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付国辉就问道“何为‘三零’目标?”
“就是‘零疫病、零药残、零排放’!”
齐政介绍道“利用中草药制定保健方案,根据季节、气候、环境以及家畜生长过程中的生理变化,进行疾病的防控,以保证所养殖的家畜不发生疾病——零疫病。”
“全程使用中草药,杜绝使用化学药品和抗生素,利用中药有效成分的多样性、原生态,在防治家畜疾病的同时,避免药物在家畜体内的残留——零药残。”
“同时,利用集团实验室培育的超级发酵菌,及时迅速地降解养殖动物的排泄物,使得整个养殖过程无需排污——零排放。”
“整个养猪基地建成后,不但是亚洲最大的单体养猪基地,同时也是最环保、最健康的养猪基地。嘉谷农牧力争在未来十年内,全力扩充这样的养殖基地,发展生猪年出栏量达到2000万头,为解决国人吃健康肉、吃优质肉的问题,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齐政掷地有声。
身后的两人目光炯炯。
……
第258章 风起云涌下的养猪同行
年出栏百万头的单体养猪场,在这个养猪场规模多在15万头左右的年代,不啻于一步登天。
嘉谷农牧的百万级单体养猪场正在建设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一些消息不太灵通的养猪企业,甚至觉得这是谣言。
现在的猪肉行情低迷,谁还会逆势扩张养猪规模呢?更不要说一次性养上百万头生猪,知道这是多大的风险吗?传这谣言的人咋不吹上天呢?
因为嘉谷农牧的低调,也因为养猪如今真的不算一门好生意,亚洲最大单体养猪场这个本应大放光彩的项目,竟没有在行业内引起太大的波澜。
大家更关注的,是双汇被外资收购,是新希望饲料的造富奇迹……
至于养猪嘛,进入门槛很低,千家万户养,起早贪黑辛苦伺候不说,瘟疫袭来全部归零。
与产业链前端的兽药、疫苗比起来,好像技术含量不高,盈利稳定性也不行;与下游的屠宰比起来,盈利稳定性就更差了,更别说与更下游利润空间更大的肉制品比。
整个生猪产业链,市场空间最大的几块分别是饲料、养殖、屠宰、肉制品。如今行业内的明星企业,主要集中在饲料、屠宰和肉制品上,偏偏就没有养殖的份。
但也有眼明心亮的。
在齐政看来,嘉谷农牧最大的机会反而就在养殖上。
“饲料行业现在确实增长迅猛,但变数也是最大的。饲料行业的剧变是趋势性的,其下游的主要客户——散养、小养殖户将会不断退出市场。到那时,同质化竞争时代来临,行业必将迎来剧烈洗牌。”
“配个饲料嘛,能有多大难度?大型养殖企业,无论是从成本还是效率角度,都不会外购。”
李东亮默默点头。就以嘉谷农牧为例,自家养殖场的饲料全部是自购原材料,自给自足。
“至于屠宰,看似扩张容易,实则隐性门槛极高。一是屠宰最终要依靠终端渠道动销和扩张,这事耗时费力;二是地方保护主义,阻碍巨头统一市场,真当多地存在的涉黑‘肉霸’是浪得虚名的呀;三还要面临低成本的私屠滥宰竞争。”
“至于肉制品,双汇一家独大。但由于我国猪肉消费主要以热鲜肉为主,说实话,双汇肉制品表现相对平庸,反而是屠宰上有不错的表现——龙头都衰成这样,阿猫阿狗的日子只会更惨。”
相比起来,养殖反而是产业链各环节中,难度相对较低的一环。
本质上,商品猪是一种无差别的商品,是没有定价权的,竞争核心是效率提升带来的低成本。
即使有地方保护主义,也保护不了低效率的散户,规模化养殖必将加速成为主流。
在齐政眼中,国内生猪养殖行业正处在集中度大规模提升的历史性进程中。
“从小规模散养的原始粗放到大规模工业化的技术管理,后发优势下,养猪行业正在从史前时代快步跨入科学时代。我们要关注的,是那些开始冒头的大型养殖企业。”齐政如是说道。
……
与此同时,齐政口中的那些开始冒头的大型养猪企业,更加关注发展势头更猛的嘉谷农牧。
在越省。
温氏股份最能体会嘉谷农牧年出栏百万头的单体养猪场的分量——就在越省边境,主打市场又是珠三角地区,当然无法忽略。
早在97年,“养鸡大王”温氏股份把养鸡的模式搬来养猪,率先采用“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后来的众多大型养猪企业,也大多沿袭了这种模式,不过在规模和品控方面都远不及温氏股份。
