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林浩的电影时代-第3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那个冷眼旁观者。。。
  但他们实际上又实际上是一个人。
  仿佛是他的一次独家专访。
  。。。
  “怎么感觉有点无聊。。。”
  开场没有多久,就有人低声发生了这样的感慨。评委玛嘉听说这部电影的导演很厉害,就期待有一点什么东西,结果就是这样不知所云的自我记录么。。。
  冗长,诡异。
  应该叫伪纪录片的自传电影,有点让她不是很能看得下去。
  怪不得不报名主竞赛单元。
  一准被观众喷成筛子。
  是,林浩也觉得怪不得不去主竞赛,但他对观点和玛嘉并不一样:主竞赛单元虽然这些年变得愈发大众化,但也未必不能去。
  主要还是因为适合。
  是的,适合,他因为对金基德有所了解,所以看这部电影会比其他人多一点感觉:金基德在韩国是很特殊的存在,虽然多次获得欧洲三大电影节的青睐,甚至还获得过威尼斯和柏林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但他在国内却很不受待见——票房惨败、恶评如潮,一度让导演发誓影片不再在本土发行。
  所以金基德很困惑。
  在国际上大获肯定,在故土却并没能为他骄傲也就算了,甚至是批判居多。
  这样的差别,自我怀疑是肯定的。
  于是他提到《悲梦》拍摄时女演员发生意外、遭遇助理导演背叛、电影节受宠却国内票房惨败带来的自我怀疑、韩国社会的问题等等。《阿里郎》就是一条漫长的评论音轨,也是金基德切肤之痛的自我剖白。
  到最后,他自制了手枪。
  在市区里不同的地点,扣动扳机,他杀死了每一个金基德。。。
  这是一部,金基德的“自杀日记”。
  。。。
  电影结束,全场安静。
  然后就是喧嚣。
  第一次,评审团出现了比较大的分歧。
  《阿里郎》是一部很极端的电影,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太过于简单,所以拉斯和玛嘉认为这部电影是导演个人比较自私的表达,一部怀疑自己强烈私心的电影。
  “我们关心的是小众,但还不至于小到这么一个人的特点。说实话我对他并不是很感兴趣,也缺少了解,因此我感觉我在和他进行一场无聊的对话。”
  拉斯也是觉得差点,就补充:
  “是的,这些东西反复来去的听多了也挺烦。我觉得作为记者我可以理解,但要我带着我的评判眼光来看。。。不太喜欢,这是一部很自恋的电影。”
  两位演员同时沉默了一会。
  章紫衣才谨慎措词:
  “我觉得不能从电影就一个人的困惑,就认为只是单独的个体。”
  “对,所以我也不认为金基德是唯一的。”玛丽昂也赞同她的观点,她开炮的力度可是大多了:“他可以是世界上很多人的倒影,面对自我的时候也会自问自答的审视,也会在最后返回来看自己感性时候的想法,再冷静评判。这样的事情大家都有,只是他是导演,且足够勇敢地拍出来了。”
  少有的,玛丽昂飙出来了一堆话。
  这对于她来说是很难得的,她一般会比较温和地发表一点观点,关于她觉得最好的地方,而这次的确实是。。。
  啊呀,看来欧洲电影人真是接受力强。
  只是别人可不一定。
  大家关于这一点吵了大概半个小时,才忽然想起来似乎还有个解决方式:
  “主席,你怎么看?”
  。。。
  林浩做主席其实更多是希望大家积极发言的,所以一般情况下他不会过早参与讨论,因为他总感觉自己的观点多少会影响大家的判断。。。
  或者至少两个演员的。
  至于他怎么看?
