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年春节只要你看电影,国外大片就是前者,国内大片就是后者。
有人就在网上笑称:
“马冬梅还真说准了,今年的电影,换一场就是林浩,换一场还是林浩,这家伙太火了!”
好像还真有几分道理。
当然被观众们津津乐道的并不只是这一个梗,还有其中一些梗比如“我抄我自己”,也就是李雷穿越之后抄的歌曲里就有《最初的梦想》。
比如豆瓣高赞评论:
“三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这就纯粹是蹭热度了,就是餐厅吃饭的时候,李雷砸人用的是三个馒头。。。
再比如《一剪梅》,可惜就是这个年代没有潮汐海灵。。。但沈腾也着实小火了一把,要不是他在认真准备《疯狂的石头》话剧,剧团的绝对要把他拉出来溜一圈。
总之时至今日呢,电影口碑也开始稳定,高贵的豆瓣网友给到了7。9分的评价也是很不错。
而一旦口碑和票房热度都稳定,其实也不用你特别宣传,那些摇摆不定的观众一般都会从众心理选择大家都在看的电影;如果你还特别宣传,那就更稳了。
甚至口碑发酵,还会吸引来一批本来没有打算来影院的观众:“我就是听他们说挺好的,我就来看看究竟如何。”
“看完感觉如何?”
“挺好!”
。。。
24日,春节七天假的尾声。
张琪琪在街上走着,突然抬头看见一家影院——一下子就想到她最近在网上吧,老是看见一些帖子,说什么“今年都没看到冯氏喜剧,要是不看《李雷》的话,就感觉这一年就没怎么笑过”
“不是吧,这么长个假期,你一部电影都没看不是可惜了?”
“超级无敌好笑,我和朋友二刷了”。
诸如此类。
都会好奇,所以要不要进去看看?
春节真的挺无聊的,走亲戚也走完了,马上也要上班,总感觉啥事都没做一个假期就完了。说不定还真的像人家说的,看了个电影回去还和同事有的聊。
于是她闲来无事也就过去,排了一小会,就对着售票员道:“你好,我要一张《李雷和马冬梅》的票。”
“哪个场的,现在有7点40还有两个位置,要吗?”
“五六点的没有么?”
“不好意思,这些场子都卖完了,其实七点四十也很不错,前几天这个点的场子都没有空的。”
“额。。。”
这一点就类似于,你去买东西,到了一看就只剩两个了。无论怎么样,心里总会觉得更想买了些。
“那我要一张吧。。。”
“爆米花可乐需要吗?”
“还有一个多小时,太久了吧。”
“没事,你可以拿这个票到时候直接去领,不用再排一次队来买了。”
影城的重要收入来源,其实就是爆米花可乐这种高价小吃,人家自然卖力推销:“而且我们今天推出了春节优惠套餐,两样一起买会便宜五块钱。”
“啊。。。那就来一份吧。”
。。。
张琪琪的情况并不是特例。
不少人在今年的春节假期,无论是在前期各种宣传,还是后期软文的PUA下,纷纷走进了电影院,观看电影。
在此之前,很多人都没意识到这个档期的厉害:
春节诶!
这可是全国人民基本上都在放假,加班还要几倍工资的时候。
并且进入新世纪,大家也早就不止满足于走亲访友,尤其是年轻人,他们需要更多的娱乐社交:不是坐在一起听你催婚,也不是在炕上打探你的各种隐私,比来比去。。。
看电影,不好么?
大家一起笑笑,或者我自己被亲戚搞得烦了自己出来笑笑,挺好的。
所以《李雷和马冬梅》的上映第一周,有大批大批的年轻观众涌入市场。
最开始的可能是被网上的攻势,那个年代的记忆和情怀,或者其他什么原因吸引过来的。然后到后期追赶潮流,大家都在看我也看看。
如此这般,上映一周后,长林影业直接甩出一张相当精彩的成绩单:
上映7天,单周票房7617万。
影评人愣了,报社惊了,连圈内导演制片都觉得这个成绩不应该啊。。。
按照最好的走势,《李雷和马冬梅》的票房首周估摸着4…5千万,整体应该落脚在1。2到1。5亿,但如今这个架势肯定是不止。
而且还有个怪现象:
这七天,电影基本上没有达到一个观影高潮期,但每天都不少!
