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激情年代-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罐头厂这边还好说,那种比较隐晦的广告吸引的其实是经销商。    离真正的市场大热还有一段距离。    箱包就不一样了,广告撒出去了,连续播放100天,销量会节节攀升,早晚会榨干厂子的所有产能。    好在厂子二期扩建时,还留了点余地,产能还可以继续提升一段时间。    但必须防患于未然了。    童建国特地召集高管们开会。    “清涛,咱们完全释放产能的话,还能坚持多久?”    刘清涛翻开笔记本:“以现在的势头咱们恐怕只能坚持20天了。”    大家议论纷纷。    仇红、丛洋他们几个生产人员说:“既然眼下是买方市场,咱们干脆提价吧。”    苟爱华、童建波两位销售人员却强烈反对:“不可,不可。商品提价需要一个过程,咱们的旅行箱刚面市就提价,这不符合市场规律。”    刘清涛也说:“咱们的旅行箱价格不低了,在整个箱包市场几乎是一骑绝尘。要提价也得是下一代产品。”    童建国点头:“清涛说得对,咱们现在才刚刚创下品牌,千万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    “可产能有限,又不提价,想不拒人于千里之外也难呐。”    “搭建新厂房最快也得两个月吧?”    王胖子说:“要是建简易房的话,两个星期就能搞起来。”    “是啊,这天气用简易房当车间问题不大。”    “那就双管齐下,厂房扩建和简易车间同时干!”    扩大产能光用厂房、机器、工人不行,还得有强大的运输能力。    这会儿的企业,不论全民、集体,或者事业机关单位,能够自己养车的极少。    也就千人大厂,比如像重机厂、国棉、红棉那种,自己会有好几辆货运汽车。    其它的中小型企业要用车的时候就依赖于一家专门的公司。    这就是全民所有制的汽车运输公司。    这家公司养着二十几辆大中型货运汽车。    它的效率比铁老大的火车皮略高点。    但也不算太方便。    童建国手里的这两家小厂眼下运送货物的方式主要是三轮车、马车、驴车之类的。    眼下,要想迅速提高产能,就得自己养一台货运汽车了。    眼下,童建国勉强买的起一辆货运车。    买两台还有些力有不逮。

107、要不您再贷点
    107、    不光箱包厂现在急需车子,罐头厂更是求车若渴。    高岩和刘清涛也觉得该买车。    不然的话,你产能提起来,运输上不来还是白搭。    “干脆!我们再向银行贷款!”    高岩主动提议。    “可咱们上一笔贷款才半年功夫,现在又要求,能行吗?”    “我觉得能行,咱们贷款10万那会儿的账目情况银行已经看过了。眼下比那会儿增长了5倍不止。而且,咱们厂是全市第一家在省电视台打广告的企业。就冲这知名度,他们也应该考虑追加贷款!”    刘清涛也说:“班长说得对,咱们现在也算有点知名度了,别说银行了,市领导搞不好也会考虑重点扶持。”    尽管两位老同学都这么说,童建国心里还是没底儿。    因为他是从二十一世纪过来的人。    上一世的爷爷也是金融行业的人,多少也耳濡目染了解一些规则。    像箱包厂这样是不符合追加贷款条件的。    但童建国偏偏忘了眼下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年代。    连两劳释放人员都能拿到贷款。    银行的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    童建国怯怯地来找上次给他发放贷款的徐科长。    正好徐科长不在,他们科室的一个同事说:“您稍微等会儿,徐科长上厕所了。”    等了没一会儿,徐科长就甩着手回来了,童建国连忙殷勤地迎上去。    “徐科长您真是身先士卒啊!这种事都亲自去做。”    “啥?”    “呵呵”    徐科长将双手在身上蹭了蹭,跟童建国热情握手。    “童厂长啊,你不来找我,我还打算去找你呢。”    童建国不免心慌:“我们每个月都按时返本付息”    “是啊,你们是模范贷款户。”    “还好,还好。”    “不过,最近这段时间我们行长批评我了”    “啊?