  他当然觉得《阿里郎》是很特别的,这部电影里导演的经历、电影制作和主题都很新奇,让人觉得值得思考。
  至于关于所谓“个人的艺术表达”。。。
  其实未必是个人。
  这里电影里的金基德更多不是导演金基德,而是要看到的是普通人金基德,更进一步说,是一个因为社交恐惧症而离群索居的边缘人形象。
  他对电影和人生的困惑。。。
  换成普通社恐的困惑,其实也有共通之处——至于所谓自恋的部分吧,林浩认为金基德在讨论的,也是一个对自己认知的问题,所以不能全然这么说自恋。
  拉斯对这个观点表示接受。
  但不同意其他方面。
  玛嘉则最后还是表示都不太认同,初步讨论于是也没有达成一致。这也没有关系,达成一致其实应该是少数情况,所以《阿里郎》在后面的日子也安排了重看,大家也不需要马上做出答案:
  戛纳都还没开幕呢。
  时间还足够呢。
  。。。
  接下来的日子,评审团陆续观看了多部电影,可以说各个都有可取之处,但也都没有到很好,更没有《阿里郎》那么争议。。。
  所以有时候林浩就发觉:
  在一种关注单元不怕你不够好,就怕你不够突出。近十天一整个全看下来,大家不是没有说没有选出都觉得还不错的电影,但情感都没有对《阿里郎》时这么浓烈。
  喜欢的很喜欢,讨厌的很讨厌。
  第二次观影后,依旧谁也无法说服谁。
  这种情况下,就该主席决定。
  不过在最后的评判前,还有一个参考标准,就是观众的反馈了。


第586章 戛纳开幕
  5月11日,第64届戛纳电影节开幕。
  今年这一届电影节,规模空前。
  戛纳组委会共收到了来自一百多个国家3304部影片,其中包括1715部长片和1589部短片,但最后依旧只有有33个国家的49部电影入选——没办法,标准还是不会因为参加的人多就变的。
  原则才是长远发展的根本。
  不过有很多东西也不是一成不变,比如在此基础上,戛纳在本届还是充分强调了:
  创新性和多样化。
  “所以我们这次也邀请来了国际著名演员林浩担任这次一种关注单元的主席,也是出于这种考虑。”
  “一方面他本人和戛纳电影节的缘分很深,也对电影有很深刻的理解,在行业内口碑很不错;另一方面,作为相对年轻就完成转型的演员,他从文艺电影到商业电影的转型,会让他有更广阔的视角看待竞赛。”
  “至于进一步的创新呢,当今随着电影在电视、网络、手机及其各种平台上的推广,我们更加认识到电影的广泛需求。。。”
  戛纳这次还是给足了林浩面子的。
  不过林老板这时候也无暇去感谢戛纳给他的排面什么的,因为他这段时间看片,讨论,出席活动这种事情就已经忙的飞起了。何况《Hello!树先生》这次也在他的引荐下入围了戛纳。
  于是他还得抽空照料一下自己的剧组。
  确实够忙的,好在团队给力,也没出什么错——红毯上,《树先生》剧组比较低调,媒体也没对他们多有期待。
  反正得知这部电影的导演是林浩和贾樟柯公司联合推出的新人之后,会有关注,但也就是关注那么一两张照片而已:可对于赵丽影来说,已经足够心惊胆战了。
  她几乎是在红毯上都有点手足无措,直到王宝强提醒:“放轻松点。”
  “好。。。”
  她才勉强镇定下来,只是这灯光太闪了,确实让人有些难以适应。
  。。。
  “得多适应啊,以后你新戏上了之后这种日子可多了去了。”
  酒店里,忙碌了一天的林浩终于有空出来和他们碰面了——今天晚上的开幕片是伍迪·艾伦的电影《午夜巴黎》,也是好友兼评委玛丽昂歌迪亚的作品,所以散会后他跟着捧了会场。
  然后才过来这边。
  赵包子愣住,她还没有做好一炮而红的准备:“啊。。。那,还真可能比较难适应。”
  王宝强则也跟在一旁看着,笑得一脸憨厚,道:“所以现在才让你接受这么多相关培训,免得以后说错话呢。”
  这里说的是她和陈晓的《陆贞传奇》,目前马上就要开始拍摄。服化道都非常精致,和外面公司合作也是大项目,不过就两个新人担纲两人也是担心不已。
  林浩也就并没有多聊这事,反正是原版人马,剧组配置还更好,应该没什么问题。
  与其担心这个,还不如担心《鬼吹灯》呢——这些日子过去了,《鬼吹灯》的进度因为一些技术性难题有点落后,正愁呢。
