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汉有些不好意思的道,
“还是算了吧,我下午去找邻居老刘,看他看完了也成,还能省下不少钱呢。”
老妇人有些恨其不争的说到,
“你每天都看人家看完的,也不嫌丢人,咱们也不是买不起,今天咱自己买!”
老汉憨憨一笑,忙不迭的点头道,
“好好,都听你的!”
老妇人一边给他掏钱,一边嘀咕道,
“你是不知道,老刘媳妇昨天还和我嘀咕了呢,说咱家儿子在工坊上工,每天赚五十文钱,居然还要每天蹭他家的京报看,不知羞。”
“你可不知道,我当时的脸是有多躁得慌!”
“要是今后每天生意都能向今天这般,咱今后就每天自己买,不受这个闲气……”
回去的路上,老汉怀揣着自己买的京报,一边抽着旱烟袋,一边推着小车。
心里就止不住的高兴道。
“今年咱家的日子可是比去年要好的多啊!几年总算是能过上一个好年了。”
老夫人在前面帮忙拉车,脸上也是挂着笑意,
“谁说不是呢,儿子找到了一个好活计,咱们俩在辛苦一段时间,加上儿子攒下的钱,估计不到来年春,就能攒够钱给他说个媳妇了。”
老汉吧嗒用力的吸了一口旱烟,继续补充道,
“要是他们争气,说不准来年年底前咱们就抱上一个大胖孙子了。”
“看把你给美的,真要有了孙子,辛苦的还不是我!”
“不当事,咱儿子不说了吗,年底他们会进行一次考核,要是他的考核通过了,就能当上小组长,工钱还能再多十多文,有了这些钱,咱们就能雇佣一个伙计了,
到时候就用不着你每天陪着我东奔西跑了。”
老夫妻两人一边畅想着美好的未来,一边向着家中走去。
冬日的阳光照耀在他们的身上,仿佛也比平日温暖了许多。
好似整个大明的这个冬天都比往年多了许多的笑容。
第594章 京城的官员们(上)
自打李天先前因病,将朱元璋定下来的每日一朝给改成了三日一朝之后。
这个规矩,貌似就这么默许的被定了下来,直到现在也都没人反对。
其实按照道理来说,朝会的确是应该每天都开的。
至少李天每天都要和最重要的几个大臣打个照面的。
但早朝实在是太折磨人了。
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每天都要五更天之前就起床,五更就是卯时,也就是早上五点左右、
所谓点卯就是这个意思。
皇帝住在宫中,稍微起晚一点倒也没什么,随便梳洗一下,赶往乾清宫就可以,也耽误不了多长时间。
可是对于住在宫外的官员们,那就苦逼了。
住的稍微远一点的官员,五点就要到午门,那他们就必须要在四点甚至是三点就要起床梳洗,赶路。
要是夏天日头最长的时候,三四点钟,天都已经发亮,这时候起床倒也没什么,可要是在冬天,可就要命了。
三四点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距离天亮足足还有四五个小时,在这个时间起床,一天两天还能受得了,要是每天都这样,岂不是要折磨死个人。
幸运的是,由于李天的偷懒,将早朝改成了三天一朝,而且还从半夜的五点,改成了上午的八点到十点。
他们一下轻松了不知道多少。
而且每次早朝都有两天的准备时间,他们就能将奏折做的更加精简,到时候李天集中处理,反倒是比从前的每天早朝,效率还要高出一点来。
这天又是早朝的时间。
一众官员,早晨六点多起床,梳洗完事,还有点时间吃个早餐什么的。
有的官员不愿意打搅家人的清梦,就自己穿戴完事之后,在路上的茶楼,饭馆,早餐铺子之类的地方解决自己的早饭。
御街上,由于每天都有官员上下朝,一些激灵的商户就跑到这边支起了早餐铺子。
有的商户,为了招揽客人,还贴心的为来吃东西的官员们准备了京报和热水。
在一个包子铺钱,两三个结伴而行穿着绯红色官袍的官员,一同坐下吃东西。
三人一边闲聊,一边接过老板热心递过来的京报,笑眯眯的说到,
“几位大人,这是您的京报,今天还是照旧,没人一分包子一分甜豆浆吗!”
