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天不耐烦的摆了摆手,
“算了,算了,你尽快去将这件事办妥就是了,去吧!”
黄严躬身退走。
李天来到了,养心殿南殿的一个小房间之中。
这个地方,在清朝时是大名鼎鼎的军机处,此时却成了化名铁奴的刘纲秘密办公地点。
清朝的军机处,是清朝皇帝和朝中重臣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每天都有重臣当值。
和此时内阁很像。
只不过清朝的军机处当值的官员,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名号。
能被唤到军机处商议大事,也只是一种名义上的荣耀,并无其他好处。
此时这个地方虽然不如后世那般让人瞩目,可今后要发挥的作用却一点都不比军机处差。
在房间之中,李天见到了已经带上了铁面罩,只露出一双眼睛和一张嘴巴的刘纲。
见他裸露出的皮肤还有些烫伤后的红肿,李天心里并无多少怜悯的意思。
刘纲见到李天到来,想要躬身行礼,却被铁椅死死固定住了身形,做不到,他只能欠声道,
“陛下请恕奴才不能见礼之罪!”
李天淡淡的说到,
“恕罪就算了,你好好休息,待伤势好的差不多了,情报司就要立马运转起来。”
“是,奴才必然竭尽所能!”
说完这句话,李天又在这个小房间之中转了几圈,没有多说什么。
最后离去之时,仿佛自言自语又仿佛对刘纲说到,
“明天正午,有一个叫刘纲的囚犯,就要被斩首示众了,你想去看看吗!”
刘纲身形微微一颤,最后却是沧桑的苦笑道,
“一个乱成贼子,死就死了,没什么好看的,奴才还是不去了。”
第365章 京城户改完成
时间很快来到了第二天。
早朝之后,李天来到内阁。
见杨士奇等人似乎欲言又止。
李天将昨天拟好的一道旨意,扔到了他们面前。
内容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将刘纲等人斩首示众。
看到这一条,杨士奇等人顿时一愣。
他怎么也没想到,李天居然这么痛快,就将所有案犯一起砍了。
见他们似乎都有些愕然,李天淡笑道,
“怎么,你们昨天不是还在为,一下子要处理很多冤假错案为难吗,当着全京城百姓的面,杀了这些贼子,应该就是没什么问题了吧!”
杨士奇苦着脸,有些为难,又有些诧异的道,
“陛下这样做,的确能分担一部分百姓的舆论,但其中有很多案子,还都需要他们供述,这一下全杀了,那很多案子可能就成了无头案了。”
李天有些不高兴的道,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多两个糊涂案子,总比什么都不做来的强吧!”
“陛下所言甚是,是老臣糊涂了。”
其实李天说的没错,杨士奇的做法也没问题。
这个时代的审讯方式,其实对人证物证什么的要求比后世要宽泛的多。
若是碰到,审讯人员觉得八九不离十的案子,罪犯若是不肯招认。
夹棍,杀威棒等刑罚上去招呼一番,差不多有大半的人,不管是不是自己做的基本都会招认。
即便是清官好官,在审理案件的时候,大半也都是如此做。
所以朝廷对冤假错案还是比较重视的。
地方审理完,死刑等重刑,要发完刑部做备案,刑部粗略审查一遍之后,在交给大理寺做最后的核对。
若是大理寺也觉得没问题,就由大理石少卿正卿等人,批阅之后发完地区。
如果遇到比较重大,比较有影响力的大案、要案,甚至还需要皇帝内阁大臣等人,进行最后一步的朱批。
而死刑一般都是等到秋后,一并处理。
这其中不仅是给一般凡人流出足够的审核空间,也是给刑部大理石等地方,留出复审的时间。
即便是在这样的几步流程之下,依然存在着不少的冤假错案。
更不用说,不经过刑部大理石等地方,直接由锦衣卫,东厂负责的案子。
这两个地方处理的事情,一般地方,甚至刑部等地,都没资格碰,这也就是让,他们有了很多制造冤案的机会。
原本的历史上,锦衣卫和东厂为什么让人这么害怕恐惧。
就是因为他们拥有能够不经过其他衙门审核,直接给人定罪的权利。