这种模式下,企业负责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等技术密集型工作,农户负责育肥,享受保底利润,将生猪按统一价格销售给公司。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农户既可以获得饲养费,又无需承担饲料、仔猪、疫苗等费用,风险大幅降低,合作热情高涨。企业则无需承担猪舍等固定资产投入,轻资产模式下扩张很快。
截止目前,温氏的养猪规模已达到年出栏四百万头,是国内当之无愧的养猪龙头,而且每年还以极高的增长率在扩张。
不过也正是因为与嘉谷农牧的发展模式不一致,温氏更多关注的,是嘉谷农牧对市场趋势的判断,以及国内首个年出栏百万头的单体养猪场投入生产后,对越省猪肉市场的冲击。
而另一个主角,对嘉谷农牧就不仅仅是关注了。
在豫省。
早在03年,38岁的秦营林就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栏目。
当时,靠着养猪,他已经是当地有名的企业家了。
论养猪,他是专业人士。更重要的,是他真有热情——给猪做直肠截除手术,他用手一点点往外掏猪粪;设计砖拱结构的猪舍,使造价降低了90;带领团队研究降低饲料成本的方法,每头猪饲料成本最高下降了上百元……
秦营林创立的牧原股份,一直坚持“直营制”的一体化养殖模式,坚持自繁自养。
但这种模式的问题也很明显前期资金投入大,扩张慢。牧原股份比温氏股份早5年开始养猪,规模上还远不及后者。
不过,当规模到达一定程度,这种模式在成本端的优势就会渐渐凸显出来。
秦营林是想后发制人。
但是很显然,在这条道路上,有人比他先走一步。
今年牧原股份的年出栏生猪约有10万头,但受限于市场大形势,陷入了亏损当中。
当他知道,采取同样模式养猪的嘉谷农牧启动了百万级的单体养猪场建设时,眼珠子都瞪出来了——差距太大了,自己最大的养猪场都还没突破十万头,人家已经在百万头的道路上狂奔了。
反应过来后,他又羡慕得要流口水了,真有钱啊——人家是没钱才养猪,养猪的嘉谷农牧是真的有钱!
除此以外,秦营林还是养猪技术狂人。
在他看来,猪舍几乎是一切技术的载体。好的猪舍设计需要兼顾多方面的指标,非常精细、需要相当的工业沉淀。随着单场养殖规模的提升,整个系统的复杂性也将指数级上升。
百万级的单体养猪场啊,简直是一个标本。
他已经打定主意,等嘉谷农牧的百万级单体养猪场建好后,他要在第一时间上门参观学习……
同一时间。
日后为a股贡献了“猪饿死、巨亏30亿、股价却暴涨80”段子的雏鹰农牧,面对嘉谷农牧的大手笔,也是若有所思。
半路出家的雏鹰农牧,采取了结合温氏和牧原的混合养猪模式,在几年后弯道超车,在温氏股份、牧原股份之前,成为第一个上市的养猪企业,被称为“中国养猪第一股”。
但如今的雏鹰农牧也就是“战五渣”的水平,财务负担极重,融资无门。
他关注的,反而是坊间的传闻,嘉谷农牧得到了高盛的大笔融资,才能有如此的手笔。
受此启发,雏鹰农牧开始酝酿走上资本市场启动融资的计划了……
齐政自然不知道,嘉谷农牧的百万级单体养猪场项目,给后世的养猪龙头温氏、万年老二牧原股份以及养猪第一股的雏鹰农牧,带来了多大的影响。
当然,现在的大型养猪企业,彼此都称不上竞争对手——大家的对手,仍是国内千家万户的中小散户。
相互的关注,更多的是为了调整自己的战略,或者是想要学习对方的优秀之处。
总之,在风起云涌的养猪江湖,嘉谷农牧已不再寂寞。
……
第259章 风口上的猪
7月,前一轮在江右省爆发的“猪无名高热症”开始在越省和江南省露头,反映到市场上就是猪肉价格有所抬头。但无论是业界还是政府相关部门,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目前爆发的案例来看,猪瘟来袭,最先倒下的是这些中小散户。他们大多用泔水喂养、卫生条件差,也没有足够的钱来建生物安全设施。
但和几百头、几千头的规模场相比,散户至少不是重资产,把家养的十多头或最多上百头猪抛售后,可以迅速变现,提前脱身。
