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开始,我只想做演员-第3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釜山电影节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节,除了能够集结众多优秀的国际作品参赛之外,自然也不能缺少国际国内众大牌明星的走马观花。
  张东健、韩彩英、金荷娜、河智苑、金允锡、李秉宪、李敏镐先后登场……
  《风声》剧组,江闻、邓朝、周公子、张婧初包括沈林的露脸,也引发了不小尖叫声!
  老江看到沈林,先是拥抱一个,然后吐槽:“怎么在哪都能碰到你?”
  “这话说得,我是《风声》的制片人,我陪着走红毯有问题吗?”
  呃……
  最近半个月,见了三次面,一次是华表奖现场,一次是《建国大业》首映,想不到《风声》来釜山,两人还能见着面!
  “你来这边做什么?做评委?”
  “我哪有时间做评委……忙着呢!”
  张婧初插话:“你忙什么?”
  “刚跟希杰谈妥了一部电影合作,算是中韩合拍片。”
  “商业片吗?”
  沈林点头:“当然是商业片……”
  “有适合我的角色吗?”
  “抱歉,这次的女主角必须得是韩国女演员……”
  是真的,按照《病毒》设定,沈林跟女主角跨国恋,新婚燕尔,两人准备坐火车去釜山游玩,然后赶上了丧尸病毒爆发!
  女主角还要试镜,但基本框架已经出来了:25岁上下,长相甜美……
  正好,韩国演艺圈,最不缺的就是长相甜美的女演员……
  沈林没有特别偏爱,他对韩国女演员了解的不多……
  这次选角以CJ意见为主。
  江闻皱眉:“你不是要做科幻片吗?”
  “对呀,我后天回国直接进组《月球》……”
  “真牛啊,不仅要做科幻片,还要搭建中韩电影桥梁!”
  “……你想多了,纯粹是因为韩国票房市场挺大的,我实在不想浪费这么好的市场,而且中日韩三个国家,一衣带水……”
  两人扯了一阵,沈林又跟周公子、邓朝聊了会,然后去了电影交易市场,想看看釜山电影节的交易市场怎么样……
  好吧,也就那样,大量都是自己没听过的电影,例如伊拉克电影《开球》,印度电影《另一首歌》、马来西亚电影《俗物人间》……
  ……
  其实,这几天国内的媒体新闻除了《建国大业》就剩下《月球》了!
  科幻片诶!
  《中国电影报道》十分钟展示了《月球》的拍摄场地,太空舱建的似模似样,沈林还提到了3D拍摄技术……
  一堆人讨论,但大家对3D电影并没有啥直观感受!
  一直到《阿凡达》之后,3D才成为新潮的东西……
  其实,3D电影一点也不新潮!
  新世纪之后,以好莱坞六大为代表制片厂一直试图改编原来的拷贝模式——率先制定了数字电影开放式体系结构的规范标准,将数字电影包(DCP)确定为全球数字电影放映的标准格式。
  原有的胶片拷贝不仅造价昂贵,而且运输方式笨拙……
  数字电影包也就是数字拷贝可以通过卫星直接传输,不仅省事,更省钱!
  问题是院线不配合啊!
  你说升级就升级?钱你出?
  然后,2005年,迪士尼基于Real D技术重制了动画电影《小鸡快跑》,开启了成熟的数字3D电影放映;
  包括06年,在卡梅隆制作《阿凡达》时,视效总监埃里克·布雷维格奉命为数字3D拍摄的某些技术环节进行验证,他因此得以提前试用针对《阿凡达》设计的、挂载两台F950S摄像机的Pace FUSION拍摄系统,制作了3D电影《地心历险记》。
  这片子3D效果不错,但是幼稚的故事和毫不节制的视觉效果使影片口碑和票房均遭冷遇。
  到了2009年,除了《阿凡达》,还包括《飞屋环游记》《圣诞颂歌》《冰川世纪3》等多部主流商业电影开始尝试3D制作。
  这股制作数字3D电影的潮流,最终迫使主流电影院线不得不整体性转向数码放映……
  《阿凡达》的成功太过耀眼……
  但此时距离《阿凡达》上映还有3个多月呢!
