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让他十分的恼火。
看吧,实在是浪费时间,不看吧,可能就要漏掉很重要的事情。
对此他其实也是没什么办法的。
人家一年都见不到你一面,在奏折中恭维你两句,给你说上几句好话,其实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到了后来李天实在是看不下去,很想大袖一挥,招一批识文断字的太监来,帮着自己批阅奏折。
但他转念一想,明朝后期很多皇帝都是这样偷懒,这才让那些太监有了懵逼皇帝,在朝廷中作威作福的机会。
自己真要是真这么做了,轻松倒是能轻松不少,可万一养成了习惯,自己岂不是也有极大的可能变成一个昏君!
其实,此时的内阁制度已经十分的完善了,他若是真的不想处理这么多的奏折。
完全可以将不算太重要的奏折全都扔给内阁的几个人,让他们帮着处理。
不过,这就和任用太监帮着批阅一样,很容易出现被下面人蒙蔽的可能。
虽然杨士奇等人,此时还不至于敢对自己隐瞒重要的事情。
但凡事都有万一,谁也不敢保证,内阁就不会出现问题。
李天是绞尽了脑汁,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来减轻自己的压力。
咬着牙又批阅了一阵之后,李天再也坚持不下去了,扔下所有东西,就不管了,一溜烟跑到了皇后坤宁宫。
见四下无人,他就一头扎进了皇后的怀中。
像是一个被人欺负了小宝宝一样寻求安慰一样,死皮赖脸的抱着她,任凭皇后怎么躲闪他就是不撒手。
皇后被他这样怪异举动给弄得有些懵了。
苦笑着问道,
“陛下您这是怎么了!”
李天在她怀中用力的呼吸了好几下,这才带着略显委屈的声调说到,
“朕苦啊,每天都要批阅那么多的奏折,真是烦死朕了。”
皇后听着他这略显俏皮的话,不禁娇笑着道,
“陛下您未亲政之前,不也要天天批阅奏折吗,那时怎么不见您抱怨,怎么现在又开始抱怨了呢。”
其实,处理奏折每天只需要花三四个小时,就差不多能处理完一天政务。
如果按照前世普通公司职员的工作时长来看,区区三四个小时就能忙完一天的事,他们还巴不得这样呢。
李天之所以觉得批阅奏折难受,其实主要还是因为那些奏折大多数都是用十分复杂的措辞来陈述事情的。
这就让他需要耗费很多脑细胞,在大脑中搜索响应的词汇的意思,花很长时间才能弄懂他们要表达的事情。
这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
此时的人全都用毛笔书写,字不可能写的太小,奏折也就巴掌大,书写的空间十分有限。
想要在有限的空间写下足够的东西,就必须用那种一个词,饱含很多意思的方式来陈述。
这种方式不仅对写奏折的人来说,是一种考验,对阅读的人来说也是一种折磨。
李天沉默了一下,然后又嘟囔似得道,
“那能一样吗,那时候父皇还在,朕是不得不那样,可现在……”
皇后被他这话给弄得差点无语,轻轻抚摸着他的额头,温柔的道,
“有何不同,这个天下在您被封为太子的那一天,就注定了将来必定是要又您来执掌的。
那时您都可以通宵达旦的批阅奏折,现在为什么又不情愿了呢。”
被皇后的小手一阵揉搓,他的心情顿时好了不少。
体会着皇后的温柔,他真是想永远的这么舒服下去。
“哎,若是一次就能处理很多天的政务,朕即便是强打精神处理一下,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可是一想到,想要做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上,朕的后半生就必须每天如此,朕就莫名的感到烦躁。”
