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明朝当皇帝-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微臣参加陛下。”
  摆了摆手,李天快步进了内阁,待黄准坐定,沉声道:
  “仲常,锦衣卫指挥使刘纲带着张仪良跑了。”
  黄准为官二十余年,还是第一次碰见锦衣卫指挥使带诏狱犯人跑的事情,拱手道:
  “敢问陛下刘纲为何要带着张仪良匆忙逃窜?”
  李天摇了摇头表示不知,转而道:
  “朕来内阁是想让你帮朕拟一道八百里急递。”
  八百里急递是明朝速度最快的圣旨通传,与宋朝时的十二道金令一般,但与宋朝不同的是,明朝只有兵部和内阁才有拟八百里急递圣旨的权力。
  听到皇上居然要拟八百里急递,黄准当即脸色一肃,执笔铺纸道:
  “陛下请言。”
  “拟给福建指挥使李敏,让他火速进京,不得在沿途州府休息片刻。”
  一句话而已,黄准顺手便写完了,交由站大老远候着的翰林学士,黄准回身问道:
  “陛下让李敏火速进京,可是担心路途遥远,途中生变?”
  李天点了点头,眉眼之间满是担忧道:
  “刘纲为何无故抗命,朕还不清楚,但张仪良,朕可以肯定,他肯定是知道什么不得了的事情。”
  联想到福建延平府山民造反一事,黄准沉声道:
  “陛下,依臣之见,张仪良很可能只是被人诬陷出来背黑锅的,关键还在于福建指挥使李敏,他不如实上奏,到底是在替何人隐瞒。”
  黄准一语中的,李天不住的点头道:
  “这也是朕最疑惑的地方,李敏堂堂福建指挥使,还有何人值得他隐瞒不奏?”
  李敏?李敏!
  黄准心头一跳,脑海中突然想起了一件传闻已久的事情。
  看着欲言又止的黄准,李天沉声道:
  “仲常,你有何话要说?”
  黄准深吸了口气,小心翼翼道:
  “陛下,如果臣没记错的话,福建指挥使李敏似乎是建文二年庚辰科的二甲进士。”


第24章 建文往事
  建文二年的进士?
  李天一时还真不知道黄准想表达什么,抿了口茶,沉声道:
  “建文二年的进士怎么了?可有什么不妥?”
  要放在以往,黄准是不敢说起那件秘闻的,但经过今日户改一事和御膳私宴后,黄准觉得自己也算皇帝的心腹之臣,放开了几分胆子,稍加沉吟道:
  “陛下可还记得靖难之变后,建文帝并未身死?”
  听到靖难之变四个字,李天恍然大悟,脑海中的思绪,瞬间拉回到了后世的历史课本上。
  这档子破事,还得从朱元璋说起。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册立长子朱标为皇太子。
  朱标宅心仁厚,深受朱元璋喜爱,朱元璋也一直把朱标当成继承人培养,让徐达,刘伯温,李善长,常遇春等一众开国功臣,都兼任太子东宫属官。
  而朱标也没让朱元璋失望,体察民情,监国理政,备受群臣和百姓拥戴。
  但天不遂人愿,洪武二十五年,朱标从陕西回京后,大病一场,于当年五月病逝。
  太子朱标壮年而逝,白发人送黑发人,年近七十的朱元璋悲痛欲绝,当日便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朱允炆以皇太孙的身份登基称帝,改年号建文。
  继承朱标温厚性格的朱允炆,一登基,便大力改革朝政,废除了大量残酷的刑罚,致使天下一片政通人和。
  年轻人嘛,看到自己的功绩难免会骄傲自满,所以朱允炆在登基几个月后,便一连废除了五位举足轻重的藩王。
  朱允炆疯狂的削藩举动,让剩下的藩王人人自危,其中便以燕王朱棣最为惊恐,人在惊恐之下,难免会做些疯狂的事情。
  于是在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北京宣反,史称靖难之变。
  靖难之变持续了足足四年,最终以朱棣奇袭南京,破城而入结束。
  但攻入南京城后,朱棣掘地三尺都没找到建文帝朱允炆的踪影,勃然大怒的朱棣赫然将屠刀挥向了建文旧臣,仅受方孝孺,黄子澄二人牵连致死的,就有三千余人,其余充军,流放的更是不计其数。
  而后,朱棣又设立锦衣卫,监视百官,搞特务统治,称帝执政二十余年间,不知道有多少良臣忠臣惨死于锦衣卫的诏狱之中。
  也正是因此,不管是民间还是朝中,都万分怀念朱允炆执政的时候,梦想失踪的建文帝有一天能皇者归来,重登大宝!