除非是碰上的罪犯特别有人脉,将事情直接捅到皇帝的桌案之前,惊动皇上亲自过问,那些真正被冤枉的才有可能洗脱冤屈。
就像张仪良,若是李天没遇到张清欢,信了刘纲等人的话,等到秋天,张仪良等人被一刀砍了脑袋。
那就是真是,假的也成了真的了。
李天虽然也对这样的事情深恶痛绝,但是没有办法,这个时代,可没有相机录音机等记录犯罪过程的东西。
唯一能能证明一个人是不是有罪的方式,基本上都是犯人的供词。
然而供词这种东西,是十分容易造假的,并且是不能完全信任的。
想要将一件案子,真正的审理清楚,非要经过漫长的审核不可。
不过上面说的,大多是民间的案件。
涉及到官员,类似官员贪腐构陷他人之类的案子,即便杀错几个人,也不算冤枉。
因为,这些人即便没参与这件事,也必然和其他的案子有关,错杀几个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李天之所以这么痛快的做出了决定,一是不想因为这件事太过烦心,二是刘纲的事情拖得越久,越会引起他人的怀疑。
刘纲犯下的案子实在是太过重大,不管以什么理由他都是要死的,李天能让他活下去的唯一办法,就是让他从此隐姓埋名,以另一个身份出现。
所以他才宁愿错过一些案件,也要快刀斩乱麻的,将这件事给揭过去。
见口上虽然认同了李天这么做,心里还是有些介怀,李天赶紧岔开话题道对黄准道,
“仲常,京城户改的事情办的怎么样,是否已经全部完成。”
黄准这个户改局的局座大人,自从上任以来,除了开始的时候,受到了一些勋贵的刁难之外,其余的时候可是非常的得意。
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手里有钱,有比国库还多出好几倍的钱。
后世说,有钱的就是大爷,有钱就是任性,在古代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
京城以及周边两百多万人口,全部进行户改和身份证认购之后,足足让户改局弄到了将近五百万两银子。
除去出资建造天工院、天工局,以及天工局建造水泥高炉等地方花销之外,他手里还有三百多万两的白银能够随意支配。
黄准笑眯眯的将户改情况的详细记录整理好的文档,交给李天,十分傲娇的说到,
“半个月前,京城已经周边十几个县,共计两百二十万人,皆完成了记录。
现在户改局正在进行最后的梳理工作,相信再有几天,对流动人口的普查也能完成。”
随便翻了翻他的进度报告,看到最后那个有关身份牌得银的巨大数字。
李天是乐得合不拢嘴。
“干得好,仲常你们户改局做的非常不错,传朕的旨意,户改局上下,今年年底多发两个月的薪俸,以资鼓励。”
说完奖励之后他还觉得不过瘾,然后又说到,
“仅是多发钱好像还差点意思啊!这样吧,仲常你在户改局内部做一个优秀职员的评选。
分为月度和年度,月度每人奖励五两到十两银子,年度的奖励五十两到一百两!”
一听居然要发这么高的奖励,即便户改局有钱,可也不能这样乱花啊。
黄准连忙说到,
“陛下,户改局上下的薪俸已经远超其他衙门的同僚了,要是在这发钱,恐怕会引起其他衙门同僚的不满啊!”
李天眉毛一挑,朗声道,
“谁敢有什么不满,让他直接和朕来说,只要他们的衙门也能想户改局这样,既能办好事情,又能给朝廷赚银子,朕也给他们发钱!”
第366章 京城商税
一句话噎的他们一句话也说不来。
杨士奇和任瑾都是老脸通红,不敢吱声。
唯独杨荣还好,水泥工坊的高炉基本上快建造完了,水泥马上就要能大批量投产,到时候赚钱的速度,绝对不会比户改局差多少。
而且,不管是肥皂、火柴、还是马上就要开工琉璃工坊,都和天工院有着极大的关系。
虽然现在天工院还没怎么见到回头钱,可大好的将来,可以期待。
所以他虽然也有点脸红,可还算好的。
半天的时间没人开口,最后还是黄准有些心疼的小声说到,
“陛下,发钱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也不用发这么多吧!”