皇后在他昏迷不省人事的那些天也是帮着处理过几天政务的,她多少也能明白那种辛苦。
可是欲戴皇冠必受其重,这个道理,她这个妇道人家都明白,而李天又如何不懂呢。
她实在是不能理解,李天为什么会生出这样的感慨来。
思来想去,他觉得李天很有可能是因为最近的事情太多,感觉到了压力。
于是就笑着建议到,
“瞻基过了年就十九了,也是时候让他帮着陛下分担一下了,不如就让他……”
她的话,还没说完,李天就急忙的摇头道,
“不行,不行,那小子还嫩的很,要是现在就将朝中大事交给他处理,可是要出大乱子的。”
第265章 皇子们的将来
什么叫爱子莫若母,恐怕这样就算是了吧。
若李天还是原来的朱高炽,可能也就笑着答应了。
毕竟朱瞻基不管是为人处世,还是年龄性格,在一种皇子之中,也算的上是出类拔萃的了。
按理说,任何一个父亲,都会因为拥有这样一个优秀的儿子而感到高兴。
可李天身体虽然还是原本的朱高炽,可灵魂早已经换成了另一个人。
他是打心底里不认同朱瞻基是自己亲儿子的。
皇后借着这个机会,想让自己最看重的儿子历练历练,原本也没什么大问题。
可李天早就对未来有了其他的计划,根本就不打算让朱瞻基继承自己的位置。
但从皇后的话中,他还是品味出了一些问题。
那就是整个天下,除了自己之外,任何人都是深信不疑的认为。
只要朱瞻基不出什么事,将来继承自己衣钵的一定会是他。
即便到时候自己拥有了自己的儿子,想要将皇位传承给他,恐怕也会受到极大的阻力。
就算皇后可能也会站到自己的对立面去。
想到这里,李天不禁打了个冷颤。
在这个礼法大于天的时代,即便自己是帝王,有些事情也是没办法作用的。
而继承者的人选,正是这其中之一。
“这样不行,要想个办法削弱一下所有人对朱瞻基的这种看法。
否则今后自己的儿子,估计还真不一定斗得过他这个天命之子呢。”
可是到底有什么办法能让他被人忽视呢。
“暗中找人将他干掉?”
“不行,即便他挂了,后面可是还有八九个人虎视眈眈!
而且这样似乎也太冷血些,自己也不是那样六亲不认的人啊,这个方法不可取!”
“让他出去就藩?那就更扯了,他是当今的太子,哪有让太子出去就藩的道理。”
想到就藩,他突然猛地眼前一亮,想到了一个不是主意的主意。
让朱瞻基等人去就藩,全都撵出京城是不可能的。
而且李天心里早就打算,将现在已经在各地扎根,正在不断吸食着大明骨血的藩王们逐一清理掉的。
他之所以一直都没动手,就是因为清理掉这些藩王之后,该怎么安排他们,他先前一直都没有想好。
可就在刚才,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他自己都觉得是天方夜谭的可能。
大明的国土是有限的,可是大明之外的国土可是无限的啊。
比如比此时整个大明都大上三五倍的北美大陆,和大明面积差不多的澳大利亚,甚至还未被欧洲人打搅的南美大陆。
这些地方在后世可都是好地方啊。
尤其是北美,两边靠海,地势平坦,一度被称为最适合人类繁衍的宝地。
这样大的宝藏,若是不利用起来,任由欧洲那些野蛮人占据祸害,岂不是太浪费了。
有人可能这时候就要问了,那些地方还都是不毛之地,而且大明此时也没能力进行大规模的迁徙活动啊。
但李天却是不担心这个问题。
以他目前的日渐好转的身体状况,他在皇帝的位置上,再干上个二三十年估计也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他不信在这么长的时间之内,大明的现状还是如此。
只要花上个三五年的时间,将蒸汽机被鼓捣出来,蒸汽轮船也就能应运而生。
有了蒸汽轮船,这个天下还不是想去哪就去哪!
