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听完郑和的分析之后,他的火气多少散了一些。
轻轻捏了捏有些酸疼的眉心,李天叹息道,
“这些情况朕知道了,虽然海盗的事情,没办法彻底杜绝,但保证几条航线的安全,应该还是可以做到的吧。
保叔你是咱大明目前对航海最有发言权的人,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郑和稍微思索了一下之后说到,
“其实保障几条航线,对此时西洋舰队来说,还是没什么问题的,至多也就是分出几只规模小一点的舰队在海上巡航,为过往商船保驾护航而已。
不过这样一来,空耗舰队的人力物力,不仅消耗巨大,对长久的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咱家以为,还是陛下先前所说的,创建补给基地,开展海外殖民的方法才是解决这种事情的根本。”
李天点了点算是认可郑和所说的这种方案。
在海外创建补给基地,其实就和后世老美到处修建军事基地的做法类似。
只要在海外有了驻扎的地方,就等于基地辐射范围,都在舰队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旦某个区域出现了海盗的踪迹,就能以最快的速度,组织出一只清剿的队伍出来。
类似今天这种情况,若是通吃岛三天航程以内有一个补给基地。
根本就不需要向朝廷报备,驻扎在补给基地内的舰队,就能轻松的解决这个麻烦。
若是在航线的沿途都设有补给基地,那一条航线的安全,就能得到最大的保障。
再加上蒸汽轮船很快能下水试航,倒时,有了蒸汽船的加入,朝廷想要将海盗完全困死在航道之外,也不是没可能。
李天一手摊开,一手握拳,轻轻击打了一下,
“不错,保叔你说的对,只要建立足够的海上补给基地,今后再遇上这样的情况,也能轻松应对了。”
“看来,在沿海地区建造一些补给基地的事情,也要尽快落实了啊!”
说完,又转头看向郑和,
“保叔,对此你还有什么意见吗,这里只有朕和你,你完全可以畅所欲言。”
郑和听到李天这话之后,双目顿时泛起异样的光彩来。
感觉整个人的腰身顿时挺直了不少。
其实不管是现在,还是在朱棣在位的时候,郑和的地位都是很尴尬的。
他的功绩有目共睹,可由于他身份的特殊性,让他即便是获得了天大的功勋,依然不受文武百官的待见。
就以刘荣的事情作为例子吧,同样是重创了海盗,为大明立下了巨大功劳,但刘荣就能升官加爵,可郑和除了得到一句嘉奖和一点金银的赏赐之外,就再无其他了。
郑和虽然嘴上从未说过这些事,也从未计较过。可他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嘀咕的,此时能得到李天如此敬重,心下感动同时,心神也为之大振。
第520章 改组海防与建立口岸
郑和稍微整理了一下激动的情绪之后,悠悠说道。
“此次海盗入侵,是一个信号,陛下可以借此,重新整肃海防卫所,或是改编,或是派驻海外,都将对将来的航海大业产生重要影响。”
李天闻言也是赞赏不已。
海防卫所,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大明的整个海岸线全部的卫所加起来,足有二三十个,全部官兵将近十五万。