李天瞧他那一副抠门的样子,不由的哈哈大笑道,
“你们户改局,替朝廷赚了这么多银子,这些都是你们应得,若是光赚钱,却不舍得花钱,那赚钱还有什么乐趣。”
这句话,在李天看来并没有什么问题。
可是听在杨士奇等人的耳朵中,却感觉异常的刺耳。
华夏人自古以来就有节俭的传统,不管是古代还是后世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代,这种传统基本上都没怎么变过。
在杨士奇等人看来,攒钱存钱是勤俭持家的美德,应该值得大力提倡的。
但李天却是知道,古人一有钱了,要么是找个罐子将钱存起来,三五代之后,后人都不记得老祖宗还存过那么多钱在地下。
要么是买地,有多少买多少,永远都不嫌多。
这样的攒钱方式,是李天特别不愿意看到的。
在他看来,要是所有人都这样,那大明有多少白银都是不够用的。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钱只有流通起来,才能发挥它的价值,否则它就是地下的一坨没用金属。
开办皇家钱庄,并且给出不低的利息,本就是想要改善,普通百姓这样的认知。
但想要让全民都认同这样的做法,光是靠一个钱庄是不够的。
朝廷必须要起到带头的作用才行。
给底下的官员,职员开高工资,只是其中一个做法而已。
李天本想好好给他们接普及一下,金融知识,不过想了又想,感觉这几个家伙虽然也算足够开明的,但想要明白这个道理,估计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索性,他就闭口不提这件事了。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然后继续对黄准说到,
“京城户改算是基本结束了,下一步就要对北直隶全部地区展开!
仲常你们户改局,可是有的忙了。”
北直隶是包含了,后世的北京、天津河北省大部分,河南省、山东省小部分的一大片区域。
虽然和南直隶没法比,可是人口也是不少的,可以说是北方做大的一个行政单位了。
而且由于地区太大,人口分布不够密集等原因,想要将整个北直隶的人口全部归档完毕,户改局少说也要忙的来年的二三月份不可。
可黄准并没有对此表现出任何的为难的表情,反而是一副兴奋的神情。
“陛下放心,户改局上下必然全力以赴,务求在最短的时间完成!”
李天微笑着点了点头,他也不难理解黄准的这种表现。
有钱赚,总是让人开心的事情,更何况还是大赚特赚,他没兴奋的跳起来,就已算是很很克制了。
说完北直隶的事情,李天突然神秘一笑,又转口说到,
“既然京城的人口普查登记已经完成,那收工商税的事情似乎也该提升日程了!”
一听收税,杨士奇等人顿时一愣。
“陛下三思啊,若是贸然开始收工商税,恐怕现在的大好局面,马上就会出现反弹啊!”
杨士奇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明朝超低的工商税,以及士人、举子、官员、等有功名在身之人,不交税或是大规模的减免税负,本是朱元璋定下的藏富于民的国策。
由于这个政策,可是生生养出了一大批的豪富之家。
而京城更是官员和勋贵们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是天下财富的汇聚之地。
贸然收税,可是一下要得罪很多人的。
但李天此时并不怕会有什么人在这个时候闹腾起来。
一来,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晋王朱继喜等最有权势和影响力王爷,已经让李天给收拾的,说什么是什么,不敢有任何反驳的举动。
二来,经过京报这么长时间的宣传,调子已经定下来了,即便现在开始,也不会引起太大的反响。
三来,李天暂时也没打算,将工商税提高多少,三十税一,不管对谁来说,都不算是很大一笔钱,咬咬牙,少喝两顿花酒,也就省出来了。
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人口普查,将京城的每个人身份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从而分辨出了很大一部分的,从前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