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回1980小人物-第2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这是要干什么?日生产300万袋牛奶?他这是要垄断一个国家的市场吗?
    销售人员怎么可能想得清楚,即便是你华夏现在的市场来估计,日生产1000万袋牛奶,保质期以低到令人发指的三个月来计算,这恐怕连京津冀三个地区都满足不了。
    只要礼品不把价格抬到普通民众承受不起的地步,恐怕日生产5000万袋,才是整个国家消费的基础线。
    无论是送礼或是个人使用,只要价格能够承受得起,马上就会成为消费者们热衷购买的产品。如此庞大的人口,每天生产5000万袋,才是垄断这个行业的起步。
    更何况林平现在仅仅购买了300万代牛奶的生产设备,而这些设备仅仅是袋装牛奶。
    林平还没有开发纸质盒装以及瓶装,虽然只需要花一点点钱换一个打包设备而已。把封装塑料袋的设备,替换成瓶装以及纸盒包装而已。
    不过相较于国内,纸质盒装以及瓶装会增加产品的销售价格。
    在后世的超市之中,一个纸质包装盒的牛奶,甚至三四盒的价格,能够顶得上塑料袋包装一整箱的价格。
    林平的商业中心还没有完全展开,自然没必要马上开发瓶装以及纸质盒包装。
    现在林平需要做的是,利用塑料袋包装的牛奶,把整个产业线带起来。
    从最初的奶源采购,一直到最后的销售渠道。林平需要打通整个环节,即便未来一年内不挣钱,只要能够自负盈亏就已经够了。
    林平不需要依靠着袋装牛奶去挣钱,林平需要做的是,用大量的奶源供给去带动几个奶源生产中心。让这些奶农明白,这家公司需要的是天量的牛奶,作为农民只需要好好的饲养,并且挤出牛奶即可。不用担心,生产出来的牛奶没有人收购。只要质量没有问题,便会源源不断的挣到钱。
    用不了多长时间,林平就会把产能提高到日产5000万袋的水平。只不过到了这一天,包装并不会是5000万袋塑料袋。而是瓶装以及纸质包装同步进行,并且很快在国外要商业中心上市。
    “林先生说想要开创两个产业园,起初我多多少少有些怀疑,毕竟林先生所在的行业又挣钱又省力。完全没必要去参与到这种又辛苦我挣不了多少钱的行列之中,不过现在我明白了,林先生的确是爱国商人的代表。我打心底里对你表示敬佩,回去之后我会马上推进所有的项目审批。任何部门如果拖沓的话,就算是违规,我也会警告他们,未来一年内拿不到一毛钱外汇。”毕竟林平签署的这几份合同可都是三天后供货,如果产业园还没有建起来。这些生产线可就是一天天的在浪费他们的生命。
    本以为林平的采购会告一段落。
    可没想到林平又连续花了上千万美元,采购了日生产能力达到300万瓶的果汁加工生产线100条。
    孙立仁在脑子里快速的计算了一下,牛奶设备每一条生产线需要三个人工人,林平一共采购了120条,这就需要工人360人,一旦设备24小时运转的话,按照工人12小时轮班,这就需要720人,加上管理后勤甚至是替补人员,毕竟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每天按时上班,牛奶生产工厂就需要800人。
    如果林平有良心的话,按照8小时工作制来运转,那么这家工厂恐怕将需要1200人。
    1200人就代表着拥有最少1000个家庭,1000个家庭还只是很直接的工厂工人。
    如果铺开来计算,算上上游的农民,下游的货流物流。恐怕林平带动了至少十几万人。
    虽然孙立仁局长并不了解一头奶牛每天能够生产多少,一个生产队能够养多少头奶牛,不过也并没有听说过国内某个地方的奶牛出现了生产出来销售不出去的尴尬境地。
    倒是听说过,有些地区发生自然灾祸之后,奶牛大量减产甚至是死去。
    孙立仁现在很担心国内的奶源能不能供给他这家企业,毕竟体制内还有很多牛奶的生产单位。
    看来,一旦其他兄弟单位发生断奶的情况,到时候又是一团麻烦的家庭糊涂账。估计会有不少人一哭二闹三上吊找上级部门反映。
    签署了两项大订单之后,林平与孙立仁局长再次到各个角落参观。
