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老师,林老师!”
一阵吹牛打屁,时间到了。有人于是跑过来招呼他要去站点了,林浩也就留了电话告别,约定有时间可以继续聊。
。。。
出门,门外已经是热火朝天了。
8点开始,先是15分钟的仪式。
这个在午门广场举行的起跑仪式,副市长主持,市长致辞之后,再由圣火护卫人员将点燃第一支火炬并交给市高官,最后将火炬交给第一棒火炬手——航天英雄杨利伟。
林浩自然是不能去那边参与仪式了,他就再原地定点站着。周围的人群很是兴奋,放着歌曲,欢呼着。
等到林浩看着第二棒杜大卫跑过来,就赶紧准备好握手,击掌,然后交接圣火。
“噢噢噢噢噢!”
不少人欢呼鼓掌。
好嘛,其实林浩本来很激动的,但周边群众比他更激动,一阵尖叫直接把他吓得差点手一抖哟。。。
当下就立马老老实实在志愿者的护卫下跑步,挥手,微笑。。。
然后就看见下一棒了!
我去。。。
半分钟时间这么快的么?还是说我跑的快了,没有跑满30秒。。。
好吧,好像也确实很短。
不过这短短的一段奔跑,这短短的一段奥运,大家已经等候多时了。
。。。
8月8日,北京奥运会盛大开幕,空中“大脚印”,击缶而歌,画卷摊开,蓝色星球,主题曲《我和你》。。。
不只是在场的观众,包括每一个人都难以忘怀:
再过十年。
再过二十年。
大家依旧会铭记这个星光灿烂的夜晚,中国送给世界的视觉盛宴之旅。
第459章 特效大片的拍摄
国内奥运会无疑是万众瞩目的,可有些人却无法继续欣赏,只能在众人都往北京飞的时候,自己往外飞。
林浩离开的时候有那么点不舍的意思,毕竟国内此时情绪高涨,气氛爆棚:昨晚中国奥运会以一种宏大繁华的开场,引得全球观众感叹不已。也让下一届举办奥运会的伦敦表示鸭梨山大,表示至于吗?
国人谦虚:哎呀没什么,其实心里美翻了。
上头也觉得宣传效果很好。
从上到下一片和谐欢乐。
只是你不能违背你的工作安排啊。
参加完开幕式,林浩第二天一早就飞去米国继续《2012》的拍摄。8月份的戏份都是零零散散的,因为可能上一个镜头需要实景拍摄,下一个镜头就到了室内拍摄,比如说接下来的这个部分:
今天的拍摄地点在一个机场,拍摄的剧情讲的是一行人逃出来之后,要去中国,只能去机场寻找能飞到中国的大飞机。
这时候,一堆幸存者们也来到了机场,他们跟无头苍蝇一样乱转,不知道事情真相,但依然期待逃到个安全的地方。
这时候,他们就在机场的屏幕上就看到了米国黑人——划重点,黑人总统宣布真相:世界末日来了,他将会和他的国民共存亡。然后就是你懂得,一堆米国总统高大上的发言。。。
但主角团这可不能死啊。
所以又发挥光环:他们在这里碰见了同样困在这的杰克逊的老板,超级富豪汉克,而汉克的私人飞机驾驶员找到了一辆安东诺夫225飞机,只是缺一个副驾。
这不就,又巧了吗?
他们就可以飞去中国了。
。。。
罗兰不是个那么纠结于“逻辑性”的编剧,何况这部电影就被定义为爆米花大片,不讲究内涵。全组大大小小的演员,也多数是抱着这种心态,没有特效的部分拍摄起来就跟推土机一样迅速。
8月17日,机场,人山人海。
八月的夜晚这个小机场依旧热闹非凡,因为有非常多群众演员。他们扮演的就是逃生到机场的人们,所以就算没拍,这么多群演统筹起来也是非常要命的。
机场候机厅这边本身就不大,这么一吵,很是让人烦闷。不由得更想早些拍完:
“灯光!”
“灯光好了吗,我要一个那种不太亮的,昏黄感觉的灯光!”
“好,可以了,来,321,action!”
镜头里,一行四人在机场观看总统的讲话,结果总统的话还没说完,电视机就白光一闪,变成了满屏雪花。机场众人顿时又开始慌乱,四人也都左顾右盼:
“我们怎么办?”
