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等徐叶勉和薛真开口,唐奇胜就先一步说出这话。
“没错!”
听到唐奇胜都说出来,两人没有犹豫,点头应和道。
“臆造品?”
宝友们听到这话都不解起来。
拓文还有人臆造的?
“有的。”
唐奇胜缓缓开口。
古代金石专家专门收集这种稀奇古怪的文字研究。
当历史上原有的东西不够的时候,就有人会去动歪脑筋臆造。
反正石雕很好伪造,做旧高深后很难看出。
这个文字,八成就是当时为了他们专门做出来的。
“所以宝友,你这东西没人认出来,就是因为这根本不存在啊。”
这样子啊!
直播间众人都要相信唐奇胜的话时,宁帆微微一笑开口打断。
“是这样么?”
第七十二章 六一居士,这是欧阳修的碑拓
众人本来都已经要相信唐奇胜的话了。
听到宁帆的话后又迟疑起来。
“难道……不是吗?”
宁帆微微一笑,不说是也不说不是,只是重复反问道。
“真的是么?”
这下宝友们都不淡定了。
到底是还是不是,难道宁大师这边也没有个准话么?
可是看宁帆的样子就是咬死不说,宝友们也没有办法,全都问着另外三人。
“唐教授、徐教授、薛教授,你们三位要不然重新看看?”
“重新看什么?”
三人看着直播间的弹幕哭的心都有了。
他们三个现在看这个东西完全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话。
就眼前这个不是篆书、不是金文,还夹杂着甲骨文和象形文字的碑拓。
不……他们甚至都不太愿意相信这个是真的碑拓。
顶多算是有人不知道在哪找了个奇形怪状的东西刻上去的一些缺笔少划的文字。
而且他们极度怀疑做这个的人根本不是什么行内人。
不然也不至于抱着一本《夏国文字演变史》来抄,有些文字他们都认得出来,就是从这本书里取材的。
刚刚徐叶勉和薛真就是在看这本书。
甚至两人已经从不少地方挑出来这个拓帖上出现过的文字。
“宝友,你们看,这个马字,明显是和这个一模一样的。”
“还有这个车字也是在这个记载中出现的样子。”
“这有什么问题么?”
直播间众人看着这个帖子有些不懂。
“当然有啊!”
唐奇胜高叫着,差点一口老血喷出。
“宝友,难道你们看不出来,这几个字都不是一个字体吗?”
“这里面基本集齐了夏国秦汉时期中原地区出现过的所有文字!”
“这要是真的有这种东西,我都不知道是谁写的。”
“所以,我很怀疑这个拓帖就是根据这些文字重新做的赝品的拓印。”
“根据这个拓贴的年代来看,这个原碑至少也是宋之前的东西。”
宝友们惊讶叫出声。
只凭借碑帖就能看出来碑文的年代吗?
这怎么做到的?
“这碑帖的年代到了,看材质就知道是宋代时候的纸张,加上颜色褪色什么的也到代,很明显看的出来。”
“帖子是宋代的,碑只能更早了。”
“厉害!”
宝友们听到这话忍不住赞出声。
他们一直都以为这种本事只有宁帆才有,现在听到这句也算是刷新了对教授和专家们的认识。
果然老教授们都是有实力的。
“那具体年代呢?”
宁帆随口问了一句。
唐奇胜卡了壳,求助自己的两位同事。
徐叶勉迟疑片刻。
“我不太擅长断代,可是看这个文字的流畅度,应该是没有被破坏很多,大胆猜一个唐代的。”
一旁,薛真听到这个答案,皱起眉头。
好半晌才开口。
“我倒是觉得有可能是先秦的东西!”
这下众人都傻了。
先秦的东西?怎么可能!
他们是觉得这个东西是古物,可是也没有想过会直接到先秦。
四舍五入可就直接是两千年以前的东西了。
就算是石头,到宋朝也要风化了吧?
而且先秦的人为什么要花费大功夫做这么一个东西?
那时候已经有统一天下的小篆了,没有必要还用这么多文字。
没道理啊。
“薛专家,这个您是不是再看看?”
