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董,林老板,老胡带你们去看的那块地,的确是我们公司的。土地的手续齐全,也没有任何历史遗留问题,请二位放心。”
刘德奎刚坐下,就谈到了公司想要卖出的那块地的基本情况。
那块地其实不是一块完整的土地,而是由相邻的两块土地组成的。其中一块的面积是52亩,另一块的面积是50亩,加在一起就是102亩。
“不过,据我所知,目前还不允许外资、港资等介入房地产这个领域。萧董也打算参与进来吗?”
刚才胡彪说得很清楚,买家就是林翔和萧白两人。
但萧白打着香港盈盛投资的名义,刘德奎就有点犯了难。
“刘总,这个你不用担心,我自然会想办法进行规避的。实在不行,我们会就地注册一家公司,想必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80年代中后期,国内的房地产行业才刚刚有了萌芽,国家的确有政策禁止外资等进入这个行业。
不过萧白自己本来就是一个“伪港商”,他手上又不缺人民币资金,注册一家内资企业也不是啥难事。
“哦,这样啊。二位先坐会儿,我去把有关的资料拿来给你们看看。”
刘德奎做事还是很有章法的,想要取信于人光是靠一张嘴说肯定不行,于是他起身拿来了两块土地的所有权证明文件。
“刘总,冒昧的问一句,贵公司为何要卖这两块地呢?”
萧白仔细看了看有关的文件,觉得没什么问题。然后他看向刘德奎,笑着问了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
“怎么说呢,如今做农业的公司普遍都存在亏损的现象。我们公司类似的地块还有不少,但公司却缺少现金流。”
刘德奎其实也没有说的太多,公司实际上已经连工资都快发不下来了。
这也就是今年报纸上整天在喊“开发海南”,要不然他连这条获取现金的路子都找不到。
“原来是这样啊!刘总,那贵公司其他的土地有没有出让的想法?”
萧白点点头,马上抓住了刘德奎话语里的一处关键。
“还卖地呀?不能卖了。再卖下去,我岂不是成了败家子了吗?”
刘德奎坚决的摇摇头,等这两块地卖出去了,公司就有了充足的现金。他过后准备购进一些新品种的经济作物,在公司的种植基地里种植,估计经济效益不会差。
唉,没办法,他刘德奎也是在偿还历史的欠账啊。
萧白笑着点点头,不再言语。
林翔看文件看得更仔细,直到此时他才把文件放下,说道:“刘总,我们呢,的确是对土地感兴趣,但你这边要价八万元一亩,是不是有点高了?再降一点吧。”
刘德奎一听这话,情绪立马就激动了起来,总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这两块地,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萧白和林翔对视了一眼,决定就按照刘德奎提出的价格,将这102亩土地全部吃进。
随后,萧白、林翔和刘德奎草签了一份协议。并约定,尽快签署正式的土地出让协议,付清全款的同时办理过户手续。
谈完正事,刘德奎非要请大家吃午饭。不过萧白和林翔以其他的借口,回绝了。
“老胡,这是一万块,你先拿着。等办完过户手续之后,我再给你四万块。”
林翔和萧白昨儿就商量过,要是这笔生意能成,就给胡彪5万元的好处费。
从刘德奎那边出来之后,林翔、萧白让胡彪和他俩同乘一辆车,在车上,林翔当场给了对方一万元的现金。
“谢谢林哥!那我就不客气了啊。如果你在海口这边有什么事,都可以找我,我会尽全力为你效劳的。”
胡彪到了这会儿,一颗始终悬着的心,才算是放了下来。
他心里对于林翔和萧白的实力,重新有了评价,恨不得以后能经常为二人服务。
“哦?那你也算得上是地头蛇了啊。胡总,办理公司的手续你能否帮上忙?我的意思要快,越快越好!”