“照旧照旧,赶快上来,今天冷的厉害,先来杯热茶,让我们暖暖手。”
包子铺老板这边就去准备,旁边的小伙计,就眼疾手快的,端着热气腾腾的茶壶上前给每个人到了一杯热茶。
三个官员也没多说什么,一边喝茶驱寒,一边抖手,看起来京报来。
这京报俨然已经成了,官员们每日必读的东西。
上面的头三版内容,绝大多数时候,报道的内容,都是和最近的时政有关的内容。
百姓们通过这些内容了解朝廷最近发生的大事,官员们通过它了解朝廷的最新动向。
今天的头版内容,是有关前几天,交易所棉花采购大战的详细描述。
报道详细的描述,棉花的价格为什么会暴涨,暴涨了多少,又有多少人因为贪心不足,最后套牢的情况。
三人中户部的那个官员,一边喝茶一边拍桌子叫好道,
“干得漂亮,这回交易所干的漂亮啊。
从前都是商户们,投机取巧,哄抬物价,搞得百姓叫苦连天,有时候连顿饱饭都吃不上,这回他们自食恶果,看今后是否还有别有用心的人捣乱!”
其他两个人也是不断的点头,十分的赞同,这个官员的分析。
“想不到,陛下命人兴建的这个交易所居然拥有如此大的能量,不仅将全京城的物价都维持在一个合理的价位上,还能狠狠的惩戒那些,用心不良的人。
陛下的眼光,真不是我们所能媲美的呀!”
另一个官员却是小声对二人神秘的说到,
“你们仅是看到了表象,没看到深处。
不瞒二位仁兄,我听我那个在交易所工作的小舅子说,交易所这次不仅重挫了那些想要投机的商户们,更是凭借收取每次交易的交易税,狠狠的赚了一大笔,据说足有一百万两呢!”
“什么,不会吧,你是不是听错了,区区一个交易所,怎么可能有赚到那么多钱?
要知道咱大明一年的商税也不过二百多万两银子而已。”
那个官员笑着说到,
“这点可不是我瞎说的,交易所的所有人,因为当天的出色表现,还被陛下赏赐了,一下子就赏了上万两银子,平均到每个人的手里,还有五十多两呢。
他们要是没赚到这么多,陛下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来赏赐他们吗!”
听到五十多两这个数字之后,其他两个官员都跟着倒吸了一口凉气。
一个官员甚至用老家的方言感叹道,
“我滴个乖乖,那岂不是比我半年的俸禄还多,看来这个世道要变了,当官的居然不如文员赚的多了啊!”
另一个官员,也跟着苦笑了一下。
“哎,这算什么,你们可能不知道,天工院的人才算是真的发达了。
我前段时间被邀请去编撰工典一书,听到天工院的同僚们闲聊,你们知道,仅是这半年,他们不算薪俸,赏银有多少?”
听到这,其他两个人都来了兴趣。
“说说看,难不成,比交易所的人还多。”
那人不屑的笑道,
“多太多了,别人不说,就说后来才加入天工院的刘院监,因为帮陛下完成了好几个重要项目,单单是赏银就有上万两,更不用说其他绫罗玉器之类的赏赐了。”
听到这个数字,两人顿时惊的,差点将刚喝道嘴里的茶水给喷出来。
“兄台,你没说错吧,上万两赏银,那得立下了多大的功劳才能得到啊。
要知道,当年跟随先帝五征草原的前锋大将们,最后论功行赏的时候,也就这等赏赐而已,难不成,他的功绩,比征战沙场的人还要大!”
那人笑而不语,最后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我能和你们说的也就这么多了,至于更详细的事情,恐怕你们还要问刘院监自己才能知道了。”
第595章 京城的官员们(下)
“虽然,我也不知道刘院监到底是立下了什么大功才得到如此赏赐的,但我知道,这种赏赐,在天工院来说,可不是特例,
据说,天工院的一大半以上的官员和工匠,这半年不到的时间内,都得到过或多或少的赏赐。”
“不是吧,连工匠们也有赏赐?”
