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是在看到杨素问在鸡鸣寺和刘辨重逢,从刘辨口中得知,两天后鸡鸣寺或许会有大事发生。
以及刘辨执意要用这个信息作为交换取得一次和周忱的会面内容之后。
李天的脸色更是变得诧异且恼怒。
杨素问是根本就不知道,刘辨他们是在害怕什么,但李天可是一清二楚的。
而刘辨选择在这个时候和周忱这个本应该是他们最大对手的人见面,甚至不惜用一个绝密来换取这个机会。
可见对方已经是到了快要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不然不到万不得已,他们又怎么可能,会和周忱和朝廷妥协。
然而现如今又有什么是值得南京的那些勋贵们恐惧的呢。
除了李天即将亲临南京,恐怕就只剩下到时候要颁布的取消南京陪都地位的这个诏令了。
可是,这个诏令,只是李天和杨士奇他们四个私下里商议过的,甚至都没有文字上面的记录。
这等绝密的信息是怎么传递到南京那帮人的耳中的!
这才是让李天震怒不已的原因。
“他么的,到底是谁泄露了这个消息。
该死,这个混蛋,到底知不知道,这个消息一旦提前泄露,到底会引起怎么样的动荡!”
他脑海中一遍遍的将当天参与讨论的所有人员都在脑子中过了一遍。
除了杨士奇他们四个之外,好像就只有王福一个人在一旁伺候。
杨士奇等人一开始就是十分反对李天这个提议的,并且还和李天陈述了其中的厉害关系,他们几个可都是知道这件事的可能会造成的影响的。
除非他们几个已经打算叛国,不然是绝不可能将这件事给透露出去的。
那么剩下的就只能是王福这个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太监总管了。
然而,这个念头刚刚升起,就被李天给掐灭了。
因为他知道,王福这个人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小毛病,但对自己的忠心那是绝对不掺假的。
就算全天下的人都背叛他,王福和江保这两个家伙,也不可能站到自己的对立面去的。
但是除了他们之外,当时周边就没有人了。
那到底是什么人将这个信息给泄露出去的呢,而南京方面,又有多少人知道了这个消息呢。
一时间想不到到底是什么人泄的秘密,李天就只能暂时将这件事放在一边,继续看密信剩下的内容。
前面都只是杨素问在陈述,事情发生的经过,后面才是他自己的想法。
在最后的内容中,杨素问说道,
“刘辨特意提醒微臣,现如今整个南京城,只有他和少数几个人知道这个消息,他也不想因为这件事导致生灵涂炭,让大明陷入巨大的混乱之中,所以他才冒险想要和周忱见面商谈。
臣虽然不知道,他得到的这个消息到底是什么,但臣想应该是一件极其重要,影响深远的大事。
现在这件事已经被泄露了,即便刘辨自己说,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将这个消息传播开来的。
但刘辨为人狡黠,不能尽信,还请陛下能早日做出决断。
以免横生枝节,发生意外!”
看到这里的时候,李天先前以为愤怒,已经有些颤抖的手,稍微平复了一点。
心道,“还好,这个消息是先落到了,刘辨这个还算是有点脑子的人手里。
幸好他自己也知道,这个消息一旦泄露出去之后,将会造成何等的混乱。
不然的话,这个消息一旦是落到了那些没脑子的人手指,自己这边还没有任何准备呢,南京那边恐怕已经是满地鸡毛了!”
李天仰躺在龙椅之上,长长的舒了口气。
“还有时间,在我亲自赶到南京城之前,这件事应该不会发酵到没办法收拾的程度!”
