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谈完正事,刘凤想起来这两天听到的一个谣言。
“好像是吧。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叶静对这些八卦不感兴趣。随着晶圆厂产线设备的就位,她的工作马上就要开始了。
“要不你哪天找个时间,把小成请到家里吃顿饭?我跟他母亲挺谈得来的。两家也许可以找个时间聚聚。”
“你们要吃,就自己吃呗。拉上我们做什么?”
“你这个丫头,怎么听不懂人话呢?”
“啥人话?”
第595章 背影
回到春城,成永兴与高中同学们的见面就频繁了起来。
11月23日,是高中班主任王老师的生日,几个热心同学一张罗,决定给王老师庆祝一下,借机也是聚会一次。难得几年来,人这么全。
时间就定在了11月28日,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
约定好的时间是在11点半,在总厂招待所见面,已经定好了包房。在这个时代,大企业的招待所算是比较好的地方,价格也不贵,很多人结婚都是在这里举行。
已经进入了冬天,天寒地冻,天冷路滑,成永兴有车,就被安排接送几个住在一起的同学。
顾明也是住在这一片,两个人商量,反正那天没什么事情,早点出发,正好到同学家坐一坐,一家一家进行拜访。
都已经参加工作,没有假期了,借这个机会到各家去串个门。
成永兴这些年连假期都不在家,也是借此机会散散心。
星期天,成永兴把顾明拉上,然后就一个一个去接同学们。
————————
第4家,也就是最后一家,地址在百花酒店的背后。这个住宅小区,正对着原来子弟高中前面那条马路。
当顾明告诉他,任灵秋同学的地址的时候,成永兴就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浮上心头。
如果需要形容的话,也许是近乡情更怯吧。
这个地址他十分熟悉。他就在这个地址的对面房间住了5年多,直到他出国。
果然随着顾明的指路,车停在了熟悉的楼下,熟悉的小路上。
顾明带着几个人,呼啦啦的走上了5楼。任灵秋的家是一个老式的3室格局,面积大概有70平米的样子。
顾明和两个女生,被任灵秋迎了进去。
————————
成永兴则在后面慢慢悠悠地走。
到了5楼,他下意识地伸手,到裤兜里摸钥匙,结果摸出来的是车钥匙。
506的房门,跟他离开的时候一模一样。铁框里嵌套着廉价的光面压合板,一点儿也不隔音。
成永兴不自觉地把手放到了门板上,感受着低价的光面薄板,在周围声音下,特有的微微震动感。
他就是在这里结婚,出国。后来老婆有了孩子以后,还带着孩子回来,在这套房子里住了一年多。
定居新加坡之后,这套房子被租了出去,主要是给那些在子弟高中寄读的人短期居住。
这一片几栋楼,都是设计院的家属楼。
设计院在当时算是非常好的工作单位,只要是结婚就有房子。成永兴结婚的时候,表现优异,已经是工程师了,排名非常靠前,抢到了这个两室的房子。
这套房子面积比较大,大概50多平米,跟王教授两年前住的住宅是一般大小。
当然了,这套房子也不是没有缺点,否则也不会轮到他。
小区的房子不是跟马路平行布置的,而是转了45度,尖角正对着马路。这套房子就在尖角上,两个卧室和客厅,两面主墙上的窗户,也就是所有的主要窗户,都面对着马路。
90年代的时候,塑钢窗还不流行,窗户的隔音效果很差。每当有重型车辆在旁边的公路经过,声音就会从不同的窗户依次传进来。
在房间里的感受,就像是处于立体环绕音之中一样,汽车的声音从左前方开来,绕着自己走一圈,然后消失在右后方。
成永兴对此单元的熟悉程度,仅次于新加坡的那几套住宅。
毕竟在这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结婚,流产,股票,托福,面试,争吵,出国,包括女儿的一岁和两岁也是在这里度过。
成永兴还记得,大冷的天,他和刘璇两个人抱着发烧的孩子,从这个门里面冲出来去拦出租车。
成永兴甚至隐隐约约地看见,自己不停的从这个门里出来进去,不同的是,每次的自己都换一套衣服。
红绸短袖,的确良短袖,夹克,薄工作服,厚工作服,羽绒服,皮大衣,各种他记得,不记得的衣服,依次出场。被压抑的记忆喷薄而出。
有的时候是他一个人出来,有的时候是两个人。
当他看到自己牵着女儿的手走出来的时候,手上传来了剧烈的振动。
————————
成永兴刚把手缩了回来,门开了。
出来的是位不认识的中年女士。
这片小区住宅里的人,他不认识的还真不多了。任灵秋的父亲,成永兴就认识,还跟他在一个办公室呆过一段时间。按照原本的历史,现在他应该已经在设计院里工作了。
“你找谁?”
