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南的雨朔方的风-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见到了中午,林春水说:“时候不早了,今天午饭还去我家吃吧!”

    王学礼说:“不了,我早晨琢磨了一下大锅灶的规律,应该可以拿下,今天我正式自己开伙。这样,你把贫困户的名单用手机发给我,你有空就陪我去,你没空的话,我就自己一户户走走。”

    林春水悻悻地说了声“好吧”,两人并肩行走在村路上,一路无语,直到在林春水家门前分手。

    82中文网


………………………………

第一百三十五章 风味午餐

    告别林春水,王学礼继续沿着平坦的柏油路向村部自己的住所走,远远地,就见房上的烟囱已经冒出了缕缕白烟。进院,原来是村妇女主任刘如花扎着围裙正在灶间忙着生火做饭。

    见王学礼回来,刘如花笑盈盈地说:“听林支书刚才打来电话说,王书记从今天起要自己开伙了,咱农村这大锅大灶的,我怕你整不好,过来帮把手儿。”

    王学礼说:“谢谢你呀刘主任。不过今天中午我交给你个艰巨的任务,要负责把我这个笨徒弟带会,下顿饭我就争取独立操作。我就不信,我这么个大活人,生米还做不成熟饭了?”又想起这句话的另一层含义,怕刘如花误解自己言语轻薄,赶紧闭了嘴。

    刘如花不以为意,说:“你一个人,我就不给你做几个菜了,一顿吃不了,净吃剩的了。我今天给你焖一顿鞑子饭。我给你说说步骤,把这肉洗净切成肉丁子,洋葱、胡萝卜也切成丁子,锅里放点儿油烧热了,把肉炒一炒,放点儿料酒,然后把洋葱、胡萝卜也放一起炒,再放点儿糖、酱油和盐,添水烧开锅,然后把淘好的米下进去,煮熟就行啦。因为有这么多的菜和肉,米就别下太多了,不然又得上顿下顿吃剩饭了。这锅里的饭,一顿吃不了,晚上可以熥一熥继续吃,再配一个西红柿炒鸡蛋什么的,又可以解决一顿饭。”

    刘如花边讲解边操作,并指挥王学礼帮着往灶炕里添柴火。这样的默契配合,不由得让王学礼想起了“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句老话儿,忽然觉得乡下的日子也挺有趣儿的。

    不一会儿,锅里就散发出鞑子饭的香气。

    王学礼感慨道:“小时候吃过我妈做的鞑子饭,好像还是十来岁时候的事儿,是‘六一’儿童节郊游时带的饭盒,现在回想起来还直流哈喇子呢!没想到今天在咱村上又能吃到了,而且还学会了这门儿手艺。”

    刘如花说:“这是懒人的做法,没啥难的。”

    王学礼问:“村里的青壮年男人都外出务工,剩下一群留守妇女儿童,你这个当村妇女主任的工作担子一定不轻吧?”

    刘如花说:“各家过各家的日子,也没啥大事,我就是帮着村支书跑跑腿儿传个话儿啥的。不像前些年抓计划生育,那才真难,村里三百多个育龄妇女,那真是十个指头抓跳蚤,一不小心按不住,就不知从哪里冒出个大肚子,再晚一晚,娃娃就落地了。现在可倒好,鼓励大家生都不积极啦,能生起也养不起呀。生个儿子,娶媳妇得十万八万块彩礼钱,还要到城里买楼房,一辈子的积蓄都不够,闹不好还得拉饥荒。孩子书念得好也发愁,供不起呀。就说咱村老隋家吧,男人前两年开小蹦蹦车拉脚撞树上了,两条腿落下了残疾,下不来炕,啥活儿也干不了,一个家全靠个女人撑着,俩孩子倒是都不小了,可是书都念得好,小子念大学,丫头上高中,当爹妈的也不能把他们拽下来不让念啊,日子过得那可真叫苦。”

    王学礼忙问:“他家报上贫困户了吗?”

    刘如花意识到说走了嘴,忙拿起炉钎子捅开炉子,说:“这锅灶和炉子都通着屋里的炕,炉子我已经生起来加了煤,你晚上别忘了再压点细煤面儿,封好,这样才能保证火炕一宿到天亮都热乎,但也要用炉钎子扎几个孔,防止煤烟中毒。一会儿,饭快好的时候,我帮你在炉子上用马勺再做个瓜片儿鸡蛋甩秀汤。”

    王学礼说:“这个汤我自己能搞定,就不麻烦你了,你赶紧回家给爱人和孩子做饭去吧。”

    刘如花说:“也好,那你就自己试着做吧,我先回了。城里的大男人,又是个知识分子,到咱这乡下自己开伙做饭,也真难为你了,要不我组织村里的妇女轮流来帮你做得了。”

    王学礼说:“可千万不用,那样的话,我哪里是来驻村扶贫的,岂不成了作威作福啦!”

