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铁轨传来的震动越来越大,声音也越来越响,那是,442次列车正在返回!
它没有坠落大渡河!它安全返回了!
成功了!所有的人,都得救了!
王宇辰闪进了旁边的灌木丛,看着倒驶回来的442次列车安然无恙远去,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泥水里--一个才8岁的孩子,在凌晨的大雨里心急如焚,来回奔波,不生病才见鬼了。
不知过了多久,一辆维修用的道班车缓缓驶了过来。
442次列车一回到汉源站,司机王明儒立刻用民用电话将利子依达大桥倒塌一事通知了调度室。
调度室接报后,包括领导们在内吓出了一身冷汗,近段时间因为大雨连绵,成昆线多处路段发生地质险情,不少列车延误甚至暂停运行。
停电、通讯中断,甚至因为山石滚落造成车辆受损、人员受伤等事件层出不穷。
可是无论哪一起事故,都无法和利子依达大桥倒塌的危害相比。
利子依达大桥是格里坪开往成都的重要线路,每天有好几班列车上行下行,如果不是442列车紧急刹车,报告险情,还不知会闯出多大的祸来。
路局领导第一时间命令维修人员出动,抢修格里坪开往成都的要道,绝对不能让成昆铁路这条大动脉中断。
在另一个时空中,铁路部门调动了2000多名工人,历时15天抢救坠落大渡河的车辆,抢修利子依达大桥。
这一次,虽然442列车并没有坠河,但铁老大依然派出了近千人的队伍带着大批的器材进行抢修。
维修车辆在抵达奶奶口隧道前就停了下来,这一带地质条件非常不稳定,如果奶奶口隧道也出现了险情,里面一塌一堵,把维修车埋在里面,那事情可就糟糕了--又得派另一拔人来抢救和维修。
铁路工人们乱纷纷跳下车辆,大批工人肩扛人抬维修设备向奶奶口隧道走去,但也有一些年纪较大的工人留了下来,开始在铁轨边搭盖简单窝棚。
这维修大桥不是一天两天能干完的,近千号人得在这里吃喝拉撒,这住宿吃饭甚至上厕所都得就地解决。
一个工人正在忙碌,突然看到轨道边的灌木丛里似乎有什么东西黑乎乎趴在那儿?
是什么野兽吗?
他小心翼翼扒开灌木丛瞟了一眼,顿时吓了一跳,一个孩子正蜷缩在泥水里,喃喃自语:“奶奶、奶奶--”
工人一把抱起孩子,跌跌撞撞向维修车跑去:“这里有个迷路昏迷的孩子!快!送他去医院!”
6天后,汉源县人民医院。
一个身穿制服的民警正在医生的陪同下,对着一个老婆婆埋怨道:“阿婆,我们就没见过像你这样糊涂的老人家!你怎么可以丢了自己的孙子也不管,自顾自回家了呢?”
民警甩着手里的一封证明:“要不是甬城市海曙区开明街派出所的这份证明,我都要怀疑你是不是拐带孩子的人贩子了。”
那老婆婆正是蒋阿婆,她低眉顺眼道:“千错万错,都是我这老太婆的错。我家辰辰走失后,我还以为他是自行回甬城了,可没想到他--”
民警简直要气笑了,他一指老老实实躺在病床上的王宇辰:“你的孙子才只有8岁大,他怎么可能一个人从汉源回甬城?就是大人跑这样远的路,都不是一件容易事。胡闹,真是胡闹!”
