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人知晓-第3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生们一边观看新闻一边窃窃私语:“自从有了李志永大师,再大的地震也不会造成人员大规模伤亡了。”
  “话是这样说,可经济损失还是难以完全避免。当地百姓震后的日子可不好过。要不咱们捐点钱吧。”
  “好啊好啊,我这奖学金捐了吧。”
  学生们冲动而又热情,很快,就有几个学生自发端着空的菜盘子开始现场募捐,正在吃饭的学生们纷纷解囊相助,当菜盘子端到马加爵面前时,他也往里放了一些钱。
  王宇辰默默点着头,一个牵挂着远方从来没有谋面的陌生人安危的孩子,他的本性绝对不可能是坏的,无论今后再发生什么,遇到什么,他都不可能去伤害别人。
  当募捐的学生端着菜盘子来到王宇辰夫妻面前时,愣了愣,“你们是校外的游客吧?不好意思,打扰了。”
  学生端着盘子就要走,王宇辰叫住了他,掏出口袋里的一迭钱,扔到菜盘子上,拉起她的手,扬长而去。
  募捐的学生粗粗数了遍钱,顿时惊呼起来:“这是美元!有好几千!这也太多了!”
  他们想追问王宇辰的名字,但王宇辰早已经消失在食堂外的大路上。
  9月16日,王宇辰带着她匆匆回到甬城,车子一到家,王宇辰刚跳下车,就问朱明:“妈,今天甬城有没有发生什么事?”
  朱明摇了摇头:“没听说有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啊。”
  王宇辰不死心:“空难,有没有发生空难?”
  朱明失笑道:“甬城怎么可能发生空难?真有事故发生,这消息早就传遍了。”
  王宇辰松了口气,在另一个时空的今天,甬城电视台租了一架直升机进行空中拍摄,结果在飞行途中直升机坠毁,多名他认识的电视台朋友摔死,只有一个记者活了下来,可也终生残疾。
  但显然,这起事故被李晨风等人暗中消于无形。
  这时,王建设抱着孙女从小楼里走了出来,瞪了王宇辰一眼:“都当父亲的人了,还毛毛燥燥大呼小叫的,这次去云南玩,怎么这样晚才回来。”
  王宇辰接过女儿,笑道:“昆明是个好地方,不愧有春城之称,去了就有点不想挪窝了。怪不得外公外婆呆在丽江不肯回甬城,把那儿当第二故乡了。”
  王建设道:“你外公外婆身上都有当年战争留下的伤,在甬城到了冬天就不舒服,他们喜欢丽江就让他们多住些日子好了。要我说,就是定居也没问题,反正你给他们安排了家庭医生,有点头痛脑热,足不出乎就能解决。”
  王宇辰点点头,外公自从戒烟后,身体比在另一个时空好多了,原本他在王宇辰结婚前就离开人世,可现在却活得健健康康。只不知道,外公外婆能不能健康长寿到2015年,届时,以抗战老兵的身份参加阅兵方队!
  如果两位老人家真能活到那一天,王宇辰就算是以这些年自己为国家立的功劳开后门,也要让他们参加大阅兵。
  王宇辰抱着女儿回到小楼里,正在过问儿子的功课,突然听到电视机里传来李志永沉痛的声音:“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55秒,印度洋将发生里氏9。3级的大地震,震源位于3°19'N 95°51。24'E,苏门答腊岛西160千米,水下30公里深处。”
  “可怕的不是地震,而是随之而来的海啸。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都将受到海啸袭击,海水将冲进海岸两公里,大量的游客和平民将死伤。”
  媒体记者们拼命高举手提问:“李先生,这样多的国家受到海啸袭击,会死多少人?”
  李志永道:“直接死亡人数将有29万余人!”
  台下的境内外媒体记者大哗,死亡的人数就有这样多,那受伤、失踪的人数只会数倍于此!
  李志永眼眶有些微微发红:“更可怕的,其中三分之一的死者是儿童。”
  媒体们稍一愣神就明白过来,为何在海啸中,孩子们的伤亡会这样惨重--海啸发生的周边地区和国家都是旅游景点,大量的西方游客在那儿游玩,相应的,当地很多孩子围着西方游客做生意,卖鲜花饮食香烟,甚至充当小导游,当海啸来袭时,成年游客还有一搏之力,而孩子们毫无抵抗之力。
  李志永呼吁道:“救救孩子们!不要让我梦境中的悲剧上演!”
