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明朝当皇帝-第3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个没有指纹识别,没有摄像探头的时代,仅靠调查走访去查案,破案的难度可想而知。
  加之东厂人数的限制,偌大的一个京城,他们有疏漏的地方,也的确是怪不得他们无能。
  不多时,黄严等人回来了,李天的火气也消了大半。
  看着他们还有些忐忑的跪在地上的身影,李天微微叹息了一声道,
  “你们起来吧,朕只是今天心情不好,语气重了些,你们也别放在心上,站起来好好听话吧。”
  三人互相瞅了一眼,最后慢慢的站了起来。
  李天将闲杂人等屏退之后,他背着手,走到了三人跟前。
  语重心长的对他们几个说到,
  “你们三个也算是朕最贴心的几个人了,这件事除了你们,朕还真不知道该找什么人去处理合适。”
  三人一躬身,连忙说到,
  “陛下尽管吩咐,老奴定当拼死去做!”
  李天轻轻摇了摇头道,
  “诛杀这些刺客对朕来说,是易如反掌,他们的存在根本就不足为虑,朕先在想要的是,查出他们背后的真正主谋。
  单靠打打杀杀可是不够的。”
  黄严有些激动的说到,
  “陛下放心,不管什么人,只要到了东厂的牢狱,就算他是铁打的嘴,老奴也有办法将他撬开。”
  李天呵呵一笑,
  “你呀,实在有些异想天开了,他们这次可是直奔朕来的,你以为他们会没有被擒被抓的觉悟吗。
  说不定,在他们明知必死的情况之下,就会服毒自尽,根本就不给你审讯的机会。”
  黄严知道自己没说到点子上,紧忙闭上了嘴,不再多话。
  江保则是一抱拳道,
  “不知陛下是如何打算了,老奴等谨遵陛下吩咐……”
  李天微微停顿了一下,笑着道,
  “办法倒也不是没有,但怕是有些困难。”
  “还请陛下明示!”
  李天捏了捏光秃秃的下巴,做出一副沉思的样子,然后才说到,
  “为今之计,也只有派个卧底潜入其中,才能有机会查出幕后主使是谁!”
  “卧底?”
  见他们都是一脸迷惑的样子,李天这才知道,这个词有点太过现代了,又补充道,
  “就是密探,细作的意思。”
  几人这才恍然大悟。
  “这倒是一个好办法,陛下果然思虑周全啊……”
  不过黄严沉思良久,都没想到,要什么样的人才适合,一时间犯了难。
  “陛下这安排细作之事,一般都是提前很长时间就开始安排,贸然出现一个生人,怕是很容易就会被人揭穿吧!”
  李天摇头道,
  “这点倒是不用担心,这帮刺客都是远道而来,能一下来这么多人,且不怕被咱们发现,那就说明,京城中必然有帮他们的人,只要能找出帮他们的人,安排一个咱们的人进去,也没什么难度。”
  “恰巧,朕前段时间接到了一份密报,让朕大概猜出了,这个帮他们的人是谁!”
  三人恍然,这才知道,原来李天已经掌握了这么多信息。
  当即惭愧的道,
  “陛下神机妙算,老奴惭愧!”


第619章 后手
  随后李天将诸葛正用小命换回来的情报,说给了三人听。
  江保和王福倒是没什么太大的反应,反倒是黄严羞愧的差点要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么重要的情报,自己个这个东厂的厂公,居然丝毫没有收到风声,反倒是让一个都察院的一个文官给打探了出来。
  如果这还不算失职的话,恐怕天下就没什么东西是失职的了。
  他一个头磕在地上,也不知道此时该说些什么,才能挽回,自己在李天心目中的形象。
  惭愧的道,
  “陛下,放心老奴定当将这件事办妥,要是有任何差错,老奴愿意用人头谢罪。”
  李天叹息了一声道,
  “行啦,行啦,动不动就寻死觅活的,少说点空话,多做点实事比什么都强。”
  他稍微缓了一下,然后继续对三人说到,
  “既然是卧底,自然要要特殊的通讯方式,这点你们几个就去多多请教一下铁总管吧,今后各方面的事,你们只需要和他对接就行了!”
