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流1990-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总不能和自己兄弟说:“冬至啊,三万你就满足了?现在三万能买三套楼房,十年后就是一套,二十年后是一个卧室,三十年后你连厕所都买不到!”
    想了想他对薛冬至说道:“放心吧,到时候用不了三万,这十五箱磁带咱花了多少?两个月后只能更便宜。”
    “一箱一百二十盒,十五箱是……一千八百盒,花了?六……六百,三毛一盒?!”
    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天,薛冬至瞪大双眼看向李瑜,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明明批发都要两元左右的空白磁带,是怎么变成三毛钱的。

第六十五章 一本万利
    刚才他也一直在办公室里,全程跟着李瑜去谈批发,可是他一直听的迷迷糊糊,现在算算账,发现李瑜用六百块买了一千八百盒磁带,薛冬至激动的难以自制。
    之前在雪城,薛冬至是联系过卖磁带的商家的,当时那面可是要九元五的批发价,三毛钱的空白磁带,用翻录机加工一下,就能变成九元五?!
    想着家里那台翻录机,薛冬至恍惚觉得,记忆中翻录机那黑乎乎的外壳,都是金闪闪的在发光。
    “现在雪城的磁带,一盒都是多少首歌的?”
    正陷在美好憧憬中的薛冬至,被李瑜的话拉回了现实,他琢磨一下说道:“都是八首到十首的,零售十元。”
    说到这里,薛冬至的眼睛又瞪大了,他看看小货车上码的整整齐齐的箱子,如果没记错,这些磁带只有三箱是十首容量的。
    其余都是十五首容量起一直到近三十首的大容量,按照现在雪城的磁带价格,这哪里是三毛变十元,这是三毛变三十元啊。
    “这样啊……那还有点意思!”
    摸着下巴上长出的绒毛,李瑜矜持的点点头,薛冬至却狂翻白眼:“百倍的利润啊,一百倍!”
    “别那么激动,达不到一百倍,十首的十元,三十首也到不了三十元,价格太高不好卖的,要不雪城那些卖磁带的早就搞大容量的了。”
    看着兴奋莫名的薛冬至,李瑜毫不留情的开始泼冷水,事情很明显,如果三十首的磁带能卖三十元,早有人去做了。
    十首容量空白带一元八的批发价,三十首容量的二元二的批发价,如果零售价格能差距到三倍,为什么没人做?
    还不是老百姓现在收入不行?喜欢听歌的年轻人,一个月也就五六十的工资,咬咬牙拿出五分之一去买个磁带和吐血拿出半个月收入买个磁带,那是两个概念。
    听完李瑜的解释,薛冬至也傻眼了,他看着那些磁带满眼的惋惜:“这么说的话,这些磁带反倒卖不上价钱?总不能大容量的也卖十元吧?”
    “那肯定不行的,磁带这东西就是卖的内容,如果你喜欢听歌,有十几首歌很想听,这个月花十元买了一盒,也许还有几首你喜欢的没在这盒磁带,那么你下个月还会来买,凑够你喜欢的歌。”
    看到薛冬至点头认可,李瑜继续解释:“可是如果三十首歌的磁带也卖十元,里面你所有喜欢的歌都有,那你买了就完事了,半年到一年内都不会再产生销售了。”
    “那这些大容量的不是啥用没有?小瑜要不你去找那个姓王的再谈谈,咱都换成十首容量的?”
    笑笑摇摇头,李瑜看看司机已经把书都打包好,他招呼薛冬至一起上车:“这事不能这么办,先上车,到火车站再说!”
    事情肯定不能像薛冬至说的那么做,因为李瑜是利用了王领导的误会,装作大公司采购,大公司肯定是求全的,不会只要小容量的磁带。
    如果去找王领导全换成小容量,会引起姓王的家伙警觉,现在所有搞磁带的,全都是用小容量来翻录。
    正是因为李瑜要的样品各种规格都有,加上姓王的自行脑补一些“军挎”背景,才能这么容易让王领导误会。
    虽然“军挎”是意外惊喜,不过李瑜早在去谈判之前,就已经构思好了样品需求,短期内看来,大容量对于自家的小生意是无用的,可是因为这些大容量磁带的样品,才能把价格拉下来。
    再说大容量的磁带总是会有用处的,现在只是不符合市场需求而已,只要找准市场定位,大容量只会比小容量赚钱。
    到火车站下车以后,李瑜把自己的考量对薛冬至详细解释一遍,虽然对于这些弯弯绕绕的思路,薛冬至听得一知半解,但是他知道小瑜心里有数就好,也就不想那么多了。
    “这么多的货,要不我看着,你去找‘小说’?”看着堆了半人高的箱子,薛冬至琢磨一下对李瑜说到。
    “用不着,王领导早已经给咱们解决了。”拍了拍码在最上层的装书箱子,李瑜笑眯眯回答薛冬至。
    “这……这些就是你要的?”
