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翔终于醒悟了过来,金融地产什么的,真的可以赚大钱呢。
但他自己不懂啊,女儿林秋露也不行,所以当有人喊他去海南买地皮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就想起了萧白。
去年(1988年),海南脱离粤省的管辖建省,成为了我国第31个省级行政区,同时也是经济特区。
到了今年,海南的热度开始有升温的苗头,先知先觉的人陆续登岛去寻找发财的机会。
然后……萧白能想到的就是随后几年的海南房地产热,号称“百万大军下海南”,一时之间炒地皮成为了来钱最快的生意。
曾经萧白认识的那个地产界的大佬,潘十一,就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海南炒地皮起家的,据说他在那座岛上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一跃跨入了百万富翁的行列。
“唔……这件事也不是不能考虑啊。”
萧白摸摸下巴,心里有了新的想法。讲真,别看他如今不显山不显水,已经成为了当下隐形的富豪,但他极度缺钱呢。
投资的“四海电子”还好说,本就带有玩票的性质。可“友达微电子”却寄予了他的厚望,未来这个吞金的怪兽,还不知道要消耗他多少资金呢。
更何况他还有着庞大的产业布局计划,而这些,都是需要天量的资金来支持的。
沉吟了好一会,萧白才想起了一旁的林翔,便笑着说道:“林叔,看你什么时候去,我要是有空,就陪你跑一趟。”
“倒不是很着急,过几天吧,我手上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处理。小萧,回头我给你打传呼,三四天之内咱们就出发。”
林翔满意的点了点头,他一直以来给予了萧白不少的帮助,如今他准备结束之前和赵丽娜合作的生意,重新开辟新战场,还真需要萧白帮他把把关。
这就是林翔聪明的对方,对于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能虚心的听取行家的意见并寻求帮助。这要是换一个心高气傲的人,指不定就盲目冲上去了呢。
事情说定,两人也就没了继续喝酒的兴致。萧白去买了单,两人就在酒楼门口分开。
萧白注意到,林翔的座驾是一辆最新款的第八代“皇冠”,对方在星城可没有这么高调。
“铁军,送我回家。”
萧白天不亮就起床,一直忙到现在。再说今儿他喝了不少酒,就不想去公司。
回到家中,萧白准备睡一会儿,结果传呼机又响了起来。
拿起来一看,是星城那边的号码。这个号码他可不陌生,是他老子萧天放办公室的座机号。
赶紧把电话回过去,铃声响了两下,就有人接了起来。
“喂,是阿白吗?”
“爸,是我,你有事儿?”
“阿白,是这样。你前段时间不是去过金陵吗?王成祥教授你还记得吧?他这两天也到了深圳。我告诉你他目前住的酒店,你抽空和人家联系一下。”
萧天放平时很少主动给萧白打电话或者打传呼,今天他打这个传呼就是因为王成祥要找萧白。
“好的,我马上和王教授联系。爸,我开学之前就回去了,你和我妈说一声。”
父子两人的交流一般都是简单明了,说完事情,就马上结束了通话。
“王教授应该有我的联系方式才对,不过他好像不知道我的呼机号。”
王教授给萧白也帮过很大的忙,目前公司还有几名技术人员就是对方给介绍的。
萧白不敢怠慢,马上就把电话打到了王成祥住的宾馆房间内。
“您好,是王教授吗?”
“哈哈,是我。小萧,我中午给你公司打过电话,不过接电话的小姑娘说你出去了。
我这才打电话问你父亲,你还有没有其他的联系方式,他说他给你打传呼试试。没想到你的电话这么快回过来了,还是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好啊!”
王成祥教授很开心的样子,他本来也不是那种很古板严肃的人,否则他也不会给不是太熟悉的萧天放打电话。
萧天放和赵启明的关系不错,而赵启明和王成祥又是老朋友,仅此而已。
萧白有点不好意思,人家找自己还绕了这么大个圈子。
他在深圳的传呼机用的比较少,他一年到头本来也在这边呆的时间不长,因此知道的人极其有限。
“王教授,不好意思,是我考虑不周。您记一下我在星城和深圳的呼机号,以后有什么事联系起来就方便了。”
萧白随即告诉了对方自己的两个呼机号码。
王教授记录了下来,然后说道:“小萧,我有些事情想和你面谈,你看你什么时候方便?”
