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激情年代-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过段时间就搬到楼上去了,咱父母年龄大了,身边总得留一个。”    “那你没跟小田商量下?”    “这事儿还用商量啊?”    “你个憨批!这可不是小事儿!”    “嘿嘿,那我晚上问问她,她应该愿意的。”    “你问她,她还能说不愿意啊?”    “怎么不能说啊?她愿意就愿意,不愿意就不愿意啊。”    “我去,你,你还是太顺了,对女人了解不够多。”    “还行吧,计生委发的小册子我都快背下来了”    “唉,哥给你个建议,你们小两口还是早点搬出去自己过。”    “可咱爸咱妈”    “咱爸咱妈又不老。尤其咱妈,退休以后,气管也好多了。”    “可是,咱妈想让我们在身边。”    “孩子要断奶,做父母的更得断奶。咱爸咱妈是习惯了,儿女一大帮簇拥在身边。可老人有老人的生活,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生活。说句难听的,你们看电视都看不到一个频道”    “哈哈,那倒是,俺爸和俺妈还抢呢。”    “再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顺眼。婆婆看儿媳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咱妈应该不是那样的人。”    “是啊,跟别的老妈、婆婆比起来,咱妈并不算乖张。但女人嘛,总是比较感性的。比如,平时妈要是当着田茹的面数落你,田茹肯定会不舒服。反过来一样,咱妈也会不舒服。长此以往,你们小两口就会出现龃龉了。”    “唉,也对。可我就这么走了,咱妈应该也会不高兴吧?”    “你就说单位分的房子,要是不去住,其他没房子的职工会不乐意的。”    “嗯,这样也行。”    其实童建国和赵君这边也处在断奶的阶段。    他们一家五口离开丈人、丈母娘一半是心甘情愿,一半是无奈。    老赵家这个小独栋早就有点住不开了。    三个卧室,老两口住一间,保姆住一间,童建国和赵君一家五口住一间。    简直不要太逼仄了。    赵君的姐姐赵兵一家四口春节期间回来时,保姆要不回老家,要不就得睡沙发。    所以,毕馥丽再舍不得也没办法。    赵君的嫂子高洋却挺高兴:“放心吧,妈,我们会经常回来看您的。”    毕馥丽苦笑:“行啊。”    下句话没说,谁稀罕你啊,谁当老的不更稀罕老儿子、老闺女。    一边是跟父母的“断奶”,另一边是跟孩子的断奶。    去年秋天时,童建国就建议赵君给团团断奶。    刚一提出就遭到赵君,以及两边父母的强烈反对。    赵君心甘情愿驮着团团上下班,回家来还得照顾另外两个捣蛋鬼。    这是跟父母在一起,老妈和保姆都可以搭把手。    不然洗尿布都洗不过来。    眼下,就要出去单过了。    赵君才意识到这么下去可不行。

032、总有熬不住的
    “出去自己过了,是有点忙不过来啊。”    “那当然了,咱们三个孩子呢。”    “嗯,得渐渐给团团断奶了。”    这个过程肯定是痛苦的,大人和孩子都很痛苦。    团团比两个大的都难缠。    但赵君是个外柔内刚、意志顽强的人。    她决定的事,都会执行下去。    童建国在一旁都有些看不下去了,她依然没放弃。    一直到搬家前两周,总算给团团断掉一半了。    早上喂几口,然后就和安南、童筝两个到托儿所去,全天候抱着奶瓶子。    晚上回来再喂几口。    这样一来,赵君轻松多了。    要么童建国,要么童建波,每天车接车送。    而且,团团这么早融入人群比较好。    让她从小就习惯被围观的感觉。    谁让她长得不一样了?    送到托儿所的头两天,团团都“嗷嗷”哭着回来。    虽然有两个小哥哥保护。    小伙伴们还是像看怪物一样围观她。    但童建国和赵君还是咬着牙继续送她去。    经过将近4年的发展,箱包厂眼下已经有6000名员工了。    另外还有两个分厂。    盛京分厂有1500名员工。    去年新开的白沟分厂也有200名员工。    