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回1980小人物-第3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都是一种勇气的表现,胆怯懦弱的人,无论如何都不敢在这样的情况下做饭。
    因为他们很有可能把自己最拿手的菜肴端上桌时,被一群从来没有品尝过的人各种言语激烈的指责。
    有的厨师甚至聊起,把重庆最麻辣的火锅拿到国外,恐怕没几个人能受得了。
    然而就是这样绝大多数人受不了的美食,在天府之国确实最顶级的美味佳肴。
    国内的厨师人选同样也是五百位,毕竟要是给上万人做菜,没有庞大的数量作为支撑,很难相信这上万人能够同时用餐。
    曾经叱咤一方的厨师们,在这样的团队之中都要收敛之前的光芒,让自己成为团队中的一份子。
    就像一个钟表中的齿轮,让自己完美的匹配所有人,而不是让所有人配合自己来运行。
    曾经声名赫赫一方的大厨,现在恐怕只能是一个配菜的小人物。
    可即便如此,这些大厨没有一个人抱怨。
    这样的交流经历在他们的人生中恐怕很难有第二次。
    来自全世界各地的顶级厨师,虽然大家语言不通,但是一次深层次的交流足以让人难忘终身。
    更何况,这些厨师已经被告知。
    当不需要他们做菜的时候,他们这些人同样是品尝美食的顾客。
    享受跟庆功宴上其他所有科研人员的家人一样的待遇。
    大家都可以坐在桌上尽情的享用西餐或者是日料。
    做了一辈子中餐,终于也可以尝尝来自国外的美食。
    而且还是国外最顶级的厨师烹饪的作品,这对于很多厨师来说即便不给钱也值得一去。
    更何况这次给出的费用顶得上他们两年的工资。
    即便是称霸一方的厨师,现在的工资也不过六十多块钱而已。
    而出这趟差,用不了一个月时间,就能得到一千多块钱。
    况且除了钱之外,还能吃到那么多美食跟美酒。
    毕竟很多东西在国内,即便有钱也未必买得到。
    很快,三方团队相互见了面。
    每个团队对于另外的两支团队,既好奇就保持着一丝微妙的敌意。
    毕竟即便是厨师,即便不是运动员,他们也有着天生的好胜心。
    即便是客场作战,即便是面对一群从来没有吃过西餐或者日料的人,这些人也表现出了足够的专业。
    很快,五天之后,随着最后一批科研人员的家属到位。
    过万人的庆功宴正式开始!
    此时此刻,不只是餐饮业关注,也不只是四机部在关注,大量的媒体都在争相报道。
    之前除了国宴之外,很少有这样的场面。
    如今四机部带领下的半导体产业,拥有了最辉煌的成绩,并且领先所有部委率先召开了庆功会。
    其他部门直到此时此刻,很多人的工资还在一点一点缓慢增长。
    据说因为半导体产业工人工资增长的太过于快速,刨除电子厂不算,即便是其他产业线上的工人。
    他们的工资也脱离了之前的等级制度,开始实行工资双轨制。
    之前按等级划分的工资依旧有效并且按月发放,而现在每个工人,每个月还能额外领到加班费,奖金,跟杂七杂八的补贴。
    这些费用加起来,比之前的工资高了有三倍。
    虽然跟电子厂那些动不动就过千的工资来说还是相差巨大。
    但是一个月领着两百块的工资,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这两百块可是能够让人羡慕的流口水。
    虽然对于这些工人们来说,他们比不上电子厂,但是各家工厂的厂长已经向他们承诺,他们的工资每年一定会有调整。
    只要游戏公司的订单不消失,他们的工资只涨不跌。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成就,四机部一众领导才能带着小红花,参加一连三天的庆功宴。
    “神气个什么,再有一个月咱们的火箭就组装完成。到时候如果火箭发射能够顺利回收,咱们也要开一场这样的庆功会。
    林平花了这么多钱投资在火箭回收项目上,再花个百八十万开场庆功会,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吧!”当林平的父亲还在车间里指挥大家组装发动机的时候,有车间的老同事一边看着报纸,一边跟现在的林总调侃着!