此时萧白已经有了完整的想法,但注册公司很麻烦,能找个中介之类的就可以省很多事。
他听到胡彪的口气很大,就试着问了一句。
“没问题!别的不敢说,要说注册公司,我敢保证三五天就能办好所有的手续。”
胡彪大喜,他知道又有好生意上门了。
“哦,要是有需要的话,我会再找胡总帮忙的。”
萧白没有继续这个话题,有些事他还需要和林翔再商量商量。
第179章 “嫌贫爱富”的精髓
吃过饭,胡彪去了他的皮包公司。林翔和萧白回到招待所,关上门就开始商议后续的事情。
经过讨论,两人决定在这边各自成立一家公司。萧白拿下其中一块52亩的土地,林翔拿下另一块50亩的土地。
事情敲定之后,林翔就赶紧给胡彪打电话。电话里胡彪立了军令状,绝对会在几天之内把两家公司的手续办下来。
“林叔,那咱们想办法分头调集资金吧。”
按照八万元一亩的地价,萧白这边需要给刘德奎支付416万元,林翔需要支付400万元。
这么大一笔款项,两人自然不可能备着现金,需要从外地汇款过来。林翔怎么筹措资金,萧白不知道。他调集资金,有他自己的办法。
下午刚上班,萧白就来到了深圳发展银行位于海口市的唯一一家营业网点—发展银行海口分行。
“先生,请问你有什么事?”
萧白带着黄德财找到了分行的信贷科,直接敲门走了进去。
办公室里有四名工作人员正在各自忙碌着,看到萧白走进来,就有人问了一句。
“你好,我想找你们信贷科的负责人。”
萧白也不啰嗦,直接开口就要找信贷科的科长。
他这次来海南,带齐了各种证明文件,其中就包括他作为深发展普通股大股东的证明文件,以及股权证托管凭证等。
说着话,他就把自己带来的资料给对方看了一眼。
萧白这样做才是正确的,要不然人家认识你是谁,凭什么你说要见科长就见科长?
“好的,萧先生,请跟我来。”
果然,那人看到这些文件之后,不敢怠慢。
他先把萧白和黄德财请进了会客室,让人端上来茶水,随即就跑去喊来了信贷科的王科长。
“萧先生,幸会,幸会。不知我有什么地方可以帮到你呢?”
王科长见面之后很客气,他估计对方的来意大概是和贷款有关。
“王科长,我准备在这边成立一家公司,需要办一笔贷款。我打算用我的股份作为担保,贷款430万元。”
萧白很清楚,银行最喜欢的就是有抵押、有实力担保的贷款项目。
特别是股权质押或者股权担保,如果没什么问题,贷款分分钟就能审核通过。
王科长一听就来了兴趣,笑着说道:“哦?还请萧先生具体说说。我先承诺一句,按照你在公司的股份份额,430万元的贷款应该不成问题的。”
于是萧白就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他准备用手上深发展的所有股票作为担保,为自己新成立的公司担保贷款。
“没问题,没问题,不过我们需要先核实一下这些文件的真实性,请萧先生稍等片刻。”
王科长拿着萧白的身份证,向总行以及托管股权证的特区证券公司,去核实真伪。
这是人家的工作流程,萧白当然很配合。
大约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总行和证券公司发过来了确认函。
“萧先生,这样就可以了。等回头你把公司的资料带来,你再签署一份不可撤销的担保书,我们立马就放款。”
王科长亲自把萧白送到了办公楼下,并且承诺,不管萧白今后要办理什么银行业务,他这边都会提供最贴心的服务。
等上了车,黄德财才一脸钦佩的看着萧白,说道:
“老板,真的难以想象,办贷款原来这么简单。不是都说银行信贷科的门难进脸难看吗?我咋觉得不一样呢?”