面对不明疫情,很多养殖户更加不愿补栏。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这轮持续爆发的疫情都加速了中小散户的退场,也加速了整个养猪业的洗牌。
“茅草房已经不能住了,现在必须要住进‘高楼大厦’。”嘉谷农牧的李东亮综合各地新出现的疫情后说道,“我越来越相信,这轮疫情还远远达不到结束的时候。”
齐政毫不意外“每一次猪周期波动都是行业的一次升级。周期低谷和疫情会让弱势企业和散户彻底退出,但对优势企业来说是盈利和发展的机会。”
优势企业自然是指规模化养猪企业。
纵观市场,温氏股份是当之无愧的养猪龙头企业,排行第二的,竟然就是新养猪场建成后年出栏规模达到近200万头的嘉谷农牧了。
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门道,养猪也不例外。
养猪容易,但养得“多快好省”很难。
养好猪无非六字真言“多生、少死、快长”。
在这一行里,通过对极致的追求,优秀的公司往往殊途同归。
“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内,把不同的商业模式做到极致,温氏和嘉谷农牧,将有机会成为国内规模化养猪业的典型代表。”齐政鼓励李东亮说道。
在齐政眼中,走同样道路的牧原股份,很难赶得上占据先发优势且背靠集团支持的嘉谷农牧,日后国内养猪行业的双强,其实在当下就已经奠定了格局。
养猪其实同大工厂一样,通过管理、技术降低成本;成本足够低,才扩张的快,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
作为行业老二,要想翻身,当然要向行业老大虚心学习。
但是,温氏的优势,嘉谷农牧很难复制。
前面说了,“公司+农户”的中规模分散式养殖,是温氏商业模式最显著特征。
这套模式的关键,就是可以实现轻资产运营、扩张,从而优化资本配置于科技研发、综合经营等高附加值项目。
“但我研究过温氏,要玩好这种模式,前台要有高素质的一线员工,后台要有同样高素质的技术员工。在这方面嘉谷农牧逊色不少。”李东亮坦言道。
齐政也理解。要知道,温氏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承认知识具有资本价值的企业,调动各方人员积极性,是其成功崛起的奥秘。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温氏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仅占14左右,员工持股覆盖率超13,而且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大,股权极度分散。
李东亮敬佩地说道“将公司和农户连接在一起的,就是温氏千千万万的基层员工,他们天天面对三农,要解决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为提升生产效率服务。”
这就是典型的自下而上的分权决策体系,也是嘉谷集团开始推行的管理模式。
而温氏通过养鸡的经历,已经锻炼出成熟的体系——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呼叫炮火,前台有权灵活地调动后台资源对业务进行支持。
这不仅需要扎实的经验技术,更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大家持股当老板绑在一起,每个基层员工都像一支队伍,有人企合一的气质,才能爆发惊人的战斗力——无怪乎温氏被称为养殖业的“华为”,在农业领域上具有这样的气度的,独此一家。
“我们嘉谷农牧也是有自己的优势的。”齐政也不能灭自己志气。
嘉谷农牧的模式,直白说,就是工业化养猪,所有环节一手包办。
这样做好处自然很多,比如完整产业链利于产品质量控制、利于疫病防控、作业标准化、规模化。
“嘉谷农牧由大股东绝对控股。通过运作良好的生产型工业化组织,降低基层员工数量,并且只需基层按照流程、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