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知道!我知道!” 童建军还没说完,所长就嚷嚷开了。 “他几乎每个月都能收到首都给他寄来的钱,在我们镇上,他可是大名鼎鼎啊。可惜” “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老爷子前几天被人砍死了。” “啊?谁干的?破案没有?” “他的亲外孙” “我天!” 童建军和李英面面相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了。 “唉,都是钱闹的!” 不用问,老爷子每个月都能收到几十块钱,他身边的亲人都跟着吃香嘴了。 隔辈儿亲隔辈儿亲,他肯定会百般宠爱亲外孙。 一时没能把钱顶上,这亲外孙就比街上的地痞流氓还豪横,直接动手行凶了。 真应了那句话,升米恩斗米仇。 你说你李方铭,你没事儿给人老爷子寄钱干什么?害得人骨肉相残。 两人又来到没多远的镇派出所。 也是个很小的地方。 亮明身份,所长大吃一惊:“没想到这个案子惊动这么多领导干部” “还有谁?” “就是前几天从首都来的” “五六十岁,中等身材,对吧?” “是啊,花白头发。” “他现在在哪里?” “咱哪敢问啊” “那住在哪里知道不?” “应该住在人武部吧。” 两人刚一转身,童建军忍不住又问:“那个案子处理的怎么样了?” “那个兔崽子被关起来了,估计过段时间就该判了吧?你们说,会不会判他死刑?这家伙太可恨了,平时就咋咋呼呼、没大没小的。” “嗯,法律自会公正判决。” 童建军和李英来到人武部,李方铭刚好出去了,说是到公墓去了。 “不应该啊?” 李英诧异。 “老爷子刚去世怎么可能下葬呢?” “再说普通老百姓哪有进公墓的。” 这会儿墓葬还没商业化,农村人去世一般都随随便便埋了。 顶多谁家条件好,把坟包修得好一点。 所谓公墓并不是公共墓地,而是公家的墓地。 一般都是给领导干部用的。 往那边走着的时候,童建军突然想起了什么:“他不是去看老爷子。” “那是去看谁?” “他自己。” “啊?什么意思?” 公墓很小,刚一进门就看到李方铭了。 他是个中等身材、头发花白的男子。 正盘腿坐在一个坟包前念叨着什么。 坟包前的地上摆着猪头肉、茅台酒等东西。 李英看一眼墓碑,顿时大吃一惊。 墓碑上赫然写着:战友李方铭之墓。 “你到底是谁?” 李英喝问。 李方铭苦笑一下:“一个欺世盗名的骗子!” 童建军说:“你冒名顶替是想赎罪吧?” “哈哈哈哈!” 李方铭站起来仰天大笑。 “老实点!” 李英怒喝。 童建军连忙把李英拉开。 李方铭笑着摇头:“哪有什么赎罪啊?是害人呐,害了一代不够,又害了人家三代!哈哈哈哈!” “这不是你的本意,不能全怪你。” “不怪我怪谁?啊?怪谁啊?哈,呵呵,呜呜” 李方铭想笑却笑不出来,最后变成呜鸣了。 他浑身颤抖着,一绺绺白发在风中摇摆。 1930年,袁英铭出生在一个小商人家庭。 从小他就胆大心细,鬼点子多。 时不时骗小伙伴一点好吃的、骗父母一点小钱。 成年后因为骗老爸的钱,被痛打一顿。 一气之下,他就出去行骗天下,决心不混出名堂不回家。 结果刚一出门就被抓了壮丁。 但这伙计也挺励志的。 被抓了壮丁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在哪跌倒就在哪里装睡。 随部队来到天京时,他伪造书,打算冒领一大笔退伍费后溜走。 结果却马失前蹄露馅儿了,被抓起来关进了陆军监狱。 袁英铭正打算继续在哪跌倒就在哪里装睡时,却被解放军解救出来,从此就改换阵营,继续东苟西苟,在这过程中和战友李方铭结下深厚的友谊。 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袁英铭为了脱身,欺骗李方铭和其他战友,结果却造成李方铭牺牲。 袁英铭深感愧疚,就以李方铭的身份继续苟活。 以造假欺骗的手段获取荣誉、获取更稳定的收入,暗中资助李方铭的父母。 进入农林局,娶妻生子,慢慢混到省局级干部以后,基本工资加各种补助已经很高了,养家的同时又能继续资助李方铭的家人,袁英铭就想安稳下来了。 哪成想却最终害死了李方铭的父亲,也令李方铭的外甥锒铛入狱。
