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错,这一场大战之后,三分天下的局面才算是正式形成了。”
“嗯,只是不知道能不能赶得上……”
樊军的意思别耽误第三季开机。
当然,拍影视作品并不是按照剧情顺序拍的。
可以跳着拍,哪个场景具备条件先拍哪个。
既然导演这么赞成这个计划,老徐也没啥好说的了,拍着胸脯打包票:“放心!两个月内就能建成!”
“哈哈!不用那么赶,三个月内就行了。”
这会儿,童建国想起跟蒋子龙商量过的一个项目,还有帆子提过的一个项目。
一部是《郑和下西洋》,一部是《怒海争锋》。
前者大家都耳熟能详。
郑和六次下西洋,他的部下又下了一次,咱就照他七季拍。
后者讲的是清朝中叶真实海盗的故事,主角是郑一嫂、郭婆带他们几个。
就让帆子来演郑一嫂。
这两部剧都是国际范儿,可以赚美金的。
有了大水槽,就可以放开手脚拍摄了。
老徐也踌躇满志:“童总,咱们第一期先干半个足球场那么大,接下来呢?我该留多大地方?”
“第一期先干半个足球场,第二期当然就是一个足球场,第三期直接两个足球场。”
“好!我马上招呼人干起来!”
恒店这边忙活完了,童建国坐着湾流直奔雾都而来。
下了飞机正往书社这边走呢,老远就听到书社门口有人在吆喝:“烤红薯咯!卖烤红薯咯!”
童建国不由得有些恼火:这老东西,眼界也忒狭窄了,都这会儿了,还惦记他的烤红薯?老子非狠狠教训他一顿不可!
336、风水轮流转
童建国走到近前一看,才发现是唐导。 看见童建国,唐导连忙打招呼:“童伯伯!您来了?” “是啊,你这怎么又买起烤地瓜了?” “我这个,继文他……” 正说着,周继文从里面出来了。 童建国板起脸:“你这家伙,就惦记你这点地瓜……” “嘿嘿,童……老童您这么快又来了?” “什么意思?不欢迎啊?” “哪里,快进屋!” 跟上一次比,书屋空间又变小了些。 仔细一打量,增加了一个大书柜,又增加了一张桌子几把椅子。 不过,并不显得逼仄。 十有八九是楚英翘安排的,周继文这家伙并不很有条理。 可惜楚英翘这会儿不在。 “英翘这会儿上课吧?” “是啊,唐哥没事来帮我。” 童建国压低声音:“你还真会使唤人啊……” “是啊,”周继文大着嗓门儿毫不避讳,“唐哥可愿意帮我干了,每天烤地瓜管够儿!” “吃完就拉稀,哈哈!” “啊?这你都知道。” 童建国在椅子上刚坐下,周继文就把账本递过来。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他们已经发展了413名终身会员,一年期会员也有700多位。 “干的不错!” “嘿嘿,好多都是学校里的学生。” 光是会费就收了8万多块钱,再加上临时会员的押金,总共也有十多万了。 童建国当初给了他们5万块钱。 加起来也是十五六万,在当下这可是一笔巨款啊。 租房子、收拾房子、买书柜、买书,另外又装了盘收费电话,再加上人员开支……这些总共花了才一万多块钱。 童建国不由得有些恼火:“搞什么?这么多钱都趴在账上睡大觉?” “嘿嘿,小声点,我们也在想办法呢……” 童建国看看四周,幸好这会儿书友比较少,不然让人听见你这么有钱,不让贼惦记上了吗? “嗯,那个,英翘什么时候过来?” “下午应该能过来。” “好!到时候我们商量一下。” 从书社出来,童建国琢磨琢磨觉得有道理:自己生意做得比较大了,难免操之过急。 书社这才两个多月呢,着啥急? 再说十来万算个啥,随便一折腾就没了。 还是让老爸老妈他们自己慢慢来好了。 说不定这两个家伙还真能折腾成大老板。 那可比童建国自己发家致富爽快多了。 下午,童建国过来时,两个家伙果然拿出几个方案。 周继文说:“快到年底了,我省思咱们是不是应该进一点贺年卡啥的?” “嗯,好主意,这几年中学生大学生流行互相送贺卡,趁年底进一批货,小小地赚它一把。” “嘿嘿,是啊。” 