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明朝当皇帝-第3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时候,他自己带着五个营的新军一千南下,一边保护他的安全,一边进行长途奔袭的拉练。
  剩下的五个营,则是全都拉到北方的边境上去。
  一来可以稍微震慑一下,草原上两个部落的联合,二来,可以让他们尽早的体会一下将来的战场气氛,不至于到时候,真正和他们对决的时候拉胯。
  有人可能会觉得,李天只带五个营的新军,是不是太少了。
  毕竟南京周边可是驻扎着少说十几万的大军呢。
  两千对十几万,不管新军再怎么神勇能打,也不太可能对付得了这么多人。
  但李天却是有着自己的考量的。
  这十几万大军,在名义上还是属于朝廷的人马,那些勋贵们充其量也不过是名义上的管理者而已。
  李天可不相信,这么多人,全都已经被勋贵集团们给收买了,一声令下真的就能和他们造反。
  只要由三五万的人马,还能听从李天的命令,李天就有信心,凭借新军和这些兵力,完全镇压住江南可能会出现的所有变故。
  可以说,新军才是李天敢孤身犯险的依仗。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提上一嘴的就是。
  正如刘辨先前和杨素问说的那样。
  其实南京的勋贵们,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可李天作对的。
  就拿现在的魏国公府来说吧。
  他们家自己的封地,加上这些年经商收购店铺,收入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国公府的所有消耗了,而且一年下来还能有不少的剩余。
  他们其实并不是很在乎,克扣军粮,以及奴役卫所军户得到的那点微薄收入的。
  之所以被卷入声讨李天的队伍之中,其实更多的是被胁迫导致的。


第796章 时间敲定
  如果李天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未必没有可能,将他们说服,转投到自己的阵线中来。
  类似魏国公府这样情况的勋贵,其实并不在少数。
  这些人大多都是开国功勋的后代。
  至于为什么是这些人,倒也很好分析。
  他们算得上是第一批吃卫所红利的人之一。
  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因为搞贪官搞的太狠了,让他们根本就不敢动这个心思。
  而后,朱棣接连几次北伐,对卫所的情况看管的也比较严格,他们也没什么机会大捞特捞。
  卫所混乱,其实就是从三次北伐之后,这七八年的时间才开始的。
  因为三次北伐,基本上就已经把草原上两大势力给打服了。
  形成了,现在瓦剌,鞑靼,朵颜三卫三足并立的局面。
  其实后面的两次北伐,在后人看来,并不是非打不可的。
  大明此时甚至已经做到了封狼居胥的地步,这样的功绩对朱棣来说,其实已经很了不起了。
  只不过,朱棣想要是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彻底的将北方的隐患给扫除,达到汉唐时代的巅峰。
  可惜的是,天不遂人愿,朱棣过高估计了大明军队的长途奔袭能力,也低估了,草原势力的逃跑的能力。
  人家打不过可以跑啊。
  可以说,最后两次北伐,不是朱棣的策略不成功,而是彻底的被人家给拖到无疾而终的。
  朝廷之中,其实有很多人,当时就很反对朱棣的后面两次北伐的。
  其中南京的那些勋贵元老们,更是坚决的反对者。
  因为,后面两次北伐的时候,北京城已经被确定成为新的京城了。
  南京的地位受损了不算,朱棣居然还要从他们他们的手里扣军粮要兵马。
  他们心里是有怨恨却又没地方发泄。
  为了弥补自身的损失,他们这才开始肆无忌惮的压迫卫所,从军户的身上抽血。
  这才是,卫所制度逐年变得腐朽不堪的主要原因。
  但因为当时,跟随在朱棣身边,建功立业的新勋贵们,还要仰仗战功和朱棣的加官进爵来获得更大更好的待遇。
  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只有那些老牌勋贵这样做。
  近十来年诞生的勋贵,可都没怎么动手。