“你知不知道,铁路上的同志发现你孙子时,他已经发高烧昏倒在铁路边上,都不知道他大晚上是怎么跑那儿去的。这孩子身上没有任何证件,却偏偏带了很多现金。”
“这要是落在坏人手里,你的孙子还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呢--别以为我是吓唬你,这儿偏远山村依然有拐卖孩童的现象。”
蒋阿婆连声认错,只怪自己年老糊涂。
民警批评了半天,嘴巴也有点干了,再说,这事也只不过是件孩子走失事件,并不算什么了不起的大案件。
民警叹了口气:“老人家,好好谢谢人民医院的医生吧,要是不他们把这孩子当自己家的孩子照顾,你的孙子光连日的高烧就能烧成白痴了。”
蒋阿婆忙又向医生道谢,医生笑道:“救死扶伤是我们应该做的。老婆婆你要谢还是谢铁路方面的施工人员吧,是他们及时把孩子送来的。”
蒋阿婆忙道:“等辰辰出院了,我正准备带他去工地谢谢人家呢。”
民警摇了摇头:“利子依达大桥那儿工期正紧,上上下下忙成一团,老婆婆你带着一个孩子不方便去。心意到了就行了。这样吧,你和我回派出所办个手续,就可以把孩子带回家了。”
蒋阿婆又看向医生,医生摸了摸王宇辰的头:“孩子的病已经好了,医药费也早就用他口袋里带的钱给付了--说真的,让一个孩子带这样多的钱乱跑实在太危险--你们随时可以出院了。”
蒋阿婆一直把民警和医生送到了走廊里,没口子道着谢,又连连埋怨自己,面对一个老婆婆,民警和医生也不好多加指责,叮嘱了几句,便各自离去。
蒋阿婆回到病房,轻轻掩上门,王宇辰从床上坐了起来,见左右床上的病友都不在,忙道:“奶奶,我错了--”
蒋阿婆轻轻摆了摆手,又指了指门外,病房外人来人往,不时有护士、病人家属经过,示意王宇辰不要多言。
王宇辰老老实实闭上了嘴,这一次大病,让他人瘦了一圈,精神也有些蔫蔫的。
蒋阿婆坐到床头,伸出粗糙的手,轻轻抚着王宇辰的脸:“辰辰,你要答应奶奶一件事,以后无论你到哪里去,都要带上奶奶。”
王宇辰用力点头:“这一次实在是事发突然,顾宵扬爷爷的死对我触动太大,我也是糊涂了,小小年纪偏偏去呈英雄--”
蒋阿婆掩住了王宇辰的嘴:“辰辰,你不用和奶奶解释。奶奶知道,我家的辰辰,是世间顶顶了不起的孩子!用戏文里的话来说,那是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放在古代,是要封王拜相的。”
王宇辰心里忽地一跳,奶奶这话,是什么意思?她,她难道知道了什么?可奶奶不是神智有问题吗?
不对,奶奶跟着自己走南闯北,经历过数起事件,每当紧要关头,她从来就没有糊涂过!
不仅不糊涂,还起了极重要的协助作用!
王宇辰心头隐隐浮起早就存在过的一个猜想,他正要说什么,蒋阿婆拍了拍他的小手:
“辰辰,你不用多想。你只要记住,无论你想做什么,你自己的身体是第一重要的。要是连自己的小命都没了,你就是有千万种能耐,又有什么用?”
王宇辰凛然点头。
这道理其实很浅显,后世的鸡汤文经常道“你的身体是1,成就是0,只有拥有一幅健康的好身体,后面的0才有意义。否则所有的0只是0而已。”
王宇辰重生最大的价值就是在历史关健节点给国家高层出谋划策,如果为了救几个人而死了,那可不成了捡了蓖麻丢了西瓜?
王宇辰赌咒发誓道:“我知道了。奶奶,我向你保证,以后绝对绝对再不冒险了!”
蒋阿婆欣慰地笑了,她道:“好,那我这就去办出院手术,咱们回家。”
王宇辰突然想到一事:“奶奶,今天几号?”
蒋阿婆道:“7月15日,怎么了?”
王宇辰挠了挠头:“没事儿,嗯,有件事,应该还来得及办。奶奶,等会儿我们出院时,先去趟附近的邮局吧,我有封信要寄。”
蒋阿婆应了声便匆匆离去了。
王宇辰左右张望了一阵,下了病床,踮着脚尖走到了隔壁一床病人的床头柜前,打开柜门,从里面翻出了一本笔记,哧地一声,将一页空白的页面撕了下来。
他回到自己的病床前,趴在柜子旁,取过笔,在撕下的页面上匆匆写下一句话:
“7月22日晚8时,山西阳泉水矿务局高海平因为失恋,在电影院自爆。高海平染黄头发,穿军装,背绿色军袴包,坐在25排2号座位。”
王宇辰写下的是阳泉电影爆炸案,该爆炸案造成死亡32人,重伤44人,轻伤83人。
这一线索,是他躺在汉源县人民医院病床上时,从脑海中的报纸里翻出来的。
王宇辰脑海中的报纸太混乱了。
那些报纸并非如同报社资料库里常见的资料,经过整理按照年月日装订在一起。
在他的脑海中,那些旧报纸如同被风暴乱吹的纸张,七零八乱到处乱飞。很多报纸还是残缺不齐的--
这并不奇怪,这些旧报纸的原型是王宇辰在另一个时空的记忆。但记忆本身是有极大的模糊性的,甚至有时,是扭曲的。
在另一个时空,当王宇辰编辑处理阅读报纸版面时,有的报道印象深刻,有的报道只是扫了一眼标题就扔到了一边。
那些或完整或残缺的记忆,都投射在他如今脑海中的旧报纸上,直接造成了他“未卜先知”金手指的巨大缺陷--想要找到有用的详细的资料,真正是沙里淘金。
王宇辰曾经想过,自己整理一本笔记本,把脑海中所有的旧报纸都过一遍,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下重要信息,让自己有条不紊地处理。
但这个念头刚一出现就被王宇辰自己陷灭了--开什么玩笑,这样的笔记本一旦落到他人手中,自己重生者的身份就暴露无遗了!