“嗯,要不这样,您先在宾馆休息休息。晚上6点半,我去接您,咱们出去吃个便饭,边吃边聊,可好?”
王成祥教授大老远的来到了深圳,萧白自然要有所表示。
约好了时间,两人结束了通话。
萧白这才安心的睡了一会儿,起来后,他就乘车来到了王成祥住的宾馆。
刚走进宾馆的大厅,他一眼就看到了坐在沙发上等候的王成祥。王教授今年60有余,满头的白发,这么明显的特征当然很显眼了。
“王教授,您怎么下来了?”
萧白本来和对方说好,去房间接他的,没想到人家提前下来等候着。
“在屋里呆久了很闷,不如下来透透气。”
王成祥站起来,笑着伸出右手,萧白赶紧上前和对方握了握手。
“王教授,咱们走吧,等吃饭的时候再慢慢聊。”
宾馆大厅也不是谈话的好地方,萧白打过招呼之后,就请王成祥跟自己走。
“不忙,我这边还有两个人,他们应该快到了。”王成祥没有挪动脚步,话音未落,他就指了指宾馆门口:“哈哈,说曹操曹操就到,他们来了。”
萧白一扭头,就看到两个男人快步走了过来。
其中一人40来岁的年纪,另一人的岁数要小一些,大约三十出头的样子。
第175章 全行业衰落
“王教授,不好意思啊,来晚了。”
那个中年男子嗓音洪亮,看得出来,他和王成祥很熟悉,言谈举止也比较随意。
王成祥笑笑,然后给双方做了介绍。
李东,金陵一家电子元器件厂的副总工。马晓初,国营878厂的工程师。
萧白热情的和两人打过招呼,就带着大家出门,上了自己的蓝鸟车。
“萧董,你这车可比我们厂长的座驾要高级多了。”
李东坐在车上很有些感慨,像萧白如此年轻的董事长,他还是第一次见。
特区,特区,果然和内地城市不一样啊。
萧白笑笑,这话他可不好接。好在路途并不远,二十分钟左右,王铁军就把车停在了一家海鲜酒楼的门口。
一行人下车,来到了萧白之前预定好的包间。
等酒菜上齐,萧白举杯和大家碰了三杯之后,酒桌上的气氛就逐渐热络了起来。
尤其是李东,对方虽然也是搞技术的,但为人却很幽默。时不时的讲两个小笑话,亦或是评点一些大家关注的社会现象,往往都是妙语连珠。
一直到几人喝得尽兴了,王成祥才开口说道:“小萧,你那家微电子公司还需不要人?”
“需要,当然需要!王教授,这么说吧,我们公司对于人才的渴求是无止尽的。”
萧白当即表态,一番豪言壮语听在李东和马晓初的耳朵里,都说不清楚是什么样的感受。
在酒桌上一直活跃的李东,情绪突然之间就低落了下来:“萧董,我还以为我们这些人走到哪里都被人嫌弃呢。”
马晓初赶紧拉了一下他,笑着解释道:“王教授,萧董,李工有点喝多了,你们别介意。”
王教授欲言又止,最终化作了一声叹息。
“不是,李总,怎么突然之间你还伤感上了呢?来来来,别想那么多,喝碗汤醒醒酒。”
萧白搞不清楚对方这是唱的哪一出,就赶紧岔开了话题。
“萧董,我也不瞒你,我和小马都已经辞职了。特么的,好好的一家工厂,如今变成了啥样子?最可恨的,这种情况还不是我们一家,而是全国有很多家。”
李东干脆就敞开了说,把心里埋藏了很久的话一股脑全都说了出来。
“萧董,你可能不是很清楚,自从84年咱们整个电子行业‘拨改贷’之后,多数企业都是在艰难度日。
现在有本事的,都在积极争取国家的技改资金,从国外引进生产线。比如像我们厂,就从日本引进了一条3英寸的二手生产线。
可问题是,三年过去了,生产线的投产还遥遥无期,人家国外的6英寸生产线都马上要遍地开花了,企业能搞好才怪!”
