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厂长有些意外,因为蒋阿婆基本上是个甩手掌柜,除了每个月的帐,其他一概不管。
蒋阿婆瞟了眼王宇辰,轻咳一声:“郑厂长啊,咱们厂里的经营情况怎么样?”
郑厂长忙道:“咱们厂里的船坞扩大工程依然还在继续,到了冬天,农闲的人多了起来,有的是干活的劳力。”
“北仑港区的外来船只如今也知道咱们这儿有特大的船坞,但凡有维修清理的活儿,都会自己找上门来。虽然船只数量不多,但咱们收钱却是不二价,而且收的是外币。厂里的利润还是不错的。对了,这方面情况,年底的报表里写得很清楚了。”
蒋阿婆笑道:“辛苦郑厂长了。我一个乡下老婆子,什么都不懂,船厂的事儿全靠你多费心了。”
郑厂长忙道:“应该的,应该的。”
他心里说,蒋阿婆虽然是个甩手掌柜,什么都不管,其实对厂里往来的帐目看得却极紧。
每个月的帐目有点问题,都会被她打回来追查,以前沾船厂小便宜的举动,现在都成了高压线,谁碰谁滚蛋--
船厂如今是私人的了,不再是集体的,被开除的人想闹也没处闹去。
郑厂长哪里知道,王宇辰早就通过陈利群聘请了甬城最好的几个会计,专门审核雅格尔和船厂的帐目,当真是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
王宇辰也知道自己并非经营型人才,只能玩玩小聪明,几个实体企业必须依靠郑厂长这样的老油条。
而帐目是他唯一能控制在自己手里的,所以查得格外严,甚至开除了几个贪小钱的家伙,以起到杀鸡敬猴之效。
其实类似的问题,不仅大创в校鸥穸嬖凇�
章菲菲虽然在时装设计、制作上有点天赋,对王宇辰也极信服,但她毕竟只是一个青春少女。
以前在草台班子,后来在小百花越剧团,她都只不过是一个普通演员,唱唱跳跳就够了。
如今却要执掌一个规模越来越大,分店都开到京城的大公司--章菲菲心实在太贪了点,扩张速度过快了--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了。
其实王宇辰是不赞成章菲菲这样快就把分店开到上海、京城等地的,所谓臂长莫及,管理难度太大了。
但是看着章菲菲热切的大眼睛,王宇辰又不好拒绝,只能硬性要求所有的分店都要把店面房买下来。
王宇辰的这个要求,让章菲菲颇为不解,这店面房一般而言都是租的,租房和买房只有一字之差,可投入的成本就大多了。
有这钱胡乱糟蹋,还不如多开几家分店呢。
但王宇辰却一力坚持,甚至板起了脸。章菲菲无奈答应了,幸好雅格尔如今不缺流动资金。
章菲菲哪里知道,王宇辰购店面房之举是为了止损呢。
这房价以后会涨到天上去,就算章菲菲把所有的分店都经营得倒闭了,把这些黄金铺面一卖,没准赚得钱倒比开专卖店还多。
当然,这得赶在淘宝和拼多多横空出世前,电商兴起后,一铺旺三代这句老话可算是废了。
雅格尔公司里的个别人欺章菲菲年少不懂事,暗中贪了不少钱。王宇辰安排的会计在第一时间里就把这个内贼揪了出来。
王宇辰告诉章菲菲后,她脸都气白了,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办。那员工家里有四个孩子,丈夫腿有病,干不得重活,全靠她在雅格尔赚的钱养活全家。
但王宇辰却毫不手软,立刻以公司的名义报了警。警方一听是涉及外资公司的案件,哪里敢轻慢?
更不要说是人都知道雅格尔的后台是陈区长。
那名员工立刻就进了拘留所,不日就将开庭。已经有风声传出来,对这起破坏外商投资环境的案件,市领导非常重视,已经要求重判快判。
王宇辰重生后,以拯救世人为己任,愿意为此花大量的钱财,甚至以身犯险。
但是他不是圣母白莲花,无论是谁犯了错,都要付出代价。你弱你穷,并不代表你有理。
正因为王宇辰在幕后严格控制着财务这条线,如郑厂长这样的老油子,才在船厂服服贴贴的,他只要好好做事,赚的工资都是以前的好几倍,又何苦为了一点小钱脏了自己的手。
这时,蒋阿婆递给郑厂长一份材料:“老郑,我最近请一个专家弄了个船厂发展的规划,你看看合适不合适。”
郑厂长接过材料瞟了一眼,呦,这手字写得可真是不错,漂亮大气,也不知道蒋阿婆从哪里请来的高人。
他再细细看了文中的内容,越看眉头越紧锁起来,看到后来,实在忍不住,都没看完,就把材料往桌子上啪的一扔,大声嚷嚷道:
“蒋总,这份材料是谁给你弄的?这根本就是乱来嘛!”
