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人知晓-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阿婆意味深长地道:“这话可不好说,谁用谁的钱,还不知道呢。要我说,辰辰可比你这个老子聪明多了。”
  王建设都不知道该怎么接母亲的话,母亲夸自己的儿子辰辰聪明,那自然是好事,可也用不着踩自己啊--我可是你的亲生儿子,再说辰辰才四岁大,自己却是正宗名牌大学毕业的,这有可比性嘛?
  就在这时,那位上海专家匆匆而出,王建设和蒋阿婆忙迎了上去,专家双手插在口袋里,温声细语地道:“我们给孩子做了个全面的检查,嗯,虽然年纪小了点,但是各方面的指标倒是没问题(这全是王宇辰这段时间天天花大价钱补充饮食的结果),只要你们家属同意,我可以给孩子安排手术时间。”
  王建设大喜,握着专家的手使劲摇着:“谢谢谢谢。”
  专家笑道:“治病救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应该做的,说起来,你家孩子将是我救治过的最小年龄的病人,也算是创了纪录呢。”
  王宇辰的手术被安排在两天之后,他立刻被送进了住院部,蒋阿婆忙着付钱办手续,王建设想了想,跑到医院外的邮电所,给平河县一中打去了一个长途电话。
  平河县一中宽敞明亮的教室内,朱明正在给学生们上课,但学生们惊讶地发现,平日里一丝不苟的朱老师今日却有些心不在焉,甚至在黑板上写下了别字。
  正当朱明不无尴尬地擦黑板时,外面的大喇叭响了起来:“朱明老师,朱明老师,传达室有你的长途电话,有你从上海打来的长途电话--”
  朱明的心头猛地一紧,自从在医院送别王宇辰坐的救护车后,她回到家里就再没合上过眼,心里想着念着的就是儿子辰辰。这上海来的长途电话,莫非是--朱明把手里的黑板刷一扔,风一样冲出了教室。
  朱明气喘吁吁冲进传达室,抢起黑色的转盘电话话筒:“喂,我是朱明。”
  电话那头传来模糊却熟悉的声音:“朱明,我是建设。是这样的,辰辰正准备动手术--”
  朱明一阵头昏目眩,使劲用手撑着桌子才没让自己倒下来,她沙哑着嗓子急吼吼道:“建设,你一定要想法子救活辰辰!辰辰他还这样小,不能死!不能死啊!”
  王建设惊讶地道:“死?你在想什么啊。辰辰一到上海,肠套就自行解开了。医生说,可能是因为在救护车上一路颠簸造成的。”
  朱明张口结舌,原本笼罩着全身的彻骨寒意烟消云散,她结结巴巴道:“可是、可是你刚才说辰辰要动手术--”
  王建设道:“啊,是这样的,辰辰不是有小肠气嘛,这次肠套也是因为小肠气引起的。上海的专家给辰辰做了全身检查,说能动手术彻底根治。我已经签字了,过两天辰辰就能上手术台了。”
  王建设说得有些含糊其辞,其实动手术是母亲蒋阿婆的执意要求,他最多算是顺水推舟。
  可是他知道,如果自己对同样是杭大出身的妻子朱明说给辰辰动手术是母亲的主意,朱明一定会疑惑、迟疑,甚至有可能反对,所以干脆把责任揽到自己头上。
  王建设道:“长途电话费很贵的,我不多说了,挂了。”
  电话那头传来嘟嘟的声音,朱明出了一会儿神,在传达室老师傅的提醒下,才把听筒重新挂上,回教室的路上,她一阵阵恍惚--辰辰去上海动手术,原就在她预料之中。
  可问题是,朱明原本以为王宇辰是去上海做肠套手术的,可哪晓得,突然变成了做小肠气手术--建设也真是的,这样大的事,怎么也不知道和自己商量一声,在上海说做就做了呢?
  辰辰只有四岁啊!如果手术中有个万一--对了,建设他身上带的钱够不够做手术的啊?辰辰会在上海医院住很长时间吧?吃的用的可要花很多很多钱!建设身上带的钱哪里够老小三口在大上海吃喝的啊!这可真正是急死人了!