“不知道。”
“希尔博曼医生?”一阵混乱中,四人碰见了继父希尔博曼医生的病人,塔马拉。
林浩本身还是跟着左顾右盼,眼神慌乱,可他此时顺着塔马拉的方向就看见了她背后正在打电话的富豪:汉克。
男主角直接脸色激动,拨开几人大步过去招呼:“卡尔波夫!”
富豪很奇怪:“你怎么在这?”
“你知道事实真相的。。。”
林浩却没有管这个问题,只是抓住自己老板的肩膀,然后又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些冒犯,便语气轻柔道:“所以你有办法离开这里的,对吗?你有飞机的,请你也带走我的家人吧。求你了。。。”
“cut!”
罗兰点头看了看画面,确认无误之后才道:“行,下一个!”
。。。
咔噔!画面一转,来到下一个镜头的拍摄地点就变成了室内,时间就已经是一周以后了——这里被搭建成了飞机内的模样,毕竟不可能真租一架飞机。
模拟拍摄就行。
他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室内,就是专门用于拍摄飞机内部场景的。
而今天要拍的镜头,就是机舱内飞机往上拉升,不少东西跟着往下滑;往下偏,飞机也跟着又划过去的片段。
安东诺夫255是前苏联研制的超大型军用运输机嘛,所以剧组为了这个内景布置了好一会,才喊道:“好了,导演,没问题了!”
“OK,道具组可以撤了!”
“3,2,1,action!”
一行人跟着富豪汉克和他的私人机长上了飞机,继父负责去副驾,他们几个则蜷缩在机舱里,然后。。。
“啊!!!”
“啊!!!”
屋子往左偏,东西往左边倒过去,小演员们负责尖叫呜咽,林浩负责抱紧前妻和孩子;屋子往又偏,孩子们继续尖叫,林浩负责抱紧前妻和孩子。。。
怎么觉得怪怪的?
前妻的现任老公在前面副驾驶开飞机,拯救众人;男主在后面这样阖家欢乐。。。
“这个想法很有趣。”
罗兰笑了笑,解释道:“你是按照正常时候的想法,但如果你面临的是世界末日,有的时候就不会想那么多了。”
“好吧。”
是他低级了,想的太多。可《2012》真正拍起来和想象中的不一样,完全是分散开来的。演员更多是一段段完成拍摄,没有多少感情的链接和拍戏的快感。。。
嗨,怪不得那些大牌演完商业大片,都要接一部文艺片了。
感情是这个原因啊。
。。。
8月下旬的拍摄,真正拍的其实也就10天里的6天,其余时候都带着演员们在前往各个去景点或者棚内的路上。
奔波忙碌。
这期间,威尼斯电影节开幕了。
这一届电影节因为有贾樟柯和林浩,还有余力为,给媒体们带来了不少期许:而同样的,作为评委的杜琪峰亮相电影节,更是让国内影片的获奖希望大增。
结果人家在接受新浪娱乐专访的时候,被问及林浩的影片时,他犹豫了:“这个,我也还没有看过他的这部影片,所以不知道情况。”
“威尼斯电影节是华语片的福地,而主席马可…穆勒也很推崇华语片,您做为中国导演会有所刻意对中国电影有好感吗?”
“我是中国人,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和看电影的视角自然决定了我的审美品味。但我相信电影语言都是一样的,任何国家的电影只要是好的我都会欣赏。我会秉持公正的原则对待每部影片。”
此言一出,其实引发了一些小小的争议。有人觉得你都说了“我是中国人”那就要帮忙;有人觉得作为评委,还是要大公无私,总之各执一词。
此时事件的男主角们多数已经到达地点,林浩却还在《2012》片场。
他在车内。
和阿曼达在一起,准备拍摄一段煽情戏码。
第460章 煽情戏,过瘾
《2012》投资很大,风险很大,因而这种电影一般也都会拉上些赞助商来做些广告提前收回部分成本。这些广告可能是一个主人公的爱好,一面墙的海报,或者是直接的一辆车:
《天下无贼》里的那辆车就是广告。
而同样《2012》里除了一开始的加长版林肯是个广告之外,一路上开的宾利欧陆、保时捷Carrera GT,甚至包括最后给到镜头的法拉利F430也全都是广告。
以此类推,现在要拍戏的这辆车。。。
它还是。
广告无处不在,不过形式也不能每一次都搞得那么明显,所以这个镜头里只能看见汽车小半个方向盘,以及林浩在触屏上操作着调整FM频道,试图收听到点什么。
收听到点什么都好。
他按着触摸屏幕上的左右键,从90。3到96。7再到往上。那音响里传出的除了几声杂音,并无异样,林浩只能反复左右调试,但依旧什么都没有。
“有信号吗?”