蒋阿婆瞟了眼坐在旁边沙发上嗑花生的王宇辰,依然温和地笑着:“老郑啊,这材料有什么不对吗?”
郑厂长气哼哼地道:“这份所谓的远景规划,想让咱们船厂到外面招优秀的人才,准备自建大马力钢质渔轮。这根本就是胡闹!”
“没错,咱们船厂现在效益不错,工资比市里几家国营、集体的船厂都要高,凭着我这张老脸,拉一批总工来不成问题。可是你老人家知不知道,这造大船,国家是有指标的,不是你想造就能造的!”
“好,就算你有本事弄来造船指标。那咱们造出的船卖给谁?”
郑厂长粗短的手指重重戮着材料:“瞧瞧这材料里的要求--大马力钢质渔轮要求有远洋能力,最远可行驶到南海捕捞。胡闹胡闹!甬城的渔民都是在近海捕捞的,最远也就是跑到东海。跑南海去干嘛?”
“从甬城象山码头跑到南海,光柴油费少说也要几十万!”
“好好好,就算咱们真的造出了这样的大马力钢质渔轮。这船卖价少说也要三四百万!是三四百万不是三四万!这样贵的渔船,哪个渔业大队买得起?卖了他们亲娘老子也买不起!”
王宇辰坐在旁边的小椅子上悠闲地嗑着花生,这花生是当地的农民种在靠海的沙地里的,不是炒的,而是用咸水煮的,味道特别鲜嫩。
他看着郑厂长急得脸红脖子粗,梗着脖子和蒋阿婆争执着,却知道,他内心实在是为船厂好。
郑厂长指出的材料中的问题,桩桩件件都切中实际,绝非危言耸听。可问题是,他没有王宇辰重生的记忆。
郑厂长万万没想到,甬城远洋捕捞业很快就将迎来一个井喷期!
自古以来,干渔民这个行当,都是胆子极大的。
大海里波涛无情,每次出海都有可能有去无回。
甬城的渔民出海前,要在船头祭猪头拜妈祖,不允许女人上船,还有其他种种忌讳。
就是因为出海后的意外太多。
可是为了糊口,为了赚钱,依然要拿命来搏。只要打回鱼来,那就发财了!
没有泼天大的胆子,根本当不了渔民。
渔民又是最无视官府权威的一批人。他们长年在海上漂泊,那大海里可没什么警察、官员,靠的就是谁拳头大。
在大海上,就是杀了个把人,扔海里说淹死了也是死无对证。
说难听点,有些渔民真是没有法制观念,胆大妄为得很。
这一现象,从古至今都不同程度存在。放在解放前,象山有些渔民就是海盗。象山檀头山岛至今还留存清朝大海盗蔡千建造的海盗窝--大王宫遗址。
正是因为甬城的渔民胆子比天还大,所以他们根本不把政府部门有关造船许可证放在眼里,自行建起了许多大马力钢质渔轮造船厂。
至于渔民买船的钱,都是民间凑份子凑起来的,一般情况下,10到20户家庭凑三、四百万买一条船,每户家庭都把亲戚朋友的钱借遍了。一旦还不上,逼债的真能把渔民全家逼得跳海。
可即使如此,依然有很多渔民红着眼买船。
无利不起早,因为大马力钢质渔轮能赚钱,赚大钱!