  李志永对海啸的预警传遍了全世界,可是,和他预料的相反,全世界各地的游客并没有离开海啸将会波及的地区和国家,他们反其道而行之,纷纷在当地海边预订了房间,希望能够亲眼目睹海啸的奇观。
  当然,他们选择的是高大结实的现代化建筑,因为李志永的预警海水将冲进海岸两公里,所以,只要是在两公里之外的酒店,就是安全的。
  而且,海水对当地木结构的老房子而言是致命的灾害,可却冲不倒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
  当地平民因为大批西方游客的到来欢欣鼓舞,反正李志永已经预告了确切的时间--12月26日,那只要在海啸来临是及时撤离就行了,至于现在,正是做生意赚钱的好时候。
  各地区和政府自然不可能如同平民那样短视,如果真如同李志永预言的那样,直接死亡近30万人,数百万人沦为难民,那政府将受到巨大的压力。
  此前伊朗地震中国对巴姆古城的救援,令世人印象深刻,面对海啸,相关地区和政府再一次向中国求助。
  中国派遣了大量技术和施工人员,对沿海地区的建筑进行了加固,只不过水无定形,无孔不入,即使房屋没有在海啸的冲击波中倒塌,房屋被水浸却是必然的,贵重的财物必须转移,最起码,得搬到较高的楼层。
  而一些位于印度洋小岛的土著居民,则是直接搬离,因为李志永警告过,海啸将彻底吞没这些岛屿,小小的岛上连避灾的地方都没有。
  12月26日8时58分55秒,印度洋地震如期发生。
  在沿印度洋各国旅游景点,无数西方游客趁着圣诞假期亲身体验海啸奇迹,他们居住在酒店高高的楼层上,备齐了食物和饮水,搂着女友狂饮着,那巨大的灾难,对他们而言只是一场另类的狂欢。
  在地面上,大量的平民正在撤离,他们拖家带口,甚至带着家具和电器,向着内陆匆匆而行。幸运的是,根据李志永的预警,他们撤离的路途不需要太远,只要超过两公里,海啸的威力就会大减。
  数架媒体的直升机在海面上盘旋着,准备拍摄下海啸的奇景,这一幕今后甚至可以用在电影里,这可比任何特效还要惊人。
  “天哪,看海岸!”有个摄影师尖叫起来。
  直升机上的众人纷纷回头,只见不知何时,沿海的海水突然退潮,露出了大片大片的沙滩、泥涂--所有的人都明白,这是海啸来临的前兆,大海正在剧烈的起伏着,下一刻,海水就会猛扑向海岸。
  果不其然,在镜头中,海天之际出现了一道白线,白线越来越粗,变成了一道高耸的水墙。
  即使在高中,摄影师们依然感受到了海啸撼天动地的威力,他们结结巴巴道:“这、这波浪有多少高?5米?不,少说也有10米!”
  有个摄影师默默画了个十字:“上帝啊,如果没有李志永的预警,沿海的游客都会死!”