143、遗忘之名
20多年后,袁英铭重操旧业,伪造件来到盛京,打算找军区和政界的人活动,把李方铭老父安葬到公墓里。 结果,这最后一次却被老首长识破了。 不过,此时袁英铭已经不在乎这些了。 他更在乎的是愧对牺牲的战友。 童建军拍拍袁英铭的肩膀:“老同志,您放心吧,我们首长会帮老爷子妥善安排的。” “谢谢!” 袁英铭刚一转身,李英又拿起地上的猪头肉和茅台酒:“别再犯错误了!” 是啊,酒啊肉的跟这里放着,就像大衣哥住在农村一样,不仅会给自己也会给别人招来麻烦。 童建国和梁晓声谈妥后,本以为他且得创作一段时间,怎么也得一两个月以后了。 没想到刚过一个星期,梁晓声就打来电话了。 “哥们儿,我已经写好五集了,你什么时候有空过来看看,提提意见。” “好快啊!” “哈哈,大纲嘛,一集还不到一万字,另外还有些人物小传,总共没多少字。” “那您辛苦了啊,我这几天就过去。” 实际上,童建国上一次都没跟梁晓声签合同,更没给订金,这次去正好。 童建国创办的蓝都化发展有限公司眼下就跟皮包公司差不多。 眼下没有正式的办公地点、工作人员。 童建国不在的时候都由崔新帮着盯着。 打印合同什么的,也是他帮着忙活。 “你小子真有两下啊,把大作家都搞定了。” “唉,都是知青嘛。” 来到首都,童建国先拿出5000元定金。 “我没写几集,怎么一下给我这么多?” 梁晓声脸红了。 虽然是小有名气的作家,但他显然没见过这么多钱。 “前几集最关键,多给点也是应该的嘛” “那好吧,我就先” 等童建国拿出合同,梁晓声看都不看就签了。 反正童建国干不出那种既不是雇佣,也不是委托,就强行霸占别人版权的事儿。 签完合同,梁晓声就拿出一大叠信纸。 这信纸一看就是电影厂的,当然是免费的。 这会儿,对于广青年来说,稿纸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就像打印快递费一样。 每天忙得吭哧瘪肚的,最后发现自己连快递打印费都没赚回来。 好在梁晓声字迹工整,一笔一划力透纸背,看起来并不费事。 童建国仔细研读的时候,梁晓声不好意思在一旁看,就一会儿烧水一会儿端茶的。 童建国看得很快,基本是一目两三行。 碰到有些费解的桥段也尽量控制自己的表情。 因为童建国感觉这位大作家自尊心强,也比较敏感,甚至有点神经质。 要是伤自尊了,就不好沟通了。 就像女人刚生孩子,你看着孩子,一个不经意的表情都有可能伤害到她。 好不容易看完了,童建国点点头,神情夸张地拍一下大腿:“哇!大作家就是不一样啊!” “哪有” “真正写出了我们知青的那种感觉!” “嘿嘿,我觉得还不太够” “嗯,不错了,或许我们还可以补充点东西。我们知青点也有很多有趣、生动的事。” “对,对,你说说你们知青点。” “当然,咱们电视剧的背景是北大荒。我们在草原上发生的事不一定适合” “嗯,也不一定。” “我们刚到知青点那会儿,开荒的时候发现一个狼窝。王胖子他们几个调皮捣蛋的家伙就把狼崽子烧了吃了。” “这种事我们那里也发生过。” “后来母狼回来了,一看这情形就急眼了,我们坐着拖拉机跑了,母狼就在后面追着不过,这好像不太好拍啊。” “是啊,影像还原有困难。不过,可以用狗子来冒充嘛。” “这个好说。还有,老百姓描述北大荒有个说法,叫棒打狍子、瓢舀鱼” “野鸡飞到锅灶里。” “是有这么厉害吗?” “夸张确实夸张了点,但北大荒确实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我们刚到北大荒的时候,地里的黑土都有一两米厚,用手都能攥出油来。