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
甚至于,在美国,不同的阶级,人身安全的保障程度都不一样。
美国很多城市,贫民窟、平民区和富人区有比较严格的区分,当然名称通常不会叫的这么露骨,大家会说是“好的区”、“坏的区”。
好的区里治安状况很好,犯罪率可能为零——如果你有美国的朋友说他在夜间能随便逛小区,不要犹豫,赶紧抱大腿,这是土豪无疑了;坏的区则让人听起来都感到害怕——如果你在美国的朋友说他在夜间从不敢轻易外出,嗯,给他发个大点的红包吧。
总之,在美国,中上阶层的人一辈子也不会去坏的区;从小在坏的区长大的人,可能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去富人区,你连接触另一个阶层的人的机会都极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一种隔离!
天南地北都跑个遍的张泽宏,自然对此知之甚详,不禁摇头笑道:“我也是在国内待久了,被我们公司的操作给迷惑了……”
平心而论,在国内,阶级固化的程度还是较轻的。
尤其是嘉谷,在国内其实是在抑制阶级固化的。
就拿蕴含“高能生长因子”的产品来说,虽然现在仙茗大米已经很难在市面上看得到了,但是嘉谷牛奶还是能在市面上抢购得到的,而且随着嘉谷乳业的扩产以及嘉谷奶牛对其他乳业公司的开放,国民能补充“高能生长因子”的机会越来越多,更不要说几乎是“白送”的嘉谷学生饮用奶了。
有一点张泽宏可能没有意识到,但齐政注意到了,他不是站在他自身所处的阶级来思考这个问题的。
什么人会为阶层固化考虑?
真正的顶层人是不会的,他们唯一关心的,是如何生活更优雅,根本不在乎阶层固化的噪音。
真正的底层人也是不会的,他们为了生存焦头烂额,哪有什么心情关心阶层固化?
只有中间阶层的人,位置不稳,可上可下,才会在乎所谓的阶层固化。
很大程度上,张泽宏,甚至是整个嘉谷集团,都是受到了齐政这个大老板的影响。
前世的齐政再落魄,也算不上是真正的底层人。而重来一世,潜意识里,齐政是将自己的重来,看做是一种责任和使命的——很多时候,他同样不是站在自己的阶层思考问题。
如果只是为了享受,齐政可以过得很轻松的。
只需要控制用灵阵生产的产品数量,全部定位于高端品牌,就像奢侈品一样,享受着绝对的高溢价——齐政甚至可以用嘉谷现在五分之一的员工,创造出比现在更高的盈利。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几乎是把灵阵当作机器来用,将农业当作制造业来发展——制造业一直都有一个颠扑不破的潜在规律,一个产品的价格无论多高,随着大规模量产,最终都会变成白菜价。
当然,嘉谷生产的产品不至于变成白菜价,但让普通国民都能消费得起,是一个明显的趋势——没有什么比入口的食品,更能潜移默化地改善国民身体素质的了。
从利益的角度来说,资本阶级是不能理解嘉谷的,这也是美国大型医药联盟要通过打压将嘉谷“逼上”谈判桌的原因,他们不知道如何与这样的嘉谷谈合作。
……
神奇的是,作为丸红收购高鸿的负责人,丸红谷物部部长若林哲能理解这样的嘉谷。
有句话说得好,最理解你的,永远是你的对手。
在嘉谷祭出这种“以命换股”的无赖招数后,他一力创造的与嘉谷抗衡的局面,很快就土崩瓦解了。
如果是被精妙高超的策略击败,若林哲可能是既服气又兴奋的。因为他有信心,自己能够学习到这样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自己。
然而,嘉谷的办法,却是简单难学。
这不光是筹码的问题,还有精神层面上的问题。
他很想摇着被嘉谷用“名额”收买的高鸿股东大吼一句:醒醒吧,你们不过是勉强得到与中国普通国民一样的待遇而已。我们联合起来,压迫嘉谷,甚至将嘉谷肢解瓜分,还不是要啥有啥?