林浩听见声音抬起头,是阿曼达。她穿着一件宽大的衣服显得有些不奇怪,但她依旧是努力裹得紧紧的。毕竟他们要去的地方是青藏高原,那里海拔很高,也很冷。
在米国那一身,不合适。
林浩见状,他也只轻轻晃了晃脑袋,道:“没有,什么都没有,一个紧急信号都没有。”
“嗒。”
阿曼达应声打开车门,坐了进来。
光线很暗,只有两个人的脸露出来。逃亡让两人都很疲惫,整个人都不太好,发黄的脸上带着粗糙质感在微弱的灯光下反倒愈发明显了起来。
林浩看了看她,又转回头。
阿曼达开口了:
“我不能想象地面上发生了什么。”
他手指一停,停在了101。3hz,整个车内陷入一片吊诡的安静中。良久,阿曼达才再次开口:“记得我们以前露营的甲壳虫吗?车棚老是合不起来。”
“嗯。”
车厢空间很小,两人说话都带着重重地气声,并且林浩的脸上也泛起回忆的色彩,还有几分感伤:“不过我带着孩子去黄石公园的时候,想找到当时的老地方。。。但我找不到。”
两人又是一阵沉默。
“。。。你认为人会变吗?”
“你说的我么。”
“对,你认为我们分手之后,你变了吗?”
“。。。现在多吃些米饭了。”林浩抬头。
阿曼达直直地看进他的眼睛:“不,你以前经常忙着你的书,你都不管我们。。。”
她最后一句收于长长的叹息。
男人也只能仓促问道:“你爱他吗?”
“算是吧。。。”
。。。
谁能想到,电影里情绪最完整的一段表演,是一段煽情戏码。
当天,林浩演完就觉得突然很畅快。
倒不是说这一段戏有多带劲,情绪多么难把握,演出来很有意思。相反,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套路,以至于你在任何大片里都会看见类似的情景:
电影接近尾声的时候,洪水要来了;敌人快追上了;世界快完蛋了。。。
但是等一下!
我们的男女主有一段煽情/和解/表白之类的戏码要演,所以你们先等一会再来——就哪怕炸弹三分钟后爆炸,男女主也要深情表白两分半然后最后30秒才去拆。
喂喂喂,煽情戏也要注意当前情况吧?
林浩之前也不爽这种片段。
可现在他的想法不一样了:在《2012》里,他能演一个完整的情绪片段就好了。
所以你还别说,今天这一段不错。
两个人在黑暗里,只有眼睛和声音,最多算上个侧脸。要演绎出两人心结的诉说,感情不可追的懊悔,还有整个大背景,这一段算是很完整的。
林浩演了这一段,算是心情大好。
收拾收拾,准备去威尼斯电影节。
入选了主竞赛《月球》被安排在了9月4号上映,国内算得上万众期待了。
因为到目前为止,会刊评分最高的电影是宫崎骏老爷子的《悬崖上的金鱼姬》,这个没的说;另一部日本电影,则是同样来自日本的电影大师,北野武《阿基里斯与龟》,也是3。2分第二。
本来这也没啥,但被国内众人寄予厚望的《荡寇》却以1。67的评分垫底主竞赛单元电影,便是让国内觉得完全丢面子。
这部影片做的很仓促。
放映过程英文字幕时断时续,也引起记者们不满,中途退场2成外加放映后的嘘声是外国媒体最直接的反馈。
中国军团什么时候这么丢过这面子?
全场最低分。。。
好在今年不只是一部,《月球》也是中美合拍的,林浩主演至少就是有保障。所有人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期待林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