  经过,这些年,老牌的勋贵,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就开始向着其他的方向伸手。
  但新勋贵见到,卫所居然还能这么玩之后,也开始学着他们的前辈,肆意从军户们身上吸血。
  有了他们这一批生力军的加入,让卫所的军户的生存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从整体上分析可以基本将南京的勋贵们分成,新旧两批。
  老的一批,已经完成了资本的积累,其实并不怎么在乎卫所的收入了。
  可新的勋贵们正处在资本的积累过程中,远没有老牌勋贵,那样的底蕴和财富积累。
  所在压榨卫所这件事的看法上,也是呈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而李天在这个时候,搬出来清查天下卫所这面大旗,这对新生勋贵们来说,无疑是断了他们财路的做法。
  他们自然是玩命的想要反抗了。
  李天,也并不是打算,一举将勋贵集团全都瓦解了。
  最好的情况是打一批,收买一批。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老牌勋贵,对抗的情绪不是很严重,正是最好的收买对象。
  这也是,李天有信心,能以最快的速度,平定南京的所有事情的主要依仗之一。
  杨士奇他们毕竟只是臣子,看问题,想问题的角度,都和李天是完全不同的。
  他们想不到这一点,但李天却不得不想。
  安全问题有新军在侧,应该没什么问题。
  对抗方面,有老牌勋贵可以拉拢,也不见得处于下风。
  有了这两个基础,李天根本就不惧怕南京的那些家伙们能闹出什么风浪来。
  只不过,现如今,新军的装备还没有配置齐全,就算枪炮全都到手了,也需要一个短暂的熟悉过程。
  时间总是需要一些的。
  而且,李天这次也不打算就这么干走着去南京,那样的速度未免也太慢了。
  正好,他和索菲亚联合设计的新型蒸汽轮船,一两个月左右就能下水测试了。
  所以李天打算,在二月初或者中旬,在轮船进行测试的时候,随着这艘新船一同赶往南京。
  时间上还是有一些的。
  现在才是大年初一,距离二月中旬还有一个半月左右。
  有了这么长的时间,李天足可以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了。
  当他将这个时间点定在了二月初或者中旬的时候,杨士奇等人知道,李天并没有打算,现在就出发之后。
  一个个都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在他们看来,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之内,凡是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有了这段时间的缓冲,他们或许能想出更合适的办法来也说不定。
  到时候,或许就不用李天孤身犯险了。
  时间虽然定下了,但这又暴露出一个问题来。
  他们可以等,彻底的解决南京问题,也可以等到那时候再说。
  可马大忠的问题,现在可是已经火烧眉毛了,不得不赶紧做出决定。
  他们此时不能过去,所以解决马大忠,就只能交给,杨素问和太子他们那一帮人了。
  绕开了最难搞的问题,这回杨士奇他们几个开始各抒己见,发表自己意见。
  杨士奇率先开口道,
  “陛下,老臣觉得,素问这孩子在密信中提到的方法,就很不错,老臣支持素问他们用这个方法,试探一下马大忠的真正斤两!”
  听到,杨士奇已经将杨素问叫的这么亲切了,李天不仅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了然的笑意。
  “杨素问密信中提到的这个办法,的确是不错!
  如果这个马大忠真如传言般的那样贪财无度,必然会暴跳如雷,之后,太子他们只需要静静的等待,就可以等到他自己露出破绽,然后再出手收拾他,也就顺理成章了。”
  见李天也赞同了这个主意,杨士奇乐的有些合不拢嘴,稍微迟疑了一下之后,带着点试探性的口吻,对李天说道。


第797章 密信支招
  “陛下,素问这孩子的确是个可造之材,让他一直呆在情报科中,是不是太过屈才了。
  要是他这次能顺利的帮助太子殿下,将马大忠除去。
  陛下是否考虑一下,让他担任一个更能发挥他才华的职位啊!”
