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当初教我的那个术士自己研究出来的,大概也通过了很多次的试验吧。”陈年自然没办法跟他解释这些放在千百年后是每个人上学都会学的知识。
“了不得啊!”
“真是了不得,那陈大人可还知道那名术士现在何处,民间有此等奇人,若是能来朝廷,那必然是朝廷和天下之福祉。”
“不知道,他教完我之后便继续云游四方了,后来我也再没有见过他。”陈年直接来了个一问三不知,反正人是找不到了,会的就只有我一个。
孟铁的眼睛都在放光:“那陈大人可还会其他的公式?”
陈年知道对方打的是什么主意,于是他摇了摇头:“土木方面的我就不太懂了,材料方面略懂一些,主要会的还是食物方面。”
“那食物方面还能有什么计算的?”
“这可就多了,若要从头说起来的话,估计半年都说不完。”
陈年说得轻松,但孟铁却震惊无比!
光是这里面的计算半年都说不完?
那该是何等庞大的知识啊!
“材料呢?”
“材料的话,光我知道的这些东西大概能讲三四个月吧,再多我就不知道了。”
孟铁的手此时都在颤抖,但他还是有些不甘心:“那名高人……现在真的不知道在何处吗?”
“孟大人这个我是真不知道。”
“陈大人那你愿意到我工部做事吗?我亲自给你推举,以你的能力必定可以在工部大方光彩。”
“孟大人,这还是算了,若是我想当官的话,当初就和父兄一起参加科举了,比起这些来我还是更愿意做厨子。”
“唉,可惜呀。”孟铁摇了摇头,面色十分惋惜。
可这时傅新却说道:“孟大人,那你为何不让陈兄教教你呢?”
孟铁抬起头来:“我倒是有这个心,但就怕陈老弟……”
他对陈年的称呼已经和傅新一样,变成了以兄弟相称。
“我可以教的,这都没有问题。”陈年很痛快的答应了下来,反正不管在哪里都需要人脉,若是能和朝中的这些大臣处好关系,说不定还能让他们把他们府上一些厨师的特色菜拿出来作为交换。
一切人脉都是有价值的,而这价值的体现不外乎两种。
要么就是钱,要么就是知识。
“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
“那我回头便去和陛下说!”
“嗯,不过孟大人,我虽然可以把这些都交给你们,但我现在还是御膳房的御厨,肯定不能耽误本职的工作。”
“不耽误不耽误,我到时候带人抽空来学。”
“行,孟大人到时多带些聪明的过来。”
就这样在他们离开之后,陈年终于吃上了饭,虽然饭菜早都已经凉了。
当天下午孟铁就把硝石带了过来,有皇帝的旨意,他将这东西带皇宫也没什么阻力,只是记录了一下硝石的重量做个登记。
而陈年也在孟铁的目光之下,先是取来了两个盆。
然后把从井里打起来的水放入两个盆中,再在外面的盆里放入消食。
紧接着他们就看到里面盆中的硝石。
开始慢慢的先在表面凝结成一层冰霜,紧接着里面也开始渐渐的冰冻了起来。
对于这一项任务,孟铁更多的只是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因为他也知道这样做确实是可以让水凝结成冰的。
所以他对于制冰的过程没有多问,而是在不停的问着陈年一些物理基础方面的问题。
对于物理虽然陈年了解的虽然没有很深,但一直到高三的物理,他还是能教得了的。
这也得益于菜谱每次在返回的时候总会问他各种各样的问题,原本他大学毕业之后这些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可在菜谱的逼迫之下,他又渐渐的全部都想了起来。
一边讲,陈年还一边想着自己大学为啥学的不是土木,这样一来那些力的各种数据自己也能算明白。
关于材料那一部分的知识,陈年虽然学的不是这个专业和方向,但那会儿在学校的时候他也看过一些书。
毕竟学食品最主要的就是生物和化学,哪怕平常看的都是蛋白质氨基酸这些,但有了基础之后再去看那些工业材料也很容易入门。
一些比较基础的,他也能讲一讲。
一直到制出冰块之后,陈年直接敲了一块下来,放入口中,示意这些冰块是可以吃的。
“孟大人,冰制好了,这个没有毒,是可以直接吃的。”
可是孟铁现在还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听到这话他满意的点了点头:“学会了,学会了。”
第848章 白扒鱼肚
看着孟铁的反应,陈年都懵了,我是让你看看这个冰造的怎么样,你跟我说学会了学会了?
