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林浩吧,还没开始就接到了好多封邮件邀请,多数是商业的。
小白电影人要想进一些比较高端的宴会,基本上是没戏的——如果有机会进的话,那就是通过买票。三位数到四位数不等,这些人往往是最活跃的。
比如《苏州河》的时候,娄烨他们就是如此。甚至于为了接触到更多卖片的机会,他们还做过偷偷溜进去的事情。
而出了名的,像《英雄》剧组基本上都不算小咖,就属于被邀请一类的。
主办方,尤其是那些商业一点的主办方邀请,甚至通过一些利益关系请他们来,就作为主打放出去消息。这样你在宴会里绝对是被吹捧的对象,但是这种宴会极少会有对你有帮助的人,都是想抱你大腿的。
而今晚这个宴会,也是商业的。
不过是品牌方的商业的:Dior举办的,林浩最近声势大涨,有机会成为支线Dior Homme的全球形象大使。
老实讲,时尚方面的资源他在国内也算走到前列了。毕竟这时候的国内,还算是西方很少接触的土壤,也就是林浩走出去了才有这个待遇。
。。。
晚上10点,一番忙碌之后林浩如约而至品牌方的晚宴。
基本上奢侈品牌的晚宴,出现的人和电影圈交集没那么多。但林浩从车上下来,仍是收获了不少欢呼和口哨,似乎也是有不少人知道他的样子。
嗯,也不意外。
他也算有点名气了,人家才愿意直接给他一个支线的全球。所以进去之后,简妮佛和劳伦斯这俩一个陪着林浩,一个继续社交,一直到晚上凌晨十二点多散场。
接触了一些Dior的高层。
还行吧,林浩形象气质都很好。
加上Hedi Slimane的支持,拿下这条支线的全球形象大使应该是稳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三四月份左右他就应该会拍摄一组宣传广告。到时候会铺陈到全球,也算是给他带来一些曝光量。
“又下雪了。。。”
出了门吹来一阵风,林浩穿着并不厚,毕竟是来晚宴的不可能穿个羽绒服,更别说花棉袄军大衣什么的,自然感到一阵寒意。
“老板,衣服。”
简妮佛还算及时跟上,不过要是黄勃在,都一早拿着衣服等着了。
“哎哟,早知道多带两件。”
林浩伸了个懒腰,一路飞过来基本上没有休息的,就是连续五个行程,也真是累了。倒是这寒风一吹,让他精神了点,便上车回酒店。
。。。
2月6日,第53届柏林电影节开幕。
这一次主竞赛单元国内入围的有两部电影,一个是《英雄》不用多说,另一个叫《盲井》。
《盲井》其实人气不高。
在国内的时候只在一间酒吧内试映过,没什么名气。但导演李杨是旅居德国的中国年轻新锐导演,身处德国非常知晓欧洲人的艺术喜好,倒也是信心满满。但国内媒体这时候基本上没有关注过他的,有也是一句话带过。
因为关注点可并不只主竞赛单元。
巩利的新片《周渔的火车》欧洲首映,“香港之夜”移师柏林,《天下无双》《无间道》和杜琪峰新作《PTU》将被安排在“Forum of New Cinema”单元中放映。
甚至讲述成龙身世的传记片《龙的深处》和陈可辛的《三更之回家》将出现在“Panora cinema”单元中播放,都是报道的热点。
这些就是媒体追逐热度了。。。
就好像张一谋已经反复强调《英雄》不是来冲奖的,大家依旧把电影节焦点关注在这,搞的部分喜欢电影的影迷反倒不开心。而林浩则是还好,他对媒体已经免疫,开开心心欣赏着开幕片《芝加哥》,并不在意这些杂事。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
电影节来多了,也就还好了。
如果自己没戏,其实更多感觉自己更多像是配合各种商业行程。包括这次《英雄》的发行商要求,Dior的代言邀请,还有各种社交,其实感觉和电影的链接有时候不那么清晰了。。。
又或许这本身就也是电影的一部分。
自己以前只是管中窥豹,现在自己了解接触更多,其实反倒是和电影更紧密了。
第220章 选片人
2月7日,柏林。
展映厅门口人潮拥挤。
昨天晚上柏林下起了大雪,却仍阻拦不了观众排长队买《英雄》的首映票,所以不出意外的1000多张首映的票直接售罄。
而安德森作为一名电影节记者,自然获得了官方赠票,免去了排队之苦。但他和普通观众不一样的是,人家排队辛苦欣赏电影开心,他是不用排队,欣赏电影的时候很忙:
要写明天的报道
而且,他还不出意料地在这里看见了很多同行——大家都知道今天的首映非常重要,所以意味着明天自己继续更加别出心裁。
头疼啊!