    指着五六个装书箱子,薛冬至惊奇的询问,然后把交叉掩盖的纸箱盖打开,果然最上面就有一本《射雕》。
    当时在销售科办公室,李瑜无意间扫视到书架上的书,发现竟然“金、古、温、梁”都有,还有一些装点门面的“大部头”。
    本来只是试探着问问,没想到王领导这么大方,全都送他了。
    “小瑜,我怎么觉得你干什么都那么容易,而且……咋说呢?运气特别好的感觉?”
    听到薛冬至的感叹,李瑜笑笑:“可能是我上辈子太倒霉,老天爷这一世补偿给我的吧?上辈子的运气都集中到现在来用了。”
    拿着自己的工作证,薛冬至熟门熟路的找到火车站托运科,直接办理了随车发货,李瑜则去排队等着买票。
    等薛冬至办完托运,李瑜还有三个位置才能排到,拿过薛冬至的工作证,买了一张全价票和一张座号,两人百无聊赖的蹲在候车室门口吸烟。
    “哎呀,她二姨?”
    “你是?小芬吧?哎呀咋在这碰着你了,最近挺好的吧?”
    两个中年妇女在候车室门口,上演着重逢的喜悦,李瑜瞄了一眼又开始四处打量,火车站这种情景多了,没啥稀奇的。
    不一会,李瑜又把目光转了回去,侧耳倾听两人的交谈。
    “你闺女留学啥时候回来?有时间给我家小子补补英语啊,他就会背单词,上次考试听力一分没拿,恨得我差点抽死他。”
    “早呢,她刚出去半年,回来一趟可是不容易。”
    “啧啧,你家闺女真出息,你说说你咋教养的?出国英语得老好了吧?”
    “哎呀,我也没管啥,就是孩子自己学,不过我听她说过,这英语不能蒙头学,得多听多说。”
    听到这里,李瑜的眼睛渐渐的亮了起来,他难掩兴奋的拍了一把薛冬至的肩膀:“走,肚子饿了,找个地方喝两杯。”
    被激动的李瑜一巴掌差点拍坐地上的薛冬至,一听是喝酒的好事,马上乐呵呵的站了起来。
    屁颠颠的跟着李瑜走了一段,后知后觉的薛冬至,才发现自家兄弟似乎兴奋的过分,他挠挠脑袋,疑惑的询问:“你咋了?感觉跟偷吃了小鸡儿的,黄鼠狼似的?啥事这么高兴?”
    “嘿嘿……我吃鸡肯定带着你,想到个一本万利的买卖,等回了雪城,我落实一下才知道成不成,现在说了,万一搞不定,不是扫兴的很?”
    看着美得鼻涕泡都快出来的李瑜,薛冬至悻悻的撇撇嘴:“不说就不说,有酒喝就成!”

第六十六章 市场定位
    来省城时,火车上人太多,对于近在咫尺却挤不过去的洗手间,李瑜有着十足怨念,所以两人也没有喝啤酒,要了一瓶半斤装洋河老白干一起分掉。
    吃完饭,微醺的李瑜又跟饭店老板借了胶带,小心的把剩下的三百块贴在腋下,看着李瑜小心翼翼的样子,薛冬至紧张兮兮的扫视周围。
    “外面小偷这么多么?”
    “小心无大错,诸葛一生唯谨慎!”
    看着薛冬至还是一脸防贼的样子看身边的人潮,李瑜笑笑,拍拍他的肩膀示意放松些。
    两人检过票被人潮汹涌着挤上车,等到了座位处,薛冬至已经酒意上头,他保持着最后的一点清醒,把李瑜推到靠窗的位置,然后自己坐在靠走道的位置。
    看着靠在自己肩膀呼呼大睡的薛冬至,李瑜不由得羡慕万分,上一世李瑜毕业后有几年经常跑业务。
    每个月有二十多天是在火车或汽车上度过的,当时李瑜就特别羡慕坐车能睡觉的人,上车眼睛一闭,睁开眼就到地方。
    小心的侧了侧身子,让自己和薛冬至都舒服一些,感觉着绵软的四肢,李瑜心里暗暗苦笑:“喝酒误事啊,以后不能这么放纵自己!”
