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直播鉴宝:宝友你很不对劲啊-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这个胶水配方是绝密的,为了保证秘密,哪怕是内部人员也不能使用名称,只能用某号胶水代称。”
  “这些基本上是用来做高精尖科研产品的东西了。”
  “比如一些飞机上面的元件,甚至火箭、潜艇的原件,就是用这种胶水加固的。”
  众人听到话,眉头跳动。
  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居然在直播间可以看到这么科技风的东西。
  一时间都想看看这个胶水的样子。
  宁帆摇摇头,不作回应。
  王多鱼倒是出来帮宁帆解了围。
  “想看的找我就行,签个五十年起步的保密协议,我带你们看!”
  “这东西,我们家就有,不过不是三号,是别的号。”
  “……”
  直播间众人看到这个弹幕再也不提此事。
  他们是好奇,并不是找死。
  这种事情要是签了保密协议,哪还有下半辈子的安稳生活,想想就好。
  宁帆看宝友们不再好奇,重新看向身旁人。
  “你们已经修复多久了?”
  “从这根断指送过来,就一直在这边驻扎了。”
  “设备什么的也是连夜运过来,每天都要在这里待十多个小时。”
  “我们倒是不怕,就怕老师熬不住。”
  说起老师,博士后的眼神有些担忧。
  “老师已经在这里连续坐了一个多月了,再这样下去,我担心他们真的要……”
  “哎!”
  “可是这东西就是他们的孩子,不……比孩子还要亲切。”
  “他们修不好这东西,是绝对不会走的!”
  “要是你……”
  博士后刚要说什么,看看宁帆又苦笑着摇摇头。
  “算了,你应该也不知道这些。”
  “鉴定和修复还是差的很远,你先看吧,我去给老师准备材料去。”
  “中午会有人来送饭的,想吃什么你先选啊。”
  说完超前走去,似乎要送什么东西给中间的两位院士。
  宁帆挑挑眉,准备说话。
  中间两位处却传来谈话声。
  “怎么会不对呢?”
  “按照古籍修复方式,应该是这样没错的才是。”
  “阴干、粘连,再加温到陶器回复正常,重新冷却就可以粘住,怎么就是不对呢?。”
  “会不会是书有问题?”
  “不会!”
  “这书上的资料验证过不少,都没有问题,没道理单单这个有问题。”
  “而且也不应该。”
  “其它批注中都说过这个方法是对的!”
  “除非……”
  两人说话声渐渐拉大,要不是屏蔽,连直播间宝友都能听得清楚。
  博士后们全都没有一点脾气,低着头不敢说话。
  他们知道这是两人思维碰撞的时候。
  往往这个过程之后就有了新的修复方向。
  “要不然换星条国……”
  “不可能,他们的方法完全是亵渎文物修复!”
  “用胶水粘连不管,这哪里是修复?这简直是过家家!”
  “我相信,夏国的文物一定可以用夏国的方式修好!”
  袁鹿声音笃定。
  边上,宁帆也听明白他们说的事情。
  略一思忖就想到他们说的那本书是什么。
  一卷出土自汉墓的帛书,上面记载了汉代人对于古物的养护及修复的一些过程。
  因为资料太过惊世骇俗,出土之后没有任何宣传,直接收录进入故宫博物院。
  如果不是宁帆这边有系统可以查阅,也不会知道这本资料。
  他们讨论的陶器的修复手段,就是在这卷帛书上记录的。
  “陶,上薄浆,复热,冷即可成新陶。”
  只是他们完全用错了这个方法。
  想到这,宁帆轻轻开口。
  “你们用错了,这个修复方法不是这样的。”
  屋内霎时落针可闻,直播间也完全安静下来。


第二百五十六章 二次烧制修复,兵马俑窑工记录
  宝友们知道宁帆的厉害,只是还有些没回过神。
  换一个人可真没这个胆子敢和院士说修复方法错了。
  弹幕骤然一空,好半天,才有一串喊六的和直呼牛皮的弹幕刷过。
  修复现场,蒋鸿光已经皮笑肉不笑在一旁坐立不安起来。
  人是他带来的。
  说错话他是要负责任的。
  这还不是一般的场合,是两个院士在场!