孟大人你礼貌吗?
但很显然现在的孟铁根本不关心陈年冰治得怎么样,因为那些知识已经完全占据了他的大脑。
“孟大人,这些知识光听见脑袋里是不够的,一定要结合实际才行。”
陈年说完他才反应过来,连忙上前去看了看盆里的冰,又将这冰块凿碎,看到里面也都凝结成冰之后,这才点点头:“陈大人,这冰块已经完全制好了,看来你这方法确实可行。
其实我一直在想着,如果能够通过计算来精确好具体用量的话,那不论是土木还是水利亦或者是工造之类的都可以节省不少的材料。”
“确实是这样。”
“不过刚才听陈大人你所讲,那名术士当真是厉害,这些知识已经可以被称之为是天地之力了。”
“确实。”
陈年对于这话也非常认同。
别人不清楚,但他知道自己口中的那名术士其实就是科学界的各位先贤的集合体。
牛顿、阿基米德、伽利略、富兰克林等等……
也正是有了这些各种各样的发现,才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才有了工业社会的发展。
不过陈年这边做好了冰之后,孟铁便先回去找李絮复命了,毕竟他这一次来的目的可不是为了跟陈年学习,而是看陈年能不能真的把冰制出来。
但晚上陈年也就没什么事情了,于是他又回到了厨房里。
这些点心只是陈年做给皇帝的,从本质上来讲,他来到这边主要还是为了学菜。
在最开始的时候,陈年每一次进入梦境空间,菜谱都会提示这次要学的是什么?
但自从他还没有进入到梦境空间就把胭脂鹅脯学会了之后,菜谱就不再提示了。
可就算这样,每一次也都会让陈年了解到这一次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这次进来一直到陈年进宫后,菜谱都没有相应的提示,只是在每一道陈年做过的菜上都出现了相应的进度。
但陈年也不急,既然菜谱没有说,那自己就在这边慢慢学,了不起就像在麻婆豆腐里的时候一样,自己在这边多待几年的时间。
在晚上跟着宋青舟做菜的时候,陈年还提前了解了一下今天晚上的菜谱。
其中有两道陈年比较期待。
而这两道菜的烹饪方法都是白扒,白扒燕菜还有一道则是白扒鱼肚。
白扒是中州菜的传统烹调技法之一,在这个时代与闽菜中的红扒齐名,号称南北二扒。
而扒则是要将原料整齐的摆放在锅垫上,然后利用奶汤重油进行较长时间的火工处理,使糖与油完全融合,让原料充分吸收,以达到用油不见油的特殊要求。
但这两道菜同样都是谭家菜中的一道。
宋青舟宋师傅先做的是白扒鱼肚。
既然是叫这个名字,那其中的主要原料自然便是鱼肚。
不过对于他们这次要弄的鱼肚,一般来说还有另一个称呼,那就是油发广肚。
油发是一种烹饪技法,鱼肚不光可以通过油发,还可以通过水发,甚至还能进行盐发。
至于广肚则是一个总称,只要体型较大者都会被称之为广肚。
不过广肚自身也有着雌雄之分,雄性的叫做广肚公,其形状如同马背上的马鞍一般,肚身中部较为厚实,而两边则相对薄一些,身体呈现V字条纹,质地结实,干淡,呈金黄色的为佳,如呈现半透明状的则为上品,广肚公烹调后口感结实弹牙。
而雌的则叫做广肚乸(na三声)。
至于广肚乸略圆而平展,形似波板,身体呈现横条纹路或波浪花纹,厚度较薄,而质感和口感都略逊色于广肚公。
在大夏朝陈年也不知道其价值几何,但放到现在广肚公的价格则是要贵一半左右。
现在他们用的这一块儿是广肚公也是先前天竺使者在进供的时候一起送过来的,价值珍贵。
不过再珍贵的食物那也是食物,别说是这一块鱼肚了,光是后面的一个食材仓库里,比这块鱼肚价值高的就不知道有多少。
或许这一块鱼肚的价值已经够普通百姓正常吃喝生活十几年了,但在这里它就是一块普通的鱼肚。
由于宋青舟之前就说了他要做这道菜,所以在中午的时候这一块油发鱼肚便被放入盆内,加进温水泡上,然后在上面压上重物,使鱼肚完全浸泡在水中。
下午要用的时候,鱼肚已经完全浸透发软了。
现在陈年回来了,宋青舟也十分开心,有陈年打下手帮忙和没有陈年打下手帮忙对于他来说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陈年,你把鱼肚捞出来,擦干净上面的水,然后用刀把鱼肚改成长一寸半宽一寸左右的坡刀片。”
宋青舟指挥道。
“好的师父!”