    知道儿子在另一头搞大事,当父亲的又开心又无奈。
    开心是因为儿子真的带领了一个产业欣欣向荣。
    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情,说破大天那也是光宗耀祖的好事。
    只可惜,老爸这边却是困难重重。
    刚刚克服一个难题,紧接着又来两个难题。
    火箭发动机回收技术,可真不是过家家一样简单。
    他们这些人为了赶在年底之前拿出两个样品试射一下,可是没少加班加点。
    现在得知林总的儿子正在那边红红火火的搞着庆功会,对于车间里的工程师们来说,工作之外调侃两句也算是调节心情。
    若真说起庆功会,这真不是一般人敢于想象的。
    毕竟,庆功会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要有拿得出手的功劳。
    现在火箭发动机正在组装之中,理论设计上都没有问题。
    可是真正发射之后谁也不敢保证什么问题都不会出现。
    毕竟对于大家来说,以前认知中的火箭都是一次性的。
    而现在林总家的儿子想要搞二次利用,听上去就不是什么简单的事儿。
    不过好在所有设计跟制造都已经完成,就差最后来一发真格的发射试验。
    如果试验一切数据正常,那这两名火箭就可以完美的回收。
    可是如果数据严重异常,哪怕只有零点一的异常现象,最终恐怕都会导致整个项目失败。
    虽然大家已经在小体积的火箭上取得了成功,甚至就在前几天,那一枚长五米的小型试验弹,第五次成功的试验回收。
    这枚五米长的小型火箭,升空到了三千米的高空,然后下落回收。
    只不过现在大家所组装的这一台,高达二十一米,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
    能否成功,大家都不敢拍着胸脯做保证。
    只能说在理论上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成功率!
    “如果咱们这两枚火箭成功一枚,我一定说服我儿子给大家搞个庆功会。
    但是如果两枚火箭全部失败,首先就要问责的就是咱们发动机的研究部门。
    到时候别怪我跟大家翻脸,庆功会不但没有,所有人都要写五万字的检查。
    另外还有加班加点的找出原因,即便马上就要过年,所有人也不得休假。”林总经理这一番话,可是让大家更加的没了干活的积极性。
    不过调侃归调侃,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手下的这枚产品能够一次性适应成功。
    之前的试验已经进行过二三十次,从两米长到三米长,最后演变成五米长的小型火箭,每一步都是大家心血的结晶。
    这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希望他长大,希望他一切如所愿。


第374章 确认出席
    火箭是否发射成功的关键,最容易出问题的部分也就是发动机。毕竟整个火箭可以说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就是发动机,另外一个部分就是庞大的燃料储存模块儿。
    其他部分的结构,跟这两个部分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
    而火箭能否稳定持续的提供动力,就要看发动机部分是否一切正常。
    “林工也不要太过于紧张,一个人承受压力的上线是有数量的,如果你率先顶不住崩溃的话,整个项目团队都会受到影响。
    你可是大家的主心骨顶梁柱,如果你都不能排解压力放松下来,那大家伙只能会更紧张。
    当一个人精神过于紧绷的时候,这时候最容易犯错,只有松弛有度慢慢放松下来,才有可能集中注意力安心干好自己手头上的工作。”有人劝解着林工程师,希望不要受到儿子的影响,给自己太过于大的压力。
    “人家都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你们家这林平,那可是妥妥的已经成了一条巨龙。
    你这当父亲的,面对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结果没有到来之前就已经崩溃。”大家之所以纷纷开口劝说,是因为每一个跟在他身边工作的人,都明显的感觉到随着火箭试验阶段的到来,林工程师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