  院士!
  这可是院士!
  全夏国也不到两千人的存在!
  分散到各个领域,单领域的院士都不超过二十人。
  眼前这两位基本是考古界汉唐研究所的天花板人物了,要是她们真的生气,自己这个小小的兵马俑博物馆的人根本说不上话。
  事实上也不用他说什么,现场的博士后和博士生们已经激动了。
  “这位同学,你这是什么意思?”
  “我们老师说的难道有什么问题吗?”
  “你作为学生,虽然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求学期间更应该谦虚好学,多听听……”
  “我知道。”
  宁帆看一眼说话人,微微颔首。
  “先思再查,先学后写,先验再证,实验和研究的过程,我还是清楚的。”
  “你们用的三号胶水应该是从科学院航空航天所拿来的那种胶水,用了……这些材料。”
  “修复的方法是从汉墓的帛书中发现的。”
  “用的方法记录在古陶修复卷上。”
  “你们用的这些方法,应该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调整时长来做实验的。”
  “建模,用曲线拟合最佳的函数,求出烧制凝固和胶水失效的最佳时间。”
  “没错吧?”
  宁帆说完话,现场众人都愣住了。
  他们没想到宁帆居然直接说出来修复的原理。
  “那你还这么说?”
  说话人有些诧异。
  他一开始以为宁帆只是不懂事的研究生,有大佬照拂才跟过来学习一二。
  可现在发现根本不是这样。
  宁帆懂的好像比他们还要多一些。
  起码那个帛书,他们都不知道,都是两位老师说的。
  袁鹿和晚明月听到这话也看向宁帆。
  “你看过那份帛书?”
  “大概知道上面讲的是什么。”
  宁帆没有直接回答自己又没有看过,换了个委婉的说法说出来,让他们自己猜测。
  两人哦一声,没有什么表示。
  毕竟帛书送回去之后,他们身边不少人都看过。
  宁帆既然是莫冉打招呼送来的人,看应该也是从官方渠道来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自然不用多虑。
  那就只有一个问题。
  “你说我们夫妻说的是错的,你有什么见解吗?”
  “正好,我们实验了三百多次也累了,好好休息一下。”
  “去拿瓶水给……”
  “宁帆,宁大师。”
  蒋鸿光连忙补充了宁帆的信息。
  只是袁鹿和晚明月自觉省略了后面的宁大师。
  “宁同学,你方便说说看我们错在哪里吗?”
  听到这话,直播间众人忍不住叫好。
  这才是真正的国之大者啊!
  能够平静地接受别人指出的错误,还呢个平等待人,这太不容易了!
  对比一些叫兽来说,这两位才是真正的学者和大儒。
  宁帆倒是没有什么意外。
  能够做大学问的,大都不在乎这些杂事,何况自己本身就是被莫冉坑过来的。
  微顿首道。
  “帛书记载的是古陶,你们这个是秦陶,还不太一样。”
  “古代陶为了上釉,温度其实略高于原本烧制陶器需要的温度,而秦始皇兵马俑的陶基本是彩绘陶,本身没有釉色。”
  “又采用地下开窑烧制,组合后二次加温的方法制作出来的,需要保温的时间更长。”
  “你们加热的温度一直在一千一百度左右,而且是为了保护变得陶体,只有局部加热,不太可能能够完成修复的。”
  宁帆说完,场内博士生全部傻眼。
  他们完全没有想到他们在这里辛苦这么久的成果居然被人一样看穿,还点出问题来。
  回想着自己刚刚对宁帆的态度,全烧红了脸。
  袁鹿和晚明月也眼前一亮,重新拿着断指开始计算起来。
  好半晌,激动叫出声。
  “原来如此,是这样,没错了!”
  “低温陶的修复果然是这样的,高温烧制的陶泥浆覆盖之后因为本身的性质不同会生出孔隙,这就是没有完全修复的原因!”
  “胶水脱落,修复不粘连,自然是这样子,没问题了!”
  只是片刻后两人又有了新的问题。
  “还不对!”
  “这样做的话,完全没有办法修复了啊!”