    很快林平再次出手,这一次并没有买生产线,而是购买了制冷设备。毕竟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可能堆积在仓库之中,而是需要一个庞大的冷藏仓库。
    而且从生产原料运输到工厂,林平同样需要冷链运输。
    为此,林平花了3000万美金,购买了200套大型冷藏仓库所需要的制冷设备。
    沿途各个地点需要冷藏仓库作为中转站,同时还需要大量的冷链专用运输车。
    现在国内的公路状况,在没有高速公路的加持之下,想要生产水蜜桃的果汁,恐怕从水蜜桃的原产地把果汁运输到最近的加工厂。那些水蜜桃恐怕都已经变得不再新鲜。
    由于水蜜桃不可能在一个地点种植的异常密集,肯定是几个市或者相邻的两三个省共同购买原材料,运输到三个省交界最近的加工中心。
    如果没有高速公路的话,必须使用冷链专用车。
    否则一旦发生溃烂的话,这损失可不能单单用金钱来估算。
    “回去之后,希望农业部做一次调查,摸清全国的所有可用的原材料种植范围。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计算把果汁的加工中心放在什么地区。另外,我们还要考虑要不要为这些地区投资高速公路。
    至于牛奶的话,全国能够作为奶源中心的地方就那么两处。如果只是普通家庭散养的话,恐怕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所以只能在草原上寻找牧民的帮助,由于固定的地点,我们对于牛奶生产地并不操心。只需要当地政府配合我们建好牛奶加工厂即可。”林平希望掌握更多的大数据,只有在大数据的加持之下,才能够做到精准的布控。
    “你放心好了,这种利国利民的大事,农业部的同志们一定会最快的时间帮你查清一切。并且摸清楚每一年的产量,方便你们估算把加工厂设在哪个省!不过,现在国内的交通状况的确需要提升。我建议你们选择的地点最好靠近铁路,只有铁路才能满足你们的运输。当然了,如果你们公司财大气粗,自己投资一条高速公路。无论是地方还是上级领导,大家都会非常的欢迎。
    只不过,一条高速公路的投资,可不是一家水果加工厂,或者是牛奶加工厂,能够投资的起的。虽然你们背靠着庞大的集团,想要动用多少资金都由你一个人说了算。不过,从投资效益上来讲,这一条高速公路投资下去,想要收回成本的话恐怕需要几十年。”孙立仁从个人情感上来讲,当然是希望林平多投资一些。
    林平投资的越多,需要兑换的外汇就越多。
    林平投资的越多,老百姓受益就越多。
    只不过从目前的身份上来讲,他作为外汇管理局的局长,自然不能盲目的怂恿自己的目标对象大力投资。
    这会给对方不好的印象,对方会以为外汇管理局眼里只认钱,根本不管商人的死活。
    杀鸡取卵的事,孙立仁还是懂得权衡利弊的。
    “那就有劳孙局长回去之后帮忙疏通一下,等拿到准确的数据之后。我们会进行实地探查,然后确定要不要在当地设厂。我们仰仗的完全就是数据,孙局长应该也知道,在前些年搞大跃进的时候。数据可是一天一个样子,这一次我们希望务必要求真实可靠。并且对当地的天气气候也要拿出历年的记录。”林平最害怕的就是遇到了假数据,在当地设厂之后发现附近的原材料根本无法满足。
    这个时候再从更远的地区调集原材料的话,恐怕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如果发生在网络大爆炸年代,高速公路简直跟渔网一样密集。
    即便是从再远的地区调货,无非是多支付一些运费罢了。
    而现在如此堪忧的交通网之下,对于货运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第236章 挑事
  当天晚上,离约好的用餐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
  孙立仁正在酒店之中打着电话,一边跟上级领导汇报外汇已经搞定,一边把林平大采购的事也汇报了一遍。
  上级领导对于这样的信息非常重视,在孙立仁挂掉电话后不久,各个相关部门就已经被召集连夜开会。