    刘如花又问:“你家嫂子在哪里上班呀?”

    王学礼说:“你嫂子是做地下工作的。”见刘如花表示诧异,补充道:“两年前突发心梗,没啦!可不是做地下工作了么。”

    刘如花叹口气说:“王大哥这么好个人,命也这么不好,我那嫂子也是个没福气的人啊。”

    王学礼说:“没福气的是我,连个媳妇也养不活。”

    刘如花说:“妹子我给大哥留意着,看到有合适的,帮大哥介绍一个。”

    王学礼说:“这事儿你倒可以省心了,我已经有女朋友了,是个大学老师。”

    刘如花说:“是嘛,那真是太好了!我们这穷乡僻壤的,哪有什么好女子能配得上你王书记呀。不唠了,得回家给小崽子做饭啦!”

    说罢,将手上的炉钩子放下,匆匆忙忙地走了。

    王学礼哪有什么闲心做瓜片儿汤,在炉子上烧了壶热水灌到暖瓶里,又给杯子里倒满,准备就着这杯热水吃锅里正煮着的香喷喷的鞑子饭,黄瓜洗洗咬着吃就行。

    吃罢午饭,收了碗筷,躺在热乎乎的小火炕上休息,王学礼昨天夜里睡得不踏实,这时倒来了困劲儿,觉得睡个午觉是件很惬意的事。可是,想到今天是正式上班的第一天,访贫问苦只走了没有啥代表性的一个五保户,又强打精神起身,用温水洗了脸。掏出手机打林春水的电话,电话响了半天,没有接听。又打,又是响了半天,林春水才在电话里懒洋洋地说:“喂,王兄弟呀,方才躺热乎炕上眯着了,手机放外屋没听见,怎么的兄弟?”

    王学礼说:“林大哥,如果你下午没啥事儿,我还打算跟你再走几个贫困户。”

    林春水说:“我昨晚着凉了,这会儿头疼得厉害,要不兄弟你也歇半天,咱改日再走访?”

    王学礼说:“市里对脱贫攻坚工作抓得挺紧,我第一天上班,还是想抓紧时间到各户了解一下情况,万一上级马上要听情况汇报,也能说出个一二三来。要不这样你看好不好?你身体不舒服,就呆在家好好休息,把贫困户的名单和大体位置发给我,我自己去就行。”

    林春水沉吟了片刻,说:“这样吧,我让钟会计下午带你去。你一个人下去,村里别说是人不认识你,就连狗也会欺生啊,你这个上级派来的大书记万一让哪家的狗给咬了,我这个小小的村支书可担待不起。”说罢,哈哈哈干笑起来。

    82中文网


………………………………

第一百三十六章 探听实情

    从林春水电话中吞吞吐吐的态度,王学礼感觉到他是刻意在阻挠自己对贫困户进行入户调查,头脑中又浮现出那张神秘字条,暗下决心不查个水落石出绝不罢休。

    又等了好一会儿,村会计钟祥瑞才踱着方步来到村部,进屋就说:“王书记,你这小屋烧得挺暖和呀!”

    王学礼说:“我一个大男人哪有这本事呀,是妇女主任刘如花上午过来帮着生起了炉子。”

    钟祥瑞不待相让,就一屁股坐在小屋的炕沿上,掏出七匹狼香烟,先递给王学礼一根。

    王学礼忙摆手说:“谢谢老钟大哥,我不会,没这口福。”

    钟祥瑞给自己点上,狠狠抽一口,吐出烟雾,说:“林支书让我下午陪王书记去贫困户看看,不知王书记都想去哪些家?”

    王学礼说:“我想全部走一遍,再逐一研究脱贫致富的办法。”

    钟祥瑞说:“咱村就这么个自然条件,以农业经济为主,几乎没啥第三产业,家家户户都差不多一个模式,种大田,扣蔬菜大棚,再外出打点零工,撑不着也饿不死,除了那三个五保老人需要特殊关照,其他所谓的贫困户,也是相对贫困,还没有哪一家吃不上穿不上的。”

    王学礼问:“那怎么弄出了31个贫困户呢?”