是不是那个”    “行长批评我给你们放贷少了点!”    “哈哈!”    “不过,这也不能怪我是不是?我给你们放贷那会儿实在没想到你们企业会发展这么快,现在每天都能在电视里看到你们的广告。你们简直就是我们市的明星企业啊。”    “呵呵,还好还好。”    “要不您考虑考虑,再追加点贷款?”    “这个嘛,说老实话,其实我们的现金流还是蛮充沛的。”    “既然你们势头这么猛,是不是应该扩大经营,再购买些固定资产?”    “嗯,您说得对。为了扩大经营,我们还需要你们鼎力相助。”    “没问题!这一次你们自己报一报吧。”    “啊?贷款还得抱一抱?”    “是啊,你们想贷多少尽管提!”    “这个”    童建国咬咬牙:“那就要不20万?”    童建国刚报完就后悔了,因为徐科长毫不犹豫地点头:“没问题!”    要是再多贷点就可以买三台车了。    70年代中期以前,各单位最流行的是解放大卡车、东风大卡车。    这两种看起来大同小异的重型货车可以拉货也可以拉人,比日后的五菱宏光还吃香。    7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出现一种130轻型货车。    这种轻型货车颜色各异,外形大同小异,统统都称作130。    它最早是首都一家汽车制造厂仿日式轻型货车造出来的,称作bj130。    这会儿各个企业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也没什么产品专利、知识产权。    首都造出bj130后,就把设计图纸分享给全国各地的厂子。    所以,就有了千奇百怪的130。    最早的130是2吨载重的,最近几年又开始出现3吨、4吨载重的。    童建国要买干脆就一步到位,直接买4吨载重的。    箱包厂两台、罐头厂一台。    这样的一台130大约要七八万块钱,3台就得20万开外了。    不过,后悔也没用,反正厂子账面还有充足现金,不够就自己再添加点好了。    这一回,徐科长连查账的程序都免了,签订借贷合同3天后就直接把20万划到箱包厂的账上了。    其实,跟买车比,找开车的人才是最麻烦的。    这会儿最吃香的职业有两个,一个是采购员,一个是司机。    去年下半年,国棉有个司机因为流氓罪被判刑了。    这司机已经五十来岁了,长着小眼睛、牛皮彙⒕圃惚亲印!   〖依镆灿欣掀庞泻⒆印!   〖懿蛔∪思沂强档摹!   ≡偌由戏闹嗄猩伲蠊媚镄∠备久羌剿净贾蓖掀恕!   ±纤净改旯Ψ蚓透懔硕父龃蠊媚镄∠备尽!   『枚嗳硕家晕承┠甏娜嗣撬枷敫ゴ俊⒉⒉豢粗匚镏侍跫!   ≌庹媸翘齑蟮奈蠡幔    ≈焓泵皇怯邪爰渫僚鞣浚钟械钡鼗Э凇!   〈陨翰挪换嶂鞫蜕厦拍亍!   〕さ盟б裁黄ㄓ茫植荒艿狈钩浴!   」我皇蔷耍锋靡膊豢赡芸瓷纤!   ∥镏试狡恶さ哪甏嗣窃娇粗匚镏侍跫!   ≈皇遣煌逼冢嗣嵌晕镏侍跫囊蟛煌选!   《源陨豪此担煌胫嗑褪亲畲蟮奈镏首非蟆!   《悦锋美此担镏首非缶捅涑闪巳幌臁⑺母隹诖恢П省!   】档囊菜闶橇斓牧耍比怀韵恪!   〔还茉趺囱扰匠底釉倏悸钦宜净氖隆!   20万到账后,童建国立刻跟姚厂长联络。    盛京就有卖130的。    “哈哈!我也正想再买一辆呢。”    总厂已经有一辆3吨的130了,姚厂长想再买辆4吨的。    “4吨的多少钱一辆?”    “7万6千元。”    “不便宜啊2吨的呢?”    “2吨的6万3千元。”    “那还行。”    “你啥意思?想买几辆啊?”    “3台就可以了。”    “我去!你们现金这么厉害吗?”    “哈哈!当然是贷款了。”    “胆子真大啊!”    其实姚厂长他们也能拿到贷款。    可像当下的多数人一样,对于借债这种事他以及他们村子里的干部都还有点忌讳。    童建国叹口气:“可我没司机啊。”    “也是啊,找个司机不容易。”    这会儿学个驾照至少要半年。    起早贪黑跟着师傅学跟着师傅睡,溜溜半年。    “你可以先把车弄回去再说。”    “没司机咋弄啊。”    “我让我的司机给你送呗。”    “那也只能送一辆。”    “多跑两趟呗。”    实在不行,还真得这么办了。    放下电话,童建国突然灵机一动:我去!司机不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吗?

