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明朝当皇帝-第2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杜忠开始的时候,还知道节制一下,可后来见李天也没怎么把对他的弹劾当回事,他就更加的肆无忌惮了。
  不过他也知道,什么叫轻重缓急,广告位对李天来说不算什么,只要他能保证京报其他的内容不出问题,保持住此时的状态,他的地位就不会被动摇。
  所以,他即便是在这种纸醉金迷的状态中,依然会抽出大量的时间,对京报的内容进行审核,务必保证,不会出现什么差错。
  这也是,他坚挺到现在都还没有出事的主要原因。
  除了京报司,最让人羡慕的,就是黄准的户改局了。
  这个部门虽然是最早成立的,可却是目前,朝堂上最炙手可热的。
  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这个部门是一个阁老在主持,其次就是它已经成了大明朝堂上的财神爷,比户部的职位更加的抢手。
  甚至有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子侄们谋求一个户改局的职位,不惜老脸的上门求黄准,而黄准也是借坡下驴,好好的巩固了一下在朝中的人脉关系。
  此时朝堂中已经出现了好几个新的衙门。
  虽然相比六部都不是什么重要的衙门,而且官员的职位也不是多高,可是福利却是一个比一个好。
  这让朝中很多官员都开始人心浮动,上蹿下跳的想要混进新衙门中去,有的人为了跳槽甚至不惜故意出错降职。
  新衙门的人员充足,自然是李天乐意看到的,可是故意犯错,让自己降职的事,倒是让李天苦笑不得。


第596章 官职改革
  面对这种情况,李天非但没有阻止,反而给予了他们极大的宽容。
  随着天工院和户改局,交易所的逐步扩大,需求的人手也是越来越多。
  周镇和刘保和已经不止一次的和李天诉苦说,人手不够了。
  而李天又计划在年后,开设教育署,基建署,司农署,船舶司,等几个新衙门。
  所需要的人手,更是一个比一个多。
  要是过上几年,大明开始在海外构建殖民地。
  到时候需要的人手更是成倍成倍的增加。
  单靠,现如今的三年一次的科举,每次才录用二三百人的规模是完全不够用的。
  就算开设了工举,多录用了几百人,也是被水车薪而已。
  面对官员不够用的窘迫状况,李天不止一次的和杨士奇等人商谈此事。
  但他们给出的意见,除了多录用一点士子之外,并没有什么新的靠谱的建议。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倒是让李天找到了几条有用的办法。
  其中的一条就是,精简朝廷现有的官职人数。
  根据史料记载,大明在洪武朝的时候,官员基本维持在两万七八千之间。
  这个数量,和汉朝、唐朝时期三万人左右,相差不大。
  但在永乐朝之后,大明的官员系统就开始变得臃肿。
  仅是文官就有两万,武将大概在五六万之间。
  这种状况在正德万历年间达到顶峰,而且一直持续到明朝末年都没什么变化。
  这还只是文武官员的总和,还没算上宦官的人数。
  众所周知,明朝是任用宦官人数最多的一朝,据不完全统计,不算南北二京,但是放到全国各地的太监总数,就有上万人。
  全国加起来,有品级的太监,足有两三万人。
  文武官员加上宦官,就将近小十万了。
  现如今,数量虽然还没达到最顶峰,但也足有七八万人了。
  就算以从九品,月奉五石算,一年仅是给这些人发俸禄,就要将近五百万石。
  而正一品的朝廷大员和皇亲国戚们月奉可是上百石的。
  平均换算下来,一年就是给他们发俸禄就要占大明所有财政收入的五六成。
  在加上将近两百万大军的消耗,一年下来朝廷能剩下的可用余财,可能连税负的一成都不到。
  都说大明穷,穷也是有原因的。
  养着这么多的官,能不穷都怪了。
  所以李天的第一步就打算清理朝中的冗官杂官,将官员系统,精简到从前的两三万人的程度。