灾荒年的时候,很多齐鲁人逃荒到北大荒,光是捡地里的粮食作物,都能吃的白白胖胖。67年我们到的时候,很多齐鲁人回老家去了。当地人就把他们留下的房子拆的千疮百孔。我们就在这些破房子基础上建起了青年点儿。” “好!这些细节多有意思。虽然说剧本不用描写景物、环境。但您尽管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制片主任巴不得你多写点,他们选景、置景也有个参照。” “好的,不过您放心,哪怕有描述的成分,我还是以干货为主,起码能撑起一集半的戏份。” “别,别写那么多。” “得多点,咱得给导演、演员再创作的空间。” “也对啊。” “还有个事儿。” “您说。” “名字我还没起呢。” “对啊,你有什么好名字?” “一直没想好。我本来想起今夜有暴风雪,本身很多人物用的都是这里的。可想了想又觉得不合适。” “今夜有暴风雪像电影的名字。” “没错,它没有时间跨度。”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呢?” “知名度不行,再说当一个电视剧的名字是不是太艺了点?” 两个人皱着眉头想了会儿。 童建国一拍脑门儿:“干脆就叫北大荒!” “行倒是行,不过你不是还打算拍他们回城后的事吗?” “也对啊,续集要是换了名字了,观众就流失了。干脆,就叫知青!” “嗯,先用这个名字。” 梁晓声这边很积极热情,估计再有三四个星期就能把全部30集大纲拿出来了。 童建国这边眼下就得抓紧时间寻找剧本编剧了。 这事儿,童建国是委托公司的学顾问蒋子龙来抓的。 童建国离开梁晓声家往蒋子龙那里打电话时,他正好刚找到两位写手。 “这两位小哥都是有作品的,正好您过来看看。” 童建国开着车子紧赶慢赶,总算在下午两三点钟的时候赶到蒋子龙家了。 屋里有两个年轻人,一个是大眼睛,一个是小眼睛。 蒋子龙指着大眼睛说:“这小兄弟叫王朔,虽然知名度还不算高” “王朔?怎么听着有点耳熟?”
144、纸里包着火
蒋子龙介绍说:“小王去年在当代发表了一篇,名字叫做空中小姐,反响很强烈啊!” “哦,想起来了,朔爷笔精湛啊!” 王朔微微脸红:“哪里,哪里。” “这位看着也有点眼熟。” 童建国看向旁边那个伙计。 这伙计长着一对小眼睛,连王朔的一半大小都没有,但也精光四射。 “这是小马,马未都。以前也写过,眼下在青年学当编辑。” “哦,幸会!幸会!可你有公职,能到咱们这里来写剧本吗?” “没问题,我可以请两三个月的假。” “嗯,那就行。” 蒋子龙又指着王朔说:“小王是个体户,他有的是时间。” “个体户?卖啥的?” 王朔红着脸,有些尴尬。 “当然是卖字儿的了,他是个体户作家。” “那就是专业作家嘛,怎么也比后世那帮死扑街的强。” 王朔有些腼腆地笑了。 这伙计像个小受。 你要是打量他的话,他还有点害羞。 你要是不看他的话,他就偷看你几眼。 在这个年代里,他敢于辞掉公职当专业作家也算是够有勇气的。 这会儿稿费也就千字20元吧,他一个月能发表万八千字都够呛。 生活状况比一般上班族好不到哪去。 不过,童建国没打算帮他。 “小王字功底很不错啊!” “是啊,”马未都在一旁帮腔,“王朔有生活阅历,看得书也多。” 童建国点点头:“小王擅长写对话,这倒是跟电视剧剧本挺吻合的。” “是啊,”蒋子龙在一旁说,“他的对话非常生活化。” “还行”王朔难掩得意。 “不过,小王笔下的人物有点千人一面啊” 王朔微微脸红。 “别误会啊,我说的是对话上。小王笔下的人物几乎个个都能言善辩,叨逼叨叨逼叨的,一说就是一堆。” “有点水” 蒋子龙也有些尴尬。 “而且地域特征太鲜明了也不好。咱们的电视剧讲的是下乡知青的故事,以东北人为主,偶尔可以有一两个京油子卫嘴子,但不能都这样啊。” “其实我也是” 王朔红着脸似乎想争辩几句。 蒋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