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没打招呼,就做到了矮几另一边的躺椅上,学着那个僧人一般,舒服的躺了下去。
轻微的声响,好似吵醒了老僧。
他缓缓的抬起了头,脸上闪过一丝微笑,
“你还是和当年一样,总喜欢偷偷摸摸的……”
李天脸上也难得的露出一丝轻松的笑意,
“堂兄你还不是一样,每次都假装看不见!”
朱允炆是太子朱标的儿子,是所有皇子皇孙中最大的一个,但他也只比朱高炽打了七八岁而已。
今年不过四十来岁,不到五十。
可从现在的面向上来看,他仿佛已经五六十岁,步入了暮年一般。
说实话,见到对方如此形容之时,李天心里挺意外的。
可转念之间,他就了然了。
当年他才二十多岁,就被迫逃离皇宫,在无情无尽的追杀之中,四处躲藏,每日提心吊胆的惶惶不可终日。
那样心力交瘁的日子,说是一夜白头,可能都是轻的。
李天心有感叹的道,
“堂兄,你老了!”
朱允炆淡淡一笑,仿佛并不在意,
“你好像没有从前胖了,听人说你前些年还胖的快走不动路了,我当时还在想,咱们老朱家穷苦人家出身,怎么出你这样一个胖子,简直另类。”
李天脸上闪过一丝欣慰,声调变得温和,
“谢谢堂兄关心,这不是我爹他远征蒙古,把家里的所有事一股脑的都推给了我,生生把我给累瘦了。”
“瘦点好,瘦点健康,不然各种毛病一上来,哪里还有心思处理政务呢。”
一边说着话,他一边起身端起茶壶,给自己和李天各自倒了一杯清茶。
李天也没有任何的怀疑,端起茶杯就喝了一大口。
瞧见这一幕,朱允炆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呵呵笑道,
“你就不怕我在这茶水中加料,让你拉肚子……”
“堂兄你居然还记得小时候我们接偷吃你糕点的事情啊,那次可是害苦了我们几个啊……”
小时候,朱允炆是朱元璋心头的一个宝贝,尤其是当太子朱标死了之后,朱元璋更是将所有的疼爱全都用到了他的身上。
当时的朱允炆可谓是集全天下的宠爱于一身,朱棣等几个叔叔没想夺权之前,对他也是极好的,每次回南京,都会给他带不少地方特产。
所以当时朱允炆的吃穿用度几乎可以说是全天下最好的,就连其他的王爷,后宫的嫔妃也是没办法比的。
朱棣虽说需要镇守北平,不长回南京,但朱高炽他们几个可经常会被送到南京去玩的。
那个时候,北平作为九边之一,刚刚建立,燕王府的各种条件可谓是极其艰苦的,再加上朱棣本人也十分的节俭,有钱也不舍的铺张浪费。
这就导致朱高炽他们三兄弟,从小就没怎么吃过好东西,更别提皇宫大内最精致的糕点之类的东西了。
在宫里他们几个就经常去朱允炆的太孙府偷吃好吃的。
朱允炆小时候也是比较贪玩的,又一次就捉弄他们几个,在一些糕点上掺杂了巴豆,可是把他们三兄弟给坑的不轻。
这件事也是李天对朱允炆的记忆中比较深刻的一件。
听他提起这件事,他不自觉的苦笑了起来。
“谁又能想到,身为堂堂王府世子,世上最尊贵的一帮人,小的时候竟然也会有贪嘴的时候。”
“当年我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根本就不知道你们几个虽然身为世子,竟然也有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
那时,咱们大明一穷二白,各个王府,尤其是九边,几乎都是从一块荒地上拔地而起一座座城池。
你们几个和我相比,可是吃了不少的苦啊!”
仿佛是在感叹,又仿佛是在追忆过去,朱允炆竟然有了一会失神,还半天才回过神来。
第1125章 南京是大明最后的屏障
李天淡淡一笑道,
“都过去了,现在的大明虽说不上强盛至极,但让儿孙们吃上几餐饱饭,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朱允炆轻声叹息了一下,
“是呀,四叔的确是一个圣明君主,我是远远比不上他的。
这或许就是冥冥中的天命所归,这天下本就应该交给四叔……”
两人聊了半天的家常,总算是聊到了正题上。
李天神情逐渐变得严肃起来。
“堂兄,你冒着身死灯灭的危险,故意引我过来,应该不单是和我说两句家常话的吧!”
