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林浩的电影时代-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浩这两年的火爆程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不同于其他演员在影坛十数年沉淀和积累,从1999年10月才上映第一部 电影的他,就已经在刚刚过去的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影帝。” 
  “这样力压众多已经成名演员的成绩,不禁让人们心生疑问,到底林浩是个什么来头?为什么会如此迅速地成功呢?”
  “其实抛开现有的光环,林浩背后的成长经历也与多数人相仿。。。”
  ——《南方周末》张雪。
  《百花深处》在戛纳上斩获两项大奖,对于华语电影的影响是长久而深远的,也注定会影响很多后来者。所以等到第一波新闻媒体的狂欢进行一阵后,官方也出来夸了。
  热度可不止这些。
  后来,报纸上的专访,还有资深电影从业者们也出来评论了。也是夸,不过更多的是更细节和更深处的秘密,当然还有针对《百花深处》的更多东西。
  林浩多会玩啊。
  先把《百花深处》搞个提前点映,邀请这些人来提前观看。既给他们造就了满满的优越感,又给他们直接地震撼,再加上奖项的加持。。。
  夸啊,不过人家夸得就厉害多了。
  。。。
  好比小白文写一些“XX虎躯一震,周身散发出王八之气,那一干敌人是纳头便拜,认作大哥。”之类的比较直白。
  这些文人雅士的,上来就是“我为什么会想夸一夸林浩,不仅仅是因为我看了他电影里的表演,而是其实我之前在评价他的另一部获奖电影的时候就有提到的:他是能演的范围,远超一般人想象。”
  看看,就这一句,点出了:
  我提前看了电影,我之前就有看好他,我的思想范围和你们不一样。这种话要放现在绝对一帮人再下面回你有什么可豪横的?
  但现在人家就吃权威这一套。
  你有个名头,语气越是牛皮,人家越是相信。总之这一轮下来,《百花深处》被吹得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哦拿奖了很厉害”,而是让普通人心里都被科普了“原来是这么这么厉害”。
  这些人的作用啊,就跟后来的“XX带你五分钟看《百花深处》”一样,只不过这种没剧透的故作高深,更显逼格和神秘。
  在这些人的吹捧和奖项加持下,国内目前林浩在文艺圈的地位已经疯狂飙升,人人都想搭上他的车——你就看《站台》有林浩拿评委会大奖,这次没了林浩就拿了个安慰奖,所以对比就出来了。
  只是这时候把,他们找不到人。
  。。。
  戛纳电影节结束后,林浩并没有在漫天的报道和夸赞中回国,而是选择待在了法国一阵子。
  不是别的,《百花深处》谈卖片的事情,那是压倒了这个时候才卖出了最好的价格——谈钱的时候你懒得搞,收钱总要来吧?
  奖已经到了手,钱也要快到啊。
  而且基本上乘着这一波热度,大家就直接要上上档,也是各种事情一段一段的。所以他其实这几天也没心思看什么满屏幕的戛纳影帝什么的,先忙这个。
  反倒是曾黎那边火急火燎地跑回去:
  她现在行情正好,6月6日《百花深处》要上,林浩把她推给何炯上《快乐大本营》做一波宣传。
  趁热打铁,还要搞事情。
  她们要截胡资源了——以前是以为陈导要把曾黎的电影初印象设定为一个势力的女人,结果现在她演的更多像是个幻想。所以自然立刻调整方向,顺便有些资源就要改。
  或者。。。
  《穿越时空的爱恋》,王晶花其实眼馋的是女主。
  总之人家马不停蹄地就走了。
  毕竟回到国内,陈导不需要也不会蹭这波热度,林浩在国外采访不到,她可以随便蹭。就跟。。。就跟《卧虎藏龙》的时候,只有林浩一个人在国内差不多。
  你就看她一下飞机,上来围追堵截的媒体一看:诶?林浩没在,陈导也没在,两个拿奖的都没回来?
  但也不能白来啊。
  于是十分钟后,记者们又开始把曾黎围得人山人海——要记住,那些能有钱且有资格去国外采访戛纳的媒体始终是少数。国内一堆没那么多没经费去的媒体,也等着呢!