  李天其实对杨素问最近的表现也是非常满意的。
  但他考虑的方向和杨士奇等人是完全不同的。
  在他们看来,情报科这种地方只是小打小闹,就算立下再大的功劳,撑死也就是在等级上提升个一两级,对将来的仕途,并没有什么帮助。
  这种能让他成才的地方,只有官场。
  可李天却是在杨素问的身上看到了一个,强大情报人员的影子。
  其他人不明白情报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可李天却是十分明白的。
  有的时候,一个关键性的信息,可能比十万大军更加的有用。
  所以杨素问真正能发挥自己才华的地方,并不一定是什么官场,而是更加广阔的国际舞台。
  将来,随着大明的实力不断的上升,将来和周边国家开战是不可避免的。
  到时候可是极其需要,像是杨素问这样,能文能武,有谋略、有胆识、有冲劲的人,身先士前往国外卒刺探重要情报的。
  李天可不想这样宝贵的人才,被扔到官场这个大染缸中去。
  谁知道,被污染之后的杨素问十分还能秉持本心,做出更大的功绩来。
  万一要是成了一个一心只想往上爬的官油子,岂不是浪费了一个大好的人才。
  想到这里,李天微微沉吟了一会道,
  “士奇,朕也知道你一心为了自己这个义子着想,朕也能体谅你的一片苦笑。
  但成事在人,谋事在天!
  谁能说,杨素问在这条路上就不能建功立业呢。
  朕可以答应你,等到他们事成之后,会询问一下他的意思,要是他有这个想法,朕自然不会吝啬,但若是他执意要留下,那可就怪不得朕了。”
  听到李天答应,杨士奇也不管杨素问将来会怎么选,就替他高兴了起来。
  “多谢陛下成全,老臣一定会好好劝他的!”
  李天不动声色的嘴角上翘了一下,心说,
  “杨士奇呀,你虽然慧眼识珠,可这天下,人各有志,可不是所有人都向往在朝中当大官的。
  杨素问虽然出身官宦,却在草莽江湖中长大,个性更像是一个为国为民的侠客。
  他注定了,将来是要在天南海北自由的闯荡的。
  朝廷的这个大染缸,大牢笼是关不住他这只注定会展翅高飞的雄鹰的。”
  既然已经决定采取杨素问的这个办法,而李天经过分析也觉得这个办法的可行性非常的高,于是就命人研磨,亲自给杨素问等人写了一封信。
  信中交代了很多问题。
  但主旨却只有一个,
  “遇到难以抉择的问题的时候,他们有权利,权衡利弊进行取舍,朕相信你会做出正确的抉择的!”
  除了给杨素问的密信之外,李天还给远在南京的太子等人送去了一封信。
  信中言明,让他们进全力配合杨素问这次的行动。
  要是办砸了,小心回到京城之后,李天踢他的屁股。
  最后一封信是给巡抚周忱的。
  信中,李天对周忱迟迟没能在南京打开局面并没有过多的苛责,反而是鼓励他坚持下去。
  并且暗中透露,近期南京将会有一个大行动,他们反击的机会,终于来临了。
  三封信,前两封李天都不怎么担心。
  因为不管是杨素问还是太子,李天对他们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他们俩都是属于那种有脑子,又有能力,只要沉下心好好去做事,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纰漏。
  可他对周忱这个大明前期的名臣的担心,反而比这两个不足他一半年龄的年轻人更高。
  倒也不是李天对周忱的能力有所怀疑。
  而是从身份上来说,周忱其实是特别尴尬的。
  他既没有太子那样的特权,也没有杨素问那种杰出的情报获取渠道。
  他是个文官,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官场的途径,一点点的,靠水磨的功夫来打开局面。
  可他的一出现,就立刻遭到了马大忠和几乎所有贵族的抵制,吸引了所有的火力。
  在这件事上频频受阻,甚至这么长时间,都没什么起色,其实也情有可原的。
  地位不同,角度不同,限制了周忱的发挥。
  或许有人会说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派出他这样一个人过去,这不是瞎耽误工夫吗。
  但李天可以很负责任的说,今后想要管理好南京,还真少不了周忱这样一个角色。
  不管是太子还是杨素问,今后都不可能长时间驻守南京的。
  他们办完事就要离开的。
  可周忱却是要留下来,收拾南京这个大烂摊子的人。
  他的功绩如何直接影响了,南京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