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激情年代-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有一两个京油子卫嘴子,但不能都这样啊。”    “其实我也是”    王朔红着脸似乎想争辩几句。    蒋子龙说:“其实小王老家也是辽省的。”    “嗯,下次吧。”    童建国拍拍王朔肩膀。    王朔有些愠怒:“那就算了。”    “对,对,下次有机会吧。”    蒋子龙把王朔送到楼下。    其实,童建国不用王朔,并不是因为他的对话功底有问题。    他的字功底在那里摆着,对话不可能太差。    主要因为童建国找的编剧其实类似于枪手。    在梁晓声打好的故事框架内,往里添肉,顺便也发挥一下创作能力。    关到一个小黑屋里,反复修改,少不了折腾。    王朔这种敏感又骄傲的人,你把他使唤来使唤去,保不齐就会撂挑子。    也就马未都这种名不见经传的学青年,本身又比较圆滑,才禁得起折腾。    童建国跟马未都说了说待遇。    梁晓声一集才500元。    马未都这种,童建国只能给他一集200元。    马未都高兴的不得了:“谢谢!谢谢!”    这比轻松多了,一个星期写两集都属于手残。    “别客气,过两三个星期就该集中创作了,你做好准备啊。”    “没问题。”    马未都离开后,蒋子龙说:“我还有几个伙计,这几天就叫过来看看。”    “嗯,别找有名气的,发没发表过作品没关系,只要会写就行。”    “好的。”    编剧这边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剧组其它的事情,童建国也得开始张罗了。    眼下拍电视剧成本高,除了没有广告运营外,拍摄制作周期过长也是个主要原因。    一部二三十集的电视连续剧拍上两三年稀松平常。    整的比美剧还讲究。    再说,这会儿的人没学会齐头并进的工作方法。    离开天京后,童建国直接到盛京来找丁导。    听童建国说要找他导演电视连续剧,他都有些懵了:“啥?我能导电视剧吗?”    “怎么不能啊,弄条狗绑块儿饼子都能干得了。”    “哈哈!”    “推拉摇移有厂工忙活,影调和构图有摄影师掌握,你说你有什么需要操心的?”    “我只需要喊预备开始。”    “跟你开玩笑的。咱俩合作这么多年了,你广告导的杠杠的,电视剧有啥导不了的?”    “可是”    “放心吧,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只要剧本过关,你这边不用太操心。唯一需要操心的就是拍摄进度。”    “是啊,拍摄周期太长的话,开销就大了。”    “你那位师弟跟过香港导演是吧?”    “是啊,上次咱们不是去探班了吗?跟的李翰祥。”    “这会儿他忙什么?”    “在香港呢,过几天就该回来了。”    “到时候你让他留好档期。”    “嗯,一定得把他弄来,香港那帮人拍电影的效率高,咱们可以好好学学。”    除了编剧导演,其它杂七杂八的事儿也不少。    像布景、灯光、服装、道具等等。    这就交给崔新张罗了。    这部知青本来就是跟蓝城电视台合拍的,他们当然得出更多的力了。    在外面张罗完了,童建国风尘仆仆往家赶,一想到小家伙们那一张张可爱的小脸,他就激动不已。    可刚走到家门口就听到屋里传来一阵哭声。    “怎么了?谁欺负我们宝贝儿了?”    童建国推门进来,正看到花花梨花带雨,哭得那个伤心。    赵君搂着她哄劝着。    其他三个哥哥姐姐也一会儿亲亲她,一会儿抱抱她的。    “肿么了?”    童建国刚凑过来,花花就扑进他怀里抽抽搭搭:“我,我,他们说我是道儿上捡回来的。”    “谁,谁说的?”    童建国一边尴尬地笑着,一边跟赵君使眼色。    花花是去年从盛京领回来的。    虽然她年龄很小,记忆力没发育好。    但她应该知道自己是从外地领回来的,她本来有一个妈妈。    问题是,在她尚未发育完善的大脑里,她觉得这是正常现象,别的孩子也都跟她一样。    关于两个女儿领养的事儿,童建国和赵君也有很大分歧。    童建国根据他所掌握的儿童心理学,认为领养的孩子要么在五六岁以前、要么在18岁左右,就应该告诉他身世了。