  。。。
  视线再回到巴黎。
  自然不是林浩剧组没走。
  贾章柯没走,林浩拿奖了他更进一步忽悠比诺什接戏,到时候会和一起回去;陈导没走,他和法国那边关于《致命温柔》的上映已经基本上好了。
  还有人,额,金宇彬没走。
  林浩得奖了他们没有高兴,宾馆房间里的他们反倒是一脸郁卒。
  “早知道,就再加点钱了。”
  金宇彬慢慢抬起头,懊恼道:“谁能知道,他这部电影拿奖了。”
  “是啊。。。”朴再生也傻了。
  一个刚刷下戛纳影帝的演员,还会再去演一个小导演的电影么?何况林浩自己还说过,如果要准备这部电影,语言问题很大,即使是设定为ABK(American born Korean)也很难。
  现在想来这不就是可能后悔么?
  所以公司下命令,火急火燎的,一群人终于约到了他来这边。这一次,那绝对是足够的诚意,还有更跪。。。
  哦不,更贴心的条款。
  可是啊。。。
  那天他看见有环球电影公司的人过去了,就足以说明人家的行情。。。
  不行!一定要拿下!
  “我出去找他一趟!”
  。。。
  有这样想法的不止一个人,或者说有很多人。新科影帝,之前又有优秀作品产出,但其实最最最让他突出的是可以自带投资这个事情,一下子就吸引了很多个剧组。
  埃里克的剧组就是其中一个。
  这个剧组有公司投资,但是因为成本很高啊,导演是两个新人,以前做编剧的,所以风险不低,公司希望有其他资金一起共同承担,但是找不到人。
  目前就俩困难:
  需要资金,需要好演员,会动脑子愿意花时间的那种。
  刚好就是这个时候,投资《百花深处》,演绎这样一个迷幻人物获得大奖的戛纳新科影帝林浩进入了众人的视野。项目负责人本来之前也联系了有意向的演员,但是对方给的资金少了点。
  还是那句话,前期资金剧组已经用了很多,后期紧巴巴就无疑会降低影片质量,这时候能找到一个自带资金分担风险的也是很好的。
  那就试一试。
  埃里克很快知道林浩也有兴趣,就是林浩说回去和他工作室进行协调,是真的协调,奈何这边也急啊!
  他站在众人面前来回踱步。
  终于是站定,认真道:“我们不能失去这次机会,也不能少了这200万。”众人也点头答应,大家都不傻,200万美金真金白银也不是平白得来。
  不可能干等着。
  所以这边。。。也是准备再次登门拜访。
  “这样,我打算出去一趟,再和他聊聊。。。”
  。。。
  酒店门口,不说摩肩擦踵,起码也是来来往往热闹非凡。
  确实这几天有很多公司找上门。
  经纪公司就不说了,CAA直接过来希望与他合作在米国的业务,ICM估计现在就跟当初的王晶花一个感受。
  片商也不说了,主要忙这个呢。
  电影公司他其实接触的也就环球和派拉蒙这两个好莱坞大厂,多数以欧洲电影这边的公司居多。
  至于个人导演编剧什么的也多了去,自从林浩制作人身份出来以后,很多人抱着“既可以获得投资,又可以拿到演员”的心态来推销他们的本子。
  比如说接下来这两位。
  “好的金先生,这样吧,这部电影我确实有兴趣。你不用太着急,这样,我过两天就回国,在这之前应该可以给你一个比较肯定的答复。”林浩这边送走金宇彬,那边胡远生就看见有两个家伙抱着本子排在后面。
  又是上门自荐的吧?
  “老板不是说不让个人导演编剧直接去见他么?你告诉他们,本子可以放在旁边的屋子里登记,等回去老板再看。”
  翻译简妮佛看了一眼,才道:“噢,不是,他们是新线投资的一个剧组,找演员好像还想拉投资。”
  “这么。。。随便的么?”