女士警惕地看着站在门前的年轻男子。
“不找谁,我是任灵秋的同学,在这里等她,一会一起去给老师过生日。”
“噢,那你慢慢等吧。”
女士转身把门关上,拎着手里的垃圾袋下楼去了。
成永兴的目光随着她的身影而转动。
有那么一瞬间,成永兴觉得她就是重生前的妻子。相同的身高,体型,相同颜色粉红的外套。
但是女士的脸很快的就从折返楼梯转了过来,打断了他的视线,继续向下走去。
————————
“你怎么不进来?”
任灵秋终于想起门外还有一位,出来把他也拉了进去。
任工,任灵秋的父亲,比记忆里年轻了一些,但说话还是那样有些条理不清。他是老一辈里少数的本科毕业生,有技术,但是表达不清。
任工对他和顾明非常热情,再过两年,他还托人给他的女儿,也就是任灵秋,给自己介绍对象呢。看来现在就有想法了。
同学们参观完任灵秋的家后,叽叽喳喳出来,裹挟着成永兴向约好的招待所出发。
————————
成永兴把车点着火,倒了出去。在转弯前进之前,抬头看了一眼熟悉的窗户和阳台,嘴里不自觉涌出一句话,
“这是我的过去,也是我的未来。”
油门被压了下去,捷达车发出一阵阵的轰鸣声,提高速度,并入了主道。
在他的眼角里,一缕粉红色的身影从路边闪过。
也许是那位女士回来了吧。为什么完全不认识她呢?
设计院的人他都应该认识啊!
真是奇怪,那件衣服是真像啊!
第596章 劝合
同学聚会是热烈的。
大多数高中同学都已经分配回来,这批同学,已经分布在春城的各行各业。医生,护士,老师,司机,工人,什么职业都有,但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工程师。
成永兴不论想干点什么,这帮同学都能办!
成永兴成了聚会的第二个焦点。步入社会之后,这群年轻人才明白当初尾随在他们身后的小弟,取得了什么样的地位和成就。他也就成了大家敬酒的对象。
好在他还要开车,喝了两杯,意思意思也就可以了。
这次聚会,成永兴算是把高中同学见全了。
不少人都是高中毕业后第一次见面。
很多人甚至都被他忘记姓名了,四年未见,或者说,三十多年未见了。
————————
袁帅跟大家不是同一个班的,但也是王老师的学生,今天也跑来凑热闹。
他已经跟成永兴一起创业,一直在为光伏和多晶硅生产奔走。
光电曾想与冰飞合建一条单晶硅产线,后来由于电力指标的问题,这个项目被放弃,冰飞自己接手办下去了。
因为仅仅光电第一个阶段规划的两座晶圆厂,所需要的硅晶圆数量,就足以支撑这座单晶硅工厂的产出。
袁帅的回归,把这个尘封的项目,又重新启动了起来。
硅晶圆的生产,跟芯片类似,它自己又是一个独特的行业。也有自己的产业链和独特的生产设备。
随着芯片精度的日渐提高,对晶圆的质量和尺寸也会要求越来越高。这个行业,跟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有些类似,也需要一个类似LCD这样的龙头产品,引领整个行业设备向前发展。
多晶硅及太阳能电池,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多晶硅与单晶硅的很多生产流程和设备可以通用。
了解历史的成永兴知道,在2000年的时候,随着德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公布,德,美,中各国,先后对光伏发电进行补贴,这导致光伏发电会有一个长达十年的爆发期。
现在提前布局,稍微有些早,但也可以接受。
提前进入这个行业,也算是一石二鸟吧。
但这个项目放在冰城就不合适了。冰飞作为一个军工大厂,有自己的底蕴,他们甚至可以建设自己的发电厂。而光电则不同。
