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她一想起来,宫女们夸赞这个女孩有多么多么的漂亮,那双眼睛有多么的迷人,皮肤有多么的白。
她就忍不住自己心里的嫉妒之火,想要确认一下,这个女人到底是有多好看。
于是她就趴在窗户上,悄悄的等着,女孩转身的过来的那一刻。
她身后的那帮本来打算看热闹的妃子们,见皇后居然不进去,反而在窗户上开了一个小洞偷看。
一个个都是无比的好奇。
相互商量了一下。
“要不咱们也去看看。”
“是呀,皇后娘娘都看的不愿离开了,那个外国女人难道真的那么好看那么迷人?我不信!”
“我也不信,我也要去看看,我就不信了,外国的女人还能比咱大明的女人更好看!”
几人叽叽喳喳一通商量,相互壮胆,一起跑了过去。
都学着皇后那样,在窗户上开了一个小洞,向里面看去。
正巧这时,索菲亚感觉身体有些累了,大大的伸了一个懒腰,一边扭动身体,一边转过了身来。
这下这帮妃子们可是都看到了索菲亚的真容。
那光洁白皙的不像话的肌肤,那傲人隆隆剔透的身材,还有身上那一身在大明女人看起来不伦不类甚至有些暴露的装扮。
尤其是她那一头直垂腰间,如瀑布般金黄柔顺的飘逸长发,以及那那双如同宝石一般明亮且迷人的眼睛。
即便这些妃子们同样是女人,也不得不说,这个外国女孩,长得的确有些姿色。
虽然不见得能比的过在场的所有人,可是占据中上还是没问题的。
在加上人家特有的头发和双眸,还要加分不少。
有个妃子忍不住的小声惊呼起来,
“你还别说,这个洋婆子,长得还真是挺好看的,连我都有点心动了呢!”
她这一开口,顿时引来了其他人的附和。
“是呀,你看她的头发,金光闪闪的真好看。”
“还有她的眼睛,那还是眼睛吗,怎么会是蓝色的,像宝石一样太好看了!”
“我反倒是喜欢她身上的裙子,大方得体,又修身,的确是很好看!”
皇后听到她们的议论声,这才发现她们居然也和自己一样,一个个都趴在了窗户上。
生怕被里面的李天发现情况,正想发声将她们全都给撵走。
却没想到。
她们刚刚的议论虽然很小声,可还是被索菲亚给听见了。
她向着声音来的地方看去,猛然发现窗户上一个个小洞里面全都是眼睛。
这可把她给吓了一跳。
猛地惊呼起来,
“我的天啊,那是什么!”
李天被她的惊叫从思索中惊醒,朝着她指着地方望去,也是发现了那一只只眼睛。
瞬间他就反应了过来。
有些生气的有些无奈的轻咳一声,
“你们要看,就进来大大方方的看,躲在外面偷看像是怎么回事。”
被李天发现了,一个个妃子都吓得慌了神,尖叫着急忙逃之夭夭。
独留下皇后一个人在风中凌乱。
李天打开们,发现皇后愣在原地,忍不住苦笑道,
“伶儿,你们也和她们一样胡闹,外面多冷啊,快进来吧!朕正好给你介绍一下,来自地中海君士坦丁堡的索菲亚公主。”
皇后没有办法,只要走了进去。
在得知对方是一个公主之后,她十分有礼貌的对她点了点头,但却没有施礼。
她的这种做法在外国人看来,可能算是比较失礼的。
可是大明的皇后是什么人,那可是高于万国所有人的国母。
整个天下,除了李天和长辈之外,她不需要向任何人行礼。
李天用英语给索菲亚介绍了张皇后。
索菲亚在得知,她居然是李天这个皇帝的妻子之后,十分高兴的跑了过去,拉起皇后的一只手,轻轻的吻了一下。
然后做了淑女的弯腰礼节。
并且十分客气的说道
“索菲亚见过大明国皇后殿下!”