    微闭着双目,李瑜开始养神,虽然睡不着但是能更好的展开思路,刚才在候车室门口的一幕,又在他眼前重放。
    “出国留学……英语……补课、听力……磁带!”
    一丝笑容挂在李瑜的嘴角,他越想越兴奋,前世做业务的时候,他听人总结过,世界上最好赚的钱就是病人和学生。
    病人钱就不用说了,“莆田系”能积累百亿资产,早已证明了这一行的暴利,学生钱……海家父子就是活生生的例证。
    一个高中的“择校费”和“分班费”就可以卖几千元,这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啊,如果现在有能够提高学生成绩的东西卖,销量会差?
    可是偏偏现在市面上正是这种教辅材料的空窗期,后世名扬四海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和“疯狂英语”这些教辅材料,创始人都还在上学呢。
    倒不是说现在市面上就没有教辅材料卖,只是卖的都是数理化的教辅材料,什么“数理化自学”之类的。
    完全没有分科分年级,薄薄的一本小册子,涵盖了初高中所有理科内容,质量差的不行,前世复读时,李瑜也是买过的。
    不过就是这种残次品,也是李国安托人在华夏书店走后门才买到的,没办法当时整个雪城,才一百多本的存货。
    至于英语,直到五六年后,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辅材料,而现在正是九十年代初的出国热时期,如果有能提高听力水平的东西卖,整个市场会爆发何等潜力?
    想到这里,李瑜嘴角的那丝微笑,渐渐扩散开来,大容量磁带的市场定位就在这里了,他的呼吸渐渐平稳,终于抵不过那微醺的酒意,沉沉的睡去。
    火车抵达雪城时,已经是第二日早上七点多,又一次被人流拥挤着出了出站口,李瑜和薛冬至相视苦笑。
    等人潮散去,两人和看出站口的工作人员交涉半天,才又进了车站,赶到托运科把十多个大纸箱搬出火车站。
    “小瑜你看着,我回去取三轮车。”
    庆幸于老王早早把三轮车改好,李瑜点点头,看着薛冬至连蹦带跳远去的背影,他点上一支烟蹲在纸箱边上。
    等了一阵,远远的就看到薛冬至把三轮车蹬的飞快,“吱”的一声,三轮车正正的停在纸箱边,两人合力把纸箱都装上车,运回了薛冬至家。
    看着堆满堂屋的纸箱,李瑜的语气有些无奈:“先这么堆着吧,这几天你先住我那边,幸亏薛爷爷还没回来,否则连住的地方都不够,等赚钱了咱赶紧弄个仓库。”
    愣愣的看着满屋的纸箱,薛冬至也点点头,两人刚商量好,就听到门口传来“咚咚”的敲门声,薛冬至转身去开门。
    打开院门,就见到姜世勋抱着一个印着邮政标记的包裹站在门口,薛冬至一面往里让,一面招呼李瑜出来。
    “我去巷子口的小卖店取包裹,正好听王大妈说你们回来了。”
    进了院子姜世勋就把手里的包裹递给李瑜,看着满堂屋的纸箱,三人也不进去了,站在院里说话。
    接过包裹,李瑜就开始拆解,现在的邮政虽然速度慢,但是包裹却十分结实,薛冬至拉过姜世勋开始兴致勃勃的讲解省城之行,姜世勋就像听天书一样,听得目瞪口呆。
    等到薛冬至说完省城的事情,姜世勋探头看看堆满堂屋的纸箱,心里不由得感叹:“怎么小瑜出马,就这么厉害?三毛一盒的磁带啊!”
    而一旁的李瑜终于拆开李国安邮寄回来的包裹,他仔细的查看起来,只见里面都是现在非常流行的歌曲磁带。
    基本上都是香江和闽岛的歌曲,拆开两盒看了看,磁带的包装很粗糙,外壳也不厚,跟电缆厂生产的磁带完全没有可比性。
    看来南方现在已经进入了竞争期,这种牺牲质量换取低价优势的竞争策略,已经被拿出来用了。
    “冬至,去拿随身听,试试成色怎么样!”
    手里摆弄着几盒磁带,李瑜招呼薛冬至去拿随身听,虽然外观看起来有些差,总要听听音色和内容。
    看着薛冬至艰难在堂屋里挤来挤去,李瑜又看看磁带在院里招呼:“顺便拿个本子和笔啊!”
    原来这些磁带有一部分竟然连外皮都没有,也就是空空的磁带盒,磁带上也没有标识,估计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