朱允炆眼中流光闪烁,神情依旧没什么变化,
“你呀,还是这么心直口快!
好吧,既然已经说到这里了,为兄也就不和你绕弯子了。”
说到这里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起身背对着李天看向了山下那熙熙攘攘的街道和上面匆匆来去的百姓。
以及那个他生活了二十多年,当了四年皇帝的南京城。
“高炽,你可知道这南京城的来历,可知道当年爷爷为何要将京城设立在这里!”
南京城的来历,李天自然是知道的,只不过当年朱元璋为什么要将南京城当成都城,他还真的不清楚。
但他估计可能和朱元璋出身安徽凤阳,本就是个南方人有关。
再加上朱元璋是第一个,由南方起兵,最后夺得天下的帝王,他更加的偏向将都城放到南方,也是情有可原。
但李天感觉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轻轻摇了摇头后说道,
“这个我还真不太清楚,堂兄难不成知道?”
朱允炆默默的点了点头,仿佛追忆什么画面似的,然后说道,
“当年我爹得了重病没多久就故去了,爷爷伤心不已,当时我年级还小,爷爷怕我太过伤心,就每天陪着我……
他经常给我将他们当年南征北战时候的故事。
又一次爷爷问我,知不知道咱们为什么要将京城当做国都?
我那时太小,当然是不知道了。”
“爷爷当时给说解释说,南京此处南方,是江南玉米之乡通往北方的一个重要节点。
水路畅通,易守难攻,是一个永远都不会缺少粮食的地方!”
“我当时就问爷爷,咱大明地大物博,怎么会还却粮食呢。
爷爷哈哈大笑一声之后说道,大明看似已经人人丰衣足食,那是因为这些年没有碰上灾年,百姓家中都有存粮,这才没有人饿肚子。
可若是一旦碰上了大饥荒,天灾人祸,那可就说不好了。”
“我当时根本就不能理解爷爷这句话的意思,即便是当了皇帝之后也没能理解。
直到后来,和四叔打仗,我这才知道了爷爷当年的高瞻远瞩……”
听到这里,李天突然来了兴趣,坐直了身子,仔细的听他说。
“江南本就是玉米之乡,粮食丰富,水路畅通,只要能保住江面不被人突破,敌人想要攻下南京可以说是少说要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代价。”
“这一点,高炽你应该也能明白吧!”
李天轻轻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当年的情况的确是如此,朱棣当年起兵,最开始的打算也不过是想和自己的这个侄子亮亮手腕,让他知难而退收回成命而已,根本就没想过最后有一天能夺了大宝。
要不是朱允炆太过信任黄子澄那几个什么都不懂的书呆子,要是他稍微懂得一点军事常识。
在占据那么大的优势的情况下,再不济也能将朱棣等人拦在江的另一面,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说白了,朱元璋之所以将都城选在南京城,这个原因绝对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要知道,即便朱元璋时代已经将蒙古人给撵到了大北方,打得他们几乎没有还手的实力。
可他清楚,自己能镇得住蒙古人,但后世子孙却未必依然有能力打的赢蒙古。
假如有一天北方失手了,坐镇南京城的皇帝,依然有坚持下去的希望,稍微努力一点,未必没有将敌人重新赶出去的机会。
可当年的朱元璋哪里会想得到,敌人却是是从北方攻来的,但人家可没被江水拦住,甚至南京城的大门都是内部人给打开的。
他当年的构想,根本就起到一点作用。
说实话,朱元璋的想法按照当时的情况,乃至后世几百年来看,这都是没什么毛病的,只要朝廷还在,那大明就不会亡。
南京被当成国都也的确是经过了他十分慎重的考虑的。
谁让蒙古人的确是太凶残了,居然把朱元璋这样的雄主都给吓得不敢将都城放到没有天险可以守的北方。
要不是后面出了一个完全不逊色他的朱棣,蒙古人两大不落联合,说不定真会把朱允炆给逼得觉险而守,南北对峙。
听到这里,李天基本上已经明白了朱允炆要表达的意思了。
他无非就是想要告诉李天,南京城是大明的最后一个天险,也是咱们老朱家最后一个保险。