皇后开始被索菲亚这种吻手礼给弄得有点懵,但秉着皇后的威仪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嫌恶的表情来。
虽然听不懂索菲亚的话,可她还是能感觉到,她说的应该是好话。
于是再次微笑着对她点了点头,算是回礼。
这时,李天其实挺尴尬的,毕竟不管是处于什么原因,和一个女孩共处一室,还被自己老婆给抓包了,这种事情怎么看都是挺不好意思的。
于是他连忙上前给皇后解释道,
“伶儿,索菲亚正在帮朕重新绘制整齐轮船的图纸,我们马上就要完成了,她是远道而来的一国公主,咱们应该有基本的礼仪,你等会去安排一下,给她弄个接风的宴会!”
皇后也知道这个时候,不方便多说什么。
趁着索菲亚不注意,瞪了一眼李天一下,好像是在威胁他,不要懂什么坏心思似的,然后就微笑着转身离去了。
看着她离开的背影,李天是满头的虚汗。
可索菲亚却完全是另一种神情,她盯着皇后的背影,视线久久没有离开。
待皇后彻底的消失在视野之中,她反倒是很伤感的说道,
“好温柔好有气质的皇后殿下啊,皇后殿下让我想起了我已经过世的母亲,她当年也是这般温文尔雅,雍容华贵,让拜占庭的所有人都为她痴迷……”
李天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今后你就住在皇宫里面了,有的是机会和皇后相互了解,相信你们应该能成为很好的朋友的!”
第739章 图纸面世
皇后这次也算是和索菲亚正式认识了。
几天之后,经过两人的悉心研究,在综合了很多造船工匠的意见之后,他们总算是重新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东西方之前都未曾有过的一种新式的轮船。
这种船结合了东西方船只的优点,不仅兼具美感,更是保证了远航和内河航行的便利性。
这种新式的蒸汽轮船,分为大小两个型号,最大的也就是远航船,比之先前最庞大的宝船还要大出一圈,达到了惊人的一百五十米长,要足足四个蒸汽机一同运作才能勉强开起来。
而小型的那种,则是专门为内河航行准备的。
别看它好像很小,但这种小船连同蒸汽机在内,理想状态下载重量也达到了惊人的二十多吨。
也就是大约两万公斤,也就约等于三百石,这个数字可是足足多了三倍不止。
当然了,这是在牺牲了,大部分住人的船舱的情况下,才达到的。
不过,因为是在内河行驶,没有太多的住人船舱,也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而那种最大型的用于远航的蒸汽轮船就完全不同了。
它仅是船舱的高度就有十多米多米,足有四层楼那么高。
即便是一半装货物,一半用来装人,也足以容下一万多吨的货物。
如果这些载重全都用来装煤炭,不仅能保证它自己来回大明和地中海沿岸,还能为不少于五艘中等规模的战舰提供足够的燃料。
可以说,它已经不仅仅是一艘远航轮船了,更是一艘海上补给船。
它的体型庞大,不仅能让它承受更强的风浪,还能作为大型运输补给船,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成为大海中的战场。
就算说它是一船多用也不为过。
当然了,将它设计的这么庞大,也不是没有缺点的。
这艘船的唯一缺点就是,它因为体型过于庞大,风帆基本上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于是李天和索菲亚干脆就彻底除去了桅杆和风帆,让它完全由蒸汽机来驱动。
但这并不表示它的速度可能就会比蒸汽和风帆动力相结合的普通船来的慢。
按照设计的数据来推算。
在四个蒸汽机全力开动之下,船速甚至可以达到惊人的十五节。
要知道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西方的帆船工艺已经达到了巅峰,即便在顺风的状态下也不过是能达到十节左右。
在这个时代,能造出一艘不受风力影响,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顺利航行的船,已经是吊打全天下所有的船只了。
以这个速度计算,从广东地区,开往伦敦,即便绕过好望角走很多冤枉路,也能在三个月之内完成一次航行。
这么说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听明白。