李天能有此自信,自然不是自我安慰。
而是通过杨素问从心中透露出来的只言片语,他对刘辨这个人的心里,也算是有了一个大概的猜测。
刘辨这个人擅长的是权谋,是对人心的剖析,是对朝堂大势的拿捏和操纵。
正因为他又这方面的才能,他才能一阵见血的,看出皇家钱庄才是目前整个京城,乃至整个大明的关键所在。
所以在选择打击目标的时候,他才将全部的精力放在这边,以至于其他的手段,猜猜应付,导致他最后无功而返,还暴露了自己。
但也正因为刘辨的心思如此,所以李天才敢断言,刘辨的确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会将这个信息公开的。
因为他一旦如此做了,必然会引起整个南京城上下所有人的恐慌。
这不是一句空谈。
南京城此时聚集着将近两百万的巨大人口。
而这些人中有一大半其实是在为南京的六部和众多的勋贵们服务的。
第852章 心里上的博弈
一旦南京失去了他们现如今的陪都地位。
那南京那数千官员,一朝星云流散,整个大厦将会轰然倒塌。
到时候至少要有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的人,一下没了生活来源。
这种事情,不要说那些官员们受不了,这些百姓们也是不可能承受的。
如果这部分只是几千或者几万,那么稍微平摊一下,倒也能勉强解决。
可是十几万乃至几十万的失业人口,可就没办法轻松解决了。
有人可能会疑惑,不过是少了几千个官员,怎么可能会造成如此大规模的事业潮呢。
这点其实很好解释。
大明的官员,虽然没有定额说每个当官的家中能养活多少的家仆。
但其实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其实大家心里基本上都有了一个所有人都默认的规模。
像是杨士奇这种位极人臣,堪称文官之首的大官,家里要是没有一两百个仆人,那面子上也是过不去的。
再加上他自己的家人,来投奔的亲戚,以及自家店铺里面的掌柜伙计之类的。
林林总总的算起来,能直接和杨士奇扯上关系,算得上是他家人的人数,大概有三五百的样子。
杨士奇家的这个规模其实算不上大。
比他阔气的人有的是。
就好比汉王朱高煦吧,他的全家老小仅是在京城的部分就少说有三五百人,如果算上他在各地的庄子的人,全加起来恐怕要上千,甚至能到两千人了。
这还不算他封地里面的属官和属官的家人什么的。
但不管怎么说,杨士奇家的这种规模,也算得上是中上游了。
以他家作为参照。
那二三品官的家中,有一两百人,也是正常的。
四五品官,家里有三五十人也是在情理之中。
六七品,这个阶层的官又有点不太一样了。
四品以上的官不管怎么说,也都算得上是能上大天听的大官了,所以他们的各种作风什么的,可不是有朝廷和皇帝看着呢。
下面巴望着他们倒台腾出位置的人,也有不少,所以为了坐稳自己位置,不给人留下攻击自己的话柄,他们即便想要享受更好的生活,也会尽力的压缩控制自己的规模在一定的程度中的。
可六七品官就不太一样的了。
这些官算是大明中层干部中最低级的一个级别了,基本上都是地方官。
作为一方的土皇帝,手底下也没有人抢自己饭碗的压力,那些准备一辈子就这样,不打算再升官的人,他们是能搞多大排场就搞多大。
有的县官的府邸、私宅、仆人,甚至比很多京官的排场都要大。
这样的人,在大明其实也是不少见的。
稍微说的有点远了。
回到南京的话题上。
南京这几千名官员,少说半数以上都是七品以上的,这些人即便没有京官的排场那么大,但达到一半还是有可能的。
这些人就算是以一千人作为基数,那他们的所有仆人家人算在一起以平均数五十人算,那围绕着他们生活的也有五万人上下了。
如果连南京那些八品九品之类的文官也算上,他们的家人仆人,全家在一起,十万估计是打不住的。
如果仅是官员失去工作,他们毕竟都是读过书,有过当官经验的,要找一份养家活口的工作,其实也不算太难。
可是没了官职在身,没了俸禄和灰色收入来源,他们是绝不可能维持的了原本一大家子的生活的。
所以这其中少说要有七八万人要没了经济来源。
这些人还只是官员附带的家人的人数,还没算上,那些常年为官府服务的从业人员们。
他们常去的酒楼饭馆,甚至是风月场所,少说要有一半的人,没了固定的客源导致倒闭。
那些提供人力服务的轿夫马夫的什么的,更是首当其冲。