  朱明心里似乎有七八个吊桶上上下下的,有心想赶往上海,却知道自己就算是去了,也只是添乱,只能作罢。
  同一时刻,在上海医院干净整洁的病房里,王宇辰正美美地吃着奶奶给自己带来的上海小笼包,小笼包做得极小巧,一口就能吃一口,里面浓浓的汤汁美得王宇辰心都要化了,果然是国际化大城市啊,就算是在这物资紧缺的年代,上海也不缺好东西。
  王宇辰给奶奶夹了一个小笼包:“奶奶,你也吃。”
  蒋阿婆笑眯眯吃着小笼包:“辰辰,奶奶总算做到了你托奶奶办的事。”
  王宇辰连连点头:“奶奶对辰辰最好了!”
  没错,赴上海做手术这起事件,都是王宇辰一手策划的。
  在后世的记忆中,王宇辰的确因为肠套半夜被救护车送到大上海,但同样非常巧合的,因为一路颠簸肠子自行解套,父亲王建设带王宇辰在南京路上玩了半天,王宇辰甚至留下了一个纪念物--在繁华的南京路上拉了大大。
  这一次,历史重演,王宇辰却不愿意白白浪费这次来上海的机会--他早就想根治自己的小肠气了,要不然,自己一直要等到高中才能治好,那不知会耽误多少大事。
  更重要的是,现在王宇辰有钱啊,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从来不是问题!
  幸运的是,自从朱明和王建设回家后,奶奶的神智恢复了不少,但她对王宇辰无条件的认同却没有一点改变,不仅悄悄处理着王比安的皮蛋生意,还照着王宇辰的嘱咐,打听了上海相关的专家情况,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让王宇辰下定了提早做手术的决定。
  手术过程无须多言,王宇辰以被半麻醉的状态被送进手术室,为了安慰他这个“有史”以来最小的手术病人,护士们动了不少脑筋,又是哄他手术完后有糖果吃,又是在手术过程中拿玩具转移他的注意力,王宇辰非常配合地表演自己是个乖孩子,顺顺利利完成了手术。
  忐忑不安的王建设看到儿子被推出手术室,还调皮地举起手向自己挥了挥时,长长松了口气。
  这时,蒋阿婆对王建设道:“这儿没你什么事了,你回平河县向宝宝(朱明)报个平安吧,我在上海陪着辰辰。”
  王宇辰要一个星期后,刀口才能拆线出院,王建设工作在身,没办法陪这样长时间,而且在上海吃喝住宿要花不少钱,这是私事又没办法报销,回家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王建设又叮嘱了王宇辰半天,原本他担心儿子年纪太小,做了手术后麻醉药劲头一过去,会又哭又闹,可没想到王宇辰乖巧懂事,反而安慰爸爸不要担心,更催着他回家告诉妈妈自己手术成功的好消息。
  王建设想起母亲手帕里那厚厚一叠钱,知道一老一小在上海的饮食起居并不需要他太过操心,便买了张船票,返回平河县。
  等父亲一走,王宇辰长长松了口气,一头倒在枕头上,咝咝抽着气,这麻醉药过后,小腹的刀口还真有些痛,不过自己刚才已经放过屁了,护士说放屁就证明体内肠子通了,手术成功。
  嗯,奶奶手帕里那迭钱很难说清来历,爸爸妈妈肯定会起疑心,但是,有奶奶顶着这口锅,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很难刨根问底问个究竟。
  奶奶被问得烦了,完全可以装糊涂,再次装出神智失常的样子--奶奶的神智时而正常时而迷糊,连自己这个最亲近的人也难以捉摸。万幸的是,无论何时,奶奶都对自己言听计从。
  唉,没办法,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自己得打着奶奶的招牌才能办事。
  这时,奶奶含笑走了进来:“辰辰,医生说了,你刚做过手术,要清清肠胃,得饿上一天,明天起才能喝点清粥。”
  王宇辰乖乖应了:“奶奶,你能帮我去买些信纸信封吗?”
  奶奶问都不问原因,应了声好就出了门,王宇辰躺在床上,闭起眼睛,细细翻看脑海中的报纸,如今是1977年,这一年,自己这个先知先觉者又能拯救谁呢?
  报纸上有一篇介绍历史上的空难的文章,提到造成583人丧生的特内里费空难。1977年3月27日傍晚;西班牙北非外海自治属地加那利群岛的洛司罗迪欧机场上;两架波音747巨无霸客机在跑道上高速相撞。由于发生事故的两架飞机都满载油料与人员;因此事件大量人员死亡。
  王宇辰皱眉摇了摇头,空难啊,这种惨剧自己根本没法阻止啊,难道自己还能打个电话给洛司罗迪欧机场:“喂,你们那儿有两架飞机就要相撞了!”