  这样一来,每年少说能为朝廷省下两成左右的税负,这可是一笔不菲的结余。
  当然,这些裁撤的官员,李天也没打算直接将他们打回原形、放弃不用。
  此时正是朝廷的用人之际,李天还舍不得放这些有经验、又识字的人离开呢。
  但这帮人之中一定是有不少蛀虫没什么才能的人存在的。
  所以,为了审核这帮人到底是有真才实学还是没用的废物。
  李天准备在来年,会试之后,对大明的所有公务员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考核,
  凡是不达标的人,一律清理出去。
  成绩中等,还能用的人,一律贬低成最为低等的公务员,让他们从头从基础职位做起。
  成绩最好的人,酌情进行提拔和任用。
  在这天的早朝上,李天直接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虽然受到了一部分人的强烈反对,可在杨士奇等内阁大臣的一致同意之下,这项提议也算是暂时通过了。
  但对于,公务员的考核内容是什么,他们还有待商榷。
  对于这点,李天也早有考量。
  在先前他与众人谈及,地方小吏晋升通道的时候,他其实就开始思考公务员考试这件事。
  他打算趁这个考核的机会,让这两件事同时进行。
  若是这次公务员考试能如愿以偿。
  李天不仅能一下子清理出去很多的没用官员,还能顺带提拔一大批,几层干部,为将来的深入改革提供有力的帮助。
  算是一举多得好事。
  杨士奇等人也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同意了李天的这个决定。
  早朝之后,杨士奇等人和李天来到内阁商议具体的细节。
  这次不仅几个内阁大臣到场了,其他的几个六部的尚书,也悉数到场。
  这次的决定,看此轻描淡写,但影响可是非常深远的。
  内阁众人自然是举双手赞成李天的这个决定的,可是六部的尚书们却是有着自己的小九九。
  按常理来说,那个部门的人员比较多,就说明那个部门更重要,也就是说那个尚书的权利更大。
  他们可是谁也不愿意,自己的部门一下在裁撤太多的人。
  正式议题还没开始,他们就争着抢着和李天说,自己的部门有多么多么的重要,是一个多余的人也没有的。
  听着他们七嘴八舌的争论,李天心头冷笑不止。
  在他预想中,将来的大明,可不止六部这么点,要是今后的教育署,基建署全都成长起来,恐怕任何一个都不比现在的六部差的。
  到时候他们也会单独画出一部来。
  那时,朝廷之中恐怕就不止六部,而是九部十部,十四五部了。
  他们此时争论这些,其实都是没有意义的。
  看他们越吵越激烈,李天知道要是自己不说点什么,恐怕他们争论一天都有可能的,那今天就什么都不用做了,光听他们吵架就可以了。
  “好了,你们别争了,谁是多余的不是你们说了算,最终还是要看通过考试的人数多寡来算。
  你们与其在这里争论这些没用的事,倒不如想想,到底该怎么编撰考核的题目,给朝廷留下更多的有用的人才。”
  李天的一句话顿时说的他们雅雀无声,一个个都沉默了下来。
  以往编撰考题的事情,都是国子监和那帮大儒们的事,他们中虽然偶尔也有人参与其中,可也至多是挂名而已。
  真要让他们拿出真格来,编撰一套考题出来,对他们来说,可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唯一感觉比较轻松的,可能也就是刑部尚书了。
  他们考核的东西很简单,只要熟读大明律,就可以了,可是比其他的几部轻松多了。


第597章 公务员考试
  见其他几人都是一脸的愁苦之色,杨士奇笑呵呵的开口道,
  “诸位大人也不用太过担忧,陛下此举,乃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一切都以慎重为要。
  考题不仅需要你们亲自撰写,最后还要经过陛下和其他几部的大人共同审阅!最终才能确认。”
  “如果诸位大人觉得此事比较难,你们各自挑选几个帮手也是可以的,相信陛下也会在此事上和各位大人斤斤计较!”