  拉回飘到九霄云外的思绪,李天放下手中已经冷掉的茶盏,起身踱步道:
  “仲常你的意思是建文现身福建了?”
  黄准闻言一愣,赶忙拱手辩解道:
  “微臣只是猜测而已,陛下大可不必当真。”
  见黄准一脸紧张的样子,李天哑然一笑,随意摆手道:
  “仲常不必紧张,朕对建文没什么忌讳的,你尽管说。”
  黄准闻言连连应着,嘴里却再没有一句下文,皇帝心里到底忌讳不忌讳,鬼才知道,他可不敢拿自己的仕途去赌。
  见黄准打定主意三缄其口,李天也懒得勉强,转而道:
  “行了,仲常你继续忙,朕就不打扰你了。”
  言罢,李天拔腿就走,黄准见状松了口气,口中忙呼恭送陛下。
  回到坤宁殿,装了一肚子的事儿的李天,也提不起兴趣再颠龙倒凤,跟张皇后耳鬓厮磨温存了一会,便解衣睡下。
  一夜无话。
  清晨,初升的秋阳将暖意撒入殿内。
  睡意渐消的李天也打着哈欠从睡梦中醒来,伸着懒腰下了龙床,早有宫女端着盛满热水的铜盆在一旁侍候,简单洗漱过后,李天便安排王福传膳。
  吃着色香味俱全的早膳,李天心情愉悦,一把揽过张皇后的细腰,温声道:
  “伶儿今日要忙些什么?”
  张皇后已经习惯皇上搂着自己用膳,盈盈一笑,掰着葱白的玉指道:
  “妾身一会儿要去奉先殿为先帝上香,上午妾身准备去趟司礼监,点查皇产名册,下午妾身约了阳武候夫人和定国公夫人赏菊,稍晚妾身还要。。。。。”
  “陛下,晋王与肃王,简王等七位王爷在承天门外求见。”
  王福高声禀报的声音传来,打断了张皇后。
  李天闻声神色一顿,随即大喜,起身快步道:
  “伶儿你先自己用膳吧,朕要去收银子了。”
  说完,李头也不回的出了殿门。
  殿外,王福早就备好的龙辇等候,上了龙辇,李天满眼笑意道:
  “快点,别让朕的银。。。兄弟们等急了。”
  承天门外。
  晋王朱济喜等七位藩王皆是身穿四爪金蟒服,胳膊和腰间系着白色的细麻带,挺身站定,一脸郑重。
  在七位藩王的身后,是上百两一眼望不到头的马车,地上满是压的极深的车辙,上百匹马鼻间喷涌着淡淡的白气,其场面之宏大,让来往的六部官员,皆是目露震惊。
  若不是每辆马车上只有一名马夫,任谁都会以为晋王是准备造反,冲击宫城。
  李天坐着龙辇一出端门,便看到了承天门外的马车车队,一旁的王福脸色大变,急声道:
  “陛下,怎会有这么多马车?”
  李天看着填满视野的马车,宛如看见了一座银山,哈哈大笑道:
  “一辆马车吃重两千斤,三十五万两白银一百来辆马车,不多不多。”
  在李天的授意下,龙辇直接出了承天门,坐在高高在上的龙辇上,看着自己面前的七位王爷,李天一脸歉意:
  “诸位兄长还请海涵,朕手脚酸麻,下不了龙辇。”
  听了皇帝的话,朱济喜嘴角抽搐不止,内心腹诽不已。
  好个狗皇帝,老子们来给你送银子,还要吃你的下马威。
  但明面上,朱济喜却是吭哧一声跪在了地上,一脸羞愧道:
  “臣等在灵寿寺惊扰先帝骸骨,内心懊悔不已,特来向陛下请罪。”
  朱济喜一跪,其他六位亲王也赶忙接连跪倒,齐声拜道:
  “臣请陛下治罪。”


第25章 国之栋梁
  皇帝内库,皇室皇产,一般都是由十二监之一的司礼监总管负责,但司礼监总管一职空缺已久,所以一直以来都是皇帝的贴身内侍代为掌管。
  这也是为何身为御马监总管的江保,能贪墨皇产的根本原因。
  坐在回宫的龙辇上,回想着朱济喜等人肉疼的衰样,李天只觉得浑身通泰,畅笑道:
  “王福,你说朱济喜那几个兔崽子,这会儿是不是恨不得活剥了朕。”
  李天刚把三十五万两银子的处置一事交给了王福办,看着离自己越来越近的御马监总管一职,王福感动的恨不得把脑袋栓到李天裤裆上,当即正色道:
  “谁胆敢对陛下有半分不敬,老奴就是不要这条老命,也得给他点颜色看看。”
  来劲了,王大公公又来劲了,看着马上就要冲天而起的王福,李天赶忙摆手道:
  “朕就随口那么一说,王总管不必动怒。”
  王总管?