  “低温状态下烧制陶器,可是断指修复这段时间不够,还要延长恒温时间,这个修复会有问题。”
  两人都是院士,考虑专业问题都是如无人之境。
  拿着笔画开始不停地计算和比划起来。
  直播间众人只能依稀听到几个词语。
  可周边的博士们全都围了过去。
  他们都知道这里面的难度和技术要点不简单,要是能够解决兵马俑修复的问题,很有可能能在陶器修复开辟一个新的领域。
  纷纷上前尽自己所能帮助袁鹿和晚明月。
  只是好半天还是没有效果。
  只看到草稿纸和提出的构想一张张送出来又被否决。
  蒋鸿光在一旁看着都觉得可怕。
  这就是宁大师的真正实力吗?
  三句话,让院士为他写满几百张草稿纸。
  偏偏宁帆还觉得这很理所当然的样子。
  “宁大师,这个方法……你……”
  “要听吗?”
  宁帆听到蒋鸿光问话,随口说道。
  “其实只要烧制两次就好了。”
  “将原本的陶土修补的东西挂在上面烧制一层低温陶,再加上新的陶土烧制高温陶。”
  “利用两层陶中间的气膜来保证这个手指的链接,等到外层陶指套烧纸完成脱落的时候,内层的陶就修复好了。”
  蒋鸿光听着话愣在原地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这正常人怎么可能会想到这个法子!
  这不是开玩笑么?
  宁帆看着他摇摇头。
  “这不是玩笑,而是真的有人这么干过,就是当年烧制秦始皇兵马俑的工匠。”
  “这方法也是他刻在陶窑内部的。”
  “大概也只是为了防止在赶工期的时候出现意外,所以才想到的法子。”
  “只是现在没有生死威胁,所以很多人都想不到奇招了。”
  宁帆话音落下,袁鹿和晚明月同时看过来。
  “你说这个窑工二次烧制修复的记录,在哪里?”


第二百五十七章 百年前的老报纸,顺便记得的
  “就在博物馆外面的村落里面。”
  宁帆开口,现场众人都直呼不可能。
  蒋鸿光都苦笑起来。
  “宁大师,当初挖这附近的时候就考虑过这个事情。”
  “兵马俑单个重量要超过一百千克,有些甚至达到两百千克,又是运送不便的陶器,所以选择的地址只能在附近。”
  “我们早都在附近发现了秦代的窑厂地址,地上窑和地下窑全部看过了。”
  “还有几座正在建立博物馆外围场地,要是有这个东西,不会瞒过的,毕竟里面都是一寸寸刷过去的。”
  “还发现了许多烧制到一半的兵马俑残片。”
  “都对的上。”
  “要说窑厂里面有这个,真的是不可能的。”
  蒋鸿光说完,周围的博士们也点点头印证这话没错。
  “我们几次来这边做实践,都是去窑厂那边进行挖掘和测量的,基本上达到了掘地三尺的程度。”
  “有一个甚至挖出来了战国的陶窑痕迹,要是有这个肯定不会错过的。”
  袁鹿和晚明月也跟着点头。
  “我们的学生,别的实力不确定,可是在这一点上绝对没有问题。”
  “跟我们跑了几十个地方,勘查挖掘都没有过遗漏,还数次发现核心线索。”
  说起学生,两位院士也有些自豪。
  毕竟院士很多,可是要有这个成绩的学生的院士还真的是一只手数的过来。
  宁帆听他们说话,摇摇头。
  “我说的不是那些古窑,而是现在正在使用的窑口,你们看过么?”
  “你们现在找到的基本是下河村那边的古窑。”
  “距离遗址不过百米左右,可是那边的窑址对不上,还有另外的窑址你们没有勘察。”
  “史料记载秦始皇兵马俑烧制的时候窑口近二十个,分别按照俑的身份不同来烧制的。”
  “这种方法用现在的思想来看,其实就是考虑到流水线生产后的高效和稳定。”
  宁帆未说完,一名博士生就叫起来。
  “不对!”
  “要是这样制作,不可能有这么多人像脸部表情不一样的。”
  “这做不到!”
  “光是现在已经挖掘出来的足足有近万个人俑,这么多面容表情,就算是分摊下去,也不可能没有一点重复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