但很显然,鸡贼的嘉谷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之前令西方资本阶级难堪的,就是中国普通国民都能得到“高能生长因子”,而他们作为站在世界金字塔塔尖的阶层,居然只能看着?谁能忍?不群起攻之都算是忍者神龟了。
但嘉谷有条件地开放嘉谷牛奶的海外生产后,就彻底分化了资本阶级。
难道美国资本阶级不知道嘉谷对内对外的区别对待?
当然不会,但是,那又怎样?
只要他们有渠道获得“高能生长因子”,谁会关心为公众服务的问题?
在美国这个由“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世界主义”主导的国家,到处都散发着财富和权利的气息,为国家服务、贡献的意愿,越来越薄弱。
以精致的利己主义为主流,以个人主义、世界主义为目标为荣耀,国家注定会失去领导力。很简单的道理,一个人人为己的社会,是没有凝聚力的。
若林哲不知道后世有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让西方国家的这个缺陷暴露无遗。但是他知道,岛国也受到了这种影响。
曾经的岛国,为了强大起来,人们会凝聚成一团,将自己的利益让步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但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在西方文化的侵略下,大肆渲染个人主义,岛国社会也从集体主义导向逐渐转化为个人主义倾向。
想到这,他突然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中国的复兴,对西方国家来说,最大的威胁,其实恰恰不在物质层面,而在包括“为国家贡献”在内的精神层面——嘉谷可谓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作为直接的竞争对手,没有谁乐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高鸿董事会拒绝了丸红提出的37。2亿美元的报价,而选择了仅仅多付出一批“名额”的嘉谷集团。
短短的一周时间,他就从满怀信心到失落不已。
美国粮商的威胁不放在他眼里——自从丸红正式收购高鸿的消息传出后,嘉吉、邦吉等有合作关系的美国粮商无不发出“他们很生气”的威胁。
但是,国内的扯后腿才让他心力交瘁。
譬如此时……
“部长,董事会发来通告,再次要求我们及时止损。”被提拔为助手的太田明夫汇报道。
丸红为了并购高鸿,现在已经投入了超过7000万美元的资金,如果输了,这笔费用自然得不到半点补偿。
对丸红这样的巨头来说,亏损几千万美元倒不是不可以接受。为了扩张,他们每年沉没的扩张成本高达数亿美元,但这并不意味着董事会会喜欢这些损失。
若林哲以集团执行董事的身份,在美国待了这么久,就是担心马有失蹄。却未想,马蹄子还没彻底摔倒,就先被国内绊住了脚。
“还有什么?”看到太田明夫欲言又止的表情,若林哲绷着脸问道。
“总部还派来了一名代表,打算向嘉谷示好,以争取到购买更多仙茗大米的机会……”太田明夫扯了扯嘴角道。
“我知道了,最近的航班在哪里?”
太田明夫暗暗发傻:“部长,不需要您亲自回国吧,通过电话或视频与董事会沟通不更方便吗?”
“不……”若林哲低眉耷眼,满心痛苦道:“我是想让你将他塞进最近的一趟航班,马上踢回国内!”
八嘎,被人家一路平推还不够,还要过去跪舔?有没有点骨气了?