自从上一次的电力危机,光电从上到下都是闻电色变,从一个极端跑到了另一个极端。
把高耗能产业,放到冰城,显然是政治不正确。
这个项目在冰城不合适,但是放到辽省确很受欢迎。
辽省的传统产业,就是重工业,也都是些高耗能企业。这两年,在韩日等进口同类产品的冲击下,这些产业开始了崩塌式下降。这样就给半导体原材料行业让出了空间。
当然了,多晶硅产线放到哪里,太阳能电池板产线要放到哪里,都需要调研之后再决定。
辽省各城市的电力资源,确实很充足,但它们普遍面临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空气污染。
此时的传统重工业,由于技术的限制,造成的空气污染相当严重。而半导体行业,对空气洁净度的要求相当的高。
袁帅这些天,就不停的在辽省的几座城市之间跑来跑去,寻找最佳的落教点。
————————
顾明和右天都被分配到了汽车厂的研究所工作。
顾明是身体原因,承受不了高强度的工作,他算是找个地方,挖社会墙角去了。他也不在乎钱,现在的工作就是保养身体。
成永兴在饭桌上,劝他去北京或者美国看一下。后世的时候,他吃的药对胃有损伤,结果几年下来,眼睛没有治好,胃还出了问题。
当然后世的他无法轻松工作,劳累也是他的病情,反反复复的原因。顾明答应了,春节后他准备去北京彻底检查一下。他不缺钱,也没有工作压力,症状其实有所缓解了。
右天则是另一种情况。
成永兴曾经几次劝他出来,参加晶圆工程。但右天是个奇怪属性的人,很多时候,很听话,但很多时候,又固执得很。而且他坚持的东西,别人都看不懂。
现在看来,右天的开局还不错。
汽车厂正处于引进技术进军轿车工业的关键时刻。右天虽然不是汽车专业,但是英语太好,到了研究所,很快就得到重任,参与转化488发动机的工作。
这款488发动机,是从美国引进的技术,
右天是个靠兴趣生存的动物,很快就喜欢上了新环境。置成永兴的召唤于不顾,高高兴兴的在国企工作了起来。
他和顾明是两个极端,都在国企工作,一个兴致勃勃,一个是混日子,但都挺高兴。
成永兴看着右天高高兴兴的样子,也就不准备打扰了。
一个人能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是无数人毕生的最高愿望。
————————
其它同学里面,两名冰师范毕业的女同学都开始了她们的教师生涯,一个是教物理,一个教生物,与王老师成了同事。
这些人的生活与前世改变不大,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改变。
有几位后世一直在当工人的同学,这次与成永兴的记忆出现了较为大的变化。
这里有两个人,参加了今年Plan B的委培计划,还在读书,他们读的是今年新出现的专科委培。毕业以后是大专学历。
成永兴好久没有怎么参与人才基金的运作了,对此还真不清楚。
但这个专科项目,的确使更多人受益。
编程人员后世被称为软件蓝领。专科才应该是发展的主力,以后应该加强。
在这群同学中也出现了个体老板,有一位开饭店,一位开了游戏厅。
还有几个同学,成永兴比较关心。高中同桌,贺洪,已经毕业工作了,在汽车厂的装配车间当工人。
成永兴向贺洪发出了邀请,邀请他到林液晶工作。
这个邀请,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同学们也纷纷提出询问,询问加入光电的可能性,但是成永兴并没有给众人以回应。
之所以他会对贺洪另眼相看,两个人是6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