  听完杨士奇的话,他们几个不仅没感到轻松,反而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如果仅是自己编写考题,那为了让自己的部门多留下一些人,他们还能动点小心思,故意将题目弄得简单一些。
  可若是最后还需要其他几部和李天的检验,他们跟本就没办法搞小动作了。
  杨士奇的话不仅没帮到他们,反而是把他们往火坑里又大大的推进了一步,一个个脸上的愁容更多了。
  瞧他们一个个都不说话了。
  李天则是轻轻一拍桌子道,
  “既然大家都没什么意见,此事就这么定下来。
  此时距离会试还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希望诸位能在这段时间内,尽量拿出一份完美的考题来,朕可是非常期待看到你们的考题哦!”
  说完这句话,六部的尚书脸色更苦了,却有不得不拱手对李天道,
  “臣等遵命,必定不负陛下所托,拟好这份考题。”
  李天微笑着打了一个响指,
  “如此甚好,那咱们就开始进行下一个议题吧!”
  说完,李天又看了杨士奇一眼,杨士奇会意,从袖子中摸出一份早就准备的文件来,传递给众人观看。
  他们一边看,杨士奇一边解释道,
  “这是陛下前段时间和我等拟定的,有关公务人员的晋升和待遇的问题,诸位大人可以仔细的看看,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我等也好查缺补漏!”
  这篇材料,开篇就详细的解释了一番,什么是公务员。
  这里李天给了他们一个十分现代化的解释。
  那就是,所谓公务员是指,‘负责统筹管理经济社会秩序和国家公共资源,维护国家法律规定,贯彻执行相关义务的公职人员’
  这部分人,包括但不限于,各地方衙门的,吏胥、文书、衙役等人,以及锦衣卫、东厂、各部临时扩编人员。
  开头,李天就对公务员的品级和职责进行了详细的划分。
  他们一律被称作第十品,比大明现如今最低等的从九品还要低上一级。
  可这这个品级只是象征性质的,说是十品也只是给他们一个心理安慰而已。
  公务员的薪俸,根据所任职位有所不同,但薪俸的等级,不再按照正常的品级高低来计算。
  比如说一个负责审计地方财政收入的公务员,他们在级别上虽然和巡街的衙役一样,可是因为工作的难易程度不同,薪俸也有所不同。
  公务员有最低薪俸标准,但最高则是没有上线。
  最低是按照从前从九品的五石米计算的,和一个普通的士兵的薪俸差不多。
  这个俸禄不算高,可也不算低。
  五石就等于是六百斤米,以一个人一个月要消耗三十斤米的方式计算,一个公务员差不多能养活二十口人。
  这已经相当于,一个普通大户人家的规模了。
  但明朝奇葩就奇葩在,俸禄从来都不是足额发放的,俸禄的四成是用其他的东西,比如绢布,炭火,油盐之类的东西充当的。
  也就是说,一个公务员时机上能到手的俸禄只有,三百来斤米左右。
  但这也足够他们养活一家五六口人了。
  可以说还是要好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
  这个等级的俸禄,可是比从前的那些吏胥们高多了。
  李天对此也是有着自己的道理的。
  凡是能通过公务员考核的人,必定是熟读律法,识文断字之人,这样一来,就会剔除一大部分的不学无术之辈。
  人员精简了,多出来的部分,用来养活这些工资提高的公务员,是绰绰有余。
  而且高薪就意味这更重的责任,如果来年他们的考核不达标,可是会毫不留情的被除名的。
  公务员今后注定会成为大明治理国家的中流砥柱,李天对他们的良莠可是绝对不会姑息的。
  考核的手段,必然也是十分严苛的。
  这样一来就能杜绝绝大部分的贪污腐败的事情发生。
  高薪对于国家来说,不仅不是负担反而是让大明更加强大的基础。
  各部尚书,开始还对给这么高的薪俸有所微词,可是看完后面的相关职责,和严厉的考核选拔制度之后,就全都沉默了下来。
  他们不得不承认,以这种手段选拔出来的人肌层公务员,的确是配的上这样的高薪。
  当然了公务员的好处远不止这点。
  从前,各个地方的吏胥文书之类的官都是不入流的人员,百姓们出于对他们手里权势的畏惧,平日里称呼他们一声大人。
  可实际情况却是,他们根本就不入流,就连薪俸也都是县官通过截留地方的财政收入,发放给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