  胡远生虽然不太懂,但是感觉之前环球来的几个都是西装革履的,这俩哥们有点太普通了。
  “已经来过一次了,老板很感兴趣。是一个叫。。。《蝴蝶效应》的剧组。”


第180章 利益
  酒店这一层让他给租了下来,所以这里是他的临时办公室。
  欧洲基本上谈的差不多了,亚洲基本内定,比如国内这边是通过“过硬”关系给了砸下重金的中影,于是《活埋》国内有望;市衫尚三自然拿走了霓虹的,这没的说;CJ娱乐高价拿走韩国的,为的是《杀人回忆》;港台本来是打算给安乐,后来杨紫琼牵线拿走给了寰宇。。。
  就是北美吧。。。
  基本给的价码和条件实在是不太行,但如果继续这么磨下去也好像也不会太好。
  这几天就差不多了吧。
  都和那边掰扯了三四天了,如果实在是不行的话,那也不要想太多。说不定市场就是这个价格这个行情。
  总的来说,拿奖之后已经够顺利,一个北美不顺也无所谓。制片人林浩表示,欧洲才是海外的大市场。
  德国给了康斯坦丁,荷兰给了DFW,瑞典给了SMDS。。。已经够好一笔了,欧洲是文艺电影的天堂嘛。相对于投资成本,除掉分给导演,交税,然后各种抽成也是赚的盆满钵满。
  米国这边在价格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倒是可以看看和那些大公司做个顺水人情什么的,以便以后合作。于是《蝴蝶效应》的导演再次找上门,倒是赶巧了。
  “新线愿意给这个条件?”
  林浩莫名惊讶,对方给的金额,比一些小公司给的金额都要高不少。你知道大公司给的钱不一定多,因为还附带各种传播等隐藏福利,小公司给钱多那是要撑场面。
  “是的,林先生,如果你愿意与我们合作新片的话。”导演满脸期待,他觉得自己很幸运,汇报上去上级居然很快就送来了传真,明显也是有合作意向嘛。
  “那好,我们就好好研究一下。”
  。。。
  瞌睡了送枕头,新线本身也不是小公司,何况他本身就是打算接《蝴蝶效应》的。
  所以林浩仔细看了新线的这个合同,因为蝴蝶效应的本子在上面,他看了看这次人家大方了居然:
  给了林浩票房分成。
  不多,百分之五,但意义很重大。
  在美国啊,是这样的。中下层的演员跟国内一样,也是拿固定金额的片酬,但这些片酬不会特别多,也不会出现后来国内那种四五线都能发大财的那种。
  那为什么后来的国内四五线也拿不少呢?诶,咱们接下来说的都是后来的情况啊。
  其实就是国内当红一线也是拿固定片酬,拿的非常多。这一点和米国不一样——米国这边,不少当红一线是拿一定金额的片酬+票房分成。
  这其实就把人和电影绑在一起了,电影好坏与自己相关,自然更尽力。
  其实如果电影好,这些人拿的片酬更吓人,但一开始拿得少啊!国内吧。。。提前把电影的演员费用一次性付清,其实就是赌博也差不多,等演完,拍拍屁股走人,钱反正是到手了后续没金钱上的影响。
  只是剧组,一开始就资金困难了。
  那你要说他扑街多了总有影响吧?
  有,但最多背后的公司再捧一个新的“流量一线”出来——反正国内现在造星其实很快,一年就能爆红好几个,所以赚够本就行了。
  才不管什么破坏不破坏市场呢,像美剧那种拿上千万拍一集?倒是可以这么吹啦,实际就是扯淡,拍出来观众一看才知道所有特效都用在宣传片里了。
  。。。
  好吧,回到正题。
  本来是个挺好的开头,看得出《蝴蝶效应》剧组还是满诚恳的。然而接下来的投资的文件和发行文件,却直接是让林浩气笑了。
  首先这个东西,基本上已经明着说你可以插人,但是关键的事情还是我来。
  林浩本来是打算吧,如果投资《蝴蝶效应》,自己肯定是制片人,而且必须掌权的那种。团队,就要从《百花深处》这边和自己请人带过去,再和新线这边对接,起码也是要占据不少主动权的。
  结果人家什么意思?
  看起来还好,但实际上就跟王家卫要投资一样:你钱来,演员来,我们帮你做其他的就好了,没钱了再找你要,你放心很轻松的。
  当我傻呢?
  然后,这说的利润的事情,就是想拐外抹角。虽然还没无耻到说什么“影片净利润的多少多少”,但本身林浩团队如果不插手进去,这些“毛利润和净利润”什么的,不也是他说了算么?
  伪造票房,隐瞒收入,阻拦审计,好莱坞的老套路了。也丝毫不提影碟,其他平台及周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