺半高,一尺左右的宽度,用油纸包裹好了用蜡绳系着,只能看出大概的形状。
  连天青轻轻一扯,绳子和油纸就一起全部打了开来,露出了里面的温润的淡黄色木雕。
  这一次,连天青终于完全愣住了,他看了看木雕,又看了看许问,想说什么又闭上了嘴。
  然后他身体前倾,目光从上到下,不断在木雕表面巡视,好像要把它的每一个细节全部看个清清楚楚不留遗漏一样。
  又过了一会儿,他终于准备上手,但手还没碰上去,他就意识到了什么,快步走到另一边,用清水洗手然后擦干。
  他的动作明显比平时快多了,许问还是第一次见到他这样子。
  连天青把手洗干净,这才去触摸木雕表面。
  他的手刚一接触到木面,就露出了满意的神情。他摸得很慢,但是很笃定,很清楚自己最关注的是什么地方。
  在这次修复中,许问将愿者上钩剩余的部分全部补齐,和原有的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雀替。
  原本的黄杨木时间比较久,色调偏暗,表面尽管进行过清污处理,还是可以看到一些明显的痕迹。
  许问补充的部分是新黄杨木,他没有做旧,保留了新木应有的鲜亮光泽与温润肌理,因此就算两者拼接在一起,修补的部分和原作之间也有着明显的分界线。
  但除此之外,黄杨木雕成的湖畔显出春日勃勃的生机,太公悠然盘坐,一缕衣角浸入水中,引来一条好奇的小鱼。
  太公背后是竹林,竹林边缘隐约有一道人影,好像他想要的目标已经被他吸引过来了……
  整个木雕生动鲜明,看着它就能脑补出一个完整的故事,除了新旧之分以外,它俨然一个整体,好像前后两个雕刻者的灵魂在那一刻相互沟通了一样。
  “很好。”连天青检查了大约一盏茶时间,最后肯定地说。
  他不是那种激励型的老师,对许问的评价向来都很保守,今天这句“很好”已经是许问听到过的最明确的表扬了,可见他对他这个“作业”的满意。
  “为什么不做旧?”连天青问。
  “原作比较小,我增补的部分比原作还大,做旧的话,感觉有点像伪造……”许问说。
  “你倒是很有信心。”连天青露出一丝笑意,却点了点头,“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