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验条件基本准备就绪。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5点。两个人在这个不大的房间,整整耗了一天!
“不弄了,累了。”
反复的重复劳动,就连右天也有一些烦躁情绪。不断的返工本身,十分伤士气!
“先吃饭!吃完回去休息了,明天下午再回来弄。”
“好,走吧,不知道现在去人是否多。”
往常这个点,正是人最多的时候。
“不会,今天周日,吃饭的人来的时间段会比较分散。”
成永兴昨天就已经怀疑是连接的问题,但他不是很自信,尤其这些仪器都没有用过。
另外,他还在小心翼翼的适应和考察着这个世界。还好,世界的运行规则没有改变,物理规则都是相同的。
————————
两个人搞了一天,心情都有些烦躁,但至少比昨天要好多了。
工大打饭的窗口师傅挺有意思,买两个二两,给的比六两还多。
成永兴的心情不错,就去占这个便宜,先打二两,吃到一半再买二两,这样就省下了二两饭票。
这个占便宜的技巧,把右天看得目瞪口呆。
但这种方式,人多就不好用了,因为要去排两次队。而且等买完饭回来,座位弄不好都没有了。
工大食堂还有个不错的东西,咸菜,两分钱一份,便宜得很。在东北人的印象里,咸菜不算菜,所以,只有早餐的时候,大家才去买。
咸菜是消磨时光的好菜品,成永兴干脆买了两份咸菜,放在桌子上,慢慢品尝。要是有点酒,就好了。
可惜了食堂这个环境,人来人往,一点气氛都没有。
————————
周一下午,成永兴下了课就去继续实验。一切都与昨天离开一样,各种数据都十分稳定。光纤部分的环境算是搭建起来,事情终于走上了正轨,顺利了起来。
“这么顺利,昨天就应该弄完再去吃饭,省着惦记一晚上…。”
右天一下课也跑了过来,到的比成永兴还早。
“未必!昨天如果接着做下去,未必能有好结果!咱们两个,昨天都有些心情浮躁。那种情形下,做什么都容易出错。今天看起来很顺利,也跟我们心情平静有关系。”
接下来的重点就是进入到真正的测量和验证了。
成永兴设计的实验,就是用精巧的机械装置,把被检测量转化为光纤的弯曲,进而被光纤的强度变化反应出来。他们上周花了几天把光纤的环境搭起来,可以开始验证检测量与光强度变化的关系公式了。
这个机关的设计,严格意义上,更像是一个新型传感器的专利,是个产品,而不是理论。但是工科很多实验都是这样,理论上的发明,与工科关系不大。
他选择几个题目的时候,也考虑到机关结构的制造难度,至少不要用到太复杂的造型,用木头,铁片,弹簧,简单的就可以搭建了起来。这几样,成永兴还是有把握,靠手工可以组合在一起。
把机关做好了,才轮到真正的去测试。
真正轮到测试数据这个步骤,反而是花时间最少的。
这几个项目的结构,都是后世比较常见的,比较有保障,成功率应该会比较高。
果然,测试数据虽然有些偏差,但是理论是正确的。
数据结构的偏差主要还是由于转换装置的结构尺寸,制造精度不高,不准确,弹簧等元件与标称不符等原因造成的。但这些,已经不影响理论的证明了。
花了几天去不断的优化这个简陋的转换装置,到了周四,概念上已经没有问题了。
两人又分了一下工。右天去准备下一个试验,成永兴则要写论文了。周日他需要拿给王教授去审阅。
虽然只剩下两天时间,好在白天上课,他也能抽出时间来抄写东西。这使得他的有效时间比军训期间不知道高了多少。
准备一篇完整的论文,需要做的东西不少,光图表,就十几个。由于数据与预想的产生了偏移,所有的东西都要重画。
用笔写字,用笔画图的时代,实在是考验人的耐心。这还只是是草稿,对整洁度要求不高,即使偶尔有写错,只是涂抹一下就好了。
要是正式文件,光他的字体就无法出手。