每一条大船就是一只聚宝盆,开到东海,一网撒下去,就是黄灿灿的大黄鱼,银闪闪的带鱼、鲳鱼。
出一趟海,刨去柴油费、冰块费,能赚一二百万!四五年功夫,就能把外债还清,然后就是纯利了。
80年代末90年代初,要在大街上辨认甬城的渔民很简单,就看他们脖子上的金项链粗不粗,那种戴着狗链子一样金项链的黑糙汉子,十个有九个是渔民。
王宇辰在另一个时空曾经跑到甬城最大的海港码头石浦玩,晚上在舞厅搭讪小姑娘,结果人家看了他一眼空荡荡的脖子,理也不理。
原来在舞厅里泡马子的渔民脖子上的金项链沉得能压死人,没带金项链的,就是穷光蛋,哪个女仔愿意在穷光蛋身上白费时间。
正因此故,在极短的时间内,甬城渔民就拥有上千对大马力钢质渔轮--两艘船为一对,因为出渔捕捞以一对船为组,两条船尾后张开巨网一网能打上几吨的海鱼。
至于什么许可证,连当地管理部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趣的是,甬城的大马力钢质渔轮还差点立下大功。
台海危机爆发时,部队厉兵秣马准备一举收复宝岛,但不得不承认当年我军装备实在是落后,为了压制蛙兵的滩头火力,连坦克、火箭炮都上了登陆舰,用这种土蹩的办法给陆军提供支持。
当时令总装部最头痛的就是没有足够的运力把大部队运到岛上去。海军装备的登陆舰就只有那么几条,运装甲部队都不够,不要说大部队了。
这时有人提议,可以征用甬城的渔船。
总装的人半信半疑来到甬城考察,结果一到石浦码头就看呆了--数千条的大马力钢质渔船啊!这样多的船,完全能满足大军渡海的需要!
可问题是,在相关部门的登记册上,压根儿就没这些渔船的许可证啊。全他娘的是黑户黑船。
甬城的渔民渔船到了21世纪还经常会给国家捅漏子,因为东海的鱼都被捕光,他们仗着自己的船马力大,跑到南海捕渔。
南海那些猴子国的渔民只有一些小木船,如何抢得过甬城渔民的钢船,一发生纠纷,总是吃亏,于是经常向我们抗议。
每当电视上播放类似的渔业纠缠,不用说了,十有八成又是甬城的渔民跑去欺负人了。
甬城的渔民牛逼到什么程度?他们自行集资上千万,建造了一条冷冻船,专门跟在远航的渔轮后面,渔轮铺上鱼来,还活蹦乱跳的呢,立刻收购进冰库,然后拉回甬城码头,送到各大酒店的餐桌。
第159章 远大理想和低俗人生
有了冷冻船,甬城的渔船因此可以长驻在外海捕捞,用不着匆匆往返。
所以甬城市民的嘴被各种海新养刁了,觉得除了甬城,其他地方的海新都不够新鲜,不够地道。
远洋捕捞业,是个极其巨大的市场,是个有着极长远未来的市场,王宇辰想借助大创гは炔季郑诱飧鍪谐∩弦乱淮罂榈案饫础�
技术力量是不成问题的,在另一个时空一些乡镇小厂都能造大马力钢质渔轮,大创Ъ热荒馨镏饴挚剐蘩硪滴瘢坏览斫硬涣苏庋幕睢�
更重要的是,王宇辰还要助国家一臂之力。为了那地图上短短的9条线--南海九段线!
南海对中国有多重要,王宇辰无需多言了。在未来,美国佬为了压制中国的崛起,甚至将双航母舰队开到了南海,而中国也相应派出了三大舰队上百艘军舰劈波斩浪,针锋相对。
甚至还祭出了种岛神器这大自然鬼斧神功。
但是,想要控制南海不能仅仅依靠军事手段,依靠“自古以来”,同样还要辅助于政治、经济手段。其中,经济手段就包括我国渔民在南海的捕捞活动。
如果南海上只有他国的小渔船,没有中国的大马力钢质渔轮,就会引来他国的质疑--南海上都看不到中国的渔民,那凭什么说,南海是中国的?
王宇辰决心凭自己一己之力,让甬城的渔民到南海打渔的时间提早一点,规模扩大一点,甚至如果能在南海小岛上搭个高脚屋,建立一个小型的渔业补给仓库,那就更好了。
别看这些微不足道的举动,这就是所谓的实际控制!这对今后我们深根南海,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今南海周边国家还很弱小,更没有意识到南海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的重要性,王宇辰悄悄布局,到了关健时刻,就是一枚致关重要的砝码。
造大船,出远洋!
王宇辰心里自有计较,他轻轻咳嗽一声,冲着闻声扭过头来的蒋阿婆点了点头。
蒋阿婆对郑厂长笑道:“老郑,我们也不是立刻就造大马力钢质渔轮,总得先让技术人员从小船着手,先练练手,再一步一步造大船。至于渔民能否买得起船--你刚才没看最后一页,上面有解决方案。”
郑厂长皱眉,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