可电影节前期你懂的,重量级的片子总会是有限的。所以安排《英雄》这种级别的片子在7号,一方面是配合人家宣传安排,一方面也是保持电影节热度。
大家也就一窝蜂来了。
但可惜,没有人理会他的苦恼。
很快,时间也到了2点50,《英雄》剧组众人悉数登场。
。。。
相比于开幕式红毯,今天除了两名女星继续争奇斗艳之外,两名男星明显放松很多。一个身着黑色,另一个也是简单的亮银色西装,似乎是某品牌新品。
安德森便拿着相机咔咔对着。。。
男演员拍。
拜托,李连杰诶,昨天都没露面诶!还不抓紧时间拍?指不定人家一会放完电影,直接溜了。
而剧组这边动作也快,在现场发表了简单地讲话,然后留了两分钟给大家拍照咔咔咔,以方便那边不能进入场内观看的媒体们有得交代。
之后,便是入场看电影了。
这一看,就是一个半小时。
而整部电影看下来,对于很多记者来说,观影还算愉快。一如既往地“张一谋”式电影,就是投资大了些,内容复杂了些,但你要说商业娱乐性什么的。。。
好像也没有。
安德森笔记满满,但他写的和一旁韩国记者写的差了很多。文化差异嘛,可能东亚这边还好一点,西方这边就算了。
所以安德森总结出《英雄》的主题是——和平反战。而现在整个媒体界都在反战:伊拉克,大家懂得,何况新主席Dieter Kosslick去年上任之后就大搞政治牌,今年也一样。
这真是赶上了,安德森感叹。
那明天就结合和平写一篇。。。
然而就在这时候,旁边有人发声了:
“太失望了。”
安德森扭头惊讶看向旁边,其实,在他一边的可不是什么韩国记者。人家是一个影评人,奋笔疾书的,就是一堆批判的内容。
。。。
记者们某种意义上也和新主席一样:
想搞个大新闻。
嗯,你这么说,将来是要负责任的,你明白吗?
怕了怕了。
但总归记者关心的是,这部电影的主创团队:这星光熠熠的演员和导演阵容;投资大小:3000万美元的投资可以说是中国前所未有的一个投资,大家都很关心这个;还有话题性之类:
诶,贴合和平主题,有的写了。
至于其他方面,他未见得多专业。
所以就跟不了解中国文化的普通观众一样,这画面!这打斗!这明星!还有这波澜壮阔,风景宜人的画面,那个超级美的湖水。。。
“哎,失望啊。。。”
然后他就听见一边的人又和同伴如是说:“这个故事真的是太过于苍白了,要不是演员的演绎,我真是难以想象会如何糟糕。而且根据我了解的来说,这个历史。。。”
“确实有一些问题。”
“那我们先回去查查。。。”
“抱歉,无疑听到你们的对话,但是你们觉得这部电影有一些问题么?”
“不止是有问题,是有很多问题。”
两个人一愣,奇道:“你能听懂韩语?”