    这才短短几个月时间,白头发的数量越来越多。
    明明现在大家生活条件明显提高,福利待遇越来越好,甚至借着林平航空航天公司的名义,大家都住进了更加宽敞装修也更好的小洋楼。
    不再是居住在像宿舍楼一样的集体房屋,家家户户有了更宽敞的活动面积。
    按理说条件好了之后,人应该放松下来才对。
    而且之前在使用体制内资金的时候,每一项试验大家都要反复的在草稿纸上演算数据,甚至恨不得就在纸上完完全全搞定一项试验。
    因为经费的原因,早些年不得不一分钱掰开数瓣来花。
    每一次实际试验测试的时候,都必须要得到几乎百分之百的数据肯定才会上试验台。
    而现在研发的资金量几乎是大水漫灌一样,几乎每一步都可以在实验中寻求数据结果。
    如果放在以前,回收火箭的样体不可能从两米,到三米,然后再到五米。
    这中间顶多会安排两米发射一次,而直接跳过三米的火箭弹体,跃升到发射五米级别的回收火箭。
    而中间被跳跃过的三米火箭,就需要完完全全在也算稿纸上得出确认的数据。
    归根结底还是穷,在没有资金的支持下只能用数据的方式模拟一遍。
    而现在有钱之后,单单是两米的火箭就发射了很多次。
    这要放在以前那可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虽然说两米的火箭制造成本花不了多少钱,可是再小的蚊子那也是肉。
    再小的浪费,那也是浪费。
    而到了三米火箭的时候,发射数量虽然没有比两米火箭翻了一番,但明显也是增加了好多次。而到了五米发射,虽然连续发射三次都取得了成功,可是第四次第五次依旧选择了发射。
    重复即是浪费,可是只有重复才能够确认发动机处于完全正常的模式。
    现在要上更大的家伙,一上来就制造了两台。
    虽然以前也有过先例,制造两枚火箭留作备份。
    可是那时候更多的是需求结果,要一个必须成功的结果而已。
    而现在,更多的是需要获得足够的数据。
    即便这两次发射失败,以现在的预算资金来重新制造,还可以继续制造五枚火箭。
    也就是说,七次发射机会有一次成功即可。
    而且七次发射机会即便每一次都成功,也要把所有的资金全部花费完毕。
    即便是重复的浪费,不要一次次的发射下去。
    对于很多航天人来说,尤其是那些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一步步走过来的航天人,他们不理解林平为什么要这样做。
    通过实际发射两次外加所有的数据运算,完全可以确认这枚火箭的可靠程度。
    根本不需要另外的五次发射,这完完全全就是浪费资源。
    可是即便大家有埋怨,却没有一个人正式的打报告。
    虽然大家现在名义上也是航空航天公司的职员,完全可以有义务向上级汇报。
    可是,之所以没有打这一份报告,甚至就连林平的亲生父母都没有打这份报告的想法。
    大家从来没有这么富裕过,以前想要搞试验,单单是资金上的审批就要两三个月。更不要说在资金审批之前,还有科学论证的环节,这样的论证短则两三个月长达半年,甚至夸张的时候一年两年都有。
    而遇到那些大的科研项目,一个论证三五年也是有可能。
    毕竟没钱,那些动不动就需要上亿的项目,实在是拿不出这么多资金去搞研发。
    现在虽然也要立项审批,科学论证资金审批每一项都还要按照程序走一遍。
    然而以前好几年才能走完的立项审批,现在只要打报告上午打,恨不得晚上就能收到回复。
    虽然这么形容有些夸张,但是现在的流程几乎是只要你提报告,无论什么样的科学实验,只要通知结果上跟火箭研究有关都会得到批准。
    可即便就是如此,被审批的项目如流水一样下发到各个部门的时候,大家惊讶的发现航空航天公司拨过来的款项,居然才花了不到百分之四十五。
    连一半的钱都没花了,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大家都认为已经非常的铺张浪费,甚至放在以前被人用手指着脑袋说,这就是犯罪,也是毫不为过的形容词。
    而现在如果预算没花完,这些预算就会被收回,新一年的预算重新审批。
    眼看着离过年没几个月,大家现在不但要紧锣密鼓的搞火箭回收,还要想尽一切办法去花钱。
    不过好在都是穷过苦过的人,对于有些特别夸张的项目,大家也并没有很草率的立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