没了官员这个消费的大户,整个南京的旅游业也将会受到极大的冲击。
先前,在玄武湖上泛舟嬉戏的那群官宦子弟们,少说一下子要减少一大半。
没了他们,玄武湖周边做小买卖的,开饭馆茶楼的人,也必然会跟着倒闭一大批。
这一连带下来,仅是官员下岗能造成的人员失业潮,就足以十万计。
如果在算上陪都地位被取消,商业上的毁灭打击,会造成的影响,说是几十万可能都是轻的。
没准整个南京城就就此从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型综合都市,一下子跌落成二流的城市,也不是没可能。
如果这些失业人群中有那么一两个喜欢蹦跶、且不嫌事大的人一咋呼,那挑起这些人搞破坏,也是轻而易举的。
如果有心人在背后操控他们的所思所想,那可能会激起的混乱将是更加无法阻挡的。
李天也正是担心这种事,回真的发生,所以才会在没完全制定好安抚这些失业人口的计划前,让杨士奇等人三戒其口,不得外泄这个秘密的。
但同时,李天也知道,刘辨之所以不会将这个秘密透露给更多的人。
因为刘辨是个擅长使用权谋的人,但如果一个国家陷入了巨大的混乱中,所有人都为了活下去而玩命的挣扎。
那时候,谁还会在乎什么权谋不权谋的。
而且他也不想因为自己的一个举动,让太多的人牺牲,至少这个开端不应该由他自己来开启。
他是恨朱家皇室,恨他们对自己的父亲祖父的赶尽杀绝,不留余地。
但他并不恨大明的百姓。
如果说为了给自己先祖正名出气,需要牺牲数以十万的无辜百姓的生命的话,不要说他自己过不了这个坎。
恐怕将来到了地府,他老子和他爷爷也会从地下将他追杀到天涯海角的。
刘家人擅长的是治国平天下的本事,不是血腥杀伐的阴谋诡计。
即便是报仇,那也需要赢得光明正大,坦坦荡荡。
如果是用这种牺牲无数人姓名的取巧办法,恐怕他自己都不会同意。
李天也正是明白,刘辨这种心里,才会认为暂时南京那边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第853章 抬手成云,覆手为雨
可他同时也知道,与其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个自己根本没办法掌握的人身上,倒不如反客为主,见主动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其实经过这么多天的思考,李天其实已经基本上想到了解决南京即将面临大规模失业潮的办法。
其实这个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即将上线的,大明基层公务员制度。
南京城是大明此前五六十年的都城,而且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化昌盛的宝地。
所以这里的人的文化水平是要比其他的地方要高出不少的。
别的不说,就说南京国子监中那将近上万人的学生,和外国的留学生访问团。
这些人可都是基层公务员的绝佳人选啊。
而那些没了工作的官员们,比他更适合。
所以给他们找到一份能够养家糊口的工作,还是很容易的。
将来的大明一旦在全国开始实行公务员制度,那需要的识字的人员数量可是一个极其惊人的庞大数字。
甚至将南京城所有识字的人全都填补进去,也满足不了这个缺口的十分之一。
当然了,识字的人工作好安排。
但那些不识字,甚至不愿做官的人就有点难搞了。
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还不会耕种,即便会种地,南京附近也没有多余的农田分给他们了。
其实对于这些人,李天也有基本的安排和打算。
首先,张永日的工坊马上就要开起来了。
这次的规模将会远超北京,少说也要达到,北京现如今规模的三五倍。
以现如今北京三千多人的数据算。
仅是这个工坊就足以消化上万人的闲散劳动力。
南京的位置及其特殊,虽然比不上武汉这种九省通衢之地,但他南北左右都是相对发达的南方重镇,距离上海这个未来重要门户也不算远,还有长江水路方面的交通便利。
所以在南京设立一些大型的国有工坊也是非常适合,甚至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