童建国现在不算固定资产,光是账面的现金都有3000万了。    负债率也仅仅在百分之二十左右。    而且,这还是童建国故意让高岩做出来的。    不然的话,领导看你这么有钱,又没有外债,就该想办法了。    小集体企业自负盈亏。    领导不能把你的利润拿到。    他们会想方设法让你继续把饼做大,好安排更多的返城知青、待业青年。    可步子迈大容易扯着蛋,这种事不能听他们瞎指挥。    为了不让他们惦记,童建国得消化掉一部分利润。    除了像买白菜一样,继续到处拿地,再就是给员工各种福利待遇。    第二期的家属楼又在大张旗鼓地建设中。    平时的待遇也远胜国营大厂。    每年分两次大米、两次白面、两次油。    全体职工基本实现了吃细粮自由。    食堂伙食也极好,最差的主食也是二米面发糕。    平时都是大米白面。    餐餐有鱼有肉。    每位新入职的员工似乎都难逃魔咒,头一个月都会长胖10斤。    眼下,箱包厂的未婚男青年们比国营大厂的未婚男青年还受欢迎。    一听是箱包厂的都不带犹豫的。    不光吃的自由,上下班也是自由的。    除了科室人员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    其它部门,能够进行量化考核的,全都实行自由工作制。    想多挣那就早到晚走多干活儿。    不想挣太多那就晚来早走少干活儿。    按理说,童建国属于科室人员。    可他身兼数职,一会儿是小车司机,一会儿又帮人设计最新流行款式,一会儿又指导建筑工怎么修厕所。    简直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活脱脱一个千年大计、天降神人。    这种情况就不能用常规来要求了。    童建国每天都踩着饭点,晃晃悠悠来上班。    尤其这段时间以来,童建国忙着新家的事儿,上午都来的挺晚。    这天,童建国刚来到办公室,秘书小吴就过来汇报:“童总,有个人等你好一会儿了。”    “啊,姓啥?哪里的?”    “姓贾,好像是红塔的。”    “哦,知道了。”    童建国一听就知道这是红塔的贾书记过来了。    自从去年夏天,红塔村的领导干部们把老温拿下来后。    童建国就密切关注红塔罐头厂的发展情况。    当然,箱包厂这边也暗地里搞点釜底抽薪的举动。    老温那边也动点小手脚。    其实都不用太刻意,就搂草打兔子捎带着,就够他们受的了。    因为村干部弄来的项厂长根本不懂生产和销售。    再加上厂里的中下层管理人员根本不配合他。    夏天错过了储存水果的时机后,秋天又没能抓住机会大干猛干。    结果随着冬季的到来,要么无货可卖,要么无法适销对路。    罐头是快消品,你接连错过两个季节,这一年就白玩了。    年终奖当然就化为泡影了。    跟箱包厂类似,罐头厂职工的主要收入也来自奖金。    但近郊农民可不像城市职工那么听话。    没有奖金?我日你仙人板板!    项厂长都不敢随便走进车间。    轻的怒目相向,重的给你下绊、泼脏水。    以贾书记为首的村干部更是倒八辈儿血霉了。    家里三天两头被屎尿罐儿问候。    反正罐头厂有的是罐头瓶子。    老温都有点坐不住了。    但童建国一再劝他稳住!一定要稳住!    咱不能自己送上门,那不被动了吗?    这不?贾书记自己来了。    童建国慢悠悠地走进会客室时,贾书记都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了。    看到童建国,他还是强作笑颜:“童总你真忙啊。”    “呵呵,还好,还好。来!饿了吧,吃点零食垫巴垫巴。”    童建国说着,拿起盘子里的糖果、点心。    箱包厂不光食堂的伙食好,会客室里的这些小零食、小零嘴也是不断的。    这会儿连县长都没实现吃零食自由,更何况村长呢。    “你,你们伙食真好啊!”    村长吃着饼干感叹。    “必须地啊!咱办企业为的啥啊?就是为了让职工们吃的饱、吃得好!”    “嗯,童总说得对,管理企业确实不简单啊。”    “还好,还好,还是你们管理村子麻烦。”    “唉,惭愧,惭愧啊。”    东拉西扯一会儿,童建国始终不问罐头厂的事儿。    贾书记提了好几次也被童建国东拉西扯打断了。    最后,贾书记终于忍不住了:“童总啊,你一定得帮帮我们啊。”    “啊?怎么了?你们什么啊?”    “就是咱们那个罐头厂啊。”    “对了,我差点忘了,罐头厂这会儿怎么样了?”    “唉,别提了,我们把老温拿走以后,这厂子就算玩不转了。”    “怎么玩不转了?那位新来的厂长不是挺厉害的吗?”    “厉害啥啊,不懂生产,也不懂销售,整天瞎指挥,最近我们村干部一致决定把他拿下来。”    “啊?你,你的意思不会是想让我去给你们当厂长吧?”    “哪敢呐!您这身份哪能把这烂摊子交给您。”