    钟祥瑞说:“上级对贫困户有待遇,咱能争取就多争取点儿名额呗,谁还怕钱多咬手啊!到了全面小康的时候,一宣布脱贫就是了。所以依我看,走不走也没啥大意思。”

    这个情况在王学礼意料之外,他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

    钟祥瑞又慢条斯理地说:“我有一个没出五服的本家弟弟,也在你们报社工作,叫钟山。”

    王学礼兴奋地说:“那是我结拜的七弟呀,原来你们是本家呀!来之前他还说过几天来看我呢。”

    闻听此言,钟祥瑞对王学礼表现出更加亲近的样子,说:“既然是我本家兄弟的好哥们儿,我也就拿你当自家兄弟,跟你多唠上几句。依老哥看,你这个驻村扶贫干部,就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最好,只要不出啥大纰漏,到时候拍拍屁股走人就是了。村里的人际关系复杂得很,你一个城里来的干部,一时半会儿哪能摸得清楚。”

    王学礼说:“你既然是我七弟的哥哥,也就是我的哥哥,我也跟你说句实话吧,我听说咱村这贫困户认定有问题,所以想把这件事情首先弄清楚。”

    钟祥瑞又狠狠抽了口烟说:“按理说这份名单是村委会集体讨论通过的,程序上没啥毛病,可村委会这几个人,全是唯老林马首是瞻,所以这个名单,其实是老林一个人捏咕出来的。”又望了一眼窗外,小声说:“依我看,这31户,有三分之二算是相对贫困,三分之一根本够不上贫困户,都是老林的三亲六故外加相好。”

    王学礼说:“那咱今天下午就从这三分之一假冒的贫困户查起,你看好不好?”

    钟祥瑞说:“王兄弟你这又为难我了,老林见你专往这几户盯,一定猜得到是我说了什么,故意揭他的老底儿,你要是查,还就得从那些相对贫困的查起,迂回着再查这几户冒牌的。”

    王学礼说:“听钟大哥的,咱下午就掺乎着走几户。”

    达成一致意见,二人离开村部,又走在平坦的村路上。时而有行人打着招呼:“忙啥呢钟会计”“吃了吗钟会计”,钟祥瑞点头“哼哈”应答。

    两人首先走进村中间一户人家,三间瓦房,院落收拾得还算干净。迎他们进屋的是女主人,六十岁左右的年纪。进到屋里,王学礼环视一下屋内的摆设,一台平板电视机,一个老式冰箱,并不像他在电视中看到的偏远地区贫困户家徒四壁的凄惨景象。

    钟祥瑞向王学礼介绍说,“这家姓张”,又问女人,“你家大哥呢?”

    “你大哥下大棚给茄子浇水去了。”

    “这位是市里派咱村驻村扶贫的王书记,要来了解一下你们家里的情况。”钟祥瑞介绍说。

    女人捂起胸口,说:“本来俩姑娘都打发结婚了,我跟老头儿扣栋大棚,日子过得挺好的,哪里知道前年我就查出了胃癌,我说就不治了,啥时死啥时算,老头儿却坚持给治,三折腾两折腾,家里一下子就亏空了,还拉下了不少饥荒。”

    王学礼问:“咱村村民不都加入新农合了吗?”

    女人说:“新农合是报销了一部分,可自己承担那部分也是个不小的数目啊!老头子年岁大了不能外出打工,扣了一栋茄子又卖不上个价儿,这不,就成了咱村上的拖累啦!我常说,啥时候我死了,咱家也就脱贫了。”边说,边抹起眼泪来。

    王学礼安慰道:“大嫂,你不要这么悲观,花点儿钱把病治好了,往后的好日子还长着呢!贫困总是暂时的,这不你家已经被列入扶贫对象了吗?有国家的好政策,要相信你们家一定会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向全面小康的。”

    女人说:“那感情好了,到那时,我请王书记和钟会计来家里喝酒,吃杀猪炖菜。”

    离开这户人家,又走进另一户人家,这家的儿子已经成家搬出去另过了,有个叫小慧儿的十五六岁的唐氏综合症女儿需要父母照顾,两口子靠种田为生。

    女人说:“就怨小慧儿她爸,儿子都十多岁了,非得要再生一个,说给哥哥做个伴儿,结果就生出了这么个闺女。”

    男人说:“还怨我了,你看人家都要了二胎,不也跟着**儿刺挠嘛,哪知道就生出了这么个丫头。”

    小慧儿也跟着插嘴说:“叔叔好,小慧儿最听话。”

    钟祥瑞说:“你们两口子就别再互相埋怨啦,这不过是个意外嘛,如果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