  倒是徐克很赞成沈林的观点:“我很赞成沈林对呀电影技术革新的追求,这么多年来,常常听到中国人会讲,你怎么可能跟好莱坞比,人家这么厉害。我绝对不同意,我一直追求的是人类平等,所以无论你在美国、非洲、亚洲,我们所有人的智慧是平等的,他们能发展我们也能发展,所以我是绝对想证明,中国人能做到。”
  “《月球》的拍摄,我也会去取经学习,《狄仁杰》第一部必须得是3D模式!”
  ……
  对于特效技术,徐老怪一直以来兴趣就很大,不断求新求变,近年尤其如此。
  他和绝大多数导演的不同之处,是他经常会因为一个点或者一个想法,而衍生出一个故事,然后是一部电影。
  很多时候甚至想尝试一下一个新技术,就编了一个故事,然后拍成了电影。
  这儿是对的!
  整个电影发展史就是科技发展史。
  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蒙太奇语言到电脑特效的加入、从2D模式到3DIMAX……
  科技的每一次飞跃都最迅速最敏感的直接反应在电影这个最具科技包容力的艺术形式上。
  而历史也无数次证明了,无论到什么时候,掌握着最先进电影技术的人才会成为那个万众瞩目的“世界之王”!
  即便是他到了《月球》拍摄基地,还是被震惊了!
  整个场子打造的太有科幻感了……
  郭凡介绍:“我们是对造华纳摄制基地缩小了一半打造的,室外场景准备直接去甘肃拍摄……”
  “这是采矿车?”
  “嗯……”
  “为什么是这个造型?”
  “按照Э…505型挖掘机改造的……”
  “Э…505型挖掘机?”
  “苏联的东西……”
  郭凡巨额诶是:“液压挖掘机无法在这么冷的地方工作,所以用的是悬挂式挖掘机,Э…505型无论是外形还是工作模式都适合月球!”
  徐老怪疑惑问:“为什么苏联?”
  沈林走过来,刚好听到这句话,解释道:“我们要想寻找到合适的美学,我能想到的就只能是苏联的东西,苏联的大重工业的东西,这跟我们是有勾连的。我们对这个东西是有认知的,是觉得会熟悉的。”


第三十四章 技术狂人
  “我是觉得如果中国人去演漫威,或者西方人来演西游记,看上去肯定会很有违和感。而解决违和感、形成认同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过程?”
  “解决违和感最理想的状态是,我们看到这个形象、这个角色,或者这套颜色的搭配,会让我们产生某种共情感。”
  “所以,你用了苏联式的审美?”
  沈林摇头:“不是苏联审美,是苏联重工业美学,我们研究发现,苏联似的工业产品实用主义色彩浓重……”
  “这个机甲设计图是什么?”
  徐克指着白板上的机甲设计图。
  郭凡解释:“这是为了之后的电影做的储备……”
  “之后?”
  郭凡:“我们买了几部科幻小说的版权,准备拍摄……”
  这个机甲设计实际上是《明日边缘》……
  就那个‘胜败乃兵家常事,大侠请重新来过。’无线复活刷副本的电影。
  ……
  《月球》的拍摄很简单,基本都在一个房间里。
  所有的场景只是在看似是太空舱一样的地方,跟智能机器人莫斯对话,还有就是看似在月球上进行开采的工作车,运送回来的物资,全程演员只有三次出舱。
  前半个小时,基本都是沈林的个人戏,在太空舱内锻炼、看之前的视频、执行工作任务;
  那为了观影过程不无聊,肯定营造一股子孤独感!
  或者增加一丝恐怖片氛围,配乐选择的是的类似于《闪灵》的背景音乐,空荡荡的太空舱,只有一个人,忽然看到一个女人坐在旁边……
  这些都是主角的幻觉!
  不可能真的拍恐怖片——因为没法过审!
  之后,6号沈林苏醒,然后发现执行任务的开采车联系不上,他察觉出来问题,想要去修理。
  这时却被莫斯阻止,但是挡不住沈林的好奇心,他开着任务车去到开采站,这个时候居然发现了一个受伤的、跟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人!
  这是5号沈林……
  他已经坚持工作了将近3年,还有2周就可以返回地球,可是却在工作的时候忽然出现了幻觉,导致受了伤。
  莫斯判定他已经遭遇意外,于是唤醒了6号沈林。
  再之后两人察觉到了自己都是克隆体!