  王福闻言,踉跄着打了个激灵,心中狂喜,皇上这是在暗示自己什么吗?
  一脚踹开了一名肩抗龙辇的小太监,王福作势就要撸袖子上阵。
  龙辇是由横四竖八,十二根朱漆大木担着,少了个人也不影响龙辇稳定,但李天见状还是忍不住问道:
  “王总管,你这是要做什么?”
  李天话刚出口,王福已经担上了龙辇,大声道:
  “那厮偷懒不使力,老奴实在看不过去!”
  被王福一脚踢出去的小太监满脸委屈,王公公想讨好陛下自己让他便是,为何要冤枉自己偷懒。
  李天瞥见了小太监委屈的眼神,无语至极的摇了摇头,失笑道:
  “王总管亲自给朕抬辇,让朕怎么好意思。”
  王福现在听见王总管三个字就来劲,用力扛着辇木,带着几分颤声道:
  “老奴愿为陛下抬一辈子的龙辇!”
  听着王福快要哭出来的声音,李天赶忙闭嘴,他可不想跟王福传个什么君明臣恭的煽情戏码。
  抬着龙辇大步走着,王福自己都给自己感动了,擦着挤了半天的都没挤出来一滴泪的老脸,脸色一正道:
  “都给咱家抬稳了,谁敢偷懒,咱家要他的命!”
  一众小太监闻言皆是深感无语,他们抬龙辇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还用王福在这里教。
  龙辇自端门进了内五龙桥,又过了承天门,最后在御书房外停下,一众抬辇的龙辇太监皆是松了口气,终于到地方了。
  再抬一会儿,他们怕不是要两耳生茧。
  王福是印绶监总管,不比武功高强的江保,抬了一路,也是累得够呛,但想想皇上今日对他的频频暗示,王福心里只要两个字。
  值了!
  进了御书房,李天照例开始打坐修炼固阳九式,任他外面千变万化,练功还是不能停的。
  有道是上面一张嘴,下面跑断腿。
  皇帝和四阁大学士确认推行户改之法,可把下面的六部忙了个够呛。
  千步廊户部衙门内。
  已经换上三品大员红袍,腰佩紫纹金印的黄准,正和同为三品大员的户部尚书夏元吉扯皮。
  “夏尚书,户改一事乃是陛下亲自下旨,你凭什么就给我五万两银子。”
  夏元吉是洪武二十三年的举人,辅佐过朱元璋,朱允炆和朱棣三位皇帝,可谓是三朝元老,资格老得很。
  看着朝自己吹胡子瞪眼的黄准,夏元吉也不动怒,耷拉着老眼道:
  “户部没有银子了。”
  黄准闻言,将手边的茶一饮而尽,摆出了持久战的架势,开口道:
  “秋粮秋税已经开始在各地征收,运抵入京,夏尚书凭什么说没有银子。”
  夏元吉依旧是耷拉着老眼,面无表情道:
  “疏通松江水道,整修太庙社稷坛,发放军饷赏银。。。。。。”
  见夏元吉又要开始长篇大论,黄准赶忙伸手叫停道:
  “户部有多少出账不是我该过问的,我就问夏尚书一句话,还能再给我多少银子。”
  夏元吉眯着老眼翻看着手上的账册,时不时蘸一下口水,过去了好半晌道:
  “老夫最多再腾三十间房给你办公之用。”
  黄准耐着兴致等了半天,见就多出了三十间房,深吸了口气,讨价还价道:
  “老尚书,我知道你也不容易,这样,户部再拨一万两银子,其他我户改局自己想法子凑。”
  夏元吉闻言抬了抬眼皮,见黄准一嘴的火刺,咳嗽了一声,淡淡道:
  “可以。”
  黄准没想到夏元吉居然这么轻松就答应了,一下子愣住了神,但随即,黄准便反应过来,户部肯定原本就给自己准备了至少六万两银子。
  想明白这茬,黄准只觉得牙根疼,腆着脸道:
  “老尚书,再给一万两吧,就一万两。”
  夏元吉手中捏着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