李东越说越来气,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一口就闷了。
“还是我来说吧……小萧,咱们的电子工业其实是有着很深厚的积累的,一直到70年代初期,咱们和集成电路技术最先进的国家,老美,也不过只有4年左右的差距。
进入80年代之后,风向变了,大家都热衷于引进,引进技术和生产线。问题是,人家给你的就一定是先进的吗?
我举个例子,这些年全行业一共引进了23条集成电路生产线,到目前为止建成投产的还不到5条。不是我悲观,最终能建成达产的,绝对不会超过6、7条。”
萧白上次见王成祥教授的时候,对方可没有说过这些事。
但他对于80年代国内放弃自主研发,改走“引进吸收”的路线,还是知道的。
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萧白不想评论。但有一点,放弃了自主技术的进步,妄想彻底融入世界经济的浪潮中,其实是很天真的。
科技无国界,没错!但科技工作者有没有国界?等你彻底开始依赖国外的技术、产品,所谓“全球化”的口号能不能阻止人家对你的封锁呢?
其实都不用等到几十年以后,再过几年,萧白记得大概是1996年吧,一群主要的西方国家将会签署“瓦森纳协议”,其宗旨就是联手搞对我国的技术封锁。
至于近年来名存实亡的“巴统委员会”,不说也罢,那同样是一个曾经对我大搞技术封锁的组织。
只是到了80年代中后期,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才大幅放宽了有关的技术出口。
但很快还会有“瓦森纳协议”在后面等着呢。
王成祥看到萧白一直沉默不语,似乎在思考什么,随后又加了一句:“小萧,我在这里说一句不客气的话,国内电子行业最多三年,就会全军覆没。”
王成祥语出惊人。
但萧白知道对方说的是对的。
除了军事领域,国内电子行业会受到严重的冲击。像我们国家最早造出离子注入机的上海电子元器件五厂,产品曾经大量出口日本,到了九十年代初期也破产倒闭了。
“王教授,我同意你的观点。现在全行业为什么会烂到了现在这个程度?我认为‘拨改贷’起了很坏的作用。
“拨改贷”本身没毛病,可企业没有了拨款,在承担银行利息的同时,还要全额上缴利润,那不是和开玩笑一样吗?”
半天没吱声的马晓初,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萧白一听就明白了,企业自负盈亏搞成了一个四不像,这么一搞,企业就等于彻底失去了造血的机能,你不跨谁跨?
但这些事,他也操不了心,多说无益。
王成祥似乎看穿了萧白的心态,就耐心的说道:
“小萧,你是不是以为这些事和你没关系?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按照目前的趋势下去,咱们辛辛苦苦培养了30年的人才队伍,很快就会出现断层。
到了那时,你到哪里去找合适的人才呢?”
人才断层的确很可怕,本来国内的电子工业(包括集成电路),远超韩国和宝岛。
也就是从80年代开始,韩国和宝岛在老美的支持下,开始进军集成电路产业。后来的结果就是,几十年以后,国内被人家压着打,几乎没有多少还手之力。
这一瞬间,萧白甚至都有了一时的冲动,想把当下国内集成电路方面的优秀人才,都集中在自己的麾下。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王教授,我还是那句话,我们公司对于人才的渴求是无止尽的。李总,马工,在这里我想邀请二位加盟我们的公司,不知意下如何?”
萧白强行把一些负面情绪甩了出去,主动开口邀请李东和马晓初到友达微电子任职。
这时,王成祥也笑了:“你们两个就是矫情,还非得人家小萧主动开口呀?”
李东嘿嘿一笑,很有些厚颜无耻味道:“那不一样,人家萧董主动开口邀请,咱也能卖个好价钱不是?”
马晓初不禁低下了头,真想说一句:“这人谁呀?我可不认识。”
萧白被李东逗得乐不可支,他很清楚,对方是想调解一下气氛。之前大家的谈话,的确是有些影响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