被童建国肯定,周继文有些得意。 楚英翘却撇撇嘴:“哼,小打小闹而已,咱们这么大的资金,就该整点大买卖。” “啥大买卖?” 周继文不服气。 “咱们应该趁热打铁,抓紧时间开分店。” 童建国点点头:“这个,是应该提上日程了。” “嗯,正好我在东门外相中一处门头房,抓紧时间年底前就能干起来!” “这个……” 童建国有些犹豫。 周继文立刻反驳说:“开分店太早了!根基不稳,最忌讳开疆拓土!” “哈哈!兵法都用上了。” “哼!啥根基不稳?你就是保守!就是没有格局!这叫趁热打铁。咱们应该趁着这个热乎劲儿迅速占领市场。不然就被别人抢先了!” “哪那么快……” “还没那么快?你没看这两个月,解放路那边、高碑店那边都已经有两三家了!风格也跟咱们大同小异!” “那咱也不怕他们……” 童建国笑嘻嘻看他们俩争论一番,最后拍板定夺:“哈哈,那个,英翘说的对!” “你看?哼!” “可是……” “咳咳,当然了,这事不能急。你们两个现在一个有学业,一个有家务负担。本店已经够你们忙活了……” “不忙,不忙,”楚英翘连忙说,“我们大一功课不忙。” “嗯,我知道。不过,你们干了这么长时间也应该知道,书社这种经营方式财务状况是很琐碎麻烦……” “不麻烦啊。”周继文说。 楚英翘脑子反应快:“我们的财务状况很清楚的,一笔都没漏!” 周继文:“是啊……不过,那天唐哥看摊儿……” 唐导在外面耳朵还挺灵的,一听动静连忙进来了。 “那天我出去拉屎了,就一会儿,让冬瓜看着来着,可能漏记了一两个人。不过,我以人格担保!钱是不会少收的,冬瓜是老实人!” 楚英翘在一旁训斥:“懒驴懒马屎尿多!就你害的我们财务状况出现问题!” “没出现问题吧?” “应该没多大出入……” 童建国在一旁笑了:“这种小纰漏是在所难免的。我的意思,你们还得多积累经营经验、管理经验。” “嗯,好吧,先打好基础。” “不过,你们有好的想法都得先记录下来,筛选考察后从长计议。快则半年奖,慢则一两年吧,咱们肯定得开拓新业务、新战场。” “好的!” 童建国这次这么快就再回来,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想探望身陷囹圄的周坚强。 上一次回来时,听说周坚强犯事进去了,童建国脑子还没转过来,或者说还没进入上一世爷孙关系的那种角色中。 并没把这件事当回事,甚至还有点幸灾乐祸。 等过了段时间,他脑子渐渐转过弯儿来,重新回忆起上一世跟周坚强的爷孙关系。 老头子还是不错的,人很随和,也很疼爱童建国这个大孙子。 于情于理都该帮一帮坚强老弟。 听说童建国要去探望坚强老弟,周继文挺激动:“童伯伯你真是太好了,我也一直想去探望我老爸。” “哼!跟你说了多少遍了。” “嘿嘿,应该叫老童。不过……” “怎么了?有什么不方便的?” “像我老爸这样,人们唯恐避之而不及,因为可能给人带来麻烦……” “切,老子又不是吃官饭的人,谁能管到老子?” “嘿嘿,老童你真厉害。” “必须地!” 去探监之前得打听打听,最好能跟有关方面搭上点关系。 周家老尖儿落难,绝大多数人都躲开了,连亲戚都不例外。 不过,也有个别讲究的人,仍然惦念周家的好。 有个叫大崔的伙计童建国上一世依稀还有点印象。 大崔本来是农村人,他父亲老崔在木材厂打零工。 一次事故中,老崔不幸身亡。 那会儿的人比较老实,顶多公家给赔给一两百块钱了事儿,也不会到处去闹。 周坚强听说了,考虑到老崔家生活困难,就随口提议,让战友帮大崔安排工作。 大崔因此进城,几年后成了城里人,还把自己的几个兄弟姐妹也给带进城里了。 眼下,周坚强落难,大崔依然记得这份人情,毫不避讳别人的眼光,时不时地过来探望。 听说周继文要去探望老爸,也想疏通关系,大崔连忙跑前跑后帮着打探一番。
337、小目标
童建国在北方虽然也算有点名气了,三教九流都能找到关系,别人也会给他面子。
可在这西南地区,谁知道他谁啊?