这部分卫所,与其他的卫所是完全不同的,即便朝廷征集再多的大军,也是轮不到他们的。
所以在大明的军伍派系之中,他们其实是很特殊的一只。
但由于没啥机会上战场,积攒不了什么功勋,几十年来,他们的存在感十分的薄弱,在朝堂上也是没什么话语权的。
虽然大明拥有十多万的士兵驻守在沿海,但从原本的历史角度上来看,这十多万人,其实就是等于是样子货的存在。
后世倭寇最猖狂的时候,沿海卫所官兵几乎一溃千里,一点应有的作用都没发挥,最后还是戚继光、戚大帅,征召民壮组建了威名赫赫的戚家军之后,才将东南沿海的倭寇之乱平息。
这样一只派不是什么用场,又徒有虚名的卫所部队,存在的作用实在是可以忽略不计。
郑和目光如炬,其实老早就看出了这点,只不过朝廷大事,从前是根本就落不到他指手画脚的。
李天既然问到了,他就顺势点出。
这十来万人,不管怎么说也是训练多年的老兵了,虽然没什么战斗力,但他们中有战兵,有工匠,有农夫。
人员结构完整,几乎可以比拟一个完整的小型社群,作为一个补给站的维护人员,还是绰绰有余的。
按照李天的计划,将来大明海外的补给站,必定少不了。
如果全部的补给站全都用移民来填充,不仅耗费巨大,而且将移民训练成可以防范小规模海盗的民兵,需要花费的时间,指定也不会太短。
反到不如,将这些沿海卫所迁徙到海外去省事。
郑和的这句话可谓是一下点醒了梦中人。
李天先前还曾对派驻海外的人员从哪里来,感到困扰,但郑和的这个建议,算是迎刃而解了。
可以想象,通吃岛若是派驻一个几千人的卫所进入。
他们只需要半年不到的时间,估计就能将这个小岛改造成一个合格停驻基地。
反正卫所的士兵,需要战斗的时候是兵,不许要的时候是民,这种结构反而更适合,拓展海外殖民地。
以卫所作为团体进行移民,则能以最大的限度保持,团体结构的完整性,以最快的速度在海外安定下来。
这样,既有一定战斗力,又有极高的组织度的团体,绝对是海外移民的最佳形式。
李天越像越是兴奋。
当即就要拍板,让郑和草拟一分,建设海外殖民地的细则。
可话刚说到一半,郑和又郑重的说到,
“陛下,此事不急,沿海的几十个卫所虽然战斗力有限,但毕竟也承担这一部分海防的责任。
若是贸然全部派遣出海,在后续防卫力量未出现之前,海防恐怕会出现一段时间的空档,这点咱们也不得不重视啊。”
李天捏着下巴考虑了一阵后说道,
“其实这个问题也好解决,大不了让内陆靠近沿海的卫所向外迁徙一点,就可以填补暂时的空缺。”
郑和不置可否,但这样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他再度将自己的顾虑说给李天听。
李天则是轻笑道,
“无妨,终究不过是临时的决定,朕已经有了一个更好的办法解决此事。”
郑和疑惑的道,
“陛下请恕咱家愚钝,没能明白陛下的意思。”
李天神秘的笑道,
“其实,也没难理解的。
从前沿海卫所最大的作用,不过就是排查过往的船只而已,警戒的作用远大于防卫。
之所以需要这么多人,就是因为大明并未设立严格的进出海规范。”
“若是咱们在各地设置几个专门的口岸,规定所有船只必须由口岸进出海,其他的都为非法,这样一来,不仅能将力量集中,更能对进出海的船只征收商税,岂不是一举多得?”
郑和听完顿时双眼反光,兴奋道,
“甚好,此法甚好啊!