  说完,目光深邃在黄严身上扫了一眼。
  心中不由的感叹道,
  “被拔了牙齿的东厂,现在是越来越不堪重用了,这次的事情就全当对你们的一个考核吧,如果办得好,东厂就继续留着,万一事情搞砸了,那东厂也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
  当然,这中心里话,他是不会对任何人讲的,黄严他们到底能不能悟到这个意思,就看他们的造化。
  别看李天今天把这件事说的如此郑重。
  但其实他心里,对这件事并不是十分的看中。
  刺杀皇帝这种事,本就十分的难,成功的机会其实很渺茫,但南京那边的人还是这么做了。
  只能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他们的确是被逼急了,想要不择手段的阻拦自己接下来的行动。
  第二就是,这次的行动很有可能,其实只是一个烟幕弹,为的仅是给李天一个警告而已。
  如果第二个猜测是对的,那即便是派出了卧底,那查出来的背后主使也也很有可能是一个靶子,根本就钓不到真正的大鱼。
  李天本来可以,不动声色的将这帮家伙无声无息的全都弄死的。
  不过他此时却特意将他们给留了下来,除了是要给黄严等人一个机会之外,也想看看,南京的那帮家伙到底能做到那种程度。
  他们这次的决定,决定了以后,李天对他们的惩治程度。
  如果他们只是刺探一下自己的态度,并没有打算下死手的话,说不定将来看在他们曾经都是为了大明流过血的功臣之后,自己能给他们一个体面的结局。
  若他们这次已经不计后果了,那自己也就没有必要对他们手下留情了。
  其实,算上黄严等人这次的卧底行动。
  李天针对南京方面的手段,已经有五六个了。
  且不说最先被派回去监视并秘密调查马大忠和勋贵们内斗的御使徐景年等人。
  就说南直隶巡抚周忱和新任镇守太监何林,就已经够他们喝一壶的了。
  再加即将要到达的唐赛儿和朱瞻基等人,以及要去南京开设工坊的张永日。
  这帮几波人,不管那一路都能给自己带回来海量的消息。
  明的暗的,软的硬的几乎都齐备了。
  若果再加上,明年将要过去的,兵部尚书李庆的清查小组,南京的那帮玩弄阴谋诡计的家伙们,到底能不能坚持到,李天过去都还是个问题。
  所以,李天其实对南京的这帮家伙并未怎么太过放在心上。
  在他的考虑中,大不了再来一次,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就行了。
  实在不行,学汉朝来个推恩令,也是可以的。
  也就是时间可能脱得久一点,但解决这帮子勋贵,其实并不难。
  而李天之所以,明知道是这帮人在背后捣鬼,却依旧没对他们动真格的原因,其实也有两点。
  首先,这帮勋贵固然囤积土地聚揽钱财,严重的损害了朝廷和百姓的利益。
  可他们却又是实打实的有能耐的武将,是大明保家卫国的保障,在新军还未彻底走向正规形成一定的规模之前,将他们全盘废弃,
  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可能引起极大的动荡,对李天今后的计划不利。
  其次就是,将来的大明,可不仅仅局限在大明现有的地盘之内呢。
  不管是今后征服草原,还是向南收服暹罗,向东征服高丽日本,又或者是在海外建设殖民地。
  这些既懂得官场规则,又有统兵打仗经验的勋贵们是最理想的管理者。
  少了他们的帮助,将来李天的殖民计划可是要大大折扣,甚至要延期很多年的。
  所以,在情在理在势,李天都不能也不忍心将这些大明精英中的精英给一网打尽。
  再有一点就是,勋贵集团,还是李天在前期对抗官绅集团的有力帮手。
  他们双方不管那一方的实力受到了严重打击,都会让另一方崛起。
  一头独大的局势,可不是李天愿意看到的。
  有人可能会说了,既然勋贵集团是大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为什么不多培养一些新的忠于自己的勋贵,来替换这些不听话的家伙呢。
  你以为李天没有想个这个问题吗。
  李天其实老早就有这个想法了,但时机未到。
  不管是新军还是蒸汽机,公路这些硬核实力还都没形成一定的规模,贸然提拔一些年轻的勋贵,不仅没有好处,反而有极大的坏处。
  或许三五年之后,李天的实力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之后,那时候才是他开始真正扶植亲信的时候。