但只要横向对比一下,就一目了然了。
郑和的船队仅是到达非洲大陆沿岸,一个来回就需要将近两年的时间。
这还是在风调雨顺且不出现任何意外的情况下。
如此一来,就相当于,生生将这个速度提升了四倍不止。
这是什么概念。
原本需要两年才能完成一次的航行,现在半年就行。
一年之内就能来回两次,这简直就是做梦一般的速度啊。
如果你只是认为,船速提升了,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
在商场上有这么一条定理。
在你本金不变的情况下,你卖出货物的频率越高,那么你一年之内能赚到的钱也就越多。
海上贸易也同样是这个道理。
原本你两年才能完成一次交易,现在一年之内就能完成两次,效率提升了四倍,也就等于说你赚钱的速度提升了四倍。
但这还只是最基本的优势而已。
航行的时间缩短,影响的可不只是赚钱的速度。
首先,在海上漂泊的时间越短,消耗也就越小,相应的你需要携带的生存物资也就可以相应的减少,从而能拉更多的货物。
其次,船海上的时间越少,可能出现危险的也就越低。
打个比方说,一艘船,一次远航就是两三年的时间,这段时间之内,船基本全都是泡在水里的,即便船体出现了腐烂破损,你也是没办法修补的。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那最好的结果可能就是搁浅在某个地方,最坏的可能就要船毁人亡了。
可航行缩短了,这个问题出现的可能将会极大的降低,即便真的遇上了这个情况,只需要简单的修补一下,坚持一两个月,就能顺利的达到目的地,安全性大大的增加。
当然了,这种最顶级的大型蒸汽轮船,也不是说想建造就能建造的。
且不说,大明的工匠们从来都没造过这种新型的船,短时间之内,能不能上手还是两说,单说一艘船就需要四个蒸汽机,李天现在就是想要找四个机器来也是找不到的。
以最好的情况估计,这艘注定要载入人类史册的巨轮想要面世,少说也要等上一年的时间才行。
之后远航测试,修改出现的问题,这一套流程下来,少说还需要半年的时间。
即便这些全都完事了,等到大批量制造,有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也就是说,李天想要实现自己去欧洲观光的梦想,少说也要两年半之后才能成行。
在他原本的构想中,大明的蒸汽舰队,最迟明年底就要见到雏形,三五年之内,达到一千艘,实现制霸全球的海洋的目的。
如果按照目前的这种速度,三五年估计是没戏了,少说也要七八年。
这么长的时间,李天可是不能忍的。
且不说,北美洲那边还有土豆玉米等高产农作物在等着他和嗷嗷待哺的大明百姓呢。
就说这个时间也足够等死人的。
七八年之后,他都四十多了,哪里还有满世界闲逛的闲情逸致。
所以李天在设计这艘船的时候,采用了一种这个时代人类根本就没办法理解的设计理念。
他将整艘船,像是积木一样,拆解成了无数个部分单独设计,让每一个部件都是可以替换的。
第740章 分工才能出细活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一个船厂就不需要从都到尾的盯着一艘船不放了。
他们只需要做好船体的某一部分的配件就好。
最后所有的零件再在一个船厂中完成组装就好了。
这样做一个好处就是。
并不需要所有人都对这艘船的制造工艺全部了解。
他们只需要将自己手里的那部分做到完美就可以了。
这样一来,就极大的缓解了造船人才甚至造船厂数量不足的情况。
大船厂负责大部件,小船厂负责小的,全都各尽其用,互不耽误。
分工合作才能将大明的造船行业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当然这个理念也不是李天首创的。
在后世几乎所有的中小型工厂,面临的情况差不多都是这样,基本上一大半的零部件都需要从别的地方买。
一个产品从原材料的生产到最后产品出厂,中间少说要经手一两百家的工厂。
这是后世最普遍的情况了。
但现如今的大明,还秉承着,不管什么东西,从头到尾就单独由一个工厂来完成的理念。
在他们看来,只有一个地方出来的,产品的质量才能有所保证。
殊不知,这反倒是对顶尖人才的极度浪费。
就拿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