什么,你说用密码?
王宇辰重生前只是个穷酸小编辑、仆街烂写手,他懂个屁的密码。就算自己胡乱编一套,可在真正的密码高手眼里,那根本就是儿戏。
考虑再三,王宇辰为了保护自己,只能任脑海中的旧报纸到处乱飞,唯一的办法,就是一有空就翻阅,以期及时找到重大事件的线索。
阳泉电影院爆炸案,就是王宇辰躺在汉源县人民医院病床上找到的即将发生的一起重大事件。
虽然阳泉爆炸案离现在仅剩下7天时间,写给京城林千军的加急信件不知能否按时送到,但是有了利子依达铁路大桥事件的教训,王宇辰再也不敢孤身犯险。
林千军老弟,我看你骨骼清奇,天赋异禀,一望便知是有大机缘,大造化之人。拯救世人的重任,就交给你吧。
----
1981年7月22日,晚7点。
山西阳泉矿务局电影门口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有卖冰棍、棉花糖、糖人、茶叶蛋等小吃的,有擦皮鞋补后跟卖针头线脑的小摊的,更少不了在衣服上挂了无数各形各色的墨镜沿街叫卖的。
当然,最活跃的当数黄牛。
他们一手捏着零钞,一手挥舞着大把的电影票,嘴里高声吆喝着:“电影票要不要?前排最好的位置。”
除了卖票,黄牛们也收票,有人买了票后因各种原因没时间看,就把票子卖给黄牛,黄牛自然拼命杀价,这杀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赚的了。
只不过,今天黄牛们发现,电影院前的空地里,来了不少闲人,他们有的三三两两靠在行道树下、墙角边上聊天,有的来回逛着马路,还有人一屁股坐在电影院的台阶上,翻着报纸看了半天。
黄牛们开始还以为是整顿市场的便衣--黄牛也算是扰乱市场倒卖倒买的违法行为,无论是派出所还是市场管理部门定期会来清扫。
但是观望了半天,这些闲人并没有出手,视线偶尔从他们身上扫过,也很快就飘了过去。
黄牛们见众多闲人并无异样的动作,很快就彻底无视他们,急着卖出手里的电影票。
电影票这玩意儿有着极强的时效性,越接近电影开映时间,价格越贵,可一旦开始放映,那窝在手里的票子可就成了废纸一张了。
这时,一个正在台阶上看报纸的闲人突然在人堆里看到了一个人影,他眼睛一亮,将手里的报纸一卷,匆匆绕到了电影院的后门。
看报的闲人推门而入,只见后门的一间办公室里,坐满了穿制服的警察、电影院的领导,林千军豁然坐在正对门的位置,正在听取一位当地公安局同志的汇报:
“我们现在分成了三个小组。一个小组全天侯盯着目标高海平。”
“一个小组盯着购买了25排2号座位的矿务局的矿上管理员。”
“还有一个小组已经进入放映厅,全都安排在25排2号座位的四周。”
“无论坐在那个位置上的是谁,只要一有异动,第一时间就能制服。”
林千军满意地点点头:“辛苦地方上的同志了,我们从京城来得急,你们在不到一天时间内完成了大量调查、监控工作,真是难为你们了。”
地方上的同志笑道:“不辛苦不辛苦。唉,说起来羞愧啊,居然有人胆大妄为要在电影院里自爆。这情报要不是林股长及时通知我们,我们还两眼一抹黑呢。”
“这要是真的爆炸了,电影院里不知得死多少人。咱们阳泉矿务局上上下下领导都得挨处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