  海啸席卷而来,冲上沙滩,越过堤坝,酒店前事先堆积的沙袋如同孩子的沙雕一样,轻而易觉被冲垮,海水夹杂着无数飘浮物,重重撞碎了酒店一楼的玻璃,冲进大堂冲进餐厅,此前富丽堂皇的酒店刹那间被肮脏的海水吞没。
  正在楼上欢呼的西方游客顿时沉默下来,他们的腿微微发抖,如果自己并没有得到预警,而是在酒店餐厅里宴饮,那自己此时就和亲人们一起,难逃一死。
  海啸继续深入陆地,沿途那些没有加固的当地人高脚屋轰然倒塌在混浊的打着转的海水中,一些野猫野狗中翻滚的海水中挣扎,电线杆、广告牌在海水中只露出了顶部。


第304章 子女前程
  这些太过靠海边的房屋无法挽救,所以并没有进行加固,但是,随着海水的深入,威力慢慢开始减弱,中国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加固的房屋顶住了海水的冲击--中方人员并没有一味的支撑房屋,而是在建筑正面巧妙的挖掘了一些沟渠,引导海水流入低洼地区,大大减少了海水对房屋的直接冲击。
  正如李志永的预言,海啸入侵了内陆两公里,个别地区甚至深入两公里之外,但是随着距离的增加,海啸的威力也呈梯度衰减,当海水最终来到避难的人群前时,已经变成了起伏的小小的海浪,连人们的衣衫都没有打湿。
  人们欢呼起来,这场海啸创造了一场奇迹,连一个人都没有因此死亡,是的,有些房屋倒塌了,但是这木制高脚屋原本就不值钱,等海水退去后,重新搭建就是。
  海水开始缓缓退去,有些孩子们冲进低洼地掏摸着被海水冲上岸的鱼,有些当地人则划着独木舟载着新鲜的食物和水果驶向那些高大的酒店--海水积存的低洼地区,海滩上一片狼籍,到处都是垃圾和杂物,那些西方游客都被困在酒店里,现在正是做生意的好时候。
  但是损失依然惨重,大量的道路、桥梁无法搬迁,被海水冲垮,变压站、自来水站、通信线路等基础设施被泡在混浊的海水中,即使海水退去,大量泥沙也让这些设备直接报废,很多船只无处避难,即使下了锚,依然被海啸裹卷着,被冲到岸上。
  更不要说大量的农田彻底被淹没,粮食绝收,因为浸泡过海水,在数年内无法耕种。
  部分海啸范围内的工厂企业虽然事先转移了重要的机器,但被海水浸泡后,光清理垃圾和淤泥就要很长时间,损失了大批订单,又导致工人纷纷失业。
  人们的性命是保住了,但数百万流离失所的灾民又面临着重大的人道主义危机。
  幸运的是,因为李志永的预警,早在海啸发生前,联合国就宣布展开“有史以来最大支出的一次跨国救灾行动”。
  各国政府和非官方组织都发起大型的赈灾筹款活动和提供各种帮助,红新月会及红十字会、联合国、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等都对灾区提供或准备提供援助。一些跨国企业也纷纷捐款捐物。总的捐赠资金、物资价值数十亿美元。
  在另一个时空,这些资金和物资是在海啸后才送到灾民手里,而且有些国家一直没有将捐款落实,甚至有些资金下落不明。
  但是在本时空,早在海啸来临前,捐赠的资金和物资就已经到位,甚至还有大批的救灾援建人员在灾区待命,大量临时搭建的仓库里存满了物资,车辆和救灾人员整装待发,当海水开始退去时,救灾物质就发放到了灾民手中,无家可归者也被安置进了帐蓬,他们有清洁的饮用水和医疗物品。
  自然,这其中工作效率最高的当属中方救援人员,此前加固受灾地区建筑的技术和施工人员转而就地变成救灾人员,第一时间投入灾后重建中。
  不过,不为人所知的是,因为海啸受灾,经济损失严重,当地政府向中方出让了一些港口,使得中方在印度洋上有了落脚点。虽然阿三哥指责中方趁火打劫,但是当地政府却坚持这是正常的商业合同,当地需要大量资金用于重建,需要给人们提供工作,只有中国人能提供这些。
  而中国人在此前的救灾中深受当地平民欢迎,相关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虽然有些NGO炒作环保、保护传统文化什么的,但灾后的当地人更看重中国人提供的工作,有了工资他们才能重建自己的家园。
  有西方媒体哀叹,李志永的存在让中国大大扩展了自己的影响力,那些逃脱了地城海啸灾难的人们,无不从心底感谢中国人,因为没有中国人的预警,他们早已经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但是,无论西方媒体如何挑拨,李志永的威望是无可动摇的,因为包括美国在内,很多国家和人民都受益于李志永的预警,就连最反华的政客,也不敢指责李志永,要不然,他就将面对无数人们的唾弃,要知道,如今在世界各地,自发形成的李志永的信徒已经成了一支庞大的力量。
  这些信徒甚至集资建立了一座神庙,用于供奉李志永的雕像,虽然李志永再三声明,自己只是个普通人,一样要吃喝拉撒,但这并不减信徒的狂热。
  王宇辰自然也知道这些情况,但他对此无可奈何,李志永是他的一张挡箭牌,如果他亲自宣布预警,那就会将全世界的眼光聚焦到自己以及家人身上,从此以后,再也不用过安生日子了,甚至有可能暴露自己重生者的秘密。
  许婧一直守在李志永身边,她甚至和地质研究所的一个员工结了婚,明正言顺留了下来,显然,她这一辈子都企图弄明白李志永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