搞了两天,成永兴把文件终于搞出来。另一边,右天的数据也收集了个大概。
这几天,成永兴发现右天在做具体的事情上面,比自己强多了。性格决定命运,确实有道理。
右天比自己少了几十年的经验,但是做起事情来有板有眼,成永兴对他的数据结论,比自己的还要信任一些。
要不是占着信息的优势,同时做试验的话,他可能会败给右天。
—————————
重生已经超过六周了,成永兴已经慢慢的习惯了新的生活环境。即使在八个人的房间里,他也能够快速的进入梦乡。人的适应能力是巨大的。
但这仅仅是他自己的认知。
尽管他的身体是具年轻人的躯体,但是他的记忆,使得他的一些言谈举止,包括走路的姿势等,都带有一些后世中年人的烙印。
例如他军训的时候,吃饭就比较温柔,比女生还要少,又这么爱干净,同学们有的时候还拿他开玩笑。
GAY这种东西还没有人听说,娘娘腔,小姑娘之类的形容词算是不折不扣的贬义词。这种待遇是他前世所没有碰到过的现象,好在他也不是真正的有问题。不理它,这股小风潮,很快的就无人提起了。
成永兴跑实验室,已经跑了差不多一周多了。班上的同学有所察觉,但也没有人问,大家还在小心翼翼的探索着这个新奇的世界。
第三十六章 魔力
10月15日,
成永兴带着完工的论文,再次来到王立国教授家。
王立国这一等,就是两周多。他本来预期这个简单的实验,几天就能做完。没有想到前后拖了这么久。
但想到做项目的还是个新生,也就可以理解了。
接过了数据论文,王教授趴桌子去研究了。他不但要审阅论文,还要帮助修改,确保论文可以一炮打响。
成永兴在一边没有什么事情做,而且这是第二次来,多少也算是熟悉了,干脆帮刘姨做起家务。
这也是他与前世最大的区别,至少知道如何待人处事。王教授的两个儿子都在,把不大的家挤得满满的。
他们全家,老两口,加上两个小家庭,两个孩子,6个大人,全呆在在50平米的房子里。
这个时代,居住条件真是差啊!
—————————
刘姨全家聚在一起包饺子。成永兴既没办法走,也不好意思让别人陪他,干脆就不见外的干活。
王教授的两个儿子,王志文,王志武都是三十岁出头,具有中专或者大专学历,在企业里算是中层的技术人员或者管理人员。他们两个的待遇一般,工资还没有王教授的退休金高。
王志文和王志武兄弟两人,身材十分的壮实,这一点,与斯斯文文的王立国教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尤其是王志武,性格十分的开朗,与成永兴很快就熟悉了起来。
由于时间的缘故,成永兴一点都不记得这哥俩的印象了。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在这个新世界,交新的朋友。
成永兴跟这个年龄段的人打交道,比跟十八九岁的学生来得更融洽,很快大家就谈到一起去了。
与三十多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打交道,大家的身份比较平等,算是一代人。
几个后世的笑话一出来,满屋的人一片笑声。刘姨和几个人,笑得前仰后合,现在人的笑点还真低啊!很快的,他就与两位兄长建立起来不错的交情。
这也使得刘姨见识到了成永兴的另一面,刷新了对他的认识。
王教授带了这么多学生,什么样的都有。有聪明的,有懂事的,有高傲的,有胆小的,但像成永兴这样的,头一次见到。一个满脸娃娃相,嘴角还留着绒毛的学生,给一群成年人讲人生,还能逗得大家捧腹大笑,这就是天才吧。
—————————
就好像验证她的想法一样,王教授很快的把成永兴叫到了房间里。
“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了,思路清楚,结论也很简洁。刚入学,就有这个水平,很了不起了!”