……
第581章 功成
在击败所有的竞争对手后,嘉谷和美国第三大谷物交易商高鸿进入了后期谈判。
后期的谈判关乎经营管理、文化冲突等带来的磨合问题。
譬如高鸿被收购后关键的内部组织和经营结构变动问题。在美国,雇佣法和劳动法对于雇员就业的各个方面都有严格规定,一旦在交易条件上达成了保留原有员工团队的协议,后续的裁员可能会引起轩然大波,甚至会引发法律纠纷,因此要极为慎重。
一般来说,国内企业的海外并购,为了达成目标,都会给出类似“不裁员”的承诺。但嘉谷明显更有底气。
嘉谷只对人才给出了承诺。譬如管理层,嘉谷和高鸿管理团队达成了长期雇佣协议,并购后,嘉谷集团只会派驻一两个代表,具体经营由高鸿原管理团队负责。
还有就是高鸿的顶尖交易员。这些国际级的粮食业务人才,嘉谷一个都不放过,第一时间就开出了更高的薪酬,确保他们不会在收购的动荡期被竞争对手挖去。
这时候就体现出并购私人企业的好处了。只要搞定了股东、管理层和公司骨干,普通员工连浪花都掀不起来。
在紧锣密鼓的谈判后,7月3日,嘉谷与美国高鸿达成共识,嘉谷拟以53亿美元全资收购后者,收购价格包括购买公司100%股权和承担的17亿美元债务两部分。
高鸿的谷物调运能力达3800万吨,其中3000万吨供美国本土销售,余下800万吨则多作出口。嘉谷本身的1500吨贸易量与此叠加,则总贸易量可达2300万吨,将占业界推测的世界总贸易量2。4亿吨的近10%份额。
嘉谷通过收购高鸿,不但充实了在美谷物收购网、增强自身调运力,还能进一步扩大对非洲以及中东等地的谷物销售。
同时,因高鸿在美国肥料和能源市场亦有相当份额,拥有59座配备了混合设备和终端处理站的肥料厂,嘉谷收购成功后,如将在美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业务整合,预计其在美肥料贸易额可提高到14%,攀至该国首位……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高鸿之于嘉谷,都是一顿丰盛的大餐了。
但要真正吞下这一顿大餐,还要得到各国有关反垄断法的批准许可。
第二天,嘉谷就正式向中美两国的相关机构提交了审查文件。
关键时刻还是自家人最给力。中国商务部最先通过裁定,宣布无附加任何限制性条件批准这笔交易。
要知道,齐政印象中,平行时空中,丸红对高鸿的收购在中国的审定几乎被拖了一年,而且最后还被附加了限制性条件批准——丸红和高鸿继续作为独立实体向中国销售大豆,组建两支独立的运营团队,并在两者之间设置防火墙,确保双方不会交换市场情报。原因是“中国大豆高度依赖进口,国内大豆压榨企业集中度低……议价能力较弱,此项经营者集中可能进一步削弱下游(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的议价能力。”
但换成是嘉谷,中国方面巴不得市场集中,以保障关键大宗商品的供应渠道了,因此在程序范围内是以最快的速度批准了这笔交易。
现在只剩美国方面了。
此时,无论是紧张的嘉谷团队,还是竞争对手们,都在或屏息或做小动作中,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理论上,对于丸红商社来说,他们还是有机会的。只要美国司法部、联邦贸易委员会等任何一家机构否决了这笔交易,他们都能借机翻身。
嘉谷团队紧张的地方也在于此了。虽然该做的公关游说都做了,但谁知道美国政客会不会抽风呢?
当然,美国政客抽风的后果也会十分严重。他们可以在对民众做出承诺后,当做是放屁;但是对资本的承诺,无论如何也是要做到的。因为,对资本出尔反尔的政客,会彻底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好在,最坏的结果没有出现。
随后,美国司法部、联邦贸易委员会、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相继批准了嘉谷收购高鸿的交易案——至此,嘉谷对高鸿的全资并购,终成定局!
功成的消息传来,齐政都不由自主地用力挥了挥拳头,与张泽宏相视大笑。
无论是嘉谷团队的员工们,还是聘请的数目庞大的律师团和会计师团队们,此刻的心情都是无比的激动。
对于前者,这或许是他们一生中距离大型跨国并购战役最近的一次了;对于后者,一旦并购成功,就意味着他们拿下了一张长期饭票。
胜利者享受盛宴,失败者自品苦果。
但谁也无法否认,这一瞬间,世界粮商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
53亿美元,335亿人民币,无论放在哪个国家,都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从金额来看,这无疑是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最大一起企业并购,也是中国粮食产业最大的一次海外并购。
这一笔交易,马上包揽了各国的财经新闻头条。
“一位能动摇世界粮食市场的中国人”——这是《纽约日报》的财经版头条标题给齐政的赞誉。
《华尔街日报》则酸溜溜地报道:“短短3年前,中国进口的玉米数量还可以忽略不计。但今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玉米进口大国,农产品市场正在对这个‘游戏规则改变者’议论纷纷,中国粮食公司就收购了美国粮仓……”
反而是岛国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