当然主要造成这个的原因很复杂,比如观众们春节没有观影习惯,都有时间,想就哪天去。。。但这部电影应该不会止步于1。5亿了,2亿,应该是很有可能的。
那也就是:
这部电影,票房会超过《无极》了。。。
这可就让业内不少人心思都浮动起来了,喜剧片,纯玩喜剧,也可以出好票房啊。
第418章 票房影史
3月7日,晴。
春节过去已经一阵子,到现在大家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而且基本上都深陷“假期综合症”整天无精打采的。并且不需要12点,直接全员进入网抑云时间:
我为什么要上班?
人为了什么活着?
宇宙的起源又是什么?
各种郁闷走神,兴致不高,甚至偷偷在58同城上面找着跳槽的机会——当然在那个女人还没有代言之前,这个网站倒好像也没有那么大的名气。
而话说回来,这些情况也有一些例外。比如京城东三环某家公司就是如此,这个公司上上下下,现在都沉浸在即将放假的喜悦和票房大卖的兴奋中。
长林影业现在发展很好,也很人性化。
春节没休息现在肯定要准备调休了。
而票房大卖,则是指《李雷和马冬梅》在春节档这个以往并不热门的档期,第一周已经聊过了就不说,第二周口碑继续高涨,越来越多路人进入电影院,竟然也是卖出了7100万的好成绩。
再加上大家复工之后,不少回家过年的没什么电影院的,还有一波回流。
所以到今天,票房已经到了1。83亿。
磨一磨,破两亿完全没问题。
。。。
之前说过票房破1亿是什么概念,那破2亿呢?
那就和破亿又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了。
因为06年就有3部国产破亿电影,05年一部但《神话》也是9700万,04年也有《功夫》《天下无贼》《十面埋伏》三部,但是这几年,就一部破2亿的。
要知道,现在大片时代开启后,国内电影市场是有多么发展迅速的吧?各种政策也倾斜,导演也给你解封,条件也上来了。
但就只有一部,《满城尽带黄金甲》。
所以直观数据就是:
根据2007年的最新统计,中国国产电影国内票房历史排行榜票房第一的是去年年末上映,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
2。91亿元。
第二名同样来自张艺谋,2002年的《英雄》,2。5亿。
第三名是一部比较早的片子了,92年的《***》,2亿。
而目前最新排行,就是第四名的宁浩导演的《李雷和马冬梅》,1。83亿,并且估摸着要不了多久就能破2亿了。。。
虽然以前的经济水平,票价什么的,不能和现在比;虽然和快《投名状》《集结号》这些大片会来袭;虽然一切的一切。。。
但可能也就是一两周后,林浩就会在国产电影票房影史前三里,拥有两部主演的电影,想想还是挺牛X的哈。
所以话又说回来了:
你再想想,光是奖金什么的,那能少了吗?
。。。
“今天晚上李总请客啊!我给你说你这次,这必须请客了!”随着会议室门的打开,一群开会的员工出来了。而刚一出来,就有好事的带头嚷嚷着敲竹杠。
被围在中间的男人也满面红光,显然是得了大好处:“我请我请,没问题!”
“火锅走起,我给你说,今天我要吃三盘毛肚!我当自助餐吃!”
“当然,今天管够!”
“好诶!!”一群人于是起哄。
刚刚完成的会议上,公司的二把手胡远生宣布了这位负责市场的李晗,因为在这次电影安排中表现出色,又遇上公司扩张,就成功升级了。
所以他此刻正被手下拱着请客,自然也是轻松答应——何况马上就发奖金了,数额颇为可观,也就不差这一顿。
到时候放假,还可以家里欧洲游,孩子上私立小学,再投资点股票房产什么的。。。
完美!
越想越美,但他还是赶紧招呼:“行了行了,快到老板办公室了,你们小声点。”
这边林浩也在办公室早就听到了笑声,他也笑了两下,但是没出去。毕竟自己还是公司的老板,和员工再亲近那也是有距离感的,何况他也不是那么亲近。
揉了揉额头,他又翻开一份报告,才看了两页就接到个电话:
“嘿,布莱恩,今天过得怎么样?”