王立国看得出来,这个论文确实是新手写的,而且也确实能看出写的人的水平,不论英语还是技术,都很清晰,值得表扬。
“第一次写论文,我就是瞎写。”
成永兴虽然论文没有写过,但是工作邮件和会议纪要些了不少。论写东西,是不打怵的。虽然嘴上谦虚,但心里十分骄傲。
“但能看得出来,你确实没有写过论文。”
《但是》如期到来!
这是什么意思?
“你也看了不少参考论文了吧,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所有的论文前面,都有个单独的引言,你的这个文章里没有。“
成永兴点点头,他确实注意到了参考的论文前面,总都有几行字的总结,他以为这些是编者加进去的,原来是作者自己写的。
”其次,最好加个摘要,尤其是你这种新想法,新思路的论文,摘要就很重要了。否则别人只有把你的论文全看一遍,才明白论文的价值。”
“这个摘要,有格式没有?”成永兴对这个就没有太多印象了,好像不是每个论文都有这个内容的。
“这个说起来就话长了。这样吧,这个先放我这里,我给你写个范文出来。改好了,给你送过去,到时候,我一起给你讲!”
王教授决定亲手把论文改出来,与其翻来覆去的教他,还不如自己直接动手改。
“这太占用您的时间了吧,您给我个提纲,我自己改改看。”
成永兴觉得这份人情欠得太大了。让一个教授给一个本科生,改写论文,他都不知道该拒绝还是该感谢。
“没事,我反正也退休了,事情不多。正好借机会,也熟悉一下你这个课题。再说了,写论文,要教的话,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我这个算是个范文,你以后就可以照猫画虎了。”
成永兴拒绝不得,只得千恩万谢。
————————
“对了,你不是要做两个实验吗?另一个是已经开始了,还是还没有?”
“第二个实验数据也有了,但是还没有写论文。”
他的这几个论文,思路上大同小异,改一改,就是一个。
成永兴把新完成的数据递了过去。
“做完了?”
王教授接过了实验结果。这套算是只有数据,没有文字和图表。实验的思路,同样是靠取巧,利用光纤来测量其它类型的环境变量。
“这个你也留下来,放我这里。我去图书馆查一下,回头一起给你讲。”
“好的,我下周日再来。”
“对了,你如果不需要继续做实验,给牛品打声招呼。设备和材料,不需要的,就先还回去一部分吧!”
王教授嘱咐了一下。事情进展的很顺利。
小姨子交代的事情,很快就办完了!
“我还要接着做实验啊!暂时不能还。“
“还有实验要做?这不是做了两个了吗?”王教授有点奇怪。
一次做出两篇可以发表的论文,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
这个成绩,即使对大四学生而言也是不错的,保送研究生都是足够了。
成永兴就像机器猫一样,不断的从不大的书包里,往外掏东西。这次掏出来的是实验提纲。
这个提纲,是他一直在维护的笔记,包含了一大堆想法。有适合的,有不适合的。除了已经做完的两个,他准备再做两个就停了。估计最多两周,也就OK了。
王教授把本夹子拿了过去,一页一页的向后翻过去。
如果成永兴第一次见面就拿出这个夹子,他也许会产生很大的疑问。但在两套已经完成的,实实在在在的数据面前,其它的思路,也就有了可行性。
“这些想法都很有意思,你下周要做哪个试验?你把要用到的拿走,其它的留下来,我再看一下。”
王教授的兴趣被吊了起来。见猎心喜,就好像小孩得到了新的宝贝一样。
年轻人就是思路开阔啊,这么多奇思怪想!这个光纤检测,看起来很有前途的样子!
“我就拿这两个吧。”成永兴把最前面的两页纸从夹子上取了下来。
“好,做完了,再来拿其它的。”
王立国收回了夹子,向后翻看。这些潦草的文字,有种奇怪的魔力,吸引着他的目光。
“我不打算再做了!做完这四个,我的计划就完成了。”
“为什么不做了?是设备还是耗材?这些不是问题,我帮你去争取!”
王立国吃了一惊,把注意力从本夹子上转移了出来。刚才这么短短一会儿,他居然有种被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