如此一来,从南到北,只需要三五个口岸,就能将所有进出大明的商船归拢,不仅到时候,需要防卫的地方收紧,一下就能节省出大量的人力资源。
而且,商船一旦集中某个口岸,势必会给这些口岸带来极大的人员货物流动,几年之后大明将会多出好几个繁茂的口岸城市出来啊……。”
郑和和李天的关注点有所不同,他只是看到了,收缩海岸之后,地方安全和经济上影响。
而李天则是更加的看中,对商船的税收。
要知道,清朝末期,被海外列强强行打开国门之后,一年的海关税收,最高的时候达到了惊人的七八千万两至多,占据整个大清收入的三分之一。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了,那是列强向中国倾销货物造成的。
但不可否认,海关税收,尤其是在近现代之后,已经成了一个国家税收收入的支柱之一。
可明朝的海关税收是多少。
前一百多年,明朝因为倭寇的原因实行了十分严苛的海禁,几乎是分文未得,直到万历年间海禁有所松懈,才开始以百分之二十的实物征收关税。
可一年下来,也只不过征收到区区几万两而已。
这么一点收入,对李天来说,是坚决不能忍受的。
若是全面开海,凭借大明海外贸易的繁茂程度,即便达不到几千万两的高度,但一年下来,弄出个三五百万两,还是非常轻松的。
这么一大笔收入放着不要,岂不是暴殄天物。
然而,想要开海,就必须保证航道的安全,清剿海上残存的海盗就成了先决条件。
但想要清剿海盗,就必须设立海上补给基地,也就是将卫所迁移驻扎。
第521章 环环相扣的基础工业
只不过,相比迁移百姓驻扎补给基地,用卫所充填要省去不少的钱财,但为了保证卫所的前世生活需要,多少也是需要一些花费的。
这笔钱,无论如何也是不能节省的。
还有一点就是,那些卫所迁移海外之后,所有消耗都要依靠中原的补给,或者依靠过往船只的以物换物。
这样,就对补给船只,有着严格的要求。
否则就会像通吃岛上的明教弟子一般,可能几个月都得不到补给,饿的只能直接下海捕鱼吃。
从前受到季风的影响,一年中可能有大半年的时间,不适合出海,不过只要蒸汽轮船正式下海之后,这个问题自然就能迎刃而解。
表面上,看似一切条件都已经成熟,可以实行这个计划了。
但李天也知道,蒸汽轮船现如今还处在实验阶段,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完善,想要正式投入使用之中,可能还需要大量的时间。
再加上,蒸汽轮船所需的数量巨大,单凭陈记一个冶炼工坊,根本无法供应,所以想要大规模的建设蒸汽轮船,扩建冶铁坊也是势在必行。
基础工业从来都是一个系统,其中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行。
从前,李天的摊子还很小,看不出来稀缺的部分。
可现如今不同了,蒸汽轮船的缺口,粗略估计也在上千条之上。
就以每条船,需要消耗五千斤以上的精钢来说,那也消耗五百万斤的精钢。
这么多精钢,单凭陈记估计要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
李天可绝对等不了这么长时间的。
再加上今后修路,架桥、开垦,采矿,冶炼,都需要蒸汽机的强大动力,所以需要的钢铁数量,必然又会上升一个巨大的台阶。
今天之前,李天还以为自己还有时间,慢慢来就可以。
但现在一看,说是迫在眉睫,其实也不为过。
朱高燧的纺织工坊已经选址完成,就要开始大规模建设了。
或许不用到来年的五六月份,第一批新式棉布就可以开卖,若是那时候后沿海的匪患还不能解决的话,那造成的影响,可能就不止亏损那么简单了。
一方面是几百万两的海关税收,一方面是上千万两的棉布生意。
这让李天如何肯轻易的放弃。
但事实摆在眼前,李天就是想要加快脚步,也是做不了的。
想来想去,李天也清楚,前期单靠自己张罗各种事情,显然是行不通的。
唯有发动广大的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才能寻求一个完美的破局之道。
幸好,伟大的无产阶级先烈,给李天做出了榜样。
后世的中国从一穷二白,最后经过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就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中无数的百姓可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如今唯一困扰大明开辟安全航路的也不过是卫所的补给问题而已。
既然蒸汽轮船暂时指望不上,那就只好发布任务,让民间组织人手,来帮助朝廷搞定卫所日常所需的补给之物。
只要有钱赚,有的人连抛家舍业的海盗都愿意做,若是有正经生意,大家还不抢着做。
再加上现如今,交易所已经完美的运转了一段时间了,朝廷的发布的消息是越来越被人重视。
两相相加,只要李天出得起钱,那一切都将不是问题。
虽然在不是季风的季节出海,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但只要前期控制好,补给站的数量与位置,那危险的系数将会大大的降低。
调配好补给航线,保证近海航道的安全,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将一切融汇贯通之后,李天当即开始着手,布局海外补给基地的建设。
用郑和手中的精确度极高的海图,配合李天凭记忆画出的东海海图,在郑和的指导之下,一条条安全航道,就被他在海图上勾画了出来。
然后他又经过反复的计算之后,与郑和商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