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明朝当皇帝-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哥,我知道错了。”
  朱逊瑞低声道。
  看着朱逊瑞低头垂眼的模样,朱济喜也不好意思再加斥责,毕竟不管怎么说,朱逊瑞和他都同为亲王,更是他唯一的盟友。
  深吸了口气,朱济喜摆手道:
  “先用饭吧,昨日汉王殿下送来了两条岳州江鲟,本王已经让厨子做了。”
  见朱济喜消气,朱逊瑞也抬起了头,点着头道:
  “三哥,赵王殿下的俩儿子昨个儿摔着了,你看我要不要去看望看望?”
  朱济喜闻言眉头紧锁,沉吟片刻道:
  “朱高燧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派人送点东西过去得了。”
  “都听三哥的。”
  朱逊瑞点着头道,跟着朱济喜进了后堂。
  。。。。
  宁福宫。
  刚刚得知圣喻的吴太妃面色惨白如纸,皇帝这一招釜底抽薪可算把她吓得够呛。
  虽然大明还没有殉葬的贵人,但吴太妃已经想明白,她殉葬与否不过是皇帝的一道旨意罢了。
  看着转身就要离去的王福,吴太妃急忙出声道:
  “王公公留步。”
  王福知道吴太妃基本上已经玩完了。
  一个不受先帝宠幸的贵人居然敢贪墨皇产,忤逆陛下,吴太妃除了现在从肚子里拿出一个先帝的龙种,除此之外,任谁都救不了了。
  “敢问太妃可还有事?”
  王福面无表情的问道。
  吴太妃虽然看不惯阉人在自己面前摆脸,但现在她也只能挤出一丝笑容,掏出一叠银票往王福手里塞道:
  “王公公,能不能给本宫透个底,皇上是怎么处置王太妃的?”
  王福眼观鼻鼻观心,任由吴太妃把银票塞进了自己怀里,不咸不淡道:
  “王太妃虽罪孽通天,但陛下念其是先帝妃子,又及时补上了贪墨的银两,只判了失仪之罪,责令其廷杖三十,迁居幽兰苑。”
  听到姓王的只是廷杖三十迁居幽兰苑,吴太妃松了口气,自己不过是多贪了三万两,想必也是廷杖几十,迁居偏苑吧。
  想到这里,吴太妃身子硬了几分,伸手将塞到王福怀中的银票抽出了几张,沉声道:
  “本宫三日之内便会将八万两银子归还内库,你退下吧。”
  王福做了十几年太监了,就没见过还有人塞完了票子往回拿的。
  但王福并不生气,他只可怜吴太妃居然连这点人情世故都不明白,就敢贪墨八万两白银,真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了。


第20章 户籍改革
  御书房内。
  李天刚练完功,正奋笔疾书得写画着什么,王福轻扣房门,推身而入,恭声道:
  “陛下,老奴回来了。”
  看着自己如同狗爬一般的毛笔字,李天不忍直视,搁笔抬头道:
  “吴太妃怎么回复朕的?”
  王福躬身一礼,直接掏出了怀中的银票道:
  “吴太妃给老奴了两千两银票,希望老奴能在陛下面为其美言几句。”
  把一张百两面值,一共二十张的大明通宝發财通兑银票放在了御案上,王福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吝啬如鬼的吴太妃自然不会给他两千两银票,这二十张里,只有五张是吴太妃给的,其他都是他自掏腰包垫的,回忆着吴太妃前倨后恭的模样,王福巴不得吴太妃早点死。
  看着皇上渐渐皱起的眉毛,王福心中暗喜,再度恭声道:
  “不过吴太妃也说了,三日内只要陛下去宁福宫,她自会将所贪墨的银子归还内库。”
  听了王福的话,看着桌子上的一叠银票,李天可谓是怒火中烧。
  都到这份上了,还敢贿赂王福,让自己去宁福宫找她要,这是一天吃了八个豹子胆吧。
  李天当即拍案而起,怒声道:
  “摆驾宁福宫,朕亲自找她要。”
  王福见状心中一跳,赶忙凑到李天跟前,满脸愤慨道:
  “陛下息怒,老奴这就去宁福宫,不拿回陛下的八万两银子,老奴誓不为人。”
  自从今天早上王福真去城门外挖了三包湿土,李天现在是看见王福来劲就想笑,重新坐下道:
  “行,朕就再等你一趟。”
  王福风风火火的出去了,李天继续写写画画起来。
  如果有后世的人看见李天现在画的东西,必定会大吃一惊,古代版的身份证!