108、哥是老司机
    妈蛋!老子明明就是老司机啊!    上一世,童建国15岁就会开车了。    虽然没驾照,但开的是爷爷或老爸的豪车,上路时也没人敢找他麻烦。    这一世,车技依然在身,只是依然没驾照,更没有豪车可开。    但这会儿的交警很少。    也就市中心的繁华路段偶尔会有。    他们管得也大多是行人。    物质贫瘠的年代,当然以车为本。    要是哪个人一不留神把车子撞坏了,把他卖了都不够买车的。    可三辆车子怎么弄回来呢?    三辆车子,姚厂长派一个司机,童建国开一辆,还少一位。    而且,这一位司机最好就当做罐头厂的常驻司机。    童建国手里的这两个小集体企业短时期内想找固定的司机基本没可能。    唯一的办法就是借用。    童建国发动职工四处打探一番。    两天下来,长期借用的司机没找到,短暂借用的倒是有一堆。    借用一天给8块钱,对一个月只能赚四五十元的各位司机来说,那也是相当大的诱惑了。    “好好挑一个,找人品好的那种。”    “不好找啊。”    司机中想找人品好的属实不易。    “从转业军人中找!”    因为自己老弟是转业军人,童建国天然地对军人这个身份有好感。    王凯旋王胖子也同样对军人有好感。    他寻摸半天,总算找到一个转业军人。    “这个老胡感觉应该不错,比咱们高了三四届,在部队学的开车。”    “好!就叫他来吧。”    叫过来聊了聊,果然还不错。    老胡在玻璃厂上班,三十五六岁,有三个孩子。    最近两年,玻璃厂不景气,各个岗位都人浮于事。    老胡他们司机们也略显冗余了。    没事的时候,他就想出来赚点外快。    定下来之后,童建国就领着老胡往盛京来了。    姚厂长在盛京这边已经打点好了。    先把他们自己的4吨130提回总厂。    再让司机过来帮童建国开车。    两辆4吨130、一辆2吨130一共花了21万5千元。    打点汽车贸易公司的钱也都是总厂出的。    车子提回来都已经是下午了,开回蓝城恐怕就得晚间行车了,路过许多偏僻小路会有诸多不便。    就在盛京歇息一晚,第二天一大早起来赶路。    童建国开着2吨的130,老胡和总厂司机各开一辆4吨130。    三辆车一字排开,童建国打头阵,浩浩荡荡地回到蓝城了。    给老胡结算后,童建国陪他在厂子里转了转。    “老胡啊,我们厂子有点小吧?”    “嗯,虽然不大,但感觉你们厂子蒸蒸日上,就像早晨点钟的太阳一样。”    “哈哈哈哈,老胡真会形容。”    “跟你们厂子比,我们厂子就像日暮西山的老人一般。”    “既然如此,长期借调到我们这里如何?”    老胡叹口气不言语。    “咱们这小厂虽然不大,工资待遇还是不错的,在咱们全市应该没有几家能比的上。”    老胡点点头:“俺知道。关键我们厂子那些当官儿的不太好说话。”    “不好说话?是想吃杂亩地儿吧?”    既然老胡也有意向长期借调过来,童建国就找人帮他疏通疏通。    正好仇红的连襟跟玻璃厂的领导能说上话。    厂子就拿出200元上下打点一番,把老胡借调过来了。    这其实是多赢的局面。    老胡的人事关系、工资关系依然在玻璃厂。    箱包厂这边每年给玻璃厂出500元借调资金。    玻璃厂依然给老胡发工资,但不发奖金。    其实他们本来就没有奖金。    箱包厂这边不给老胡发工资,但给他发奖金。    当然,老胡在童建国这里是比较忙的。    箱包厂、罐头厂两边跑。    “忙点好,省得整天闲的五脊六兽的。”    “也不能太忙了,顶多半年吧,就会让你轻省点。”    童建国则无照驾驶,抽空开着那辆两吨的130。    就相当于箱包厂的小轿车了。    不过,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这会儿的交警虽然检查不严格,但不出事故还好。    要是出了事故,童建国这样无照驾驶也会惹来大麻烦。    去年,童建波刚上班时,童建国答应将来弄小轿子给她开。    眼下,应该第一个考虑让她学驾照。    可她怀孕了,这事儿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