  先不说自己根本不会外语,跑到邮电局打越洋电话招人眼,就是人家机场也不会听信这样莫名其妙的一通电话啊。


第25章 举棋不定
  王宇辰在心里苦笑,预知告知空难,那就不是预警,而是成了先知了--不,应该直接被人当装神弄鬼的骗子吧。
  算了算了,这事自己还真管不了。
  王宇辰继续翻报纸,突然,他的神情一肃--在一篇回顾重大事故的报道中,提及1977年5月1日晚上,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广场举行“五 一”盛大游园晚会,四万多群众参加晚会。在散会退场时因太过拥挤,发生踩压事故,造成挤死24人、伤90人的重大伤亡事故。
  群体踩踢事故吗?
  这样的事故同样很难预警很难处置啊,除非提前取消游园会,否则就是派再多的管理人员,也无法避免踩踢事故的发生。
  王宇辰涌起一阵无力感,唉,就算自己先知先觉,一样无法拯救那些明知必死的人们。
  就算自己能搞到所有死伤者的名单,一一写信或电话提醒他们不要赴园,可是拥挤踩踢一样会发生,只不过,死伤的人换一批而已。
  在90年代的报纸上,查70年代的事件,实在是件沙里淘金的苦差事,报纸有极强的时效性,追求的是隔夜新闻--也就是说,当天发生的事,明天就要见报,等到了融媒体时代,更是成了即时新闻,即时发生,即时全网播报。
  王宇辰后世就职的又是一家市级地方性的报纸,想要在这上面查到发生在数十年前的全国性事件,更是难上加难。
  王宇辰一心急,腹部的刀口就隐隐作痛,以至于他不得不停了下来,暗中叹了口气,老老实实休息起来。
  上海的医院对王宇辰非常照顾,因为他是该院实施小肠气手术年龄最小的病人,就连参与手术的专家都能借此吹吹牛,病房里不时有护士前来嘘寒问暖,还送了一些大白兔奶糖、动物饼干等上海特产零食,专家也时不时查房,观察刀口的愈合情况。
  王宇辰除了配合治疗,就是在脑海中翻查资料,还真让他找到一些发生在1977年的事件。
  1977年8月20日美国旅行者2号飞船被发射,到2018年12月10日,“旅行者2号”探测器已飞离太阳风层,成为第二个进入星际空间的探测器。
  好吧,这是人类伟大的壮举,不过,这和王宇辰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等等,一张1994年底的报纸上,以很大的篇幅报道了广州杀人狂魔罗树标案件,标题是90年代典型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那种--雨夜屠夫广州版:割奶杀手罗树标2年内奸杀17人。
  王宇辰仔细阅读着那篇如同三俗小说一样的报道,这个罗树标是个真正的典型意义上的变态杀人魔!
  他每次作案后,会把受害人的部分器官割下来,带回家中,泡在酒精里,时时把玩。他还故意在受害人体内塞入带有自己体液的物体,给警方明显的线索,以此挑战警方。
  这系列手法,都是罗树标从海外的相关电影里学来的。
  这样的魔鬼,一定要把他尽早绳之以法!
  王宇辰的眼睛突然一亮,罗树标连续杀人是在90年代,但他第一次杀人却是在1977年!
  1977年,罗树标潜入市家电研究所宿舍盗窃,正巧被值夜班回来的女主人冯丽云发现。
  冯发现家中有个谋生人,吓得大喊救命。罗树标勒住冯丽云的脖子,将她活活掐死。他还用熨斗连续打击受害者头部,导致脑浆迸裂,手段极为凶残。现场没有什么痕迹,仅仅留下了几个带血的指纹。
  王宇辰握紧了拳头,就是罗树标了!一定要把这个畜生绳之以法,不然他今后还将害更多的人!
  说心里话,王宇辰对自己此前寄出的关于钱永昌的信件有没有起到作用一无所知,他虽然事后翻看过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几份全国性报纸,但那些报纸上都没有破获钱永昌系列杀人案的相关信息。
  也许,这样的杀人案不适合在报纸上报道,也许,王宇辰的信件已经石沉大海,钱永昌至今还逍遥法外--一切都有可能。
  但是,王宇辰并不会停止自己的所作所为,哪怕是他写了一百封信,九十九封被扔进纸篓,可只要有一封信被人拆看,也许就能救很多条宝贵的生命。
  王宇辰在病床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