  不错,在经过六部廷议和明教一事后,李天已经动了改革明朝户籍制度的心思。
  明朝的户籍制度是朱元璋定下来的,很多地方都参考了前朝,比如秦朝的连坐制和唐朝乡保制。
  朱元璋规定每一百一十户为以里,由众人推选的德高望重之人担任里长,管理这一百一十户人家,里长会直接对县衙的户科主事负责。
  而且朱元璋规定“农业者不出一里,朝出暮入,作息之道互知,不得远游,凡出入作息,乡邻必知,如出百里,即刻勘验路引。”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凡是种地的农户,统统不得离开家乡,就是外出了,你的邻居也必须知道你去哪,做什么,什么时候回来,而且你若是离乡百里,那么还得要里长,县里开具的证明信。
  在古代这个百分之九十五的百姓都靠种地谋生的社会,朱元璋此法可谓是彻底掐灭了民变造反的可能。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
  到了现在,虽然一户犯法,邻居同罪的制度依旧坚挺,但百姓离乡百里,即刻勘验证明信的制度却是形同虚设。
  而这,也是几十个明教教众能混进京城的根本原因。
  看着白纸上已经初具雏形的古代版身份证,李天陷入了思索,这职业,家庭住址什么的都好说,就是人像一事不好搞。
  自秦以来的各朝路引,都是用文字描写,比如身高几何体重多少,脸上哪里有痣,身上哪里有胎记,是丹凤眼还是绿豆眼,是鹰钩鼻还是蒜头鼻,虽然已经比较精准,但在李天看来,还是不够。
  琢磨了半天,李天在图纸上画了个圈,只得写下画师二字。
  没办法,在这个没有照相机的时代,技艺精湛的画师是唯一能替代的法子了。
  打定主意后,李天便让侯在门外的小太监通传内阁四大学士。
  皇帝通传,杨士奇等人自然不敢怠慢,交代了一众翰林几番后,便急忙朝御书房赶去。
  杨士奇有自由出入御书房的权利,黄准杨荣任瑾三人可没有,杨士奇只得在御书房外领着三人站定躬身道:
  “陛下,臣等受召前来。”
  “诸位爱卿快进来。”
  李天放声道。
  守门太监小方子闻声,赶忙替几位大学士推开御书房门,恭请诸位相公进去。
  待四位大学士尽数落座,看茶完后,李天清了清嗓子,沉气开声道:
  “朕召诸位爱卿前来,确有要事相商。”
  说着,李天把手中几增删改的图纸递给了杨士奇,继续说道:
  “顺天府孙荣平递上来的折子,想必诸位相公也都看过了,朕思来想去,深觉朝廷政令荒废,民纲不振,此次召尔等前来,也是想听听诸位的看法。”
  杨士奇打量着纸上所画的图案,顺手递给了黄准,恭声道:
  “陛下这纸上所画,似是路引?”
  李天抿了口茶,摆手道:
  “士奇勿急,让仲常三人看看再说。”
  杨士奇拱手一礼,老实坐定,准备先打个腹稿。
  待四位大学士一一看罢,李天放下了手中茶盏,开口道:
  “纸上画的是朕为天下黎民百姓设计的身份证,诸位觉得,可有不妥之处?”
  身份证?身份证明?听着这个新鲜的词语,众人稍加思索便明白了其中含义。
  只见文华殿大学士任瑾率先开口道:
  “陛下所构之图,囊括百姓住址身份方方面面,更有画师所绘之衣冠相貌,微臣以为大有可行。”
  任瑾当然看出了让画师给天下百姓绘制相貌,不知道要耗时多少年,但任瑾没有说出来,他相信皇上既能画出此图,早就想好了应对办法。
  上次小廷议,李天便领教过黄准的机敏,这次李天倒想看看黄准是否还那么机敏,沉声道:
  “仲常,你怎么看?”