  现在吗,他依然要靠这些人,来维持大明的长久稳定。
  李天对勋贵们的心思是复杂的,复杂到他自己都不太清楚,到底是留他们好,还是不留的好。
  在这个完全要依靠关系纽带来办大事的时代。
  皇帝也是需要时不时的维持这种复杂的关系网的,而勋贵们恰巧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这就是皇帝的难处和无奈的地方。
  所谓大明一朝,不和亲,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在李天看来,对外的强硬,也只不过是为了掩盖,对内的软弱放纵而已。


第620章 制衡的重要
  大明的软与弱,不是体现在表面上的,而是体现在对皇权的不自信之上的。
  这其中主要的症结还是处在草根出身的朱元璋身上。
  他当初之所以建立锦衣卫这种,监视百官和百姓言行的组织,其实就是为了防止出现叛乱,谋夺他辛苦一声换来的权势。
  但朱元璋还是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他本以为只要监视的足够严密,刑罚足够酷烈,就能百官畏惧,百姓臣服。
  殊不知,大秦也正是因为刑罚严酷,最终才激起了举国叛乱。
  从某一个方面来说,朱元璋以及之后的朱棣等皇帝,其实都是有些理想主义了。
  以为依靠严苛的制度,就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百官清廉。
  也正是由于这种想法,才诞生了让人谈之色变,遗祸几百年的锦衣卫和东厂甚至是西厂。
  殊不知,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其实都是贪心不足的。
  世上又怎么可能拥有那么多的清官,来给他们服务。
  如果当官只是为了尽忠职守,那自古以来恐怕有九成九的官员都是不合格的。
  所谓千里为官只为财,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然而,大明的官员,根本做不到皇帝以为的人人清贫,为了隐瞒那唯一的一个人,就出现上行下效的欺瞒行为。
  因为每个人都有秘密,都有小辫子,导致他们不得不和某些团体勾结,最后酝酿出,阉党,东林党之类的祸国殃民,甚至左右历史发展的大型组织。
  当这些组织形成一定的规模之后,皇帝的耳目,其实就已经成了瞎了、聋了。
  他们每天听到的见到的,都是他们想让他知道的,以至于对朝政的把控,也都只是流于表面,根本就做不出真正符合万千百姓利益的事来。
  大明甚至能出现,一个皇帝在位几十年,居然有二十年不上朝的奇葩情况。
  这恰恰说明了,大明皇帝们,被欺瞒的到底有多严重了。
  皇帝对这些大臣官绅团体的妥协,正是当权者软弱的一个体现。
  如果说,唐宋太过久远,比较不得。
  其实完全可以将大明和清朝做个类比。
  康熙和雍正就不用多说了,他们俩都是工作狂,大明的皇帝都鲜有能与之对比的。
  单说乾隆吧,他的一生可谓是一帆风顺的不得了,几乎把清朝的所有的好运气都给享受到了。
  他在位将近六十年,身边也是能人无数。
  却并没有被人欺上瞒下,甚至可以说是清明的不得了。
  要知道,他手下可没什么锦衣卫也没什么东厂之类特务机构。
  但他为什么能做到在位几十年,依旧耳聪目明呢。
  究其原因,并不是他有多么的雄才伟略,天下没人能欺瞒的了他。
  而是他识人知人,善于用人,懂得制衡之道。
  用人管人,才是他能保持政治清明的主要原因。
  相比之下,明朝的官员在高压之下,为了自保就已经要拼尽全力了,又那里还有闲心,去管别人的闲事呢。
  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不得不抱起团来,多抗这个对抗那个。
  最后搞得,盟友不信任他们,就连皇帝也不信他们,最后这个团只能越抱越大,最终将整个朝廷给淹没,没人能够幸免。
  或许会偶尔跳出一两个不同流合污之人,但最终的下场,估计也好不到那里去。
  大明的官场其实就是这个状态,不管对什么人说话总是说七分留三分,最后导致,皇帝宁愿相信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