宝友们不好直说薛真看错了,只能友好提议。
没想到宁帆直接开口。
“薛教授说的年代没问题。”
这下,整个直播间的宝友都傻眼了。
“我去!居然真的是秦代的?”
“这……这就是离谱啊!”
宝友们抽着冷气实在不知道怎么说话了,唐奇胜三人也待在原地目瞪口呆。
他们从来没有过这种体验!
刚刚来了一个陶罐是最早的人类符号和文字的转换过程的产物,距今起码四千年。
现在就是一个先秦的假碑帖,又有两千年历史。
“什么时候见到宝贝比买大白菜还容易?”
“一碰就是两个,还是两千年起步。”
这要是换了平时,三个人能高兴地好几天吃不下饭在那边研究。
可现在完全没有心思。
满脑子都在回荡宁帆刚刚的话。
“这东西是先秦的!”
“宁大师,是不是您看出什么来了?”
唐奇胜三人不敢有一点耽搁,连忙询问起来。
“嗯,看到了一些你们没看出来的东西。”
宁帆说着话,眼神落在拓帖上面。
“宝友,你把拓贴全部展开,看看在装裱层后面是不是还有一方小钤印。”
怎么可能?
宝友们听到这话都不相信宁帆能看得这么仔细。
从画面上的内容来看,帖子都展开完了,怎么可能还有这种细节。
宝友尽管疑惑,还是按照宁帆说的向外再展开半寸。
随手推开,还要开玩笑,可是一眼扫过,整个人惊愕叫一声,触电一样愣在原地。
直播间见状都在问发生了什么。
“兄弟,大小好坏你倒是吱一声啊?”
“这就吓傻了?看到了什么了啊?”
“章……章子!”
宝友连说话声音都在颤抖。
见说不清楚,索性直接将镜头怼到画面一角。
众人只看到眼前一亮。
一个不算清晰的钤印出现在帖子一角,模糊的都要和装裱的纹路融为一体。
事实上,要不是宁帆特意点出来,几乎没有人会看到这里。
唐奇胜三人死死盯着这个钤印,恨不得要盯出花来。
奈何实在太过模糊,就算是上了放大镜依旧只是能看清轮廓,完全分辨不清里面的文字。
直播间所有人都只能求助宁帆,询问这个到底是谁的章子。
“六一居士的篆体都认不出来了?”
“难怪你们连这个东西是什么朝代的都看不出来。”
六一居士?
宝友们隐隐觉得这名字有些耳熟。
可是直播间内反应过来的宝友却是完全傻眼了。
六一居士这名字如果说有人不知道,换了大名绝对是如雷贯耳啊。
北宋,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果然,这个名字一出来,直播间所有人都懵了。
任他们想破脑袋也不可能想到这个拓帖居然是欧阳修的。
唐奇胜三人像是被棒子打懵了的鸵鸟。
梗着脖子,好半晌,呃一声差点背过气去。
其他人则是咽着口水求宁帆讲讲这是怎么回事。
怎么会突然出现欧阳修盖章的碑拓?
第七十三章 秦始皇猎碣出世,这就是原因
“为什么不能出现欧阳修的章子?”
宁帆反问一句后众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在他们的认识里,欧阳修不是一个文学家么?怎么还会有收藏金石的爱好。
“宝友,这就是你们认识浅了。”
北大学考古宝友主动开口。
“欧阳修在北宋也是一代奇人,官至参知政事,谥号文忠;文采无双,后世尊称大家;主修《唐史》,顺便编辑了《五代史》。”
“而他最牛的地方还是根据记载,考证,整理了西周到唐代的数千件文物,写下了《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是夏国最早的金石学著作。”
“在欧阳修做研究的时候,喜欢金石文化的李清照都还没有出生呢!”
“原来是这样!”
直播间观众听到这话忍不住感慨起来。
这种事情他们作为不太了解的人可真的是两眼摸黑完全不懂。
听到北大考古宝友说完总算是有了全面的认识。
“另外,你们好好查查文正的谥号是什么意思。”
“欧阳修能有这个谥号,不简单的。”
“谥号不就是死了之后的封号么,还有什么特殊的?”