虽然现在还没有举行拜师礼,但陈年早已经对宋青舟以师父相称了,反正都是迟早的事,早点开口晚点开口没什么区别。
仪式无非就只是一个形式而已,申告陈年以后就是他的门下,也算是有一个师门了。
在古代拜师除了是为了学艺之外,就是为了拜拜山头,有组织,办事总是更方便一些,也更容易得到主流的认可。
然后陈年就把鱼肚从盆中捞出来,挤进上面的水之后开始进行改刀。
而坡刀块还有另外一个称呼,那就是卧刀。
操作方法,是用左手按着原料,右手直刀刀背向外,同时刀背略高于刀刃,即刀身成斜坡状,而成品也是斜着的片。
通常来说腰片,海参片又或者是肚片都会用这种方法来切。
随着菜刀舞动,很快这些鱼肚就全部被陈年切好。
“师父,这个是不是还要再洗一洗?”切完之后陈年又问道。
“对,这个还要再洗洗,记得还是用温水,这么来上五六遍之后,里面的油腻基本上也就洗干净了。”
陈年点点头,就这样按照宋青舟说的方法去做了。
毕竟他对于这方面也了解的不少。
等到锅内清水烧开之后,便下入切好的鱼肚,经过了先前几次三番的清洗,里面的油腻也被陈年彻底的去掉。
利用开水的温度一直等到鱼肚汆透之后,陈年才在宋青舟的指挥下将其捞出放入凉水之中进行降温。
这个时候煮过鱼肚的水也就没有用了,直接倒掉。
将锅刷洗干净之后放到灶上烧干,然后趁着锅热倒入一斤左右的鸡汤,再把汆透的鱼肚再次挤尽里面的水分,下入鸡汤之内,用开了鸡汤再一次把鱼肚汆透后捞出,直接放入空盆之内进行备用。
而这次煮过的鸡汤同样也就失去了作用,不过这一次宋青舟并没有倒掉,而是放在了另外一个盆中,白开水倒掉也就倒掉了,但这可是鸡汤,就算是皇帝做菜时剩下的,但他们自己在忙完工作,晚上吃饭的时候也可以用。
再一次将锅洗净上火,这次直接在锅中注入两斤鸡汤,然后下入葱姜,再把刚才汆好的鱼肚挤尽里面的汤汁下入锅内。
这些步骤就已经是宋青舟在做了。
他知道就算自己不说,陈年也会一直在那边学着,从他自己开始学厨一直到现在,宋青舟见过很多同行,但像陈年这样的则是少之又少。
很多东西看一遍就能学会,甚至过后还能讲得头头是道。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陈年的天赋原本并没有多高,之所以能变成现在这样也是因为经历的足够多。
所谓勤能补拙便是这个道理。
最后他等到汤开之后把鱼肚放在这鸡汤内,煮了大约十分钟左右的时间。
然后挑出里面的葱姜,再继续加入少许料酒、盐、白糖、味精进行调味。
在搅动的同时转成微火略煮片刻,此时的鱼肚已经完全入味了。
宋青舟自己尝了尝没什么问题,然后又让陈年也尝了一下,并叫陈年记住这个味道。
以后陈年自己在做的时候照着这个味道去调味就好了。
当然过后他也会告诉陈年每种调料应该放多少进去,但那样只是属于理论派,尝汤才是实践派,这两样相结合那才是一个厨子学好每一道菜要掌握的知识。
陈年在尝过汤后点了点头,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