“你确定不来参加这边的party?”
布莱恩可能在一个什么活动场所,那边有欢快的音乐,和吵吵嚷嚷的人声:“我真不敢相信你这么淡定,《博物馆奇妙夜》破6亿了!这可是你第一部 全球大卖的电影,你确定不过来庆祝一下?”
。。。
是的,国内在庆祝《李雷和马冬梅》的同时,国外也在庆祝《博物馆》的成绩。
同样,载入电影影史手册,不过是世界级别的。
中国算是《博物馆》上映比较晚的地区了,迄今为止7600万软妹币的成绩看似并不是那么多,但也成功助力《博物馆奇妙夜》破了6亿美元,在最新的统计中进入了全球票房纪录最高的100部电影。
并且排在第32位。
这可是世界影史,排在它前面的是《耶稣受难记》,后面的是《007皇家赌场》,还有更后面的《金刚》,《碟中谍2》这些知名电影。
进一步的,林浩演到这样一部电影,不仅是商业价值的提升,还有公司也收益提升。
要记得CAA拿的可是百分之10的提成,所以这一次CAA拿的就是数百万美金的提成,抵得上不少二线明星一整部电影的片酬了。
布莱恩也很满意。
各种庆祝办起来,还挺nice。就是一点:林浩作为男主演为了宣传自己国内的电影,当然还有过春节的缘故,他也就没去。
。。。
“庆祝什么的,我真的有点腻了。而且到时候会有一堆我无法拒绝的人找上门来,反倒不好。”
林浩换了个姿势坐好。
然后话题一转:“与这个相比,我更关心下一部我们的安排。”
毫无疑问林浩有这么一部代表作品,也就算转型OK了。接下来,艺术片可以接,商业片没问题,就连恐怖惊悚片也是可以考虑了。当然对于布莱恩来说,他最想给林浩接触的,还是那些上亿制作的大电影。
“我知道。”
布莱恩点头,端着一杯咖啡在沙发边上坐下,才道:“那行吧,我会帮你筛选一下接触你的资源。最近华纳那边有部片子,我会尽力帮你争取。你自己要有喜欢的,也可以演,直接给我说。”
“嗯,那我想想吧,你也辛苦了。”
“我多希望每次都能这么辛苦。”布莱恩于是就笑,他巴不得底下演员天天让他这么忙来忙去。所以他皱眉想了想皮特,也就摇摇头,继续起身去给自家的摇钱树寻找新资源了。
第419章 大导演的新片
洛杉矶,清晨。
“改编《李雷和马冬梅》做电视剧?”
几缕晨光洒在欧式风格的餐厅里,林浩一边吃早饭,边听到公司里的人向他汇报了这个消息。
他不禁有些无语,只:“这种片子要做电视剧,很难经得起细究的,有太多细节需要合理化了。”
公司那边,也只能说:
“那边倒是没说,但他们表示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高价请你编剧。。。挂名也行。”
林浩也就笑了,道:“挂名就算了,真要我写的话。。。那我还真没这个时间当编剧,他们也请不起。”
林老板从来就是只给自己拍的戏写本子,所以别说把剧本扩容成为一个24集的电视剧,就是之前卖出去的《无名之辈》都是黄耀在和开心麻花那边对接剧本的事情,他可没时间。
林浩也就想了想,又挖了勺酸奶,道:
“还是算了吧,暂时不卖。”
其实现在想买《李雷和马冬梅》的电视剧版权,对方打的心思很清楚:无非就是乘着电影的噱头,来一波电视剧的营销。
这件事情在以后的日子很常见:
比如《小时代》电影,额,虽然被骂的很厉害但是确实命中受众,然后票房很好。所以就有了《小时代》同名剧,也收获了一些流量。
同理,《李雷》这部戏已经获得了如此惊人的票房,就算他不卖版权,估计过一段时间也会出来一堆内容相仿,名字相近的“仿冒品”。
就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