  而作为农牧渔业部部长的林加更是被点名要求带了很多资料参加会议。
  电话中被上级领导点名要求携带指定方向的资料,这样的会林加明显感觉到压力。毕竟只要不傻就能感觉出,这次紧急召开的会议,明显就是对着农牧渔业部而来。
  林加并不清楚如此紧急的会议,到底发生了什么状况,到底是因为什么要召开。
  既然一时之间摸不着头脑,那就只能做好万全的准备。
  不过领导给出的方向资料也太多了一些,极短的时间内根本不能确保做到万无一失。
  无奈之下,在上级领导命令的会议召开前几分钟,林加才勉强的来到开会地点。
  当林加来到会场时,苦笑的看着现场,他也清楚自己是最后一位到达。
  其他同志恐怕早已等候多时,感受着所有人投来的目光,林加只能歉意的跟大家道歉。
  “不好意思各位,单位的车子有点问题,所以来晚了一步!”他可不敢当着所有人的面,尤其是领导的面说自己忙着准备资料。
  作为一个部门负责人,如果每一件领导想要询问的信息,都需要专门的查阅资料才能回答的话,把这样的部门负责人显然并不是十分的合适。
  虽然不能要求,像机器人一样提问并马上得到答案。
  可是有些资料,必须牢牢的记在脑子里。
  就像询问全国的土地耕地有多少,如果这样的问题作为一个农业部部长还需要查询资料的话,那么很显然这样的部长就应该被换掉。
  “既然同志们都已经到齐,那么我们的会议便马上开始。”看了一眼时间,已经是晚上七点半,既然所有参加会议的人都已经到齐,领导就赶忙宣布会议开始。
  宣布会议开始之后,每个人都把耳朵支了起来,因为大家都想知道突然之间召开会议,而且还如此紧急,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次召集大家,是因为外汇管理局局长孙立仁汇报回来的信息。林平在港城正在举办的生产设备交易展上,采购了大量的农副产品生产线。这些生产线三天之后,将会有第一批产品运输到京城的机场。
  这里面主要分为两批次产品,一批次是牛奶加工,另一批次的产品是水果饮料加工生产线。
  林平所购买的这批牛奶加工生产线的日产能是三百万袋。水果饮料同样也保持三百万瓶的日生产产能。
  如此大的产能,需要这些加工厂紧靠原材料供应生产地。
  一来保证原材料能够快速的运到工厂,二来,减少因为运输而增加的成本。
  今天召集大家来,就是研究一下,工厂落地之后的公路与铁路交通物流网建设。各种原料产品的集中分布区域,以及同时启动对这批生产线的仿制工作。
  牛奶加工厂相信不用过度的调研,孙局长在电话中也明确表示,林平可能会把牛奶加工厂放在草原附近的大城市。
  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把全国的水果产量全部标记在地图上。
  例如全国高产能生产水蜜桃的县与市,所有产量高的城市全部标记出来,如果相邻的产地彼此不远,这样的地方很显然就适合设立工厂。
  这个时候,交通部门找出最合理的路线布局。最快的速度到达海岸线的港口。这只是第一期的建设,之后还会陆续投入更多的生产工厂。到时候这些工厂,将成为很多果农的致富依赖。
  我们必须规划好每一个设立工厂的地点。虽然最终还需要厂家确定要不要在这里投产,我们要做的就是,拿出最准确的数据给对方。”领导极为详细的把今天会议的内容说了一遍。
  很多人听到这件事与本部门并没有特别厉害的关联,于是轻轻的松了一口气。
  尤其是交通部门,完全不在意。
  大不了到时候找出最近的公路跟铁路。
  告诉他们应该怎么走最节省时间,总不可能单独修一条铁路来到他们工厂。
  这笔钱交通部门可承担不起,要是厂家愿意出这笔钱,那这事对他们来说才有讨论的意义。
  交通部门的同志明显放松的时候,农业部的部长却压力山大。
  如果问他,玉米的集中产地,小麦的几种产地,以及水稻的集中产地,他可以马上回答出来。并且能够回答出这些大片区域产地的产量。
  可是问水蜜桃,苹果,梨,这种水果的产能分布,瞬间让他哑口无言。
  “这个,这…我们需要回去再调研一番。”毕竟不是关乎农民的粮食安全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