“可不是吗,我当时从一个烧制琉璃的工匠口中探听道,他们那一组十来个工匠,前段时间因为烧制出了不少的好东西,陛下赏了他们每个人几百上千两银子。”
“你们可能不知道,天工院外面,这段时间突然冒出了不少的商家,据说都是为天工院的人服务的。”
“他们也都是知道了天工院的人有钱,才跑到那边做生意的。”
其他两人,这会听得是眼红心热啊。
所谓千里做官只为财。
这句话说的虽然不是全对,但对绝大多数官员来说,还是准确的。
他们这帮人,有哪个不希望弄个腰缠万贯呢。
可惜,他们绞尽脑汁,和朝廷中的各种检查机构斗智斗勇,一年下来也不过是弄个几十上百两还是不能见人的那种浮财。
和人家天工院一比,自己这点辛苦钱,弄得还真是让人心酸啊。
人家那可是光明正大赚到的钱,而自己呢,即便有钱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花。
相比之下,自己一个四品官到头来混的反倒不如一个连品级都没有匠人。
这个世道怎么会变成这样,怎么当官的反倒成了最苦逼的一群人。
两人的感叹,让那个官员是苦笑不已。
“两位兄台也不用艳羡,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咱们只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就够了,何苦去羡慕他人呢。”
其中一人叹了口气说到,
“仁兄你有所不知,别看我已经是个四品京官,每年的俸禄也不过堪堪养活家中的十几口子而已。
近日来,我想要纳一房小妾,是左凑右凑的也凑不够给她赎身的钱。
我这个京官当得,现在反倒不如区区一介工匠,说出去也是有够丢人的啦!”
二人听到他的话,也都是一脸的苦笑,
“这世道的确是变了,这还只是陛下登基的第一年,要是再这么下去,再过过几年,恐怕天下愿意当官的人就不多了,一个个还不都跑去当工匠了。”
“是呀,与其在朝廷中每日勾心斗角战战兢兢的活着,反倒不如去当一个无忧无虑的匠人!
赚的几乎一样多,却没有咱们这么多的烦恼,真是比不了啊!”
一通闲聊,把几个人的好心情,都给弄没了。
热气腾腾的包子端上来之后,他们吃在嘴里,也感觉没有往日香甜了。
这几个人家伙,只是大明上千京官的一个缩影而已。
现如今的种种变化,对于那些一心想要为朝廷效力的人来说,倒也没什么,反到十分愿意见到这种情况的发生。
可对于那些,当官就为了揽财的人来说,这种巨大的落差,反倒是让他们受不了了。
有些心思比较复杂的人,则开始为自己谋划。
经过这么长时间,他们也算是总结出一个规律来。
李天这半年多来兴建的各种衙门,几乎很少有不赚钱的,区别只是赚的多和赚的少而已。
就拿已经成为京城最耀眼明星之一的京报司来说。
原本杜忠只是名不见经传、多年来没什么建树的京官,但自大成了京报司的头把手之后,官位虽然没什么大的变化,可是他现如今在京城商圈中的地位,可谓是数一数二的。
无论走到哪里,那可都是上宾一样的待遇。
原因无他,仅是因为他此时手中掌握着京报的广告栏位。
现如今的京报可比不从前了,随着看报习惯的养成,京报已经有了一大批忠实的读者。
这些人几乎涵盖了京城的三教九流,各个阶层。
此时的一段广告投放的效果,那可是比从前要翻了很多倍。
京城中到处都流传着,哪家店因为在京报上投了广告,从此变得顾客盈门的消息。
这也使得,京报的广告位变得一位难求。
有很多商户为了争取到一个宣传的机会,不惜血本的来讨好杜忠。
而杜忠也放开了,不再像从前那般见人就躲。
反而大大方方的接受了这种状况。
每天大鱼大肉,酒池肉林乐呵的不得了。
他不知道的是,京城中此时不知道是有多少人,因为羡慕他这种生活都红了眼睛。
有事没事的就找借口,弹劾他一下。
这杜忠开始的时候,还知道节制一下,可后来见李天也没怎么把对他的弹劾当回事,他就更加的肆无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