别说眼下隐姓埋名,就算报上大名也没人认识。
童建国索性就知趣地不报大名了。
就说自己是东北来的一个小老板,做点小生意混口饭吃。
“崔叔,这是童,老童,他是我爷爷当年的战友……”
“啊?幸会!幸会啊!长得真年轻啊,看起来也就五十来岁。”
“啊?这个……”
“哪有?人家老童跟我老爸年龄差不多。”
“不好意思啊。”
“没啥,我是文艺兵,你知道的,文艺兵就是娃娃兵,哈哈。”
“原来是这样啊。”
大崔虽然是农村人出身,文化水平也比较低。
但进城多年,在各个阶层里浸淫,加上本身忠厚老实,这些年下来,怎么也能直接或者间接巴结上几个达官显贵。
“我这几天找人打听了一下,我一个老乡的大舅哥的同事的老表在二监当主任……”
周继文在一旁说:“可我家老豆在一监……”
“无妨,同行总能说上话。”
“嗯,而且他是军转干,他们系统内很多都是以前的老战友。”
“好!老弟,麻烦你安排一下。”
“正好这几天他们退转军人要举办个活动,到时候政商两界、各个系统的人都会过来,我想办法让汪主任给引荐一下……”
“可俺只是做点小买卖……”
“没事,您好歹也是军转干,而且资历不浅……”
“是啊,是啊,童伯伯跟俺爷爷是一辈儿人呢!”
“哇,那真是资历不浅呢!”
“一般般,一般般啦。”
不过,要跟一帮军转干聚会,童建国还是有些忐忑。
牛逼已经吹出去了,保不齐就会撞到枪口上,别到时候李逵变李鬼了。
所以,童建国让大崔尽量别引荐太多的人。
大崔一口应承:“嗯,俺知道您工作繁忙、精力有限,就介绍政法系统内的头头脑脑认识一下好了。”
可这天来到现场时,童建国还是差点遇到了大麻烦。
做生意这么多年来,童建国参加的大小会议无数次了。
每一次哪怕他不是大会的参与者,也很难摆脱成为焦点的下场。
没办法,他倒想低调可实力不允许啊。
这一回,童建国终于如愿以偿了。
身为外地一个做小买卖的,谁认识他啊。
大崔卖力地介绍了一番,人家也只是礼貌地寒暄几句,便把他晾到一旁,三五成群各自聊起来了。
周继文还怕童建国尴尬,不停地东拉西扯。
可童建国怎么会尴尬呢?
只要俺不尴尬,尴尬的奏是别银!
童建国正在跟尴尬的周继文有一搭无一搭聊着的时候,随便往人群中扫了一眼,突然就发现一张似曾相识的面孔。
略一琢磨,童建国就想起这是谁了。
健林王!
这伙计的面相太容易让人记住了。
一对精光四射的小眼睛,一只蝙蝠鼻子。
为什么说他是蝙蝠鼻子?
他的鼻翼很宽,又很扁,真就像一只蝙蝠趴在脸上。
大鼻子小眼睛这种剧烈的反差感,比房事龙还强烈。
一眼就能让人记住。
童建国跟健林王算辽省老乡,又同为商界中人,眼下在他乡相遇,按理说应该好好寒暄一番才对。
可童建国心虚啊!
两人仅有的一次接触还是刀光血影。
眼下的健林王跟童建国比,不说九牛一毛吧,还真是老鼠跟大象的差距。
童建国名下一个不起眼的小买卖是干建筑的,叫做东风建筑公司。
这不起眼的小买卖在东北地区也是响当当的。
80年代,别的建筑公司还在整四五层的砖混楼房时,东风建筑公司已经开始搞三四十层的框架大楼了。
童建国不想落人话柄,蓝城市的啥买卖都往自己这里划拉。
老早就让郭子他们率领手下得力干将走出蓝城,北上、南下到其它城市开疆拓土。
比如盛京、旅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