日本的白银,北美的黄金,澳大利亚的铁矿,秘鲁的鸟粪和智利铜矿。
每一样都足以让人疯狂,每一样都值得大明的无敌舰队去探索和征服。
而在这个过程中,将老朱家这些吸血鬼,一个个都撵到外面去开拓新世界。
既能解决封地的问题,又能极大的促进大明的各项发展,一举多得,岂不完美。
一旦这件事真的做成了,到时候,整个世界都将遍布大明的子民。
到处都是大明的国土,那个时候得大明,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日不落帝国。
想到这里,就连李天都被自己这个大胆且疯狂的想法,给弄得有些热血沸腾了。
当即就忍不住想要将郑和等人给叫来,同他们商议一下征服世界的想法。
然而,梦想总是好的,但现实总是残酷的。
蒸汽轮船的诞生固然意味着航海技术的革命,但其中涉及的问题,考验的却是一个国家整体的工业水平。
想要造蒸汽轮船,就必须有蒸汽机。
想要制造蒸汽机,就必须要有足够强韧的钢铁。
而想要制作符合规格的钢铁,就要升级现有的炼钢技术。
可炼钢技术是一切工业的基石,又岂是那么容易就能实现的。
虽然此时大明的冶铁冶钢的技术是世界第一,不管是是规模还是产量,都不是其他国家能比的。
可却存在着两个重要的问题。
一是明朝的冶铁工坊大多掌握在私人手中,也就是所谓的私营工坊。
而国营的冶铁工坊不管是规模还是产量,甚至连私营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第二,就是质量问题。
因为冶铁的技术和工坊都掌握在私人手中,而他们最大客户也不是朝廷,而是普通的百姓。
这就使得,大明的冶铁的规模相比以前的朝代,要远远的超出。
可因为大多服务于百姓,百姓对钢没什么要求,所以民间大多数的冶铁坊都是冶铁的。
反而对质量更高的钢,不管是规模还是技术,并未有太大的进步。
质量还达不到李天的要求。
想要达到,能够承载蒸汽锅炉巨大压力的水平,李天觉得,大明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从原本的抱怨奏折太多,一下子跳到开疆拓土,然后又跳到提升冶铁水平上。
这个巨大的弯,让李天都差点没转过来。
心中知道,提升整个大明的工业水平,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的事情。
他原本激动不已的心,在皇后有些担忧的注视下,慢慢的平复了下来。
“陛下,您刚刚是怎么了,为什么突然愣住了,臣妾叫了你好几声,您都没反应,可是吓坏了臣妾。”
李天爱怜的将她抱在怀中,轻声道,
“让伶儿担心了,朕没事,只是突然想到了一些事情而已。”
第266章 冶铁坊,神秘女人
虽然时间还有的是,慢慢来也无不可。
可是李天厌烦了每天批阅奏折的事,还是忍不住到处走一走看一看。
在他看来,与其坐在御书房处理那些繁琐的政务,还不如自己亲自参与到其中,对大明的帮助更大。
他昨天才在皇后的提醒之下,被唤起了殖民世界的想法。
第二天,他就忍不住想要将这个想法付诸行动。
按照昨天梳理出的顺序,想要造船,就要先提升钢铁质量。
但此时的京城附近最大的冶铁工坊坐落在距离德胜门一百多里外的延庆地区。
即便是快马加鞭可能都要五六个小时才能跑到。
一天之内想打个来回,几乎不太可能。
而且出城那么远,带的人少了,安全没法保证,带的人多了,又会极大的拖慢李天的速度。
想来想去,李天还是暂时放弃了去视察一下官营冶铁坊的打算。
转而来到了位于城南宣北坊一家私营练铁坊观察。
过了宣武门,向东走不远,就是后世闻名的琉璃厂所在地。
此时的琉璃厂还不是后世的那条著名的文化街,直到嘉靖年三十二年,在城外建立了外城。
这里变成了居民区之后,不再适合烧制瓷器,才逐渐变为后世的那条街。
在明朝的早期,琉璃厂作为工部的五大厂之一,不管是人员还是规模都是非常大的。
这也就逐渐让琉璃厂周边出现了居民区,渐渐的变得热闹了起来。
有很多工坊因为占地太大的原因,不得不从寸土寸金的内城搬出来,就落户到了这个人员逐渐稠密的地区。
而李天他们今天要参观的这家陈记铁坊,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从内城搬出来的。
陈记铁坊,一听名字就知道应该是某个陈姓的人开办。
但经过东厂番子们的调查之后才发现,这个所谓的陈记铁坊的真正主人,并不是什么姓陈的,而是定国公徐景昌。
徐景昌是中山王徐达的孙子,是上代定国公徐增寿的儿子。
徐达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