大多数宝友都有些不理解。
“宝友,那可太不一样了!”
“哦?看来你很懂了?”
北大学考古宝友刚开始嘚瑟就看到屏幕上出现唐奇胜的话。
“看来你的历史学功底很扎实。”
“毕业的时候我多多照顾你一下?”
北大学考古的宝友看到这话脸色煞白一片。
他可太清楚唐奇胜亲自考核的恐怖了,光说考试都是铁手唐教授,十个挂三个。
这在北大都是路人皆知的事情。
要是毕业被重点照顾,他绝对不用想毕业的事情了。
苦着脸认错道歉。
“唐教授,我错了!我这就说!”
说完认真科普起来。
“其实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世根据功过给的一个评定,始于西周,一般都是皇帝和诸侯大臣才会有谥号。”
“根据《逸周书·谥法解》中的解释来看,经纬天地曰文,内外宾服曰正。”
“文正就是文官中最高等级的谥号,是当时所有文官至高的追求。”
“从有谥号以来,整个夏国历史上得到文正评价的人也不过寥寥二十人。”
“平均算下来的话,大概一百年才能出一个。”
“放到现在,大概就是夏国国家勋章的获得者级别。”
嘶!
众人倒抽一口冷气,看着眼前的碑拓不住咋舌。
他们之前可真不知道欧阳修居然这么有本事。
那这么说来,这个东西应该也很不错吧?
唐奇胜三人也有些好奇。
他们是知道欧阳修的事情,只是不懂为什么会有碑拓传世。
按理说欧阳修就算是有碑拓也会记录在《集古录》中。
可他们刚刚翻资料确认过,《集古录》十卷都没有这个内容。
还没等问出声就听到宁帆开口。
“别找了,《集古录》中没有记载。”
“啊这不是放……漏了么?”
唐奇胜话说一半紧急改口,没有说出原来的话。
直播间众人很努力地憋着笑。
能让唐奇胜都这么认真对待的人,可真的不多了。
“谁说放漏了?只是这东西不能录入而已。”
“怎么可能!”
宝友们都不相信还有这种事情。
居然还有不能录入的信息。
宁帆微微一笑。
“要是你们知道这个东西的真实作用就不会这么说了。”
“给秦始皇歌功颂德的东西,不是一般的人敢放出来的。”
这话一出,整个直播间都安静下来。
不管是唐奇胜还是普通观众都有点没反应过来。
“宁大师,您说这个东西是秦始皇的?”
众人实在是不敢相信。
“这有什么不信的。”
宁帆都不用问,看着满屏幕飘满问号就知道宝友在想什么。
“秦王扫六合后要一统文字和度量衡,这个石鼓文就是帮他下决定的一个东西。”
“你们看到的上面的这些文字,其实不算是篆书和甲骨文的混合体。”
“而是当时的战国七国文字混合了一些偏远地区的文字。”
“因为七国文字中总有相近的部分,也有大不同的部分,所以这些文字在一起就会显得很别扭。”
“至于这个拓帖其实不是碑文的,而是一个特殊的东西。”
“石鼓。”
宁帆说完宝友们都有些茫然。
这东西他们完全没听过啊。
唐奇胜几人也微微皱眉,感觉似曾相识却没有什么印象。
“这个东西是当年秦始皇出猎之后令人留下的记载,上面的文字记录的是秦始皇游猎的场面。”
“因为用了七国文字,所以显得混乱,但是在研究者手里一直没有断代。”
“最早有宋代郑樵的《石鼓音序》,摘录的石鼓上的文字分析讨论。”
“后有欧阳修的拓帖深入研究。”
“这些记载就是这个石鼓存在的痕迹和证据。”
“除了石鼓文,这个东西还有一个别称叫做秦王猎碣,最初共有计七百一十八字。”
“几经流传,到欧阳修手中只剩下四百六十五字,这幅拓帖是其中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