  黄准被点到名字,立身而起,恭敬无比的跪在地上给李天行了个大礼,泣声道:
  “陛下,此法若能推广,当为陛下千秋万代之功,我大明千秋万代之福。”
  黄准这么多反应,着实把李天和杨士奇等人吓了一跳。
  不过身为一名合格的皇帝,李天赶忙拾级而下,亲手将黄准从地上搀了起来。
  “仲常有话直说便可,朕焉能受此大礼。”
  黄准固执的摇了摇头,一双老眼满是光彩道:
  “陛下此法若是能推行,臣敢保证,市井之间犯法之事将大为减少,国库财政秋粮税收将大幅提高,户部人口普查核验将轻而易举。”


第21章 户改局成立
  黄准一连说出了户籍改革的三大好处,听的杨士奇,杨荣,任瑾三人也是目放光彩。
  李天再一次领教了黄准的机敏,不得不说,黄准看待事物眼光极为毒辣,一眼就看出了身份证制度最大的几个好处。
  明朝的户籍制度虽然仿照前朝做了许多改进,但其本质依旧是各里的里长上报县里,县里再向州府上报,最后由州府上报户部,录入全国户籍花名册。
  这种由下自上的好处是成册极快,且死者和新丁的更新很是快捷。
  但坏处也显而易见,自县一级,就多有瞒报,很多人为了逃避徭役征税,宁愿变成黑户。更有的县中官吏,会直接抹去一部分百姓的户口,将这部分百姓的税收全部贪入私囊。
  这也是为何人口一年比一年多,国库税收却一年比一年少的根本原因。
  有了黄准的一语中的,整个内阁小廷议的氛围迅速热烈起来,任瑾起身拱礼道:
  “陛下,依臣之见,此法就是耗时个三五年,也必须推广开来,但如何推广,还请陛下教授我等。”
  杨士奇是做过户部侍郎的,知道此法推广下去阻力不小,也拱手道:
  “仲常一语中的,已将好处一一点明,老臣就不再拾人牙慧了,依老臣之见,朝廷应新设立一衙门,专门统筹此事,至于负责人,老臣看仲常便可胜任。”
  待杨士奇言罢,杨荣也起身附和道:
  “臣也赞同由仲常负责此事,至于推广一事,臣建议可由顺天府先试行,待补缺完善后,再推广至天下二百一十八州府。”
  众人拾柴火焰高,李天也算是见识了一把古代文人的高智商,杨士奇直接言明特事特办,杨荣居然想到了先搞个试点。
  满意的点着头,李天看向黄准沉声道:
  “仲常,若是朝廷新设户改局衙门统筹户籍改革一事,你可愿做首任局长?”
  黄准感激的看着三位同僚,躬身拜向李天道:
  “如此千秋功业之事,仲常岂有不做之理。”
  “好。”李天大声叫好,直接下旨道:“武英殿大学士黄准听旨。”
  黄准闻言脸色一正,恭敬拜道:“微臣侯旨。”
  李天不会说内阁翰林学士拟旨时的那些漂亮话,言简意赅道:
  “朕今为户籍改革一事,新设衙门户改局,授你户改局局长一职,配紫纹金印,暂定三品,直接向朕负责,你可愿意?”
  黄准一脸庄重之色,手作接旨状,恭声拜道:
  “微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像模像样的授职仪式结束,李天脸色一松,闻声笑道:
  “黄局长,还不快快起身。”
  杨士奇也在一旁附和打趣道:
  “黄局长荣升三品大员,可让老夫这个五品学士好生羡慕啊。”
  “陛下和首辅休要取笑于我。”
  黄准摆着手佯怒道。
  看着黄准被揶揄难堪的模样,李天几人相互对视,不约而同的哈哈大笑起来。
  见窗外日落西山,李天顺势道:“反正朕也该用晚膳了,诸位爱卿不如就跟朕一起在这御书房用膳如何?”
  几位大学士闻言皆是一愣,在御书房与陛下共同用膳,这可是比宫宴还要荣幸的恩宠。
  得知皇上要在御书房宴请四阁大学士,御膳监火力全开,不到半个时辰,一道道只有宫宴才会制作的美味佳肴便传送到了御书房。
  如此高规格的御膳私宴,御膳监总管包述自然是亲自出马,每有一道佳肴送进去,包述便要站在门口唱一次名。
  松江鲈鱼,金丝膏蟹,东坡牛肉羹,炙烤鹿小腿,龙井虾仁,当季鲜蔬海菜大盘。。。。
  待八热八冷的御膳私宴全都送了进去,包述这才呼礼告退。
  御膳私宴之所以比宫宴规格要高的多,原因很简单。
  就宫宴而言,往往都是皇帝高坐上位,群臣端坐下首,一条条席案规整摆放,分餐而食。私宴则恰恰相反,所有人都与皇帝围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就连凳子都是平起平坐。
  所以自古以来能吃上皇帝私宴的,都必是皇帝最心腹之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