  不过介于这个资金比较雄厚的原因,倒也没有大碍。林浩又和黄耀大概聊了几句,就转过头来对着饭局上两位客人笑:“不好意思,有点忙,顺便就在这交代了下。”
  。。。
  饭桌上是本次主竞赛单元的两位评委。
  一男一女,还都是港圈的。
  其中,杜琪峰在平时生活里很和善,所以只是笑道:“没关系,你比我们忙嘛,主席这个事情可不好做。”
  “确实,不过这两天还是最忙的。”
  “嗯,戛纳因为规模大所以活动可能比较多,你作为主席肯定是比我们忙的。”
  施南生表示赞同。
  她和杜琪峰都是全程参与了主竞赛的评选,所以她也深知评审团有多忙——大家都是提早差不多半个月来了戛纳,结果这么多天竟然没事件大家约着吃个饭。
  虽然有不熟的原因,但场面上都不会提,所以她接着笑道:“我还以为,我们可能要等到十几号才能见面。”
  “不至于不至于。”
  林浩客气:“还是很想早点和两位碰面的。”
  于是一通聊天,慢慢话题就进入到华语电影——今年华语电影入围的只有《树先生》这一部,所以林浩虽然这些年和港圈联系并不紧密,但得到两人的支持不算难事。
  林浩也没道德绑架说什么:
  《树先生》就靠你们了。。。
  华语电影就靠你们了之类的。
  没必要,人家这么多年的导演和制片了,肯定能根据情况帮助华语电影做出最大的争取。如果自己这时候再用身份或者地位进行施压的话,可能会有促进作用,但反而不美。
  。。。
  凌晨一点多,这一顿聚餐才接近尾声。
  饭桌上,赵丽影和雷佳音显得相当兴奋。除了才参加完首映礼之外的兴奋感,还有就是今天晚上见到两位评委,他们都得到了对方的赞扬:
  在场都是熟人,所以看过《树先生》的两位评委都对新人们的表现给与了肯定。
  不过更肯定的,是王宝强。
  “王宝强其实我很早就听说过了他的,我也看过他的一些片段,都是些比较傻傻的,可能。。。不好意思。说着说着就忘记讲普通话了。”
  “没关系,你说粤语我听得懂。”
  杜琪峰蛮惊讶:“哎呀,林浩,你粤语这么好,应该来演乡港电影的!”
  “我也演过,不过后来的机会不多。”
  林浩说的是《游园惊梦》,不过后来机会不多这个说辞也就是说说罢了。他也把话题扭转回去:“但我很好奇,大家对宝强的评价是好是坏。。。”
  “你自己肯定看过成片吧?还没自信?”施南生说的很直接。
  “额。。。”
  林浩的客气一下子显得有点假,不过他见惯大场面也不尴尬,只是无奈道:“我当然觉得很好,只是自家演员怎么看这么顺眼吧。”
  “我们也觉得好,评委也觉得不错。”
  杜琪峰思索片刻,给出一个很高的评价:“我觉得他有机会拿奖。”
  “谢谢导演!”
  王宝强一直在那装鹌鹑,因为听不懂粤语,但林浩一个眼神过去,他立刻会意,也就赶紧感谢起来。
  不过这事就像林浩自己说的:
  这部电影的最终检验还是要看看大众的目光,因为毕竟杜琪峰用的词也就是“不错”“有机会”。所以具体可能要看观众反馈——《Hello!树先生》的首映安排在17号,正好和《阿里郎》一天。
  所以到了17号,两个问题可能都能得到答案。


第587章 《树先生》和首映
  树先生出生在东北,七八十年代的东北。
  那时候方还很有钱,南方才开始改革开放,东北在整个国家里起着供血的作用,同时也还是工业与农业都很发达的地区,大家的生活也都挺不错。但这些日子随着树的长大,在那一年的那一天戛然而止:
  这个时代的东北,从共和国的长子突然变成了弃儿,而故事就是在这么一个大环境中开始的。
  树是个焊工,在一个普通的群落出生,有着普通的长相和家庭背景。。。不,不能说普通,他的哥哥在那个年代因为过于潮流,被判了流氓罪,后来被父亲吊着打的时候不小心吊死了,后来,父亲也死了。
  这件事情对他影响很大。
  从那时候起,他就总是在梦里梦见父亲披着黑大衣,到处找大哥。而关于大哥呢,他已经记不清长什么样子了。
  只是这种事情,也算不得多惊世骇俗,也就这么活着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