033、超前思维
    童建国笑笑:“那就好。可我该怎么帮你?”    贾书记叹口气:“我省思您能不能让老温再回来?”    “这好吗?你们当初把人老温赶回家,现在又让人回来?”    “唉,是我们当初考虑欠周到。”    “既然如此,你们就该拿出点诚意”    “是啊,我们有诚意,但还想请童总从中斡旋一下。”    “好吧,希望你们能吃一堑长一智。”    “必须长!”    在童建国斡旋之下,以贾书记为首的村干部登门请老温出山。    在承诺了一系列条件后,老温这才重新接手罐头厂了。    到了这会儿也不用担心村干部出尔反尔了。    一来,他们脑子没毛病就该知道罐头厂这果子不是他们想摘就能摘的。    他们本身就在罐头厂拿空饷,要是罐头厂效益不好,他们一样损失巨大。    二来,眼下已经开始试点村干部基层选举了。    要不了一两年就得推广。    到时候村民们心里自然有杆秤。    你要么有钱有势,要么能带领大家勤劳致富。    否则谁选你啊。    老温在家里待这半年,表面是打打牌、逗逗狗,其实也做了不少功课。    干了这么多年买卖,他怎么可能闲着。    一回到厂子里就雷雷风行大干起来。    不光要恢复先前的产能,还要开发新的产品。    好在半年时间厂子损失还不算大。    再重新抓起来也不难。    “建国,你看,这是我准备开发的几种罐头。这是猪肉罐头。”    “猪肉也能做罐头?”    “必须啊!你尝尝看,都能把小孩儿馋哭了。”    童建国尝了下,果然很好吃,又香又鲜,入口既化,跟陶罐熬的那种酱猪头肉类似。    “这个蘑菇略咸一些,适合当小菜,还有这个小银鱼,都是咱们当地特产。”    “嗯,你放手去干吧!”    新房收拾完后,童建国本打算再晾晒它半年。    可两个月后赵君就开始着急了。    “不至于吧,这个季节风这么大,有毒物质早就吹走了。”    而且,整栋楼里,只剩下童建国他们一两家没搬进去了。    “好吧,正好快到五一了,咱们这就抓紧时间搬家。”    这些年跟丈母娘住在一起,童建国和赵君几乎所有的家具都是在新房里打的,电器也是现买的。    所以,搬家要比别人省事多了。    像刘清涛、高岩他们都得把一人多高的家具往楼上搬。    不过,一家五口人,杂七杂八的东西也不少。    五十铃皮卡拉了两趟才拉完。    刚来到新家,三个小家伙就兴奋地大喊大叫着,挨个屋子乱窜。    童建国和赵君收拾着屋子,只有老大安南过来帮忙。    “日子过得真快啊,连小团团都会走路了。”    “不都说了嘛,有苗不愁长。”    安南是79年生的,眼下数岁都4岁了。    童筝是80年下半年生的,眼下也快两周岁了。    团团是80年年底生的,现在也一岁半了。    三个孩子每天肉蛋奶顶着,明显比同龄孩子高大结实,精神头儿也足。    团团刚到托儿所时,还因为每天被小朋友围观吓得嗷嗷大哭。    几天之后,她便渐渐适应了。    因为小孩子都不懂事,也不知道这是残疾。    甚至有小孩子还羡慕她这种奇特造型。    “看好你妹妹啊!要是摔倒了揍你!”    童建国大声训斥领着团团来回跑着的童筝。    四个屋子中,童筝住在储藏室改造的那间屋子里。    安南住在中间的屋子里,团团住在童建国和赵君卧室旁边的屋子。    两个儿子还好说,赵君总是有些不放心团团。    一来团团最小,二来女孩子总是娇柔一些。    “团团自己睡一个屋能行吗?”    “能行,团团现在晚上一点不闹人。”    “是啊”    最近这几个月来,团团都是自己睡。    顶多半夜起来把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