“当然。”安德森看着他,眼珠一转,立刻抬头道:“事实上,我是银幕的记者。不知道两位有没有时间,接受一下我的采访。。。”
。。。
2月8日,场刊出分。
《英雄》还算不错。
但报道上面观众虽然反馈不错,影评人对这部电影却是意见颇多。这也就让《英雄》的业内呼声渐弱,冲奖希望更低,但似乎制片方并不在意。
额,张伟平其实都没处理这些事。
拿奖什么的,并不抱特别大希望,票房好就对了。因为剧组现在已经到了巴黎宣传法国首映,之后也不会再回到柏林,而是直飞香港筹备下一部片子:
“如果要获大奖的话,我们再考虑让张一谋飞回柏林一趟,单项奖就让剧组的一个人代领算了。”
瞧瞧,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他甚至手里拿的报纸,都不是关于这个的,而是看的是国内的一个趣事:
大陆内地的媒体最近选出了一个内地电影人权力榜,张艺谋凭着《英雄》在内地打破票房纪录,以及入围柏林影展的声势,和林浩《百花深处》票房惊人,《活埋》海外走红,以及《百花深处》斩获戛纳金鸡影帝并列第一。
第三是姜文,他作为资深电影人,《天地英雄》拿下70万美金片酬,那可是轰动一时的内地片酬第一。
第四名是今年凭着《周渔的火车》参加柏林影展的巩利,这也不用说。
而第五名则是赵薇,虽然去年拍戏不多,大家都懂得。。。军旗事件,打人事件对她影响很大,但偏偏她的群众盘实在是太多了,所以今年还会有很多新戏。
第六就是章紫衣,《英雄》后,又接演了《紫蝴蝶》和《2046》。
这么一个剧组,前六就包了一半,还两个第一都在里面,媒体追着也不是开玩笑的。而这感情好,《十面埋伏》的时候,剧组的关注也不会少了。
诶对了,说起来巴黎首映后,
林浩就不见人影了。。。
。。。
“An empty street An empty house
A hole inside my heart。。。”
街角,卢克尽情地对着他唯一的观众唱了好半天,只因为对方爽快的给了自己50欧元。真是个好人啊,懂得欣赏我的音乐。。。
他又仔细打量了一番。
年轻人,二十多岁,穿着得体但是有点百无聊赖。。。这,是不是某个音乐公司的星探?有可能,不然怎么有闲心坐在这。
那我要好好表现,安德森精神一振:
终于是有人要发掘我了么?
这一天终于来了,我可以solo出道,就像迈克尔杰克逊;也可以组合,到时候公司随便给我组个东城男孩,前街男孩,或者麦克不学摇滚都行。。。
想多了。
林浩坐在这边的唯一原因就是:找个清净,这个卖唱的家伙邋邋遢遢的,周围没什么人靠近,算是给了自己一点空间。
他在等人。
等谁呢?
戛纳电影节的选片人了,来早了进不去餐厅,也不想尝试能不能刷脸,就老老实实外面等着了。
第221章 推荐人
林浩亲自来法国接触的,不是什么区域的电影代表,也不是下面的小成员,而是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选片委员会主席:
蒂埃里·弗雷莫。
弗雷莫先生今年42岁,01年就任此职位,02年和林浩在电影节后的宴会上见面,相谈甚欢,03年林浩带着电影主动上门找他。
而这部电影不出意外的,是《杀人回忆》。
这个举动还算是不多见的。
因为自从吉尔斯·雅各布接手戛纳电影节之后,就不再是由各国相关部门挑选年度佳作送审,而是改为自主选择影片。
所以一般弗雷莫其实并不是坐在原地等着大家送过来,大多数时候,他每年都要飞往世界各地去看大量影片。用他自己的话说,平均“每天看5部、6部甚至最多一次看了12部影片”。
而这,是平时工作日的时候。
每个周末他要看25盘录像带,一部电影通常时间又是一个半小时左右,又不能像是看足球赛那样就看进球瞬间。
电影要复杂的多,有些电影你很需要看一阵子才能懂,而不是跳着看。毕竟来参展的都是些艺术电影,这种电影你哪怕是跳了一点,很可能后面就会出现缺失。
林浩觉得,弗雷莫一定很需要2。0倍速播放功能。以及啊,他自己也猜测可能看到一些觉得不行的,后面看一段还是不行就直接弃了吧。。。
。。。
那,林浩这边亲自把《杀人回忆》送过来,一方面是约定好了有这个时间,主办方很喜欢这些业内知名成员推荐,因为这样找到好片比大海捞针机会要高一些;另一个,就是不出意料的话,他今年会是三度造访戛纳。
戛纳希望和他建立进一步的联系。
是的,出于以下两个理由。
首先第一个,就是经济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