饶了这么大一个圈,甚至连朱元璋老爷子都给搬出来了,不得不说,朱允炆的确是用心良苦。
然而,时代不同了,李天不是从前的朱高炽,他根本就不在乎蒙古人,不在乎北方的威胁,朱允炆担心的那些问题,在他看来,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可是,现在的李天又没办法将自己心里所想一股脑的和他说清楚。
于是他只能微微叹息了一声道,
“堂兄,我知道你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的确如你所说,南京城的确是阻挡敌人南下的最后一个屏障。
但堂兄你有没有想过,加入一天,北方没有敌人了,这个天险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
朱允炆听完这话愣了一下,盯着李天的眼睛看了好半天,这才确信李天不是在说笑,而是真的有这个信心。
一时间他反倒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原本准备好的一大堆说辞,都在李天这极度自信的一句话中消弭殆尽。
但他终究是抱着拯救天下拯救大明的心态来的,不可能就这么轻易的放弃。
第1126章 何为国富民强?
稍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他继续说道,
“高炽,我虽不知道你为什么有这种自信,但你可曾想过万一。
万一蒙古人死灰复燃,攻破了九边,直入中原。
万一北方再次出现叛乱,糜烂一片,若是没了南京作为后备,咱大明的千秋基业岂不是要拱手让人?
要知道,之古至今,除了太祖爷爷,历代王朝可都是由北向南统治天下的啊!”
李天就知道朱允炆会出现这种想法,心里没有任何意外。
不过话说回来,整个天下恐怕除了李天之外,就没人这么不把蒙古人的威胁不当回事的。
这可不是故意在抬高蒙古人的战斗力,而是人家的确是有这个实力。
朱棣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五次北征,看起来功勋卓著,把蒙古人欺负的够呛,但其实对于蒙古人来说,并未伤筋动骨。
不然也不会在二十多年之后,在土木堡之役,见大明二十万大军连带勋贵集团的精锐给一锅端了,差点将大明给灭国。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从来都是北方的游牧民族,过去是这样,今天是这样,未来三四百年的时间,依然是这样。
李天的自信在外人看来的确是有点太过盲目了。
不要说朱允炆不信了,其实就连杨士奇等人也不觉得,蒙古人都是草包,是可以蔑视的威胁。
李天也知道,没事事实佐证,自己单凭空口白牙,就算磨破了嘴皮子估计别人也不会相信自己的。
索性,他也不解释了,在他的预计之中,半年之内,之多一年,蒙古人必然还会南下,到时候再向全世界证明这件事也不晚。
但现在他首先要做的是,说服朱允炆,让他不要在掺和南京这边的事情,不然谁也不能保证,最后会发生什么超出控制的事情。
李天摇头苦笑了一下,然后缓缓坐下,端起茶壶给自己重新倒了一杯热茶,一边示意朱允炆坐下慢慢聊,一边开口道,
“蒙古人的威胁,咱们暂且不提,经过五次北征,他们想要集结起突破九边的大军,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我还是和堂兄你说说,我为什么一定要将南京降级为普通城市的原因吧!”
朱允炆听到这话,心里扑通扑通重重的跳了两下,总算是进入正题了,他的确是非常的想知道李天为什么这怎么做。
因为在他看来,这分明就是自掘坟墓,自断根基的做法啊。
他可不相信李天是一个什么都不懂,做事完全凭借喜好的无能君主,他通过一些渠道得到消息综合分析。
感觉,李天不仅不是个昏君,甚至有可能是一个不比爷爷差的明君。
也正是因为这种巨大的反差,这才让朱允炆始终想不通,李天为什么非要这么做。
这一瞬间,其实不只是朱允炆心跳加速,竖起了耳朵使劲听,就连躲在一旁房顶上的唐赛儿和庄少游也是努力的闭气凝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