  他们发现了密室里无数个未激活的沈林,也发现了那个可以带他们重回地球的深度睡眠机实为焚化炉的事实。
  这时候穿插一段地球讨论:克隆人被制造出来,为我们工作,他们有没有人权的讨论……
  看到这,徐老怪放下剧本:“这个故事太简单了!”
  简单的意思就是没有什么大场面……
  沈林耸了耸肩:“我知道……但没办法,搭建太空舱,租借3D摄影机,我们已经花了五千万,这个故事不能再花钱了!”
  国内市场的天花板摆在这,谁也不晓得《月球》能有多少票房……
  虽然说有沈林在,票房保底一个亿。
  但说实话,一个亿管个屁用?
  最多也就回本4000万。
  剩下的一半怎么办?
  徐老怪:“你不觉得3D跟武侠结合在一起很有意思吗?”
  “但我觉得有点难……因为快节奏的打斗包括灰暗的灯光等会让3D效果大打折扣!”
  3D拍摄,简单来讲就是两个镜头如人眼那样的拍摄装置,拍摄下景物的双视点图像,再通过两台放映机,把两个视点的图像同步放映,使这略有差别的两幅图像显示在银幕上,当观众戴上立体眼镜观看时,左、右眼分别只能看到左、右机映出的画面,这样就会看到立体景像,从而能够产生三维的立体效果,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双机位”的运用中,最大的要求就是拍摄、剪辑时的“同步”性,画面对每个格数的要求很严格,如果一个动作太快,观众看3D的时候人就是虚的……
  “有解决方法吗?”
  “有啊,48帧更清晰一点!”
  沈林随即摇头:“但48帧的高速率影片对于院线放映的硬件要求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就算我们用了新技术,也不见得影院能体现出来!”
  徐老怪叹了口气,大有一种‘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觉……
  “我先去拍摄了,燕来,你陪着徐导演……”
  ……
  拍摄结束,沈林领着徐老怪抵达了约定好的饭店,准备详谈一下……
  《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的故事太扯了!
  最大的槽点:戏核不对!
  徐老怪做《神都龙王》就是想验证一下水下3D技术……
  所以,洛阳要靠海!
  问题是洛阳踏马的不靠海啊!
  这是基本点,基本点错了,你根本无法找到一个逻辑的支点,支点不在了,导演脑袋里面那些诡异的想象力,轻轻一扯就断。
  没法让观众进入你的剧情里!
  徐老怪想了想,然后问:“你的意见呢?”
  沈林:“我觉得先拍一部悬疑性较强的比较好。”
  “悬疑性?”
  “对!大家跟愿意看到狄仁杰破案!”
  “那……先拍《通灵神宫》?”
  “……你做主。”
  《通灵神宫》的故事贼简单,就是狄仁杰初至大理寺,处理通灵神教的案子……
  故事参考了《绣花大盗》、《幽灵山庄》……
  悬疑性很强。
  剧本由张嘉鲁执笔。
  两人跟聊起了科幻电影,沈林道:“我前段时间看了《机器侠》……那个故事跟机器毫无关系,其实把机器换成妖怪、仙人、外星人,故事功能全一样,设定换个名词就可以,美术造型都不用改。完全不影响故事核——它是个很流畅的爱情喜剧电影。”
  “科幻电影还是不要跟爱情、喜剧之类的扯上关系!”
  “那倒不是,关键是你扯上关系,特效做的也不咋地,这就让人很失望了!”
  这是真的,王景的《未来警察》包括之后的《上海堡垒》,其实故事本身还是蛮不错的。
  毁就毁在其它元素占据的比例太大。
  《未来警察》最后解结尾徐交是机器人那段还是挺感人的……
  所谓科幻元素,只是一个让他们可以制造更夸张画面动作的合理化外衣,跟林正英的僵尸片的僵尸元素的作用其实是一眼的,就是为了让画面跟别人不一样,新鲜新奇,剩下的也就是在宣传的时候贴科幻标签吸引票房覆盖更多观影人群而已。
  徐老怪摇头:“这个你不能埋怨刘振伟,他也想让特效真实可信,问题是资金不够啊。”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