“老黄,不要以为凡是到银行办贷款的,就是要求着他们。不管是谁,只要你有偿还能力,特别是有优质资产的抵押担保,银行照样会很热情周到的提供服务的。”
萧白笑着摇了摇头,看来黄德财还是没能领会“嫌贫爱富”的精髓啊。
三天后,萧白和林翔的公司就注册下来了。
萧白注册的公司名为“海天实业开发公司”,发起人是萧白和林翔,其中萧白的股份占比为99%。
林翔注册的公司名为“天海实业开发公司”。发起人是林翔和萧白,其中林翔的股份占比为99%。
两家公司的注册资本都是500万元,其中,萧白的海天实业开发公司的法人代表是黄德财,林翔公司法人代表同样另有其人,他俩都躲在了幕后。
实际上,两人的公司还是各是各的。之所以双方会出现在对方公司的发起人当中,仅仅是为了方便办手续而已。
“小萧,咱们现在可是正经的邻居了呢。”
萧白和林翔在距离地块不远的地方,找了一栋不起眼的小楼,两人各自租用了一间办公室。
办公室门挨着门,不知内情的还以为这是两家皮包公司呢。
“可不是吗?欢迎林叔有事没事来窜门。”
公司注册好之后,萧白随即就拿到了发展银行的放贷,总额是430万元。
与之相适应的,萧白持有的深发展12万股股票已被冻结。
林翔的资金也全部到位,于是“海天实业开发公司”以及“天海实业开发公司”,同时和刘德奎的“海南农业开发总公司”签订了土地出让协议。
随后在办理完过户手续的当天,萧白把416万元,林翔把400万元,同时打给了刘德奎的公司。
“萧董,林总,我这次真是遇到贵人了。啥都不说了,话在酒中,我先干为敬!”
等事情全部办妥之后,萧白和林翔请刘德奎和胡彪一起吃了顿饭。
刘德奎是真的感谢二人,没有他们,公司恐怕连一个月都坚持不下去了。
“刘总,你手里还剩下那么多地,既然不肯卖给我俩,那就谁找你都别卖。抱着吧,说不定哪一天就值了大钱呢。”
萧白趁着几分的酒意,善意的提醒了刘德奎一句。
他并不是因为内疚才这么做的,生意场上有鬼的内疚!这一单生意,原本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儿。
通过这些天的接触,萧白觉得刘德奎这人挺不错,随口指点了一句,听不听都随他。
“不卖了,真不卖了。说实话,我这是崽卖爷田,难免会被别人戳脊梁骨的。如今好了,公司的难关也度过去了,我别的都不想,好好把公司的主业做强做大才是正经。”
最终,刘德奎彻底喝醉,还是胡彪把他送了回去。
第二天,萧白带着王铁军和黄德财,先行离开了海南,林翔还要在这边多呆几天。
临走的时候,胡彪赶来送行。
他这一次赚了五万元的土地交易好处费,还赚了上千元的代办公司注册的代办费,还真有点舍不得萧白离开。
那可是金主爸爸呀!也不知道要过多久才能遇到这么大方的老板。
萧白回到深圳的家中,一觉睡了十几个小时,才算是消除了这一趟海南之行的疲惫。
做生意、办事情不累,来回坐车贼累!
八月底,友达微电子承包的丹市半导体厂生产线,连续跨过了试生产和风险量产阶段,进入了正式生产阶段。
这其中,李东功不可没。正因为他在生产工艺方面的深厚积累,帮助公司提前完成了目标计划。
鉴于李东做出的杰出贡献,萧白和徐长青一致决定,聘请他担任公司的技术长(总工)兼生技部的部长。
这一决定在公司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所有人都很佩服李东,毕竟在这样的企业最终还是要靠实力来说话的。
“萧董,咱们在丹市的生产线已经形成了3000片(3英寸晶圆)的月生产能力。我们还会继续进行技术爬坡,我希望年底之前产能可以突破月5000片。”
目前的产能已经完全够用,但后续随着订单的增加,研发设计的新品种增多,产量也必须随之扩大。
徐长青来找萧白,准备派出部分人员,去和多家电视机生产厂商进行联系,商谈供应零部件的事情。
“徐总,目前咱们缺少销售方面的人才,你可以招聘一部分业务员,公司现有的人员就不要动了。”
萧白想了想,觉得徐长青考虑的并没错,只是具体实施的方法不对。
公司的产品哪怕是再好,也要会吆喝不是?不过现有的技术人员,的确不适合出去跑销售,因此萧白决定继续增加人手。
徐长青苦笑了一下,说道:“萧董,我当然清楚公司的现状,但问题是,咱们如果再继续招人,人力成本可是要大幅增加了哦。”
做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