145、天使
    在领养孩子方面,当下大多数人是能瞒就瞒、能拖就拖。    身为21世纪人,童建国不能这么干。    他们这是很自私、很不人道、很短视的做法。    赵君也不赞同。    她觉得至少应该在两个女儿结婚时告诉她们真相。    “可那么晚才告诉,两个小家伙肯定会埋怨咱们。”    “咱们把她们视若己出,她们心里应该清楚,就算有短暂的埋怨,过段时间还是能理解的。”    “关键还有个问题,她们要是总也不结婚呢?”    “乌鸦嘴!她们还能像我一样,老大不小不结婚,最后让你捡了便宜。”    “哈哈!我就是觉得以后社会发展了,人们结婚会越来越晚。”    “哼,那就等30岁告诉她们。”    “那不让人误会啊。”    “误会啥?”    “以为你要赶人家走!告诉你啊,你是领养的,你再不结婚就那啥”    “去,就你会想象。”    这一二年来,夫妻俩反复探讨,最后赵君勉强同意等两个闺女满18周岁时就告诉她们身世。    可这些年难免让孩子起疑心。    童建国这大家口在全市太有名了。    在国策当道的当下,一看就不是正常生育的。    再说团团从医院包养,起码有几十号人知道这事儿。    花花从盛京领回来更是尽人皆知。    想要刻意隐瞒反而会弄巧成拙。    这不,眼下就火烧眉毛了。    童建国连每周一次爱做的事都抛到脑后了,彻夜跟赵君商量两个闺女的事。    “干脆,趁这次机会就跟两个小家伙说了吧。”    “疯了你!这么小,她们哪承受的住?”    “越小承受力越好!对她们来说就是一种与众不同的东西呗。她们眼下本来就与众不同,早就适应了,再增添一个与众不同,又有什么关系?”    团团有残缺的鼻子,花花有洋娃娃的面孔,这些都算是与众不同了。    在童建国和赵君的教育下,她们都欣然接受了。    再增加一个更厉害的与众不同呢?    看这话怎么说了。    “放心吧,凭我这巧舌如簧,保管让小家伙们欢呼雀跃。”    “哼,你要是整砸了再说。”    “不会的啦。对了,还有件事儿。”    “什么事儿?”    “你忘了?每周一次那个啥”    “哼!就忘不了你那点事儿。天都快亮了,白天还要上班呢。”    “好吧”    第二天傍晚,吃完饭后,四个小家伙忙不迭地收拾桌子。    从小到大,童建国给小家伙肉蛋奶供应的充足,四个孩子的个子都超过同龄人。    老大安南快有一米三了,老二童筝只比安南小10个月,个子却矮了将近一个头,赵君说他这是精神头太足了,压的。    不过,童筝的个头儿也超过平均线了。    剩下两个闺女也比大多数孩子个头儿高。    老三团团比童筝小四五个月,个子却差不了太多。    老四花花又比团团小六七个月,也有一米多了。    可四个小家伙除了安南外,都是脑袋刚过桌子的水平。    收拾桌子还得翘脚,在水槽里洗碗都得踩椅子。    看着四个小家伙忙碌着,童建国心疼的不行。    可自己定下的规矩哭着也要执行。    “麻麻,这个剩菜放到哪里?”    “放到冰箱里,来,妈妈放。”    “麻麻,还有这个!”    “嗯,那个坏掉了,不能留,来给妈妈。”    “我来,我会!我倒到垃圾桶里。”    妈呀!老子是不是上上辈子拯救银河系了,老天爷送来这么可爱的四个小天使。    桌子收拾干净了,碗筷也洗好了,童建国招呼四个小家伙:“来宝贝儿们,粑粑麻麻跟你们说点事儿。”    四个小家伙规规矩矩地坐到桌子前了。    “啊,那个”    童建国还有些紧张。    一抬头就看到赵君鼓励的眼神了。    “那个,昨天花花不是问粑粑麻麻,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吗?”    “嘿嘿”花花不好意思地抱着脸。    小孩子嘛,再不愉快的事儿,睡一觉就忘掉了。    “嗯,其实啊,你们跟其他小孩子都一样。”    “对啊,对啊,我跟他们都一样!”    “你们都是从天上来的!”    赵君在一旁听着吓了一跳。    昨晚,童建国信誓旦旦向她保证,会用巧妙的办法向两个女儿解释身世,但她没想到童建国会这么信口胡诌。    问题这事儿不好圆啊!    果不其然,安南和童筝瞪着眼睛追问:“天上是哪里?”    “天上嘛,这个,其实粑粑也不知道。”    “粑粑麻麻也是从天上来的吗?”    “是啊,可来了以后就回不去了,所以粑粑麻麻也不知道。”    “可小朋友说我是道儿上捡的”    花花撅起嘴,又想起昨天的不愉快了。    童筝也反应过来:“粑粑,是不是我们都是道儿上捡回来的啊?”    “这个,别他们胡说!你们从天上下来那会儿还很小很小。先是落到麻麻肚子里,再从麻麻肚子里生出来的。”    安南毕竟要大一些,这会儿也想起什么了:“对了,我们顾老师的小宝宝就是从她肚子里出来的。那会儿她肚子这么大!”    “我好像也记得”    童筝挠着脑袋。    “那我们也一定是从麻麻肚子里出来的!”    团团说着扑进赵君怀里,把小脸贴到赵君肚子上。    “麻麻,我要是再回去呢?”    赵君有些尴尬:“傻瓜,你那会儿那么点儿,现在都这么大了”    童筝在一旁拍手大笑:“哈哈!笨蛋!大笨蛋!”    “不许这么说妹妹。”    花花却皱着小眉头:“可我怎么记得”    花花去年才从盛京领回来。    虽然她脑子没发育好,但怎么也记得去年的事儿。    甚至能想起来一点她和她妈妈瑞秋的生活经历。    “嗯,虽然每个孩子都是从麻麻肚子里生出来的,但不是每个孩子都只有一个麻麻。”    “麻麻还有好几个吗?”    团团一脸的不解。    花花想起更多的事了:“对啊,我记得我还有个麻麻,我还有个麻麻!我想那个麻麻了!”    花花说着哭了,赵君连忙把她搂到怀里,一边哄劝着一边朝童建国使眼色。    似乎让他想办法圆回来。    童建国把团团搂到怀里:“团团你跟花花一样也有两个麻麻。”    “太好了!我也有两个麻麻!”

146、专家不总是错的
    童建国答应赵君的事儿还真做到了。    两个闺女欢欣雀跃:“我们有两个麻麻!我们有两个麻麻!”    安南和童筝却愁了:“我们只有一个麻麻。”    不过,童筝很快发现了端倪:“她们不是从麻麻肚子里出来的!”    童建国点头:“所以,她们有两个麻麻”    花花多少有些心理准备,毕竟有点瑞秋妈妈的记忆。    团团就不一样了,她从出生就在这个家里。    现在突然发现自己跟哥哥不一样了,不由得有些懵了,“哇”地哭了,一边哭着,一边语无伦次地嚷嚷着。    “我不要麻麻!我是麻麻生的。”    安南也急了,搂着妹妹:“我是麻麻生的,团团也是麻麻生的。”    童建国疼爱地摸摸安南的脑袋:“是不是麻麻生的有什么关系呢?就像你们坐车回家来,坐的是粑粑的车,或者叔叔的车,不都一样吗?不都是这个家里的一员吗?”    几个小家伙都似懂非懂。    连赵君都有点被童建国绕晕了。    不过隐约觉得童建国说得有点道理。    花花眼含热泪说:“是不是那个麻麻不要我们了?我们才跟了麻麻了?”    “生你们的麻麻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她们没法照顾你们,只好让麻麻来照顾你们。”    “我好想麻麻”    “我也”    团团这就属于起哄。    她一出生就在这个家里,哪有一点她亲生妈妈的概念。    “那个麻麻还会来看我吗?”    花花继续问。    “等你将来长大了,可以去看她。”    “好啊,好啊。”    童建国和赵君对望一眼不由得长出一口气。    专家诚不欺我啊!    领养这事儿确实应该趁孩子刚懂事的时候告诉他。    或者就等他们走向社会的时候和盘托出。    但大多数时候,在这之前都会暴露。    尤其蓝城这种小城市,或者像童建国这种大家口。    与其让他们被闲言碎语困扰,不如早点告诉他们。    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最容易容纳异己。    就像团团的鼻子一样,刚上幼儿园还被小伙伴围观一番,等过了些日子,孩子们就不觉得奇怪了,甚至有点羡慕。    到了小学中学就不一样了。    那时,孩子们已经被成人社会污染了,把跟自己不一样的人当怪物看待。    所以,在这之前就让团团和花花知道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人,早早培养她们强大的心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